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德国奥地利之行随想
科隆
重回科隆,行程一样的匆忙。记得上次来这里,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大教堂,逛了逛商业区,就急忙搭地铁去波恩了。这次来,时间要长得多,但是一直住在波恩,每日只是坐火车赶到科隆展览馆,竟然到了第三天才有机会过河到科隆市区,以更新一下自己脑海里3年前对于它的印象。
其实没有什么可更新的了。
科隆,德国,甚至扩大到整个西欧,都是安静、平稳、少变、古旧的。似乎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不需要什么额外的新鲜刺激来满足虚荣的心态,不需要浮躁、芜杂和粗糙的思想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了。这里仿佛是老北京城,人们都操着味道十足的官话,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前途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稳定,非常有保证的。他们守着现有的,耐心地做着改进工作。老帝国的感觉可以随处强烈地感觉到的,这种感觉在中国已经没有了。
打了辆出租车到商业街。车费改用欧元,觉得仿佛便宜了些。下车后,我就按自己预先想好的方案安排起购物计划来,街中间有个店可以买到电话充值卡,再向前走50步有个大超市,可以买到DV带,然后再向前走,有个卖刀具的店,可以逛逛,最后到大教堂拍点片子。一个个店走下来,我发现这里真是稳定的让人害怕。店还是那个店,柜台后面的人的面孔也随之变得熟悉起来。
科隆大教堂更是没有变化,而且如同其他的哥特式教堂一样,一如既往地在进行着修缮工作。繁杂的雕刻总是容易损坏,所以这样说来,似乎东正教的洋葱头更皮实一些,况且在勾勒美丽的天际线方面,洋葱头发挥的作用一点都不比双塔弱。进入教堂,还是如同上次一样的走马观花。我发现自己很难欣赏西方艺术。比如说建筑,到了西欧,似乎50%以上的景点是看教堂,其实在我这个异教徒眼里,所有的教堂区别都不大,除非非常特殊的我才能记住,比如科隆的,大而且黑;巴黎圣心教堂,高、白且漂亮;罗马的圣保罗堂,最重要且最宏伟;佛罗伦萨教堂,华丽且不落俗套。另外,对于卢浮宫里那种大量的宗教画,我也是非常的难以消化。西欧的博物馆里往往是动辄一个房间里都是同一题材的宗教画,如“圣母感孕”、“出埃及”什么的,大同小异,只有具有了相应的宗教背景知识才能真正的欣赏。这也很正常,让外国人看一大堆关帝庙,他们也会抓狂的。
所以到了西欧,对于我来说,更加舒服也更加喜欢的是欣赏它美丽的自然风光,这是宇宙共通的语言。
杜塞尔多夫
展期最后一天,我搬到了杜塞尔多夫。所住的酒店一如既往地离市中心很远。吃过晚饭,洗漱完毕,明天就要开始轻松的游览活动,所以就邀请伙伴一起直奔市中心而去。
坦白地说,其实我心里一直认为杜塞尔多夫是个纯粹的工业城市,没有什么风景可谈,也没有什么地方可看。上车以后就给了司机一张写着当地很有名的酒吧名字的纸条,司机就默默地开起车来。快到的时候,他突然问:“WHERE ARE YOU FROM?”我当时本能地认为他把我当成了日本人,就不耐烦地说“CHINA”,想不到这哥们很牛地说“YES,I KNOW YOU ARE FROM CHINA,BUT WHICH CITY?”呵!我只好说:“BEIJING”。他竟然一下子眉飞色舞地说:“I HAVE BEEN TO BEIING!AND HAINAN!BEAUTIFUL!”说得我心里实在开心,就顺手给了2个欧元的小费,想不到这哥们竟然把小费也加在车费上开了发票!在中国没白呆!
