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3||
晚清大儒曾国藩是个奇人,他的书信集《家书》更是本奇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平淡家常中却暗藏真知良言,每次读它总有新的收获。同任何好书一样,读的人也可以见仁见智:教育家学教子,理学家习道德,心术家满眼全是权谋。后人读曾国藩家书的心得,评论也很多,但讨论曾国藩的择偶观,婚姻观的文章似乎并不多。曾国藩没有写信教育儿女要找有什么样的另一半,因为他不需要这样做:儿女的婚姻是他做的主。但从散落在书信中的只言片语也可以看出曾国藩在这个很重要的问题上的想法。
对曾国藩一生影响最大的女人自然是妻欧阳氏。岳父欧沧溟先生是他的老师,很喜欢曾国藩的才学,还亲自为他做媒,帮他与乡里一姓王的人家定了亲。后来王家见曾国藩屡考不中,不像是有前途的样子,就悔了婚。欧阳先生过意不去,就对曾国藩说:我有个女儿,知书达礼,长像一般,如果你不嫌弃,就打发人接来成亲。阴差阳错间,曾国藩就这样地成了他老师的女婿。欧阳氏嫁过来后专心操持家务,孝顺公婆,为他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夭折)五个女儿。曾国藩日后能够成为国家重臣欧阳氏的功劳极大。
如果说曾国藩娶妻有很大偶然性,谈不上有多少选择,他的妾却是自己挑的。那时曾国藩正带领湘军同太平军酣战,生活无人照顾,就起了娶妾的念头。他在日记中写到:“旋韩正国在外访一陈姓女子,湖北人,订纳为余妾”。曾国藩事先也没见过这女子,部下韩正国带来后只看了一眼,觉得“貌尚端庄”,让她写了一篇字,看样子粗通文墨,也就行了。为了这个小妾,有人还要告他的御状,还闹出不小的风波。这位陈姓的女子也是没福气,一年多以后就因为痨病而亡,没有留下后代。
到了曾国藩60岁左右的年头,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了,于是又想买个妾为自己养老送终。曾国藩写了封信给大儿子纪泽,让他找个可靠的人去办。曾国藩对小妾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性情和柔,心窍不甚蠢”即可,但对地域很看重,要办事的人去金陵、苏州、扬州去找,因为京城,天津的女子“性情多半乖戾”。(家319) 没想到曾国藩纳妾的计划遭到一家人的反对,欧阳夫人最后都气病了(也是为了保护他的好名声)。曾国藩只有作罢。
白露为霜注:娶妻与纳妾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妻要负责教育孩子,孝敬长辈,所以要知书懂理。妾只需要照顾好老公。其他都不重要,性格好即可:又有谁比苏扬,南京的女孩性格更好呢?
家风很重要
曾国藩的择偶观主要体现在对儿女婚事的操办上。曾纪泽是长子,曾国藩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等到了纪泽十七八的年纪,家里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先有常家欲把女儿许给曾国藩的长子。曾国藩暗中派人去打听,回来报告说常家的口碑不好,于是拒绝了。他在家书中队父母解释道:“常世兄最好恃父势作威福,衣服鲜明。仆从洹赫,恐其家女子有宦家骄奢习气,乱我家规。”(家336)
曾国藩自己是耕读人家出身,在他之前家里没有做官的,其实他很想让自己的后代同耕读人家的后代结亲,在家书中也多次让父母在家乡找找看。“或求大人即在乡间选一耕读人家之女,或男在京自定,总以无富贵气习者为主。”(家344)曾国藩的想法不错,但实际操作却有困难:他的官位太高,普通人家哪里敢同他攀亲家?所以来提亲的多是官宦人家。
提亲的人群中也有些是同乡熟人。一个是夏阶平的女儿,欧阳夫人看了很喜欢,因为“容貌端庄,女工极精”;另一个是陈奉曾的女儿,“相貌极为富厚福泽”,夫人也觉得不错。但到最后胜出的却是贺长龄的女儿。
贺长龄也是清代名臣,为官40年,勤于职守,有惠政。曾国藩开始时对这门亲事有些犹豫,认为贺长龄是他的长辈,两家联姻有辈份混乱的嫌疑。贺家的名声很好,贺夫人更是“博通经史,深明礼法”,于是他也就打消了疑虑。后来欧阳夫人还打探出贺家女是庶出(小老婆生的),有点不乐意。我家是长子,贺家女儿是庶出,好像吃了亏了。曾国藩还做了半天思想工作,“余比晓以大义,以为嫡出庶出有何差别?”(家347)
纪泽结婚在即的时候曾国藩还写信给他,谆谆教诲:“新妇始至吾家,教以勤俭。纺绩以事缝纫,下厨以议酒食,此二者,妇职之最要者也。”纪泽到岳父岳母家时要“缄默寡言,循规蹈矩”,不要让岳母笑话了。(家286)
贺女嫁到曾家,一年以后却因难产而死。纪泽续弦刘氏,育有三子三女。
白露为霜注:找个门当户对的并不难,但曾夫子知道读书人并不一定就是好人,所以非常看重对方家庭的家风和口碑。这的确是预测未来女婿或媳妇好坏的一个风向标,但也不是万无一失。
