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2||
白露为霜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在西方宗教界发生了件大事。阿根廷主教贝尔格里奥(Jorge Mario Bergoglio)成为了方济各教皇(Pope Francis)。他是第一位来自欧洲之外的教皇,也是第一位当选为教皇的耶稣会士(Jesuits)。其实中国人对耶稣会士应该是不陌生的。早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一群耶稣会教士就活跃在中国,为中西方文化宗教的交流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因为某种不幸的原因,这种交流在康熙年间中断,其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可以感到。这是他们的故事...
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奇故事
大约750年前,方济会传教士(Franciscan missionaries)首次进入忽必烈汗的大帐内,随他们而来的是西方宗教在中国的萌芽。他们之后不久是马可波罗–这位意大利探险家的事迹很快就会传遍欧洲。对马可波罗来说,蒙古帝国(包括当时的中国)是个梦想,不但马可波罗难以忘怀这个充满了财富和神话般宫殿的梦,整个世界也不会忘记。西方人很快就开始寻找去这个传说中的富裕宝地的道路。早期的传教士们沿着丝绸之路而来,但他们并不太成功,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基督教在中国的痕迹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300年后,圣-方济-泽维尔(St. Francis Xavier)登上一条去日本的船,他希望能使日本人归依耶稣。这也是早期耶稣会教士在中国的传教的一个起因。日本钦佩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西方人很快就意识到,如果不能让中国人先信耶稣,在宗教上征服日本是不可能的。
泽维尔属于天主教中一个称为“耶稣会”( Society of Jesus 或Jesuit )的教派。它是在1540年文艺复兴的顶峰时期由西班牙人罗耀拉的圣-依纳爵(St. Ignatius of Loyola)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立的,他们都宣誓恪守清贫、美德及忠诚。因为罗耀拉的军旅背景以及其会员到世界各地传教的热情,耶稣会士还得了一个美称-“神的海军陆战队员”(God’s Marines)。此外,耶稣会还非常重视教育和科学,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数学家和作家。
利玛窦
明代的中国是一个恢弘的大帝国,疆域辽廓,物产丰富,也是当时世界上GDP最高的国家。但它又是一块孤立的土地。明朝人以为自己是在世界的中心,但是时代已经悄悄地变了。欧洲在文艺复兴后的日益强大,中国依然在固步自封中昏睡不醒。但是,中国仍然有一个机会使它能跟上世界潮流。而带来这个机会的正是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是耶稣会教士中到达中国海岸的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一个。
Matteo Ricci
1552年利玛窦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贵族家庭。原本可以在欧洲舒服地过一辈子,他却偏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19岁时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加入了耶稣会。1577年他与几个好友一同请求耶稣会差派他们到印度去宣教。利玛窦连家也没回就登上了去印度歌雅(Goa)的船,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欧洲。利玛窦在印度服务了4年后又被派去中国传教。
1583年,利玛窦从水路抵达葡萄牙在中国南部沿海的一小块飞地–澳门。他花了几年时间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并在当地人中传福音。利玛窦着儒服,说汉语,还给了自己起了中国名字。随后的几年,他在肇庆,南京,南昌等地传教。他几次试图进入北京进见皇帝,但都没有成功。
利玛窦在同中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敏锐地感到:要引领中国人信教是相当困难的,而科学和教育则是打开中国人心灵的一把钥匙。于是利玛窦特意向国人展示一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新知识。他结合了来自欧洲和中国的信息,绘制了可能是当时最准确的世界地图。对于有兴趣的中国学者,利玛窦会将欧洲的一些奇技淫巧,如机械钟,棱镜和望远镜等演示给他们看。
利玛窦博学多才,尊重中国文化,这为他赢得了很多朋友。其中一人是徐光启 (Paul Siu) - 明末朝廷的高官员之一。徐光启希望利用西方的科学与宗教来挽救明朝的衰落。于是两人成了好朋友,后来徐光启为还皈依了天主教,成为中国最早的天主教徒之一。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将西方的科学和数学引进中国,两人共同翻译科学书籍包括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Elements),等等。利玛窦也把他对中国文化和政府系统的意见写在他的《有关耶稣会在中国的远征》一书里。他的观察通常是准确而有见地的。这些书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并让一代代汉学家们着迷不已。
在中国朋友的帮助下,利玛窦在1601年终于来到北京。他离自己最大的梦想,通过影响皇帝来转变整个国家,越来越近了。他的确见到了明万历皇帝一次。利玛窦带给皇帝的礼物包括几幅耶稣和圣母画像,《圣经》,世界地图以及一些奇特的钟表。万历皇帝对外国宗教兴趣不大,但对他的礼物却很喜欢。通过这次进见皇帝,利玛窦获得了在北京建立教会的特权。
以后的岁月利玛窦是在北京度过的。他在北京建造了第一座天主教堂–今日的宣武门天主堂。利玛窦再也没见过皇帝,但在明代高官的圈子里结交了许多朋友。他被尊称为“西方的大贤人”(Sage of great west)。利玛窦于161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他在中国度过了28年时间。按照当时中国的惯例,外国人死后都要移葬澳门,为了表彰他的贡献,皇帝特许他被安葬在北京。
