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5|||
这是一个暮光初现的夜晚,穿行在这座神秘城市的街道上时常会遇见小说里的或历史上的角色。空气中充满糖炒栗子和其他美味食物的芬芳;混杂在街头摊贩叫喊声中,你可以听到《小小伯利恒》的歌声,空灵超脱。女人们戴着华美的头饰,穿上镶嵌着蕾丝,缎带,荷叶边的长裙,男人们衣着简洁而庄重,手持文明杖,头戴礼帽;街头各式商铺人头攒动,来往的人们彬彬有礼地彼此招呼;圣诞礼物堆满了店铺。民居客厅的陈设和社交活动显示出新兴中产阶级家庭的富庶和情趣;不远处Fagin's Den几个脏兮兮的小孩在低声交谈,图谋不轨[1]。这里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城吗?你猜的不对!这里是旧金山一年一度的“狄更斯-圣诞之节”(The Great Dickens Christmas Fair)。
我以前对狄更斯的印象并不算好。在大学里时曾经尝试读中文版的《雾都孤儿》(Oliver Twist),晦涩冗长的句子,苦情悲惨的故事情节都让我很难继续,最终不了了之。再与狄更斯相聚是很多年后,这次阅读的是他的另外一篇名著《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的英文版。这部中篇小说在中国知道的人并不多,也许因为这是一个鬼故事,又有很多宗教的含义,所以不为某些人待见。然而这本书却是狄更斯最受欢迎的作品,没有之一。虽然篇幅不长,它的情节和人物在讲英语的国家家喻户晓,据说维多利亚女王也读过这部小说。如果你家的孩子是在美国长大,他多半看过这本书或根据它改编的电影或戏剧。小说里的一些警句,比如“老马利像门钉一样死了”成为了英语的常用语[2]。
《圣诞颂歌》讲的是一个叫埃比尼泽·斯克罗吉(Ebenezer Scrooge)的银行家,他很富有却很刻薄、冷酷、吝啬。他有多刻薄?当有人告诉他有些穷人宁死也不愿接受政府救济,斯克罗吉冷冷地说“他们要死,那就赶紧,这样可以减少多余的人口。”在一个圣诞的前夜,他死去七年的前合伙人马利(Jacob Marley)的鬼魂突然到访。老马利告诉他,因为自己罪孽深重,这些年一直拖着沉重的锁链四处游荡、不得超度。老马利还说,将有三个幽灵来登门,如果他表现得当还有机会逃脱同马利一样的命运。果然,当天夜里三位幽灵一一来访。“过去之灵”带他去看小时候的场景:那时他孤独寂寞,但有妹妹FAN深爱着他。学徒的时候善良的老板和学徒们一起欢度圣诞,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现在之灵”带他去下属鲍博(Bob Cratchit)的家庭圣诞聚会,没有丰盛的食品,没有圣诞礼物,他们却过得开开心心,还为他这个吝啬的老板祝福。“未来之灵”带他去了一个地方,斯克罗吉看见某人刚死,就有仆人偷他的东西。斯克罗吉觉得有几样赃物很熟悉,好像是自己的。然后灵魂又带他去一个坟场,里面有一个新挖的墓穴,墓碑上赫然写着 – 埃比尼泽·斯克罗吉。他突然明白,死掉的人原来是他自己。
后来呢?后来斯克罗吉洗心革面立地成佛。他给自己的员工加了工资,给穷人捐了钱;参加了很多年不愿理睬的侄子的圣诞聚会;成为瘸腿小孩小蒂姆(Tiny Tim)的第二位父亲。他终于感觉到了幸福和快乐。
《圣诞颂歌》发表于1843年,轰动一时。当时的英国号称为“日不落帝国”,正处在国力的颠峰。工业革命,新技术,全球市场为资本家们带来滚滚财富。在繁华的外表和盛世的荣景之下,贫富不均,阶级矛盾激化,穷人生存环境恶化,机器夺走工人的工作等问题也如影随形。狄更斯在他的其他小说比如《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远大前程》里都有深刻的揭露。“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如果你觉得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同现在的美国或中国有点像,你的感觉没错。
这也是为什么过了150年这本书依然如此深入人心。《圣诞颂歌》是一个成人的寓言故事。它的成功在于对人性的深刻认识。斯克罗吉并不是一个怪物,他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很多人都可以在他身上多多少少看到自己的影子。斯克罗吉小的时候并不是如此冷酷无情的。母亲在他出生时去世,其父将这个悲剧怪罪到他头上,一直不喜欢他。这件事对他性格有相当的影响。斯克罗吉发财是靠自己白手起家,这原本是好事,但不知不觉中人却变了。也许是穷怕了,发达之后的他对钱越发痴迷,觉得把钱抓紧在手里才是安全。未婚妻贝拉看出斯克罗吉永远不会像爱钱一样爱她,于是离他而去,这也加深了他对别人的不信任。斯克罗吉在人吃人的交易所里摸爬滚打几十年,时间长了,他的心肠就越来越硬。但即使是这样的罪人也非不可救药,斯克罗吉最终得到救赎显示出人人都有悔改的机会。
任何一本好的书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在我看来,《圣诞颂歌》写的是人性的两面:人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有人也许会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借口,但事实上人在行善还是行恶之间是有选择的,常常只是一念之差。狄更斯的信息非常简单:做良善之人,不做邪恶、自私之人。越是简单的道理越是能永恒持久。这个信息在当今“笑贫不笑娼”,“为赢可以不择手段”的时代有着特殊的意义。
注1:Fagin's Den是《雾都孤儿》里的贼窝
注2:"Old Marley was as dead as a door-nail"
白露为霜注:在这个欢乐的季节里,祝各位老友新朋圣诞快乐、新年吉祥!Merry Christmas!
以下照片均摄于2016年旧金山The Great Dickens Christmas F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