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分享 转载一封公开信
amingsagitt 2012-11-20 05:03
  本篇为中华民族之有识志士忧国、忧民、忧党的肺腑之言,请光武律师审定可否在《晨光斋》发表,供大家讨论,激发爱国、爱民、爱党之心。 致习近平先生的公开信 &nb ...
个人分类: 转载|9634 次阅读|131 个评论 热度 5
分享 “血性”是个负面词
amingsagitt 2016-8-3 11:21
“血性”是个负面词 血性其实是个负面词,意思是食肉类野兽。食肉类野兽,以其他动物的血肉为食,因而见血性起,血腥不仅不使其害怕,反而愈发兴奋。 而人类则不同,见血反而会产生恐惧和怜悯,因为人不是食肉类动物,没有见血兴奋的本性。虽然人类是杂食类动物,也会食肉,但人类的消化系统和食肉类动 ...
个人分类: 杂文|15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诗歌导读
amingsagitt 2016-8-1 12:26
诗歌导读 突然说起诗歌导读,是因为听到一首八一献礼的歌《我们为何而战》,觉得很有问题,故而思考其歌词。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也是一个拥有诗歌悠久历史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诗歌是中国人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诗歌的欣赏,有很多方面,譬如 ...
个人分类: 杂文|1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春夏秋冬又一春》观感局部
amingsagitt 2016-7-29 07:50
《春夏秋冬又一春》观感局部 韩国影片《春夏秋冬又一春》是一部关于因果报应的佛教题材的电影,我感兴趣的是电影开始时的情节。 剧情中小和尚天真顽皮贪玩,趣味横生,他在水溪里抓了条小鱼,然后拿线一头捆扎在鱼身上,另一头捆扎在一块小石块上,然后再把鱼放回水里,小鱼拉着小石块在河里 ...
个人分类: 艺术|19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
amingsagitt 2016-7-16 14:42
为什么? 国际仲裁法庭对菲律宾提交的南海争议仲裁要点如下: 1、中国对九段线的历史权利没有法律依据。 2、中国在南海不拥有专属经济区。 3、中国在黄岩岛侵犯菲律宾的传统鱼权。 4、太平岛是礁不是岛,仅能宣称十二海里主权。 这是为什么呢?不参 ...
个人分类: 杂文|1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律基本
amingsagitt 2016-7-15 13:49
法律基本 法,首先来源于约定,而不是来源于规定。 约定,是双方的甚至是多方的,这就涉及到法的属性即人在自然属性下如何达成共识的,寻求能够共同的底线作为约定,共同认可的是合理的,这是因果律的体现,因而法又是理性的,即对现象的因果确认。而共同约定的又是民主的,这是社会契约论的 ...
个人分类: 杂文|1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热度 1
分享 一海各表假说
amingsagitt 2016-7-14 13:34
一海各表假说 意大利说:地中海自古以来就是意大利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不容置疑的,无可争辩的,理所当然的,历史公认的。从罗马帝国至今,意大利就天然的拥有地中海的主权,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意大利对地中海的主权是不容侵犯的。 法国说:地中海自古以来就是法国的,这是众所周知的 ...
个人分类: 杂文|2722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1
分享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请莫滥用
amingsagitt 2016-7-13 08:52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请莫滥用 有国际争端,就有人会用“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来出气,此谓大误也。此话确实豪气,但之所以豪气,是因为具有普世价值的正义取向的。 语出《汉书》,是西汉名将陈汤的上书。 原文开宗明义的第一句是“臣闻天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 ...
个人分类: 杂文|3227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1
分享 《太阳的后裔》观感------人民不必感谢军人
amingsagitt 2016-7-11 13:19
《太阳的后裔》观感 ------ 人民不必感谢军人 宋中基等扮演的韩国军人角色说明一个道理:军人是社会服务的一个部分,是人民纳税供养的一个服务群体,为的就是要在预防灾难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发挥作用,平时养着军队,就是为了供不时之需,这是纳税人的权利嘛!俗话说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
个人分类: 艺术|1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阴谋论的策略
amingsagitt 2016-7-11 10:27
阴谋论的策略 阴谋论本来是一种对现实现象的一种极端的怀疑主义者,说其极端是因为其比怀疑主义更是先入为主的预设为“肯定是阴谋”的判断,即尚未了解状况就已以阴谋论之。 阴谋论本身市场不大,但当阴谋论成为某种政治的、经济的策略服务于某些利益集团时,欺骗性就变大了,市场也就变大了 ...
个人分类: 杂文|15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水灾往往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amingsagitt 2016-7-10 11:46
水灾往往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明代进士出身的官员袁黄根据水利知识和为官的经验,得到所谓水灾,大多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认识。 袁黄家世源于浙江嘉善官宦人家,因政乱避祸入赘江苏吴江医学世家,是明朝著名的农学家、水利工程学家、历法学家、军事家等,著有《皇都水利》、《劝 ...
个人分类: 杂文|1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