杜城的商业之繁华程度是我没有想到的。它的商业街竟然和柏林的有一拼,而且因为商店关门早,人很少,可以很舒服地边指点橱窗里的商品边散步。橱窗的灯光布置以及商品陈列都很精致漂亮,非常诱人。这么一边看一边走,我们走到想去的酒吧门口,这时候才发现没有开门,只好重新寻找了。杜城的建筑应该说是风格芜杂的,在较多的老式建筑中挤进了不少现代轻钢结构的办公楼,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并不感到突兀。那些楼房的灯光都是通明的,但看不到人影晃动,似乎纯粹是为了营造华丽的夜景。一整条街道都是这么的晶莹剔透,想让人把它们缩小成模型摆在桌子上仔细把玩。
我们漫无目的地溜达到了马丁-路德广场。广场是圆形,中间有个骑士雕像,正对着前面的教堂,另外一边似乎是个政府机构。那天月光非常明亮,月亮就挂在教堂的双塔之间,光冷冷地洒到身上,非常肃穆沉静,让人有入定的感觉。
从广场旁边的小路走出去,就到了运河边。运河不宽,上面跨着几座古桥,属于拱桥类型,在欧洲还是不多见的。河两岸都安装了泛光灯,灯光反射到河面,拱桥与影子接成椭圆,从椭圆的两端延伸出去的是两排茂盛的大树。清风微至,波光闪烁,远处从靠河的房间里隐隐传出音乐声,若有若无。
其实杜塞尔多夫挺美。
海德堡
早在1999年去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时候就动过念头去海德堡,终于还是因为时间太紧张而放弃。这次竟然是睡着进入的海德堡!
醒过来已经到了海德堡的古堡上,迷迷糊糊跟着导游走,半天没有反应过来。走到高处,向下一看,突然就被她的美丽惊醒了。海德堡是我喜欢的那种小城,沿河而建,边界只是河岸和旁边的山坡。从山上俯瞰海德堡第一眼的感觉很象爬上小渔山俯瞰青岛,都是大量的红顶白墙的德式建筑,铺在青山秀水间,分外的夺目绚烂。两三个教堂是小城最高的建筑,尖塔突兀于周围的建筑之间,使得城市的地平线起伏错落有致,仿佛大串平和的音符中点缀着几个悦耳的响亮的重音,格外的让人提起精神来。
海德堡的街道狭窄,两侧建筑都是上了些年纪的。主街上有几个小广场,竖着些雕塑,摆了些长椅。街边商店的橱窗里摆的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兔子,提醒人们复活节就要来了。我和同伴来到最大的广场,发现中间已经被圈地成了喝咖啡的地方。于是我们也找了个居中的位置,要了杯咖啡,拿出我的AGATHAR CHRISTIE的侦探小说来翻看。现在回想起来看的书名字是THEY CAME TO BAGHDAD,似乎有点谮语的味道在里面,因为不久美国大兵就真的去巴格达了。
海德堡的古桥没有太多的特别之处,越过它就可以到著名的“哲人小路”。桥头堡色彩鲜艳,是大块的明黄色,高大雄伟。桥头有个雕塑,是只很大的猫和很小的老鼠,而且猫脑袋是空的,可以把头伸进去,用它做面具扮一扮妖魔鬼怪。这猫和老鼠互为敌人,却有共存在这桥头下那么多年,仔细想想似乎也有些哲学思辩的东西蕴涵其中。
巴登巴登
巴登巴登是个宁静的小镇,和任何一个欧洲小镇差不多,没有太多特别的地方,一样的小巧、整洁、安静。但是这个宁静的小镇也逃脱不了世界大气候的影响。我们逛街的时候,发现几个人拉了个横幅出来,而且前面台子上摆着几个本子。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为了伊拉克举行的反战签字活动。于是我们几个也义不容辞地签了自己的名字在上面。这次旅游的全过程都时刻受到战争阴云的影响,而且回国时飞机降落后才知道,中国在伊拉克牺牲的化学武器专家郁先生的遗体是和我们一架飞机回国的。回家后一觉醒来时,新海湾战争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