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铁证是网友道前子发现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33db3701012iyk.html),我做一些补充。
2005年11月韩寒新书《就这么漂来漂去》出版后不久,韩寒接受网易采访的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7SHKhe0cT8/
奇怪的是,就像他不知道为什么《三重门》要叫那个书名一样,他也说不知道为什么《就这么漂来漂去》要叫这个书名,因为是一个很好的朋友(代笔者?)给取的,而且他也不知道是哪个piao(“漂”“飘”)字,说是打字的时候电脑默认了这个字。
不过,铁证出现在第16分12秒处,其中对话录下:
……
主持人:你的书里面写得很煽情,说,给你排气管的声音,然后你就感到自己……
韩寒:啊,这不是我写的。
主持人:不是你写的?
韩寒:这……我不知道出版社哪加的,放在后面,我自己都觉得很别扭,我看了,很肉麻啊。
主持人:我也觉得很肉麻。
韩寒:因为这完全不是我写的。
主持人:啊。
韩寒:特别不是我的话。
主持人:哦。
网易主持人试图念的是《就这么漂来漂去》封底的一段话:
年轻人,
谁都希望有速度。
在街上,
速度是车决定的而不是人决定的。
所以在还没能拥有速度的时候,
先给我感觉,
给我排气管的声音,
让我在半夜
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传说……
韩寒很着急地打断,声明那不是他写的,是出版社加的,觉得这段话很别扭、很肉麻。出版社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会在封底上(韩寒所谓“放在后面”)擅自加一些“很煽情”(主持人语)、“很肉麻”(韩寒语)的话,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韩寒不知道这段话是出版社从哪拿来的,而其实这段话是从该书正文第一章最后一段(第5页)摘录下来的:
年轻人,谁都希望有速度。在街上,速度是车决定的而不是人决定的。所以在还没有速度的时候,先给我感觉,给我排气管的声音,让我在半夜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传说,让我在若干年后新结识一个朋友,聊天之中他说起,有天晚上下夜班开车在三环上,开得也不慢,有个120吧,忽然有一个傻X开着一个牌照是XXXX的不知道什么车从身边过去,速度至少有250 !然后我惊喜地说,这世界真小,那个二百五的傻X就是我!
出版社编辑认为这段话是全书最精彩的文字,所以不仅把它摘录出来放在封底,还放在扉页的本书介绍中和作为第一章节的摘要,先后出现了四次。然而对该书最出彩的这段话,韩寒却说不是他写的,而且不知道这段话是从哪来的。韩寒不知道书的正文就有这段话,那就有了两种可能性:
一、书总体上是韩寒写的,但是出版社编辑做了润色。但是这仍然不正常。正常情况下编辑会改正病句或删掉不合适的句子,却不会替作者添加好几个句子,更何况添加的还是全书最出彩的段落,那样相当于是替作者代笔写书了。何况韩寒最近一再声称他是一个对文稿有异常洁癖的人,出版社哪怕改一个标点符号都必须由他确认:
韩寒接受凤凰视频专访:“而我是一个特别特别爱惜自己文字的人,把小说给出版社的时候,包括现在出版社改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我是对文稿有异常可能洁癖要求的人……”
韩寒在“凯迪社区·猫眼看人”的帖子《韩寒:请你们理解我的愤怒和无奈——就与方舟子之争答凯迪网友》:“我是一个非常爱惜文字的人,出版社要修改我一个标点符号一个词语我都会反复的确认的争取”。
难道出版社在书中正文添加这段出彩的文字时没有获得韩寒的确认,以致他很奇怪它为何会出现在封底?
二、书不是韩寒写的,所以韩寒对书的内容、文字很不熟悉,没有在书中注意到有这段话,只是在封底看到,还觉得太肉麻。
同一时间韩寒接受新浪采访宣传这本书时,同样表现得对该书的内容很不熟悉:
http://v.ku6.com/show/EWDbjFLp98Z1yxVM.html
第12分26秒处,主持人说:一个网友问了好几次,书的最后一个章节写到韩寒赛车失败就哭了,是这样吗?韩寒惊讶地说:“没哭,有哭吗?”然后尴尬地俯身拿起书翻起来。主持人继续问:“你为比赛哭过吗?”韩寒说:“没有没有。我们下一个问题。”
显然,韩寒没有为赛车失败哭过,他不知道而且很惊讶书中居然会说他哭了,急着当场翻书求证。
对自己的新书内容陌生到如此地步,两处谈起都出错,说明这书不可能是他自己写的。
韩寒博客上那些写赛车的文章文笔极差,完全不及格,可以认为是他自己写的。但是这本写他赛车经历的书,看来不是他自己写的,至少是经过别人大幅度润色的,他自己也亲口承认至少有一段话不是他写的。即使编辑只是替他写了其中某些段落,那也符合韩寒“哪怕代笔一行字”的悬赏条件,他和范冰冰应该各给代笔者2000万。
20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