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魔幻与现实
有说本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村上春树和莫言均有机会,我到希望是村上春树获奖的,因为村上春树力图通过现象解释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而莫言是面对中国现实莫言。
村上春树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穿插意识流记录,纪实的力图组织现代日本的现象的节点再现破案的线索,引起共同的关注,把个别的现象对应到普遍的人性中,具有探索意义。
莫言是个夹缝里走钢丝的作家,是臆想的产物,他用臆想平衡压力,正如他所言“我很胆小”,因为胆小他便回避了现实的压力躲进了臆想空间使得人性更加的扭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不是魔幻而是现实。
如果把莫言的小说的故事提炼一下,大家可以发现其故事品味低下,空洞无物。如果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面对多元文化的魔幻,卡夫卡是面对人性和机器的异化分裂,那么。莫言就是在党的全覆盖下的卑微的可怜虫在无关紧要的局部吹嘘着大话,不能说自己,他自己是体制内的卑微的可怜虫并随时有因言不慎获罪可能被体制的机器无情的碾碎而只能谨小慎微,他扭曲的人格只能采用祖上的那些传说而意淫,正如莫言的开场白“我爷爷……”或“我奶奶……”但莫言自己呢?反正没有莫言,莫言躲起来了。莫言在灼热的刺眼的阳光下颤抖着就是不敢说阳光太强就是违背自然的就是违背人性的就是摧残就是恶毒。
莫言是个卑微的人,获奖后他不是想到为国为民可以多做一些思想启蒙的工作,而是说自己要“加紧尾巴做人”了,如果莫言果真“夹起尾巴做人”了,昧着知识分子的良心安逸无视文学的批评作用了,这是“文学的胜利”吗?这是诺贝尔历史上的耻辱吧,也不是,应该是诺贝尔评委耻辱了中国,把一个虚伪的民族国际化了。
说得好听点莫言的作品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民间的传说、现实和传说相互穿梭的魔幻性,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一群愚昧落后的中国人生活下的愚昧的谎言下在谎言中沾沾自喜,是现实的一败涂地却要来上点精神胜利,或许在老外眼里这是魔幻,在中国却是现实的残酷愚蠢的自慰,譬如明明是大量的中国人被俄国人杀死土地被俄国人侵占,中国人却不说不分析为什么打不过俄国人,怎样才能打败俄国人,却搬出一个功夫英雄来打败俄国大力士,好像这样一来就真的战胜了俄国人,就除了一口恶气了,这不是白痴吗?中国人就是这样的白痴。还有被日本打败也是这样,什么黄飞鸿呀霍元甲啦等等,对历史的进步毫无意义的人被中国人作为精神的自慰而津津乐道,就像真的胜了一样。
对脊梁直不起来的民族需要启蒙来补钙,鲁迅先生便是这样。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却是开了副愚昧来麻醉的药。莫言就是麻醉剂的继承者,让民族堕落更深的深渊。
诺奖授予莫言,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中国在前所未有的魔幻化,譬如奥运、世博、神舟等,有句话听了让人觉得这种魔幻的现实性,有说“美国航母出来是亮肌肉,中国航母出来是亮乳房”的,中国的航母尚未形成战斗力便配上美女、配上豪华餐厅、配上高级装饰的礼堂匆匆的接受领袖检阅了,不是亮乳房有时亮什么呢?肌肉是有力量的是硬的,乳房是性感的是软的是无力的,中国把以战斗为目的的航母变成了以装饰炫耀为目的的花瓶了,难道不是魔幻吗?把现实魔幻,无疑是对软骨头意淫的麻醉。莫言的作品,虽然如他所说他也有批判性的,但愚民麻醉作用大于启蒙醒脑作用,是弊大于利。莫言的作品没有人性的反思的深度,有的只是在浅表层的夸张娱乐,然后消耗于无聊。
村上春树所触及的深度是莫言望尘莫及的,莫言所描绘的是人表面的浮夸并通过这种浮夸来表面内心的取向,而村上春树则通过现代的生活的直接拷问人的内心“这是什么?”
如果说莫言回避了社会最为本质的矛盾而在表面调侃的话,那么村上春树则通过表面直逼本质发出追问。我爱你,为什么爱得不会、爱得不能?这透出了人类学、社会学的问题。人可以爱几次?或许只有一次,或早或晚,只有一次,而这一次过后其他的或早或晚的所谓的爱都不足轻重了。
虽然日本比中国早一百年就进行了西方式的改革而且是成功的顺利完成了。无疑,二十世纪后期的日本已经成为经济上富裕强大的世界级的国家了,这是西方文明的贡献,但日本的文化就其本质上来说还是中国的,自唐代到两宋中国一直在向日本输出文化,而日本也是主动的输入汉文化,以后中国文化受外族入侵而损伤,虽不能说是完全断裂但至少也是杂交了,不那么纯净了,倒是日本玩好的继承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是没有爱情的,自从日本西化改革后日本的文化中也萌发出了爱情的因子,不在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了,而是讲究情感的交互感应了。如果关注下日本民之维新后到二战战败这一时期的日本的爱情故事,美艳得非常的惊人。
具有东方的外在温柔宽容内心坚贞的特点,同时又不乏西方的对爱的理想的热烈浪漫,日本女子的美不仅细腻美丽更有由内而外的兼容东西方的美,神秘而又自然,具有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理想美的色彩。中国人反日,恐怕是很难反日本女人的,晚清民国才子娶日本佳人比比皆是,不是很能说明这种美的实在吗?
