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翰山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6394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也谈文艺批评或评论,兼谈形容词的运用

热度 19已有 30358 次阅读2013-11-11 21:25 |系统分类:文学| 文艺批评, 丹草 分享到微信

请看最新文章,点击:《感恩节遐想 --- 到了共产主义可怎么办?

 

最近,NN地在讨论文艺批评或评论。我来凑凑份子,介绍两篇文学评论文章。这两篇文章,都是出自作家之手。丹草,外国语学院英文文学专业毕业,做英语翻译编辑几十年,译作著作等身,真正的翻译家/作家;翰山,伪作家一枚。说是作家,至少有一本书面世,英语著作,Ph.D.论文,在美国出版,有美国国家书号(牛吧!也谈文艺批评或评论,兼谈形容词的运用_图16-1);对啦,09年在贝壳,紫湮姐姐还帮我出过一本电子书《翰山文集》,这样我就有两本书了,当个作家还不是绰绰有余?说是伪作家,至今为止尚未成为任何一个作协的成员也谈文艺批评或评论,兼谈形容词的运用_图16-2(虽然曾被任命为某作协成员,不过仅仅十分钟就取消了)。

 

目前流行于两岸三地的所谓文艺批评,有几个毛病或问题。一是理工科思维。文学,多是感性的,无法用秤来约斤两,或无法定量称哪一个是好作者(家),哪一个是好的评论者(家)。二是形容词堆砌。无论是作者还是评者,都把形容词的运用作为知识广博/学问高低/水平高下的一个指标。三是PK意味浓厚,评论成份不足。文学评论的目的,是要分析/警醒/揭示,提高大家的阅读欣赏水平,而非视一点而定高低,或者干脆把谁赶出文坛/评论坛。

 

这两篇文章,我看可以列入文学批评的范畴,虽然都是小文,仅及一点的微型议论!

 

(2009-07-01 翰山 原发于文学城/北京屯)

 

[前注]:在丹草谈论小资和颜色的文章《苍凉是葱绿配桃红》后,我有两段跟帖,着重于形容词的修辞法 --- 形容词的“名词化”。觉得此讨论挺有意思,可以成篇,于是独立刊出。

张爱玲的书,要说没看过,真是冤枉,记得看过不止一篇。要说看过,可脑子里基本没有什么印象,什么人物啊,情节啦!想了一下,王安忆的书也如是(不知我把二位相提并论,是否合适),大概《长恨歌》就是近年看的,但只有模糊的印象,还记得人物,却讲不出所以然来。估计是这种女性视角的作品,没有被大脑充分地吸收和抓住。也就是说,看的时候如走马观花,看过之后就如过眼烟云了。

丹草的话题,在这里谈论的是小资,或是否小资。可是我看到的,文章的大部分篇幅是在谈写作的修辞,尤其是形容词的修辞

记得小时候,不知哪一个作文老师说过,写作,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动词可以描绘出动作,具有主动性和活泼性,可以在人们头脑中展示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而形容词,比较抽象,空泛,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用多了会使信息模糊,文章华而不实,甚至有文字堆砌之感。

而丹草的文章,虽然大多只是讨论张爱玲所描绘的颜色,其实(推而广之,可以认为)是在探讨张爱玲文章中是如何使用形容词修辞的。我看到的是,张爱玲把抽象,空泛的形容词“动词化”(或说“名词化”)了,于是:

那“扇子里筛出几丝黄金色的阳光。”就不是一种抽象的金黄色,而是呈现在人们脑海中一锭锭黄金的画面和它的颜色;
那“黯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就不是一种红里间白,白里间红的小碎花的颜色,而是一盘碎牛肉的画面和与它相应的颜色;
那“……穿着虾子红的裙子。”映入人们眼帘的首先是一只火红的大虾,然后是它的颜色,你看多么生动。

那些“鸡油黄、鹦哥绿、虾子红、姜汁黄、桑子红、黄金色、象牙红,不是跟吃有关,就是跟生活中用的东西有关,连花的大小也用‘碗大’来表示”不是把那些相应的形容词都变成栩栩如生的画面了吗?

