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到彼岸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22559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拾旧花 栽新竹

热度 1已有 1202 次阅读2012-12-16 10:31 分享到微信

拾旧花 栽新竹
     时间: 2007-08-16
    “会干活的人一般都聪明,读书人常常是百无一用。”我脑袋“轰”了一声,师父不是在说我吧!他的行持始终就是在教导我们,不能老坐着想,要干事业,在做事中体会佛法。

拾旧花 栽新竹_图1-1

刚走出宿舍,就看见师父站在丈室的花台前。我感觉有点像触电,经过这段时间写博客,渐渐培养出了记者的敏感性——只要看见师父的身影,就非常敏锐。世间的各行各业其实都有职业敏感性,但敏感的对象不一样。修行人是对佛法的敏感,用见、闻、觉、知,一切的感官,在生活中捕获佛法。而最明显体现佛法的地方就是在善知识的身上,他的身、语、意业全是佛法。有位法师说,他用尽了所有感官去全面感受师父的功德,受用非常大。“我以法理炬,照见汝秘德”。现在我对师父似乎有了这种敏感性,心里备感欢喜。
    我定睛细看,师父正在房前的花台上搬花。花台上有很多小花盆,组成了一个大花坛,不过大多已经枯萎,可能是太阳晒的,也可能是时间久了,该寿终正寝。
    师父拿起两盆花,来到墙边的一个花池。前几天工人在德尘居二楼垒了三个花池,准备在里面种竹子,已经填了少许土。师父把这些枯萎的花和泥土倒在池子里,把花盆除下来集中到一起。
    原来师父在干活。“职业敏感”再次起作用,我下意识一拍口袋,不好,照相机没放在口袋。我有点懊恼,作为“职业记者”,自己的专业工具没有带在身上,真是失败呀!“正念正知”跑哪去了?回忆了一下,可能是昨晚放在内院了吧。
    我赶紧跑去内院拿相机。平时它每天都在口袋里的,怎么今天就忘了,人家都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倒正好相反。希望师父不要很快干完,让我拍几张照片,还能弥补一下。
    还好,果然相机安然“睡”在我教室的桌子上,要是找不到,那就麻烦了。幸运的是,返回德尘居时,师父还在搬运小花盆。原来有那么一大堆花盆,不是很快就能做完的。一着急,这点基本判断力都失去了,真笨!
    我拿起照相机,赶紧拍几张。不知是我的技术有问题,还是数码相机就这个特性,关键的时候,相机反应总是特别慢,按下快门,要隔几秒才拍,唉!真是糟糕呀。
    虽然我很着急,师父还是悠然自得地在拾掇那些枯萎的花。
    枯花作泥让我想起了般若智慧。什么是般若?就是对外界缘起的敏感性,对万事万物全面正确的观照。一切事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就看你会不会安排。如果不善巧安排,这些枯萎的花就成了垃圾,成了累赘;如果善巧安排,枯花不是垃圾,而是有价值的肥料。这一切都靠般若智慧的运用。
    想想这些盆花的生命,发挥的功用真是恰到好处。在它们生命的强盛期,用鲜花和活力,给人们带来美丽和清新。当它们枯萎后,还能给竹子作肥料,培育新一代生命。如果人的一生能够像这样活着该多么有意义!在生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利益有缘的人;即使死后,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思想还可以利益后代千千万万的人。这样的生命,价值算是发挥到极点了吧,我们不就是要学做这样的人吗?
    不一会儿,周围聚集了好些同学,大家都跟着干,活很快就干完了。师父挑了几盆还鲜活的花留在花台上,并稍微整理,使之好看。