正宗的中国文化是骄傲的文化,西方近代文化则是强势文化,日本融合中西文化,可谓是强强组合,还是那句话,文化是不能强加的。二战日本战败后,西方文化强加于日本固有的通过西化改良后的中国文化,日本富裕了,但文化价值观失落了,日本很焦虑。
日本战败后西方文化强行登陆,日本很焦虑但不失正义。中国开放了共产党选择性的选择了物质文化的进入。中国很焦虑,是一群没有正义感的没有人性的抢夺食物的相互撕咬的饿狼。
文化背景,人性及人心的障碍,生、死、爱,村上春树的作品既有着日本的特点又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人怎么来爱?时间在大步向前,或许人能跟上,可是,人的感情很古老,人的美德很古老,人和社会的节奏变化有点跟不上了,生活是跟上了,但感情依然在昨天,你社会环境变化更难适应是的人的感情的变化,到底人是怎样的动物?是物质动物呢还是感情动物?这答案不难得到,认识感情动物。物质的目的也是为了感情服务的,物质富裕到一定程度感情就占上风了,物质就不太重要了。
村上春树侧重于感情这一面即精神的这一面。什么是爱?怎么来爱?现代人不懂也不会,但照样陷在了爱的泥潭里挣扎不出来,但是古代人就懂得爱了会爱了吗?其实未必。过去的人的感情淹没在物质里,就如鲁迅所说的“人只有活着,爱才有所点缀”,但是,如果把物质这一前提移出了即解决了,爱将会是怎样的一个东西?每个人都在为爱找出口,但又找不到。
在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并相信是爱这个人时,为什么又会那么的不和谐?但又无人可以把这人替代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到底这是爱还是这不是爱,让人茫然,这应该是一个心理层面的问题。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爱不等于相爱,相爱不等于会爱。非常羡慕经典的爱的故事,有富裕的、贫穷的、有文化的、没文化的等等都有,天造地设心心相印,哪来的造化?
今天看视频《小三上位》讲王石的,上位的小三并不漂亮,怎能吸引王石呢?以王石的财力要美女还不容易啊,怎能让王石下厨做红烧肉,不计代价真心付出的?人们似乎对这个更感兴趣,但也没有答案呢。但如同比翼的鸟结伴的鱼的生死相随的爱还是有的,不仅是生死相随而且还是幸福快乐情意缠绵的还是有的,为什么呢?为什么绝大部分的人没有呢?
如果能找出这样的答案,无疑是造福相爱的人了。之所以说是相爱的人是因为有些在一起的人并不是相爱的,对女人很凶的男人呢肯定不是真爱这女人的,反过来也是这样。相爱的人不知道怎样的来爱,甚至有爱的恐惧,产生爱的心理的生理的障碍,这似乎是现代社会的矛盾。怎么解决呢?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莫言的小说就像是武打书,缺乏的是对生活的真实的深切的感受,是一剂迷魂剂,鼓励人陶醉在虚幻的魔幻里,这并不是说莫言的作品一点也没有社会意义,而是说很少很表面化很虚化,莫言的作品没有直面本质的勇气,不过是表层的搔搔痒痒,而后故作姿态罢了。
莫言获奖了,这是个好事,好在世界因为出炉了一个中国的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而会关注阅读莫言的一些作品,从而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人表面和骨子的巨大差异。
至于春上村树未能获奖有些遗憾,但好在春上村树本来就拥有比较大的读者群,需要诺贝尔文学奖来开路的迫切性就没有那么的强烈,即使不获奖,影响力依然存在,也算是一个籍慰吧。
其实本文尚未写完,突然兴趣不在,就草草结尾了,不完整就望海涵了。
新兰: 谢谢您对文艺批评如此精辟的概括分析与对我的鼓励!
新兰: 现代人“刻舟求剑”——太精彩了,这词用得真贴切、奇妙!
新兰: 文艺作品是精神财产,要么给人以美的享受与熏陶,具有纯审美价值;要么引导人走上正确健康的道路,具有思想意识的先进导向作用;最好是二者兼而有之。请恕我冒昧 ...
新兰: 有见解的好文章!我对莫言获诺奖保持莫言,因为我不喜欢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