于是,我可以想象,张爱玲的文字,大概是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的典范,因为即便她用形容词,也把形容词“动(或名)词化”了。

谢谢丹草的美文和讨论。


丹草

翰山的讨论非常有意思。借着你的话题再说几句。
你说张爱玲将名词用作颜色的形容词,精辟。我想也许这是她不落俗套的原因之一,因为形容颜色的就那写,除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和它们衍生的,总是有限,而用名词来形容,就可能无尽了。另外,用名词,也就等于是用物,用东西来比方,不但丰富,而且贴近实际,尤其是张爱玲喜欢用(女人)生活中的物品,颜色似乎都带着油盐酱醋的味道。


对,丹草总结得非常到位,我是从写文章“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想到的,但实质上,张爱玲是把形容词“名词化”了,这是“她不落俗套的原因之一”!这样做,就把形容词:

第一,形象化了,把抽象的形容词,变成了生动的具体事务(名词);
第二,多样化了,就形容颜色来说,“除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和它们衍生的,总是有限,而用名词来形容,就可能无尽了。”
第三,女人化了,“尤其是张爱玲喜欢用(女人)生活中的物品,颜色似乎都带着油盐酱醋的味道。”

其实,用名词来喻形容词,应该也是一种存在的修辞方法,比如,我们说,“一根头发丝一样细的铁丝”,就好过那“非常细小的铁丝”的说法;“斗大的字,认识不了几箩筐”,就比“不认识几个字”来得生动,只不过,张爱玲在文中,把这种方法用到了极致,给予了充分的创造和发挥,我从这里看到了文字大家。你看,她用于喻颜色的名词,没有用像“头发丝一样细”类似这样大家熟知的比喻,而是一种创新,用别人不曾用过的比喻,把语言用活了。


[后注]
谢谢 还是没笔名 提出的问题。我想到,这文章题目:“谈形容词的名词化”有漏洞。
因为一般来说,那“形容词的名词化”或说“名词化的形容词”,在修辞上通常是指把形容词用作名词,比如说:那小聪明,再创辉煌

聪明 和 辉煌 原本都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名词,英语为:
the little smart, the brillian (这两个形容词加上定冠词,成为名词)。

而我这里说的所谓“形容词的名词化”只是借喻,其实是指,用名词(事物)的比喻来做修饰以达形容词的功用,使得这种修饰或形容 更具体,更多样,更人性(如女人化)。为免混淆,我把文中的“名词化”都加上引号,以示区别。


附:

苍凉是葱绿配桃红

(2009-06-30 丹草 原发于文学城/北京屯)


前一段不少人讨论小资,张爱玲的名字被多次提到。我没研究过小资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但就自己对这个词的感觉和其他被称为小资的作家而言,觉得张爱玲似乎跟他们不太一样。

在我印象里,“小资”让人想到的是风花雪月,寂寞忧愁,多少有些无病呻吟,甚至矫情。痛苦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伤春啊,悲秋啊,离别啊,当然还有失恋。

张 爱玲的痛苦是深一层的,听不见呻吟。她的悲剧让人郁闷、不舒服,人物常常寡情,不流多情善感的眼泪。冷酷的人可恨,同时又可怜。《金锁记》里的七巧,那么 有心机地一个个破坏所有亲人的幸福,还不是因为自己没有爱。这说不出的痛苦,是无言和无奈,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无关痛痒地呈现出来,比如《沉香屑》。

小 资要表现高雅,是不大愿意谈现实和琐碎的,张爱玲不是这样。她很务实的,计较金钱,也算账,胡兰成不也这么说过。这种务实和对生活的贴近,在许多词汇上表 现出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颜色。她对颜色的使用绝对不落俗套,出人意料,比如英国人是“瓷蓝的眼睛”,冬天的树“凄迷稀薄象淡黄的云”。

客 观的颜色,跟主观感觉的结合经常很奇怪。写后母让她拣自己的剩衣服穿 :“永远不能忘记一间黯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就象浑身都生了冻疮。”碎牛肉 !谁见过这么形容衣服颜色的?还有: “很小的石库门房子,红油板壁,对于我,那也是有一种紧紧的朱红的快乐。”什么叫紧紧的朱红的快乐,只有她能写出来。“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缓,正象 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阳光。”“乌沉沉的风卷着白辣辣的雨……”

被后母关禁闭的时候,从窗户看到白玉兰花,“象污秽的白手帕,又象废纸。”这么说花,正牌儿小资还不得叫起来。“法兰西是微雨的青色,象浴室的瓷砖,沾着生发油的香。”张爱玲就是这样的上海人,明明是浪漫,却把它跟澡间头油什么的弄在一起。

最典型的要算《沉香屑》了。打开这部小说,有点象进了颜料铺,五颜六色、无数杂色就不一一例举了,可是有些少见的说法(也许是我少见多怪),因为好听记住了。在短短的几页中,就有如下描写 :

“玻璃也是绿的,配上鸡油黄嵌一道窄红边的框。”

