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夏洛特掠影
这已经是我见过的第四个兔子了。第一个兔子来的时候,我还什么都不知道;第二只兔子来的时候,我很开心地摘掉了三条杠的标志,离开小学去上初中;第三只兔子来的时候,我已经工作了两年,并且在欧洲培训的时候认识了家里的老大;现在第四只兔子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搬家来到了纽约。
兔子见得越多,人也就越老喽。人老,自然一切都跟着老,连文字也跟着老。回头看自己12年前写的字布鲁塞尔的游记,未免有一种仿佛阅读别人文字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有一些话已经是再也写不出来的,每次故地重游,都有很多感想,随意一走,就可以唤起许多旧时的回忆。开始忆旧,也就是老了的一种表现。为了保持年轻的心态,似乎应该更多地去些新的地方,了解一些未知的风物人情。
美国就是这么一个似乎已经很熟悉,却其实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以前也曾经去过纽约、华盛顿、迈阿密、旧金山、拉斯维加斯等一些城市,觉得东西海岸知名的地方也去得差不多了,因此对有机会前往夏洛特也就没有太大的兴趣,觉得有机会扫了一个盲点却也不错,并没有觉得会有什么特别值得期待的地方。
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所以第一个星期就赖在酒店里没有出门。周六睡了个懒觉醒来,先去慢慢吃了早饭,然后把相机带上,出门溜达溜达。一出门心情就不好,12月的夏洛特,感觉非常潮湿阴冷,还飘着毛毛细雨,不如纽约冷得干脆利索,也不如北京冷得亮堂。心里顿时很抵触,想想是不是干脆回房间眯一觉得了。后来突然一想,这里好歹也算美国老十三州的南方地区,文化风物应该和北方有很大不同,还是应该出去逛逛,就挑了离酒店最近的新南方博物馆去看看了。
新南方博物馆,顾名思义,是专门展示内战之后的美国南方各州的沿革历史的博物馆。美国黑奴的那段历史,大家从《飘》里可以了解,我也就不多说了。博物馆里有很多实物展品,比如黑人的第一批选票,面纱厂的机器,为3K党张目的书籍刊物等。其中一个很大的厅里还原样复制了当时的一条商业街,有服装店、杂货店、理发店、邮局等,逛在其中,有点走入时光隧道的意思。
过了商业街这个大厅,是一个小电影院,里面放映的是二战前后的一些宣传片。有罗斯福总统来夏洛特宣布新经济政策管制棉花价格的录像,宣传棉花对于二战胜利的广告片,以及征兵的广告等。过了电影院,依稀记得先是一个普通家人客厅的复制,茶几上摆着饼干和咖啡,一个老式的黑白电视正在播放民权运动时期黑人上街“散步”引发冲突的新闻。我坐在沙发上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的时候,一个精神很矍铄的老太太坐在我旁边的沙发上,一起认真地看着报道。节目结束,她突然对我说:“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看这段新闻的情景。那时候,我还很小,爸爸坐在旁边。”她似乎很伤感的样子,所以我也就没有多打扰她。
出了这个客厅,就是一系列展示新南方经济转型成功,夏洛特从传统棉花加工贸易中心转变为美国第二大金融中心的历程。这个转型的过程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内部大移民的过程。随着旧的奴隶制度的废止,黑人在南部的命运并没有一夜之间转变,白人对黑人的压迫从过去赤裸裸的毫无顾忌转变为更狡诈的表面合法的模式。随着北方工业的大发展,一批又一批的黑人自发地离开南方,前往北方的纽约、芝加哥和西部的洛杉矶寻找新的人生机会。这段历史,有一本书非常值得推荐,就是新近出版的《The Warmth of Other Suns》,以三个黑人家庭向北方、西方迁移的故事为主线,以微观写宏观,勾画了这一历史大事件,读起来有美国版本《江村日记》的意思,非常值得一读。
出口旁边墙上,有几行文字,非常值得一读。“the future is not someplace we are going to, but a place we are creating. The paths to it are not found, they are made.” 试着翻译发现有的小难度。大概是“未来不在远方等待,而在我们手中创造;道路不是等我们发现,而是等我们去铺就。”
离开新南方博物馆,就沿着Tryon大街向西边走。这是小小夏洛特的主街,最繁华的地方了。其实这条街也就那么回事,走来走去也没什么可逛的,走到头就是Mint博物馆和现代艺术博物馆。我最喜欢的是Mint博物馆里面的一个小房间,里面展览的是Ansel Adams拍摄的国家公园系列,非常值得一看。
恩,这么个小城,就写这么多吧。拍了一些街景,代替我罗嗦的文字。
酒店旁的夜景
Tryon街景
吉尼亚理工学院队参加ACC比赛
Mint博物馆
Mint博物馆内景
美国银行总部大厅
长老会教堂
街头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