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位于山西吕梁山区某县的一个山村。我去一个希望小学慰问拍摄的画面。【黄胜友摄影】
村里没有强壮劳动力了,都去山外打工去了。留下的只有老人和相依为命的驴。
苞米是好东西,传进中国之后,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也是吃苞米长大的。
驴在山区用处可大了。春天耕地,夏天运输,秋天收获。拉磨、拉粮食。用不玩的一条牲口。
贴着红色对联的窑洞,就是有人居住着的屋子。【黄胜友摄影】
山村里饲养着黑山猪,可成了宝贝。散养的黑山猪肉质肥美,山里的人是不舍得花钱买那些勾兑的饲料喂猪的。因为没有富裕的钱。【黄胜友摄影】
这样的窑洞变成了猪圈了。【黄胜友摄影】
一棵老树,压弯了腰。和中国农民一样辛劳。【黄胜友摄影】
山里朴实的老人。腿脚不利索了。他们没有养老金的说法。【黄胜友摄影】
这是山村里的茅房。就是厕所,不分男女的。你敢行动吗?【黄胜友摄影】
老窑洞里,还有一条看家护院的狗。
山脚下的窑洞,冬暖夏凉。几代人都是这样生活着。【黄胜友摄影】
山里的人出工了。地里种粮食或者蔬菜。【黄胜友摄影】
看着这样的场景,总想起彭丽媛那首著名的歌“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里,哪里有我的父老乡亲。---”黄胜友摄影】
这个窑洞还在利用,或者是装粮食的,或者是牲口的居住地。【黄胜友摄影】
城里人或者是移民国外的同胞们,他们能买得起自己的房子吗?【黄胜友摄影】
院子里的一棵树,一棵枣树。山西的大红枣很多。【黄胜友摄影】
城市化进程的今天,谁还记得起这样的山村?还有山村里的乡亲们?【黄胜友摄影】
破旧的窑洞,失去了人气了。【黄胜友摄影】
这样的半窑洞的房子,是有些钱的农民修盖的。有客厅,可以见到阳光的温暖。
舍弃了窑洞,几年前搬进了青砖瓦房。大娘说,还是窑洞舒服。【黄胜友摄影】
山村的小路,曲曲弯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直。【黄胜友摄影】
一个留守的媳妇,眺望着远处地里干活的老娘。她的新婚男人去晋北的煤矿挖煤去了。我转到这时,抓拍的。【黄胜友摄影】
那个媳妇家里的主食就是这些土豆。几乎一天三顿【黄胜友摄影】
我们一起去的城里的女孩和山里的媳妇,他俩同岁。红衣媳妇姓张,城里的女孩姓黄。故宫博物院的公务员。【黄胜友摄影】
城里的女孩好奇这样的装置。驴用的。运输东西,放在驴的背上。【黄胜友摄影】
家里还有牲口,一只母驴在里屋,一只小驴紧跟着她。要吃的。【黄胜友摄影】
山里的媳妇保守,一般不让拍摄的。她能配合我,让我拍摄,我捐给她了三百元钱。她说啥也不要。我还是给她了,她应该是感动,送了我一双亲手缝制的鞋垫。这是工艺品。不是垫鞋的。
好奇的驴,看着我的镜头。我也好奇的和驴一样,好奇着山村。【黄胜友摄影】
村里稍微富裕一些的人家的房子【黄胜友是图文】
村上路边的老人。留守老人。【黄胜友摄影】
一个羊圈里,写着这样的标语。似乎写错了地方。【黄胜友】
山村里有一个希望小学。北京有个著名单位修建支持的。还好,山里的学生能有地方读书。已经有不少学生考出来了。【黄胜友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