“家常扎着一条鹦哥绿的包头……”

“丫头依言寻出一件姜汁黄朵云绉的旗袍。”

“……穿着虾子红的裙子。”

“嘴唇上一抹紫黑色的胭脂,是巴黎新拟的桑子红。”

“扇子里筛出几丝黄金色的阳光。”(不是金黄色)

“海外边的天,都已经灰的灰,黄的黄,只有那丈来高的象牙红树,一路上高高大大开着碗大的红花。……整个世界象一张灰色的圣诞卡片,一切都是影影绰绰的,真正存在的只有一朵一朵挺大的象牙红。”

这些鸡油黄、鹦哥绿、虾子红、姜汁黄、桑子红、黄金色、象牙红,不是跟吃有关,就是跟生活中用的东西有关,连花的大小也用“碗大”来表示。不够浪漫,却是居家过日子的实惠,还透着些苍凉。哎,苍凉是什么样的呢?看看张爱玲说的吧 :

“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象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7

握手
3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24 个评论)

回复 翰山 2013-11-12 01:44
mgzww999: 文艺批评应该有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就是形上学的(理科)思维方式,接近科学;另外一部分是艺术的。没有形上学部分的分析就会陷入胡说,没有艺术的分析就会陷于 ...
再说一遍,你这个太较真,要把你打入冷宫。不过,看来我可以把那个“走路的物理学”在这里发一下,那个你可以较真,因为那个是科学。

关于题目,“形容词的运用”,“如何用形容词”,我看大同小异。下面的题目,我已经用:《谈形容词的“名词化”》了。上面的大题目,如果也用此,显得太具体了。
回复 小月 2013-11-12 01:43
翰山: 谢谢。用动词,可以看看朱自清的《父亲》,是一篇非常好的范文!文章写得好,生动,和写小说没有必然联系。写小说,大概还要有想象力。

我自已有一篇文章(也是 ...
文章是分类的。我不知道你的文艺评论是要涵盖一切文章。
回复 吼完继续向前走 2013-11-12 01:41
翰山: 文学和数学不一样的,可以不学自通!我自己从来没有看过任何文学理论书籍,所有的文字都是写出来的,所有的涉及文学理论都是自己在胡说八道。我给汉纳的建议,有 ...
我看出来你不是文学专业出身了,所以才敢放肆大胆的说话,要是学文学看见我如此说法还不手拎菜刀找我玩命来了。昨天看你博客,提到原来住在王府井,早先《人民日报》报社在那里,后来搬到金台西路了,另外偏东一点有协和医院宿舍。
回复 翰山 2013-11-12 01:37
mgzww999: 头发丝那个例子是一个量化的比喻,不能说“头发丝”是“铁丝”的形容词。斗大的字那个例子,更不是把“斗”当作形容词来用。这两个例子可以用来说明比喻的修辞技 ...
你这个回复又加长了。你说“用形象的比喻代替简单形容”,也许更准确一些。

黄金色与金黄色的不同在于,前者,让人想到黄金,那一锭一锭的黄金,形象化。金黄色,想到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色彩。

同样:虾子红 和 鲜红 的区别也是一样!虾子红,不仅仅是一种红色,是首先说道虾子,一只活蹦乱跳的虾子。再比如说:

“碎牛肉似的薄棉袍”,甚至都不用点出其颜色:黯红色,“碎牛肉”本色已经让人们想到了它的颜色!
回复 翰山 2013-11-12 01:30
小月: 有益的讨论,希望翰山多出点这方面得好文章。小说的文字要有动感,不在乎那种词性用得多。
谢谢。用动词,可以看看朱自清的《父亲》,是一篇非常好的范文!文章写得好,生动,和写小说没有必然联系。写小说,大概还要有想象力。

我自已有一篇文章(也是一篇跟贴),叫做《我不会写小说》,其中说了,我从来没有写过小说,也不会写,甚至就没有想到写,脑子里面没有小说!
回复 翰山 2013-11-12 01:27
吼完继续向前走: 朱自清本人是学哲学的出身,鲁迅和郭沫若是学医的出身。他们都不是出身于中文系。要说是改行或者半路出家也未尝不可。 ...
文学和数学不一样的,可以不学自通!我自己从来没有看过任何文学理论书籍,所有的文字都是写出来的,所有的涉及文学理论都是自己在胡说八道。我给汉纳的建议,有一篇谈到文学,连定义,都是我拍脑袋一想想出来的(从来不google,因为看了别人的,就无法写自己的了!)!回头有空,我再把那篇贴一下。虽然胡搅蛮缠,倒也有几分道理!
回复 mgzww999 2013-11-12 01:27
翰山: 你这个太较真,理工科思维,要批评一下。“头发丝细的铁丝”,头发丝是细(形容词)的限制状语,是副词的作用:头发丝那样。。。细。

