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3||
无聊时的书法自说自话
人容易习惯成自然,习惯了手机的写写,虽然没电脑方便但也满习惯的,就像是一种默契的思想,虽然静静地,却像默默的呼应着。虽然手机打字没电脑方便,但手机方便携带,睡觉就放床头,大概除了洗澡外可以机不离身了。晚上除了画画外,整理文字,对文字有点厌倦,就看了会儿书法。
学者认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清尚质”,其实只是一个侧面的概括,没能解释内在的动因,并无哲学价值。宋代追求的是意趣,我以为还是理,和唐法不同,法严而无趣。理,懂得了就会感受到巨大的乐趣,宋代的“趣”是因为理而趣,表面上是趣,内在本质上还是理。
我觉得陈振濂的书法觉得有二个缺点,一是行书没能跳出二王一路,二是草率轻浮,是正走欲偏而漂浮,没能技近乎道,觉得他对书法的理解不行,是文字修养不够啊。
书法到一定程度,就不是功力问题了而是心志问题了,陈振濂对字的理解只达到“知其然”未能达到“知其所以然”,汉字出《六书》未必可信,但其理不出其左右。文字既出,天地动容,鬼神哭泣,雷雨交加。这是什么意思呢?鬼神的形象都被文字收录进去了,鬼神觉得自己的精气被文字纳入了,就像被抓住了一样。这就是说文字有高度的形象的概括性,陈振濂缺的就是这方面的修养。因而他的字的变化缺乏依据因不足而轻飘,他想用形式变化和情绪左右来推动以求变化突破,但对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必然是有点虚浮力量和自信皆有不足,从而流于虚表的草率轻浮也。画画对内容的反复探索让我懂得有依据的变才能给力。
画画是画“形”还是画“象”,中国古代的画论认为是画“象”,这是对的。“象”离不开形,形隐含这“象”。“形”上升不到“象”的高度,非“道”也。这就在低层次上即个别一般没有普遍的典型性的概括性,这样意义就不大。对于对“象”的追求,音乐、书法、美术、诗词等等也是这样,作为一个普遍的追求高度,艺术大抵都是这样啊。
认识书法其实并不难,就是讲书法道理的。万变不离其宗。
书法求变,有两个办法:一是现代的办法,把书法看成观念图像的一种,有点是创新自由,缺点是文化传承弱、文化底蕴不足。另一种是传统的办法,是熟练基本功熟悉书法史,同时了解两方面的学问,训诂学和符号学。懂得原理是根本,突破就看悟性了。
懂得这个道理,认识上就已经超过陈振濂了,他对书法的理解还在文人儒生阶段,还没有达到美学的程度,中国人基本上都没达到,这是东西方文化融合能力不够所导致的。说到陈振濂是朋友向我推荐的,陈振濂是中国书法协会副会长,浙江书法协会会长。朋友说“好”,看了不过尔尔,近代书法没人才,时代已经不是书法的时代了,逆水行舟无大家,是出不了大师的。
训诂学是中国文字的一门基础学问,说的是中国文字的来源、含义的形、义、声。譬如说“咸”字的含义组合,算不得啥大学问,在训诂中不过是小儿科的。训诂就是中国文字“造型是怎么来的?什么含义?怎么变化?”,懂了,就懂字的变化发展的道理。宋代朱熹是训诂的大学问家,虽然宋代以前也有训诂学的好手,但宋代是汉字成型的成熟时期,最具有终极代表性。符号学的大学者是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尔,符号学阐述的是符号和图形和意义的关系,是视觉上的,是一个信息传递交换的体系,符号就是图像,图像来源于形象,形象是包含一系列含义的,是有着逻辑关系的。符号的范围很广,古代有之,现代也用,文字是符号的一个集合。
训诂还在中国文字的范围内,符号就突破了中国文字的范围了,是把文字放在更大的符号体系中考量,对书法的突破是有帮助的。
今又是: 有关书法,我也谈过我的感受的。其实,好多人是在“画”书法的。没有魂的壳。不过说老实话,要做到二者具备,不容易的呢。 ...
今又是: 高论,有空我去查查陈的书法。我平时也喜欢歪着脑袋看。谢谢。
晓岩: 拜读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