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阿彭 //www.sinovision.net/?174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习近平时代》如何评价毛泽东时代

热度 1已有 1517 次阅读2016-5-25 15:32 |系统分类:杂谈| 中国历史, 建国大业, 蒋介石, 独立战争, 华盛顿 分享到微信

毛泽东时代

晚年的毛泽东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岁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论定,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我一生干 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 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 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实际上,毛泽东一生的事业比这两件事丰富得多,留下的政治遗产也更有价值。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极少数领袖和哲人能与毛泽东相提并论,对于毛泽东开创的建国大业和他的思想成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否定,也没有任何人有资格予以否定。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从1775年莱克星顿打响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算起,到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为止,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为缔造美利坚合众国奋斗了14年,其中约8年的时间用于战争。

相比而论,毛泽东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程就比华盛顿艰辛漫长得多。从1921年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算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为之奋斗了28年,其中约22年投进血与火的战争当中。

与华盛顿建国付出较小的牺牲和较多的谈判不同,毛泽东在建国过程中,他和他的人民付出了极为巨大的牺牲,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殊死较量以及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政权争夺战争,一共造成数千万人的死亡。仅毛泽东自己的家族,就有6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与毛泽东在战场上交过手的对手很多,远远超过了拿破仑、华盛顿、汉尼拔、库图佐夫等任何一位西方军事家。毛泽东的对手中包括日本、美国、苏联、印度和以美 国为首连同英国、法国、加拿大、印度、土耳其等19个国家参与的联合国军,当然还包括拥有800万之众的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同时与美国、苏联、日 本、印度等大块头都交过手且没有落败的军队统帅,全世界只能找到毛泽东这一位。

与军旅生涯出身并获得过上校军衔的华盛顿相比,毛泽东是纯正的农民出身,毕生喜爱读书和写作,只在一个非正规的部队里当过不到一年的兵,他更喜欢别人称他 为教师。毛泽东很少穿军装,也很少摸枪,他习惯用自己的思想来进行领导。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谋略,也集中表现在他的文章和著作里,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流传极为广泛的名言,就出自毛泽东的文稿。“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概要地说出了新中国的诞生历程——这个新的国家是打出来的,是从血与火之中走过来的,也是无数人付出鲜血铸造出来的。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与国徽选择了同样鲜艳的红色。

毛泽东经常被誉为“游击战争之父”,殊不知他对现代战争特别是现代战略威慑,也有非常精深的造诣。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认识到了核武器是一种常规 武器无法比拟的威力极大、破坏性极强的武器。他针对美国、苏联等实施核威慑战略,根据世界不断变化的战略格局,提出了在发展常规武器的同时还要发展尖端武 器的主张。他认为,要打破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国防,必须发展原子能事业,建立独立自主的战略核力量。原子弹不仅是实施军事威慑与反威慑的重要手段,而且 是一个国家军事及综合实力的反映,没有核武器,就无法与国际敌对势力相抗衡,军事威慑与反威慑就会大打折扣。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着手发展中国的原子能事业。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 话中指出:“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 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8年6月,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我还是希望搞一点海军,空军搞得强一点。还有那个原子弹,听说就这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 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一年不是抓一次,也不是抓两次,也不是抓四次,而是抓它七 八次。”

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中国有关部门在当年就建立了导弹试验基地和核试验基地。1960年2月,在苏联撕毁为中国建立核工业提供技术援助协定的情况 下,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把大力加强国防工业建设,特别是尖端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基本建设规定为中国国防建设的第一项任务,提出要争取在3年内突破尖端技 术这一关,并明确了今后中国国防工业建设的方针:在建立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的目标下,应以原子弹、导弹为主,而以导弹为第一,同时注意发展电子技术。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国家经济极端困难,尖端武器的研制一度陷入困境。这时,一些人提出尖端武器的研制要下马。毛泽东明确地指示:“在科学研究中,对 尖端武器的研究试制工作,仍应抓紧进行,不能放松或下马。”在这期间,毛泽东在同斯诺的两次谈话中也都讨论了原子弹问题。

1964年10月,在国内许多优秀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1967年6月,又成功进行了氢弹爆炸试验。同时,中近程导弹和远程导 弹的研制也进展顺利。1964年6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6月,中国地对地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建立。中国终于有了自 己独立自主的战略核力量。

正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在很短时间内依靠自己的力量,拥有了尖端武器,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核技术的国家之一,还掌握了卫星和导弹技术,其意义十分 重大。毛泽东的自主防卫战略思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有效震慑了敌对势力的入侵,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

创业难,还是守业难

对于开国的政治领袖来说,这又是一道无法绕开的难题。

《贞观政要》记载,公元7世纪初,唐太宗李世民与他的大臣们就此进行了一次专题辩论:

“究竟是创业艰难还是守业困难?”唐太宗向群臣咨询。

“当然是创业艰难,因为缔造国家需要流血、战争和残酷的厮杀,经常面临着生死考验。”众多大臣不假思索地回答。

但大臣魏征有完全不同的见解:开国创业当然艰难,但那种生死考验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而且当人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时,反而不容易犯错误。而守业就不同,它必 然是漫长的枯燥的,更可怕的是时刻面临着腐化堕落的考验,领导者很容易在歌舞升平中丧失意志力,最后在意志消沉和政治腐败中丧失政权。