汤若望和南怀仁
利玛窦为中国的大门打开了一条窄缝,但他并不唯一做这项工作的人。另外两位耶稣会士汤若望(Adam Schall von Bell) 和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 也在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强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
汤若望,1591年出生于一个德国家庭,他在利玛窦之后成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纽带。在天文学上学有专攻,他的技能和才学给中国人留了很深的印象。汤若望先经徐光启推荐在明朝“历局”做官, 后来还帮助明朝造大炮阻止清军入关。清代开始后他又转投新主,后被封为钦天监。汤若望用西洋历法的方法改造中国历法,并翻译了许多科学著作本到中国来。顺治皇帝死后,以杨光先为首的保守派攻击新历法,汤若望被关进牢里,差点要被凌迟处死。恰巧北京地震,朝廷以为是上天震怒,才得免死。
他的继任者,比利时人南怀仁在清廷留下更多的影响。1660年南怀仁来到北京,协助当时年事已高的汤若望工作。他改革了古老的中国观天仪器 - 浑仪,使之更加准确。南怀仁设计的天文仪器今天仍可以在北京的古观象台上看到。南怀仁还帮助清廷建造西式大炮,这远比当时中国的火炮更加威猛。耶稣会士甚至帮助中国进行了第一个涉外条约的谈判并与俄罗斯签署了尼布楚条约 (该条约是用拉丁文写的)。
南怀仁成为了年轻的康熙皇帝的老师。他为康熙进讲过天文,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哲学和音乐。南怀仁也利用这些机会,向康熙皇帝宣讲天主教教义(汤若望和南怀仁给康熙皇帝上课的描写在金庸的“鹿鼎记”中也有出现)。利玛窦的梦想似乎触手可及。如果不是的“礼仪之争”,这个梦想的确有可能成为现实。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死后都被葬在北京的栅栏墓地。这三位不但是宗教家,也是语言学家,更是科学家,说他们是非凡的巨人一点也不为过。耶稣会士为基督教进入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让以后发生的事情更加令人叹惜。
礼仪之争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习俗和传统,基督教进入后如何同当地文化溶合一直是道难题。中国儒家文化也有很多习俗,包括祭祖先,拜孔子,在庙中跪拜,为死人祈福等。对中国人来说不做这些是有背伦理的。但作为一个基督徒,这些活动又是很值得怀疑的。 虽然利玛窦等耶稣会士认为这只是表达对祖先的尊重,罗马教皇和耶稣会的对头们则谴责它为偶像崇拜。这一辩论在整个17世纪一直不断,后来甚至请康熙皇帝来做仲裁。康熙赞同耶稣会士的观点,认为拜祖并不是真正宗教意义上的偶像崇拜。康熙甚至写了封信给教皇解释他的观点。但是,耶稣会士的对手说服了罗马教皇,禁止中国的天主教徒参加任何祭祖先拜孔子的活动。
这一粗鲁的做法激怒了康熙,也使他怀疑教皇企图控制他的子民。康熙批阅:
“览此条约,只可说得西洋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钦此。”
康熙的这项法令颁布于1721年。这一后来被称为“礼仪之争”的事件破坏性极大,也标志着耶稣会在中国的存在的结束。之后在华的传教士依然受到礼遇,但不能再公开传教了。这对教廷和中国来说是双输的局面。欧洲失去了可能把中国归入基督旗帜下的机会,中国则失去了一个赶上西方列强机会。中国不仅对西方宗教关上了大门,也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新思想关上了大门。在以后的岁月里,欧洲国家发展到工业革命,中国越发落在后面。到1840年,中国再次向西方开放。这一次它是被英国炮舰敲开。 鸦片战争后中国落入了更加黑暗的深渊,并经历了诸多失败和屈辱,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再度开放,才逐渐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主导力量。
2001年10月24日,在利玛窦神父抵北京400周年纪念日,当时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代表当今世界感谢利玛窦完成的创举。教皇指出:“在历史上和文化上,他是一个先驱,一个连接东方和西方,欧洲文艺复兴文化与中国文化,古老而宏伟的中华文明和欧洲世界的珍贵的纽带”。教皇还为过去的天主教会在中国问题上所犯的错误而道歉,间接地承认了“礼仪之争”的错误。
白露为霜后记:耶稣会给人类的贡献不仅仅是在宗教上,他们最富盛名的或许是在全球创办学风严谨的高等学府。在美国最有名的耶稣会大学包括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福特汉姆大学(Fordham University),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 , 后者是克林顿总统的母校。西海岸的耶稣会大学还有Loyola Marymount 大学, 圣塔克拉拉大学,以及旧金山大学(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你知道远东最古老的大学是哪所? 不是北京大学,也不是马尼拉大学,而是现在澳门大学的前生圣保罗学院(St. Paul's College)。这所耶稣会学院建于1594年(比哈佛还早了40年),利玛窦,汤若望等巨子都曾经在此进修。
利玛窦和徐光启
利玛窦的墓 (在北京市委党校内)
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有意把中国放在中间,让皇帝高兴一把)
耶稣会中国传教三巨人: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
利玛窦的著作:《有关耶稣会在中国的远征》
新兰: 娓娓道来,涓涓细流,沁润心田,作者深厚的宗教修养、哲学思辨、文学底蕴,凝结成一堂经典的思想道德熏陶与文明教化的饕餮盛宴功课!珍藏此文,日后继续细品!谢 ...
广大雅正: 我原来只是含蓄地说。我认为中国人的信,是带着很大功用性的,信佛,在于祈求福禄寿等。灵验就笃信,不灵验就拿出“诚意”继续信。而和尚更有级别的,处级、厅级 ...
张泗洋: 是文献也是一段发人深省的历史,其实宗教的错误是有人太功力想把西方宗教凌驾在中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信仰上,玛可波罗,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他们的确伟大,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