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阿彭 //www.sinovision.net/?174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你今天看微信了吗?

热度 1已有 888 次阅读2014-12-3 17:48 |系统分类:杂谈| 腾讯, 高峰, 信息 分享到微信

根据腾讯的最新数据,在过去的新年中,除夕夜高峰时段平均一分钟有一千万条微信信息发出,而微信屏幕上掉下的“橘 子”高达65亿个。那边传统短信拜年黯淡退场,这边风生水起的微信抢红包吸引了全国482万用户,一冷一热的境遇有如冰火两重天。不 知从何时起,微信悄然进驻日常生活。当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点开那个鲜绿色的小气泡时,猝不及防地面对短信“生存还是毁 灭”的困境时,才恍然发现:我们已被微信俘虏。 微信到底具有什么魔力来俘获据传近6亿用户的欢心?有人说是因为免费,有人是因为从众心理,还有人惊叹于其便捷的功 能……无论哪种理由,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事实:微信对传统通讯行业造成的冲击颠覆了人们过去对移动通信的概 念。  微信是个武器,它的第一枪瞄准了移动联通等通讯巨头。微信的消息(包括语音消息)、图片以及视频推送取代了过去习以为常的打电话、 发短信。这场“信息革命”的导火索是免话费。与免费相比,“仅耗少量流 量”的开销显得不足挂齿。微信第二个目标是交友应用“陌陌”。“摇一 摇”功能弥补了微信私人社交的短板,向公共性社交迈了一大步。第三个靶子则是微博。虽然分属不同的社交平台,但是强调私密小众的微信 已经使信息公开化的微博用户黏度下降。微博通过转发和评论可做到即时消息的大范围传播。相比之下,微信消息可直接推送到用户手机,实现了精准内容的点对点 传播。  这个武器的最大亮点在于朋友圈意图打造成一个私人空间,只有双方互为好友才能访问空间;微信群除非受到群内成员的邀请才能进入群 内。这两点恰好符合有悠久“圈子”文化的国人的喜好。中国的人际关系模式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以血缘为纽 带的家族主义令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带有浓浓的人情味。“因亲即亲,因友即友”,遇事喜托熟人,交往也经常通过熟人 引见。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一种区分亲疏远近的差序格局。同样的,微信群以创建者为中心,向创建者的熟人推移,这些人再向各自的熟人推移,以此 类推。所以,每个微信群都是一个关系网。

不同的生活方式之争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这是微信给自己的定位。“微信style”越来越渗透进生活的各个角落。

这种生活方式的背后,凸显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我们越来越依赖微信一类的虚拟空间平台后,是否会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一种新的社会距离。随着城市化发展对 乡土中国的冲击,城市生活模式之下的陌生人社会不断受到情感沙漠的侵蚀。我们越是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提防,越是渴望在虚拟空间里扶起摔倒的情谊,反之亦然。 与博客、微博相比,微信令人们的社交范围缩小至熟人群体,将社会交往更加网络化了。它的走红不仅意味着国人对社交内缩化、圈子化的偏好,更突显虚拟的熟人 社区与现实中陌生人社会的张力。弗朗西斯·福山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指出,所谓的社交性社会指的是人的自然亲情超出血缘家庭范围,能 够包容更多的、陌生的、他人的社会。城市生活模式刺激了微信的诞生,但微信却令这个社会渐渐去社交化。

我们这一代人的冷漠与热情折射了这个时代的沉寂与喧嚣。微信改变了时代,同时也显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种种矛盾。

  (百科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4-12-3 21:10
叮叮咚咚地太烦,死活不参加。脑神经一共只剩三两根了,全断了就没得玩了。哈哈哈哈。
问好!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