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明月城 //www.sinovision.net/?18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诗词戏剧与音韵

已有 4137 次阅读2009-1-22 20:48 分享到微信

                     诗词戏剧与音韵

 

    在电视上看过现代的诗人吟咏七律古诗,倒是有些抑昻顿挫,我是听不明白的.不但是我,大概绝大多数古诗词爱好者都跟我差不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到现在我也是一头雾水.在元明戏剧史料里看到了许多的词牌名,可见添词是与戏剧分不开的.一定的词牌有一定的曲调,将这些词牌曲调联结起来就成为在舞台上演出的戏剧,每个字与每个音韵都有一定规矩的.如果我会唱戏,也就明白了什么是[清平调],什么是[水调歌头].可是我不会唱戏,只好用汉语拼音的声调来生吞活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大概得差个十万八千里.自修大学的教材上倒是画了几幅人的口腔,对于音韵我还是稀里糊涂,也就不去学它了,反正也无实际用处.都是些旧文化,早就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想学也找不到什么资料,早些年连古诗词都被封禁了.

    南曲与北曲的音韵差别很大,过去南曲是占据主流地位的.江南的文人多,过去的科考入选的绝大多数是南方人,朝廷只好限制南方与北方中榜人员的数量,这对南方人而言是很不公平的.许多南方举子就采取冒充北方籍的作法,中榜的机率大一些.就是东西的音韵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华夏九洲范围很广,这么一来音韵就无法统一,按书册难以应用.古往今来的音韵书车载斗量,数不胜数,方家们的著述都有所不同.同一个词牌会出现许多不同的音韵,虽然主体音韵是没有太大差异的,还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如此一来,我就是想用拼音的声调来对付也心里无底,对于填词我就敬而远之,古诗是不讲什么音韵的.

    李太白喜欢采用乐府形式,乐府是汉代宫廷所采用的文艺形式,自由度较大.想来乐府也是先有曲,后添词,曲不常换而词常换,添新词就成了一种文化.只要存在曲调,音韵就要受到相应的控制,可见乐府也不是随便添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连戏剧专业人士对词牌也是不甚了了,他们恐怕无法按词牌曲调唱出元明戏剧,关汉卿早就被后人遗忘了,现代的大师们对古人的遗产不感兴趣,除非外国人想要注册时才会引起国内的注意力.古诗词都是按曲添词的,五律与七律也是按音韵进行创作的,可是从未听到过原汁原味的吟咏,否则就不会出现一些古人诗词被谱成新曲演唱,也就是新瓶装了旧酒,显得不伦不类.

    五四运动九十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八十岁以下的人都未学到过旧文化,有条件接触旧戏剧的更是有限.如此说来就形成了华夏传统文化的断代,这个断代是很难连接上的.毛泽东被称为诗人,而他的诗词也是同样,对于词牌并不真的明白,也是生吞活剥,照猫画虎.其他人更是等而下之,连读古籍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提作学问了.好在尚存老一代戏剧家的唱腔,以管窥豹可知一二,需要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这可是最后的机会,是没钱可赚的.没钱好赚的文化事业只能由官方进行,也只有官方才会有那个条件与能力,民间是无法办到的.可是官员们基本上对传统文化不甚了了,有些事就很难办了.好在还有个邻国日本,保存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兴许可以将原汁原味的音韵学传回母国.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寻找本命星
下一篇: 人性的善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1-8-22 07:55
To: 狄盖特 你曾经说:
这等现象先生大可不必担心,好在台湾“未被解放的地方”和香港、澳门那些殖民地甚至外国新加坡、韩国、日本包括海外华人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地盘大人数众多只要丧失了文化就不能代表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这是不言而喻的。
没想到在这里跟您相会。非常同意你的观点。这么说吧:
有一天,一个小小破破的古亭访问了上海的金茂大厦,跟它握了手后说:你真漂亮,还科学、现代。大厦回头谦和地向古亭鞠了一躬,感慨地说:兄长,多谢你经久地站在那里,将我一路引来。
回复 今又是 2011-8-22 07:49
To: TwoFistsOfRock 你曾经说:
能够理解你们的感概,但作为一个粗人,很难共鸣。诗词形式和音韵的失传或进化毕竟是社会进化和文明融合的结果,是不可逆的,没有了存在基础的文化传统不如让它自生自灭。诗词不应该只是少数文人的文字游戏,诗词是诗人让读者进入自己心灵的通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格式和音韵是帮助读者或听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是个辅助工具。如果现在古诗词的格式和音韵都无法起到这个辅助共鸣的作用,那这格式和音韵就反而成了一种表达的束缚。我
我有一篇东西,基本完成了,没发。心里一点私意是:谁要看哪?我写过的,那种东西得去合适的地方,否则半拉子喘着气,我还心疼。
中国现行文化的现象不是古典和现代,新古典和超现代主义的诗歌形式问题,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是,只要是诗歌就成了“小样文化”,写诗的人几近要饭。这个时候说方式是没用的。
我写古(体)诗先是因为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缺了,字义和字音把握不好的话,语言的旗云和格式就差不多死掉了。另外就是大跨越的前行,往无人的山径里找风景去。当中的那种现代/现实的东西可以写,没什么大意思,说得过份些,30年前开始并逐渐完成了,再去重复有点对不住自己了。博文,毕竟是博文写作,好处坏处存在于同样的走势里:没法太认真;想认真时就可以认真。比较自由。
跟你交流了,望不吝赐教,予以指正。
回复 狄盖特 2011-8-22 00:26
这等现象先生大可不必担心,好在台湾“未被解放的地方”和香港、澳门那些殖民地甚至外国新加坡、韩国、日本包括海外华人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地盘大人数众多只要丧失了文化就不能代表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这是不言而喻的。
回复 TwoFistsOfRock 2011-8-21 22:48
To: 今又是 你曾经说:
佩服。晚你两年上网,迷惑和感悟相近。
“需要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这可是最后的机会”。是的,有点像某些鸟儿鱼儿的消亡,看似与我们无关,到了一定期限都有关联。自然界如此,文化领域里的文字文识的灭亡与生存,道理是相同的。

能够理解你们的感概,但作为一个粗人,很难共鸣。诗词形式和音韵的失传或进化毕竟是社会进化和文明融合的结果,是不可逆的,没有了存在基础的文化传统不如让它自生自灭。诗词不应该只是少数文人的文字游戏,诗词是诗人让读者进入自己心灵的通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格式和音韵是帮助读者或听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是个辅助工具。如果现在古诗词的格式和音韵都无法起到这个辅助共鸣的作用,那这格式和音韵就反而成了一种表达的束缚。我觉得现代诗人应该有相应的现代音乐素养,诗歌应该既是诗也是歌,不仅是一段有特定格式文字排列,也应该有相应的音乐表达。
回复 今又是 2011-8-19 18:20
佩服。晚你两年上网,迷惑和感悟相近。
“需要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这可是最后的机会”。是的,有点像某些鸟儿鱼儿的消亡,看似与我们无关,到了一定期限都有关联。自然界如此,文化领域里的文字文识的灭亡与生存,道理是相同的。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