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umbrella0219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20084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务印书馆 2013.10. 朱曼华《中国历代诗词英译集锦》

已有 4150 次阅读2013-12-17 09:58 | 图书馆, 中国, 商务, 国家, 诗词 分享到微信

朱曼华《中国历代诗词英译集锦》

商务印书馆 2013.10.

(国家图书馆已编入书目)

 

 

商务印书馆 2013.10.  朱曼华《中国历代诗词英译集锦》_图1-1


译诗琐记

自序

 

【按】朱曼华(Manfield Zhu)曾多次用“雨打萍”(Rainleaf)这个笔名发表诗文或英译诗。为避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疑问和纠纷,这里有必要说明——雨和朱是同一个人。

 

【本书定位】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名诗名句浩如烟海,经常被引用的数以万计。学诗、背诗、译诗,是深入学习外语的好方法。与背诗、写诗相比,我更偏爱译诗,总想探寻一条译介中国历代诗歌的蹊径,让中国的诗文化走向世界。

1985年,在与美国伊利诺大学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我就萌生了英译所有我喜爱的中国历代诗词的想法,以便借助其中的名句更好地表达自己感受,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岂知,总有比编译诗歌更急的事情等着我去做。结果年华似水默默逝去,激情却难再滚滚而来。直到进入21世纪,一家英文期刊约我译介崔颢、李白、王勃、范仲淹在我国江南三大名楼的遗墨时,我才意识到应当立即着手系统英译中国诗词的工作。本册译集的出版,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

与其说这是一本译集,毋宁说这是学习和求索的写照。沿着中国诗歌文化的长河漫步,欣赏它奔流不息的浪花,吟咏它传承已久的经典之作,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译诗也是深入学习中国诗歌的一种方式,反复修改译文所留下的墨痕,则是我不断进取的见证。

借助音韵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借助音韵能加深记忆,并提高学习实效。我国传统国语教材中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无一不是借助音韵手段的启蒙读物。对学习英语的国人来说,这本译集可以帮助他们自修英文,从中英两种语言的转换中体会语言异同的微妙;对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来说,这本译集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中国诗词原作风貌,提高对中国诗词的鉴赏力。

本册译集以两百余首的篇幅译介,很难做到取舍得当。令人欣慰的是,所选译的诗歌恰到好处地集中了我最想表达的某些理念和情感。

 

【译集概貌】

 

本书编目共用了222个编号,包含234首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诗歌。

译集以诗词为主体,按照创作时间先后排序。唐诗占40%,宋词占33%,元曲占7%,古风诗和新诗各占10%。所选译的诗对传递的历史时代信息和诗人的社会处境有一定代表性。除择取了反映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极具艺术成就的名篇之外,还选录了一些以往少有译介、评价不甚一致的作品。 

开篇的《击壤歌》恐怕是反映唐尧太平盛世最古老的一首。《诗经关雎》、屈原的《楚辞橘颂》、辛延年《羽林郎》(乐府诗)、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张衡的《四愁诗》、魏武帝曹操的《龟虽寿》、曹植的《洛神赋》、陶潜的《归园田居》、唐太宗李世民的《望送魏徵葬》等诸多佳作,都是科学性、艺术性和社会性的完美结合。品读和翻译这些作品,既是学习和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也是传承和弘扬我国诗歌文化遗产的过程。

凡是感动过我或常被引用的诗我都想译,可我喜欢的诗,别人未必喜欢。因此选什么诗来译,不太容易求得共识。在这部译集中,我选诗和译诗的标准,主要是看其能否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是看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是否有实用价值。

在唐诗中,我认为《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最具诗情画意,白居易的《长恨歌》则质与量双赢。我栖居姑苏,因此格外喜欢张继的《枫桥夜泊》、李白的《苏台怀古》等名篇。此外,李商隐和杜牧的诗句,也格外打动我的心。

在选译宋、元、明、清历代有一定代表性的不同类诗歌作品时,我对李清照、秋瑾的诗词选得较多,还选译了善音律的秦淮名妓柳如是的诗。纳兰性德是继李煜、李清照之后难得的诗词大家,我尤其喜欢他的这两句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孙中山写给刘道一的挽诗,既默默抒情,又昭昭述志,是新文化运动以来诗歌的杰出代表。所谓诗言志,是指在更高层面上的抒怀或书情。译集中,既有刘半农的《情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一句爱的赞语》、戴望舒的《雨巷》、余光中的《乡愁》、席慕容的《楼兰新娘》等抒情成分较多的名诗,也有铁骨铮铮的名诗或名句,如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以及林昭的自由无价/生命有涯/宁愿玉碎/以殉中华等等。总之,那些重在抒情的新诗,多写在那充满激情的历史时期。

毛泽东的诗词译家颇多,鉴于1999年我应约与北京大学许渊冲老师共同翻译了《毛泽东诗词创意画集》(上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所以这次不再逐一复译,只选译了《贺新郎别友》等较为鲜见的几首。 

我的选录的取向大致如此,而依据和理由,除了诗人令人叹为观止的造诣外,有些只能意会,却难于尽表。

 

【译文风格】

 