这些都是细节。重点在:用 ...
文艺批评应该有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就是形上学的(理科)思维方式,接近科学;另外一部分是艺术的。没有形上学部分的分析就会陷入胡说,没有艺术的分析就会陷于僵化。你这里讨论的“形容词的运用”就是形上学部分。题目用“形容词的运用”也不妥当,因为你说的是不同的“形容方法”,重点又是用名词取代形容词,而不是如何运用“形容词”。

人类早就不仅仅用“赤橙黄绿青蓝紫”来给颜色命名了,颜色本来就有丰富细腻的名字,张爱玲可能是比较善于使用较鲜活的名词而已。
回复 翰山 2013-11-12 01:24
mgzww999: 头发丝那个例子是一个量化的比喻,不能说“头发丝”是“铁丝”的形容词。斗大的字那个例子,更不是把“斗”当作形容词来用。这两个例子可以用来说明比喻的修辞技 ...
你这个太较真,理工科思维,要批评一下。“头发丝细的铁丝”,头发丝是细(形容词)的限制状语,是副词的作用:头发丝那样。。。细。

这些都是细节。重点在:用动词/名词,要比用形容词丰富得多,也生动得多。丹草说的:
“形容颜色。。。,除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和它们衍生的,总是有限,而用名词来形容,就可能无尽了。”

你如果说,“在比喻中使用了名词”比较确切,那么就用你的说法!切忌理工科思维,切忌钻牛角尖!
回复 小月 2013-11-12 01:15
有益的讨论,希望翰山多出点这方面得好文章。小说的文字要有动感,不在乎那种词性用得多。
回复 mgzww999 2013-11-12 01:07
翰山: 对,可以说“用名词当形容词”,比如,丹草文章中,张爱玲的例子:

黄金色的阳光,(不是金黄色)
虾子红的裙子,(不是鲜红色)

黄金是名词,是物。用 黄金色 ...
头发丝那个例子是一个量化的比喻,不能说“头发丝”是“铁丝”的形容词。斗大的字那个例子,更不是把“斗”当作形容词来用。这两个例子可以用来说明比喻的修辞技巧要比直接的描述生动,“在比喻中使用了名词”和“用名词代替形容词”是非常不同的两种修辞技巧。这些例子都是“用形象的比喻代替简单形容”。至于那个黄金色和金黄色,二者没有不同,都是一种颜色名词,只是“黄金色”的用法较少,所以新颖些罢了。过份的使用反倒成为扭捏作态了,这实际是那些“小资”的一种通病。“虾子红”是一种颜色的名字,“鲜红色”也是一种颜色的名字,语言结构上是同一种修辞技巧,张爱玲只不过使用了较为鲜活的一种颜色名词。
回复 吼完继续向前走 2013-11-12 01:07
翰山: 你说的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就写作本身来讲,用动词和名词写出来的东西,比用形容词要生动得多。典型的例子,是朱自清的《背影》。 ...
朱自清本人是学哲学的出身,鲁迅和郭沫若是学医的出身。他们都不是出身于中文系。要说是改行或者半路出家也未尝不可。
回复 翰山 2013-11-12 00:51
吼完继续向前走: 好的写手或者知名作家从不刻意修饰修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谁是文学院写作专业出身的?莫言和郑渊洁都是只上过四年小学,高尔基才小学两年。
你看体育学院那 ...
你说的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就写作本身来讲,用动词和名词写出来的东西,比用形容词要生动得多。典型的例子,是朱自清的《背影》。
回复 翰山 2013-11-12 00:49
mgzww999: 我不知道你说的“用名词来喻形容词”是什么意思。是“用名词当形容词”的意思吗?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么下面的两个例子就不够恰当。第一个里面是用一个具体的、人 ...
对,可以说“用名词当形容词”,比如,丹草文章中,张爱玲的例子:

黄金色的阳光,(不是金黄色)
虾子红的裙子,(不是鲜红色)

黄金是名词,是物。用 黄金色,人们想到的是黄金,然后是颜色。同理:虾子红。

我的例子,第一个:
头发丝细的铁丝,(不是非常细的)