    我以为活干完了,没想到师父看了花池一眼,说:“我们去抬灰。”
    “抬灰?哪里有灰?”我问。
    “云水堂,他们天天烧柴火,应该有很多灰肥。”有同学回答。
     平时不观察思考,就不知道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就没有般若智慧。
    我对大家喊:“大家去抬灰肥吧。”
    “不要叫!我们自己干,他们有事情。”师父瞪了我一眼。
    我看看大家,他们有的在挖土,有的在抬土。原来大家都在出坡准备种竹子,我都没观察大家在干什么。
    师父顺便在厨房旁边找了几个厨余桶,叫上一位拿着铁锹的同学,就往云水堂走去。我也提了一个桶跟上。
    天空雾气腾腾,这时开始下起了毛毛雨。
    师父说:“你看缘起多好,栽竹子就下雨,以后肯定长得好。”
    快到云水堂时,路上碰到一位法师,头上戴了十几顶草帽,他顺便给师父也戴了一顶,可以遮挡小雨。
    走到云水堂厨房后烧灶的地方,看见有两桶草木灰放在那里,大家很欢喜。可能觉得灰太少,拿锹的同学拿起铁锹开始扒灶里的灰。师父赶紧制止,说不行,里面的灰太热了,用外面的两桶就够了。
    说着师父拿过铁锹开始装灰。周围有几位居士看见师父来了,围了上来,有的给师父打伞,有的想抢师父手中的锹,师父让他们自己去忙,说他自己可以。居士迟迟不愿离去,因为大家盼望的就是能在师父身边干活,多学一些佛法,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重要呢?
    不一会儿,师父就把灰全部装完了,然后提起一大桶灰就走了。大家随后将剩下的几桶提着跟上,返回德尘居。到了目的地,师父说不要急着倒掉,等一下平均分配给三个花池。开始我没反应过来,后来才想明白,因为草木灰只有这么多,如果一股脑倒在一个花池里,其他两个就没有了。
    师父看了看花池,又说:“我们去抬堆肥。”
    大概是没有了灰肥,就填堆肥吧。说起堆肥,我真有点害怕。在西垮院厕所旁边有个堆肥坑,平时我们把厨余、果皮等垃圾,还有粪尿都往上面堆,臭气熏天,我最怕脏了。不过听说这种自然的肥料最为肥沃,对植物生长最为有利;现代人很少用这种“脏臭”的自然肥料,更多的是用化学肥料了,对人体反而是一种伤害。
    人的愚痴往往就表现在这些事情上,眼光如果稍微长远一些,就会选择自然的“又脏又臭”的肥料,对人类和环境都有好处。但我们却用非常短视的眼光,选用效果快的化肥,却给人类和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所以佛陀说:“汝意不可信,不可信汝意。”
    即使有了这种认识,我来到堆肥坑旁的时候,还是怕脏,就把桶往地上一放,远远躲开,拿着照相机准备拍照。师父却不怕脏,拿起锹就开始铲肥,一股难闻的味道传了开来。真是惭愧!师父都不在意,我为什么怕脏呢?下次得好好突破,再说这些东西不都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吗?
    就这样,直到每个花池子都有了一堆肥。看肥料差不多了,师父说要抬土,原来池里的土很少。还是拿着那几个桶,有同学指了一个正在挖土的地方,我们就跟着师父一起过去抬土。师父一到那个地方就说:“这里的土不好。”
    我看那土是黄色的,就问:“是黄色的就不好吗?”
    师父:“当然啦,你没听说‘黄土高坡’?”
    既然来了,不能空手而回。师父把拿来的几个桶都铲满了土,每人提一桶回去。后面有居士跟上来,说:“师父,我们连土的好坏都分不清。”
    “你们以前干活肯定少,不知道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没有判断的能力,这就是无明。”