译诗须形神兼备。要以诗人的思维方式来译诗,使译出的诗像诗。要注意传递诗词中的艺术信息,注意格律、对仗、音韵等诗词中特殊元素在译文中的再创造。要强调译介的整体效果,要选用今人熟悉的语汇,展示前人的思想情感和理念。我希望自己的译文自然流畅,吟咏上口,有和谐的韵律。为此在诗词英译中,我尽量采用读起来音韵感较强的词作为韵尾。我欣赏大体整齐押韵的提法,把读起来口型相似、听起来有韵律实感,但写起来并非同韵的两个词也视为近似押韵的一种模式,如go girlmightmind等等。

下面举例说明自己对译文的追求。在英译唐寅的《我爱秋香》这首藏头诗的过程中,我保留了中文藏头诗的内涵与结构,力求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用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我所译的诗句基本做到了留韵其中,甚至前两行的尾韵做到了与中英文尾韵相同。(you / chou flow / sorrow).

试比较《我爱秋香》的原文与译文:

 

《我爱秋香》

我 画蓝江水悠悠/

爱 晚亭上枫叶愁/

秋 月溶溶照佛寺/

香 烟袅袅绕经楼/

 

I painted the blue river slowly and slowly to flow

Love Evening Kiosk may sense the red maples' sorrow.

Autumn moonlight is shining on the Buddha temple,

Fragrant incense smoke is going around Sutra hall.

 

我在《中国诗文化走向世界与翻译问题》的论文里(见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论文集),曾具体地谈到诗歌翻译理论与技巧,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影响人类未来”等文化“出口”问题,这里不再赘述。【注】

2005年是我写英文诗进步较快的一年。我的英诗《雨伞》、《河畔》、《清西陵的黄昏》等开始被美国诗协出版社收编,其中《清西陵的黄昏》被编入《2005年最好的诗人最好的诗》(The Best Poets and the Best Poems of 2005)一书。当年,在我接到编录通知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我想说,写诗、译诗的快乐,蕴含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

2006215,英国伦敦诗歌出版社(驻纽约)办公室的尼格尔﹒希拉里给我发来约稿函:曼华,令人愉快的是我最近读到了你在美国出版的诗歌,祝贺你的力作问世。我认为你独特的才华、与众不同的视角,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是顺理成章的。基于这个原因,我寄信于你,旨在征得你的同意,允许《诗歌之荣誉》诗集收编一首您最喜欢的个人诗作。

这位我素未谋面的英国出版界朋友的来信,让我看到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认同,看到了开展诗文化交流的前景,激发了我通过写诗或译诗参与中西文化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即赋诗几行,借机交流:

Sharpening my pen 10 years, I complete my dream.

I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world through my poem.

Let human love melt one-thousand-year icy snow;

Let friendship make ten-thousand flowers bloom.

十年磨剑圆一梦,写诗方与世人通。

情暖天下千秋雪,意唤人间万花红。

 

【意犹未尽】

 

思念无脚走天涯。在写这篇琐记的过程中,我很思念为我润色英文诗的美国老房东William Davis,她和蔼亲切的面容至今历历在目。我很思念启迪我写英文诗的伊利诺大学校刊主编Dorothy Williams19851212, 美国伊利诺大学校刊<ILLINI  WEEK>发表了我为纪念马克﹒吐温诞辰150周年而创作的英文诗。在我这首处女作的页面上,Dorothy Williams添加的鼓励性评语比正文所占的版面还要大出许多。

我还有更多的理由思念诺尔曼﹒海恩斯和雪莉老师;海恩斯教授曾利用假期驱车陪我游历了美国28个州,参观了美国马克﹒吐温故居,这让我有机会把发表的英文诗赠与马克﹒吐温纪念馆收藏。

在回顾多年来用英文写诗或译诗所走过的道路时,我想说许渊冲、张培基是对我影响最大、帮助最多的两位老师。近年来诗人翻译家江枫老师的译论也使人耳目一新。珍惜他对我的鼓励:“你是我此生永远可信赖的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李敏生先生为本书写的序言《从容不迫 以好为本》,对我译诗和做人都是不可多得的箴言。

借此机会,我想表达对欧美同学会这一留学人员组织的由衷感谢。是她给了我太多的机会磨练中英文笔头。201310月,欧美同学会将迎来百年华诞,我把这本译集献给她,以表达我对她永远的热爱和祝福。

 

定稿以来,我内心总藏着某种不安,担心对不起读者。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审读,总会发现新的不足之处。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很多名句都几易其稿,希望藉语感取胜。虽然我知道没有永恒的和完美无缺的译文,但仍希望自己的译作能经得起千百只“啄木鸟”的敲啄。为此,我要加倍格外努力,力求留下最少的遗憾。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不客气地挖掘其中的破绽和疏漏。期待此书能在不远的将来再版,以使我有订正和勘误的机会。

 

【注】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200884日至7日在上海召开。到会代表约1600人。闭幕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吴伟副局长主持召开了有15位中国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围绕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思路征求翻译家们的意见。朱曼华应邀介绍了200110月受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欧美同学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单位委托发起、筹办中西文化交流——许渊冲学术思想与成就研讨会情况。作为筹委会秘书长,朱曼华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影响人类未来这一文化工程的概念。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