与上面例子,一样。

至于 ‘斗大的字,认识不了几箩筐’,就比‘不认识几个字’来得生动,是同类。人们脑子里先出现的是斗,筐,而不是大小。

简单说,用名词,动词,比用形容词来得生动。不必较真那个说法:用名词当形容词。
回复 吼完继续向前走 2013-11-12 00:33
翰山: 我文章中有一段:“用名词来喻形容词,应该也是一种存在的修辞方法,比如,我们说,‘一根头发丝一样细的铁丝’,就好过那‘非常细小的铁丝’的说法;‘斗大的字 ...
好的写手或者知名作家从不刻意修饰修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谁是文学院写作专业出身的?莫言和郑渊洁都是只上过四年小学,高尔基才小学两年。
你看体育学院那些教授博导,那个能拿个金牌获得个世界冠军?很多东西都是从实践中增长才干的,比如游泳和骑车世界冠军可能一本专业书都没有看过,可是找个人看上一辈子骑车的书,上了自行车就会掉下来,读了几屋子游泳的书,给他一件最新科技的鲨鱼皮游泳衣,此人也会沉底咕嘟咕嘟的大口呛水。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实践。同样那写东西来说,那些张嘴闭嘴博士硕士学历的人未必能写的过你翰山,哪怕是最优美的词藻和最无可挑剔的语句可能也是无人光顾看上一眼的。
回复 mgzww999 2013-11-12 00:28
翰山: 我文章中有一段:“用名词来喻形容词,应该也是一种存在的修辞方法,比如,我们说,‘一根头发丝一样细的铁丝’,就好过那‘非常细小的铁丝’的说法;‘斗大的字 ...
我不知道你说的“用名词来喻形容词”是什么意思。是“用名词当形容词”的意思吗?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么下面的两个例子就不够恰当。第一个里面是用一个具体的、人人都知道的“头发”的尺寸来描述“铁丝”的粗细,直觉而生动。后一个和用名词当形容词就更没有关系了,那只是一个生动的形象化的比喻而已。
回复 翰山 2013-11-12 00:20
mgzww999: 说这些用法是汉语造词生动的特色是可以的,不仅仅是颜色,比如还有形容形状的“鹅卵石”之类的用法。但是应该把它们当作一个词,而不能再说是用名词当形容词。如 ...
不太明白你们这里的规矩?我的这篇文章,《有点文艺批评精神 --- 我为iMan张目》都没有被推荐,什么意思?是因为有什么问题吗?

好像,被推荐的都是一些图片啦什么的。是不是不欢迎文字作品?
回复 翰山 2013-11-12 00:16
fengfeng: 电子书也凑数呀? 哈哈,作协有神马用呢? 不然,我俩去跟班长商量一下,让班长带个头,成立作协没那么难的,让班长挂名作协主席 ,我是主持日常工作的副 ...
好啊,好啊,这样就不用吃“嗟来之食”了。快去!
回复 翰山 2013-11-12 00:15
mgzww999: 说这些用法是汉语造词生动的特色是可以的,不仅仅是颜色,比如还有形容形状的“鹅卵石”之类的用法。但是应该把它们当作一个词,而不能再说是用名词当形容词。如 ...
我文章中有一段:“用名词来喻形容词,应该也是一种存在的修辞方法,比如,我们说,‘一根头发丝一样细的铁丝’,就好过那‘非常细小的铁丝’的说法;‘斗大的字,认识不了几箩筐’,就比‘不认识几个字’来得生动,”

不限于颜色!
回复 fengfeng 2013-11-12 00:14
翰山: 一本还不够牛?!        对了,09年,紫湮还给我出过一本电子书呢!这不就是两本了。我要进作协!
电子书也凑数呀? 哈哈,作协有神马用呢? 不然,我俩去跟班长商量一下,让班长带个头,成立作协没那么难的,让班长挂名作协主席 ,我是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席 ,你是跑腿的秘书长,这不齐了?你愿干吗?我有点想干。
回复 mgzww999 2013-11-12 00:05
翰山: 应该不是张爱玲的“形容颜色的创造性用法”,但是这种用法的确是比较生动。

“用名词当作形容词”,或者确切来说,“用名词(事物)的比喻来做修饰以达形容词的 ...
说这些用法是汉语造词生动的特色是可以的,不仅仅是颜色,比如还有形容形状的“鹅卵石”之类的用法。但是应该把它们当作一个词,而不能再说是用名词当形容词。如果研究文字的历史,我虽然没有足够的知识,但是可以猜测这种名词是由一个句子演化来的,比如“樱桃红”就是“像樱桃的颜色一样的红色”。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