娃娃亲也可以捡到宝
小儿子曾纪鸿订的娃娃亲。曾国藩的好友郭沛霖来访时看见了刚出生不久的纪鸿,觉得这娃“体气甚壮”,很喜欢,就说我有个女儿一岁,名叫郭钧,嫁给他正好。两人一拍即合。曾国藩把这个娃娃亲很当成一回事,还专门写信给父母汇报。郭沛霖和曾国藩同年中进士,考试是二甲第三名(曾国藩自己是三甲四十二名),所以才学至少在当时是超过曾国藩的。然而,曾国藩最看重的还是郭沛霖的家风与自己的很接近:“其家教勤俭可风,其次女去年所生,长次孙一岁。与之结婚男甚愿之,不审堂上大人以为何如?”(家341)
郭沛霖后来官拜两淮盐运使,江苏淮扬道。当时太平军打到江浙,他自募团勇与太平军激战多时,最后阵亡于定远。那一年郭钧只有12岁。顶梁柱倒了,家庭马上就陷入困境,郭筠小小年纪就要操劳家中生计,事兄孝母,其治家之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成为美谈。
曾国藩对这个好友的遗孤和未过门的小媳妇既疼爱又敬重。咸丰六年,郭筠19岁时,曾国藩在南京的两江总督府(原址曾经是太平天国天王府)亲自主持曾纪鸿与郭筠的婚礼,也算是告慰死于太平之乱的好友。郭筠虽在12岁后就要操劳家务,并无多少时间读书,但很有灵气,一点就通。曾国藩知道她的诗文才气在其夫纪鸿之上。婚后曾纪鸿夫妇住在南京一段时间,曾国藩还亲自抽出时间指导郭筠学习《十三经注疏》、《御批通鉴》等典籍,并放手让她主持湖南老家的家政。郭筠果然出落成中国近代有名的诗人和教育家,著有《艺芳馆诗钞》。这是后话。
郭钧出生书香门第,成为才女也许并不出人意料,难得的是她的能干和吃苦。父亲的早亡改变了她的人生,严酷的现实将她的性格打造的无比坚韧。郭筠嫁到曾家后过的好日子相当短的:她35岁时丈夫曾纪鸿突然去世,留下四儿一女,最大的只有15岁。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郭钧含辛茹苦的拉扯大几个孩子,并担当起重振曾家的重任。
白露为霜注:也许是有先见之明,也许是歪打正着,反正这个小媳妇选的很对。郭钧既有才女的灵秀,又有农妇的坚韧,这样的好媳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圣人也会看走眼
曾国藩挑选的两个媳妇都是不错的,但在挑女婿方面却没有同样的成功,最糟糕的莫过于大女和三女。袁芳瑛(字漱六)也是曾国藩的朋友和同乡,曾任松江知府,特喜欢收藏古书,这点同曾国藩也很像。曾国藩在上门拜访时看上了袁漱六的长子袁榆生。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到“以大女儿许袁漱六之长子,是男等先于袁家说及。漱六尚有学品,其子亦聪明伶俐。”(339)
但这个父亲很有学品,小时候又聪明伶俐的袁榆生,后来却变成游手好闲,做事不靠谱的主。比如,曾国藩的大女曾纪静还没过门,他却先娶一个小妾玩玩。纪静回家抱怨,消息最后传到父亲那里。曾国藩在给大儿子的信中写到:“尔信极以袁婿为虑,余也不料其燧尔学坏至此。余即日当作信教之。”(家408) 他不忘敦促儿子平常对待这个不长毛的妹夫还是要客气,人总是要脸皮的。后来情况也没有什么好转,曾国藩把袁榆生带到军营里亲自教育。谁想到袁婿秉性难改,不仅欺骗岳父还贪污军饷,曾国藩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大女儿纪静居然抑郁早亡。
曾国藩的三女儿纪琛在小的时候就许配给罗泽南之子罗允吉。曾国藩与罗共创湘军,因此两人私交甚好,应该说是知根知底的。有儒将之称的罗泽南后来也在同太平军做战中阵亡,但这个儿子却没有像郭钧一样自强成为栋梁才,反而变成地道的纨绔子弟,整日流连于花街柳巷。纪琛受不了,很长时间都待在娘家不回去。曾国藩知道后深感无奈,这个罗婿也是朋友的遗孤,能把他怎样?他在信中对大儿子说:“罗婿性情乖戾,与袁婿同为可虑,然此无可如何之事。”只好劝自己女儿忍了,“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夫虽不贤,妇不可不顺。”(家411)
几个女儿嫁的不好,曾国藩对一直深感自责,“别人说我会看人,女婿都没选好,还谈得上什么会看人,我心里惭愧。”
白露为霜注:曾夫子选女婿同选媳妇的方法是一样的,除了看门第和出身之外,还要看家风和口碑,父亲的人品学品还要自己看得上,应该说还是相当审慎的。挑媳妇相当成功,挑的女婿却好坏参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父母出色,家教良好,优越的环境,仍然不能保证后代成材。夫子其实知道问题的要害:“历史上凡是成大器的,都是清贫人家的孩子;如果染上了富贵之气,恐怕成不了大器”。夫子如果当初坚持同耕读人家结亲,结果可能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