唐太宗表示很认可魏征的判断。

一生熟读历史著作的毛泽东对此段历史论辩自然谙熟于胸。国家机器建立起来了,庞大而统一的政权开始运转,新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多方面的。在国际上,毛泽 东与斯大林虽然结成了同盟,但谁都知道,这种实力不对等的结盟是不稳固的。毛泽东的对手蒋介石退守到了台湾,美国与台湾地区很快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关系,使 蒋介石有可能反攻大陆。美国在远东朝鲜战场失利后,将韩国、日本、菲律宾、越南以及中国台湾打造成了一条新月形的遏制锁链。雪上加霜的是,斯大林死后,苏 联的新任领导人赫鲁晓夫很快对前任进行反攻倒算,中苏同盟关系出现裂缝,苏联成为新中国北边的巨大威胁。苏联和英联邦的成员印度打得火热起来,印度迅疾成 为中国在西南部的主要挑战者。看似“四面楚歌”,但毛泽东的内心中,对这种“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国际包围遏制圈倒不是很畏惧,他在诗中自比傲雪的梅花——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毛泽东的心腹大患是魏征指出的政治家意志懈怠,进而言之,是政治家整体性的被腐朽生活方式腐蚀,成为“赫鲁晓夫式的人物”,对红色政权进行改旗易帜,使无 产阶级丧失在政治上的绝对主导权。为了防止“赫鲁晓夫睡在身边”,也为了挖出潜藏在革命队伍中的“赫鲁晓夫”,保持红色江山永远不改变颜色,毛泽东毅然决 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被证明是悲剧性的。在“文化大革命”结束5年后的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用 这样的语言为“文化大革命”盖棺论定: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因而 始终没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 重灾难的内乱。

“以阶级斗争为纲”能否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这份“历史问题决议”已经作了结论,邓小平也从宏观上多次论述过。邓小平指出:“在这二十年(指1957— 1978年)中我们并不是什么好事都没有做,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比如搞出了原子弹、氢弹、导弹等。但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 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在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谈话时,邓小平说:“拿中国来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技 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在1991年8月同中央 几位负责人谈话时,邓小平说:“人们都在说‘亚洲太平洋世纪’,我们站的是什么位置?过去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比下也有问题了。东南亚一些国家兴 致很高,有可能走到我们前面。”邓小平的这些论述,虽然并不是在专讲历史,但是,痛惜中国失去20年宝贵的发展时间的心态已跃然纸上。

历史的悲剧也是宝贵遗产

“当环境和条件改变时,领袖如果不愿意改变,那他大概不适合带领这个国家进入另一个阶段。”不久前过世的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晚年对媒体谈及毛泽东时,做出了这样深沉的慨叹。

没有人怀疑毛泽东要把中国带入富强道路的坚强决心,但现实却给这位历史巨人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留下的是一个并不发达的中国。

固守计划经济和苏联模式,将斯大林建立的政治经济体系视为社会主义的标杆,对市场的恐惧和对知识分子的严重不信任,历史证明不可能适应新的时代。

毛泽东在发动“文化大革命”时,他的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 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 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 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这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

在这里,毛泽东确实有对清除官僚主义等多年积弊的真诚愿望,以及对社会主义理想世界的憧憬,但由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 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再加上林彪、江青等人利用,因此,他对理想的追 求以及所抱有的真诚愿望,就走向了反面,结果酿成一场空前的浩劫。这种始料不及的事与愿违,对于毛泽东本人来说,也从辉煌的顶峰无可挽回地跌落到悲壮的谷 底,其自身所涂抹的悲剧性色彩就更加浓重。

“文化大革命”中的个人崇拜和“顶峰论”,是毛泽东能够将这场浩劫持续10年之久的重要原因。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本人,早就注意到防止可能产生的个人崇拜现象,并采取了某些预防措施。在延安时,毛泽东就告诫全党,要从李自成的失败中 汲取教训;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由他提议党中央通过决议,禁止给党的领导人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街名、企业名字, 这是一个富有远见的正确决定。在1956年中共八大上,邓小平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又郑重提出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报告指出:“个人崇拜是一种有长远历史 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也不会不在我们党的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有它的某些反映。”防止个人崇拜这种现象的发生,已成为党内的共识。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1970年,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却说,“总要有点个人崇拜”,“那个时候我说无所谓个人崇拜,倒是需要一点个人崇拜”,“过去的这几年有必要搞点个人崇拜”。

毛泽东思想,本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但是,“文化大革命”中如火如荼的个人崇拜发展到了“顶峰”,到了“万物生长靠太阳”“一句顶一万句”的时候,到了跳 “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的时候,到了有人把毛主席像章别在胸前肉体上的时候,则使这种正确的思想,也只能成为空洞的教条。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的“语录 战”,即是这方面的最具体表现。“文化大革命”中各类组织的造反派,打砸抢抄、造反夺权,真正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造反派一些非法、犯罪行为所援引 的某些“理论”根据,均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断章取义,大多是出自《毛泽东选集》和“最高指示”。

另一方面,这种个人崇拜导致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群众政治学习运动”。在伴随着“反修、防修”运动展开的空前规模的“雷打不动”的全民“学习毛泽东思想”运动中,为了“理解、领会”伟大领袖的那些思想,中国人民付出的代价,那是无法计算的了。

历史的损失只有深刻吸取历史教训的人才能弥补。毛泽东晚年的悲剧让人在感受历史的无情和残酷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历史的警示意义: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立足于中 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而不能脱离这样的历史阶段和基本国情。政治权力如果没有监督、制衡的民主机制,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的后果就必然是方向性、全局性 的错误。特别是脱离实际,意欲凭借空想主义跑步建成富强中国的目标,被实践证明是绝无可能的。这样严重的历史教训深深刺痛了后来的中国政治家。

(习近平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Lmd 2016-5-27 04:46
只有站在历史的肩上,才可能超越!
公正地评论自己的父母,公正地评论自己。
公正地评论今天的生活,社会。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