拾旧花 栽新竹_图1-2

栽竹子师父都这么认真,一定要用好的土壤。自己的心态可真是马虎,随随便便,只要栽活就行了。可是师父不是这样的,要做就做好,把各种最好的因缘聚合在一起,干最漂亮的事业。简单的事情都可以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对小事情都这样负责的人,大事还会马虎吗?智慧是一种判断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从点点滴滴开始培养起来的吧。
    竹子的成长,需要好的土壤环境。人的成才,需要什么环境呢?师父发愿建立教法,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不就是为我们在选择土壤吗?什么是最好的教法?什么是最好的人才?什么是最好的时机?什么是最好的因缘?这一切都要靠善知识的般若智慧,对广大缘起做仔细观察,才能将缘聚合起来,教法才能成功,才能利益现代和未来千千万万的人。
    “栽竹子和培养人才有没有关系?”我有点明知故问。
    “当然有关系啦,都是因缘成就的嘛。”
    “什么关系呢?”
    “竹子是高风亮节,人才是高僧大德。”师父笑呵呵地说。
    大家再去抬土的时候,师父说换个地方,找好一点的土。有人提议用核桃树下的土,师父过去看了以后,说这里的土好。我发现土是黑色的。师父一看那里人聚得太多,就叫上几个人去挖竹子,可以开始移栽竹子了。
    大家来到内院墙边茂密的竹林,师父仔细一看,“你们怎么搞的,只在一个地方挖,里面都挖空了。”
    原来最近还在其他地方移栽了很多竹子,大家图省力,没有平均在各处挖竹子,而是在一个地方就近挖,将一小片地挖空了,很不好看。师父叹口气说:“没人指导就会出错误。”
    大家这时纷纷进竹林挖竹子。
    师父指着里面的一位法师,对我说:“你看他,很会干活,所以很聪明。”
    我:“是啊,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很会干活,昨天考试他还得了第一。”
    师父:“会干活的人一般都聪明,读书人常常是百无一用。”
    我脑袋“轰”了一声,师父不是在说我吧!“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我所学的思想,不能付诸行动,做出事业,对他人产生影响,的确是百无一用。师父的行持始终就是在教导我们,不能老坐着想,要干事业,在做事中体会佛法。
    过了一会儿,大家挖出了一些竹子,师父收拾了一大捆扛起来。
    我看一大把竹子,估计很重,怕师父太累。“您休息一下吧,为什么一直要坚持干呢?”
    “一做到底!做事情就要有这种精神,一直到把事情干完,不能拖拖拉拉。”师父决定好的事情,有不可扭转的力量。
    “一做到底和佛法有什么关系呢?”我又明知故问了。
    “精进呀。”
    其实我知道经书上怎么说,只是找师父印证一下。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人示现给我看什么叫精进,我很难对精进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
    师父抱着一大捆竹子过了金龙桥。
    到了花池边,几个人配合师父来栽竹子。师父先挖了一个坑,然后把竹子栽下去,并调整坑的深度。很快竹子就栽好了,师父又去跑了几趟搬运竹子。有一次,师父顺便拿起一根竹鞭,说这个生命力强,可以埋下去。竹子栽完后,师父说还要浇水。一位居士找来塑料水管接上水龙头。接好后,大家请师父浇水。
    就这样经过大约一个半小时,在师父的带领下,大家把三个花池的竹子全栽好了。竹子搭配古建筑,自有一番雅致。这个“一做到底”,让效果马上呈现。也许多年以后,竹子还茂盛着,在竹畔观赏的人们知道是当年师父亲自栽的吗?
    在欢喜的气氛中,师父带领大家回向功德,整齐的声音飘荡在上空。
    师父转身回房间,我注意到他的衣服背后已经湿了一半。师父做事总是这样勇悍,而且等会儿又要去佛协上班。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菩萨道?
    看见师父的行持,我慢慢有点感觉了。大乘佛道学习佛法的方式,首先是永不停息地做利益众生的事情,然后是在做事过程中体会佛法。我想从来就没有坐着不动的菩萨——即使身语不动,菩萨的心一定在动,他一定是在念念想着如何利益众生。
    师父常说我们的手要做、口要说、意要想。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就是如何才能真正利益众生。我们要在利益众生的事业中体会佛法,不断升华对佛法的认识,不断求得佛菩萨的庇佑,增加自己的智慧。这才是大乘的根本,如果缩在那里不动,哪里有什么大乘呢?
    在永无止境利益众生的事业中体会佛法,这就是我现在理解的菩萨道,也是我所看到师父行谊的缩影。

拾旧花 栽新竹_图1-3

(选自学诚大和尚博客文集:http://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3489&class=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子之还 2012-12-17 13:48
在永无止境利益众生的事业中体会佛法.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