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朱悦华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660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莫言不常有,文学常在

热度 1已有 1442 次阅读2012-10-15 20:17 分享到微信

莫言不常有,文学常在

朱悦华

 

        看到抢空了的书架,一场又一场的商家盛宴,心里忽然很创痛——眼泪狂奔,悲欣交集。想起八十年代与文学相伴的纯粹。一个莫言,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真的能让荒芜的文学回归吗?

      那种纯粹不因莫言而存在,却在今天被他燃起,莫名的伤感和无奈,或许那种纯粹已不会再来。

      八十年代,文学天经地义,阅读是一种幸福,中文系学生就像骄傲的公主,我有幸在那个时候成为其中一员。

      沉浸在不问魏晋、不知油盐柴米的日子,只有精神遨游,无所不至,只有心灵契合,鸟语花香。那些彻夜不眠的日子啊,那些文学为茶、书香为伴的晨昏,不知醉倒了多少痴心人。岁月无痕,书卷有知。

      文学就像天使,带着锐利与锋芒,直击心灵深处;文学就像老师,启蒙在夜夜秉烛中悄然降临;文学就像初恋情人,每一天都会翩然降临,每一天都会欣喜忘我。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希金、雨果、莱蒙托夫、卢梭、果戈里、拜伦……鲁迅、巴金、茅盾、老舍、冰心、徐志摩、萧红、戴望舒……每一个名字都会让年轻的眼睛闪闪发亮,每一个本著作都会在心里激起波澜。或许有了这些沉甸甸的名字垫底,内心便与世俗保持了一个足够的距离。直到今天,文学仍深深盘踞在心中最神圣的位置,没有什么可以代替,也没有什么能够泯灭。

       那时候,中国当代文学是张贤亮、王蒙、刘心武、梁晓声、从维熙、茹志娟等人独步天下的时代,他们以鲜亮的伤痕个性让饱受文革罹难的中国人为之唏嘘、为之震撼。

      那时候,莫言还在他的高粱地里默默耕耘,怯怯地带着乡土气。

      张艺谋祝贺莫言获诺贝尔奖说:25年前,哪里想到今天?其实,莫言从红高粱出发,从25年前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看看他的著作就知道。他带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文学的痴迷走向了世界。

      今天,文学可以不再是举国热潮,但文学永远是文学家的使命。诞生了伟大唐宋诗词的中国文学,早已是浸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液。这跟莫言热无关、与抢购者无关、与献媚者无关。

     莫言预言,“莫炎热”三个月就会过去。他知道,“莫炎热”不是“文学热”。只有踏实静心读他作品的人才是文学的同路人。

      当诺贝尔文学奖终于来到身边,我们似乎还没做好准备,就像天边的星星,突然幸运坠落了。

      莫言获诺奖消解了中国人的一个情结,从此,中国作家可以不必太在意这个奖项了。

      正如诺奖评委中唯一懂中文的马悦然曾说:“诺贝尔文学奖,就是瑞典几个看不懂欧洲以外文字的70岁以上的老头子,按照他们独特的口味评出来的一个奖,不必太重视。”

      莫言是一个参照,他让与诺奖擦肩而过的鲁迅、巴金、老舍、沈从文、林语堂等成为我们可以触摸和确信的事实。

      莫言不常有,文学常在。

2012/10/15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朱悦华 2012-10-16 01:46
差点忘了从维熙,很好的一个作家,呵呵。
回复 今又是 2012-10-15 22:04
非常好的论说。非常欣赏。为80年代曾经执着和勤奋过的所有学子学者们感到欣慰。可惜的只是,之后没有我所知道的任何其他人(十年一轮)在后来的将近四分之一的年岁里超越过那个时代的人。当初,所有的人里面,我个人最喜欢从维煦。
谢谢分享。问好。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