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还是那条江,还是那座桥,如今却已物是人非。
然而,60年的风风雨雨并未洗去历史的痕迹。当年那首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依然回响在空中,回响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底。
历史是一个过程。曾经发生的事情,都有当时的客观条件和背景,所以它会发生。但后人对历史的评说,也许更为客观,也许脱离当时情况,这两种现象的存在都很正常,看待抗美援朝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形。
在此之前,美国等国家曾经高调纪念“朝鲜战争”或曰“韩战”60周年,认为那是一场“捍卫正义”的战争。对当年远涉重洋在异国作战和付出的沉重代价,既有悲切之感,也饱含赞美之词。相比之下,作为战争另一方的中国,对于那场被称为“抗美援朝”的战争,责难和非议之声却屡有所闻,这究竟是为什么?
60年前,中国百余万优秀儿女,先后义无反顾的跨过鸭绿江。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援助朝鲜人民,他们血洒三千里江山,18万多英烈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也取得了近代史以来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对于这场战争,决不能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去看待,更不能站在西方国家的立场上去做出错误的评价。
毫无疑问,抗美援朝战争是外部势力强加给中国的战争,也是一场完全正义的战争。中国被迫出兵朝鲜,事出有因,势在必行,中国是为正义而战。无论“朝鲜战争”缘何而起,如果美国不把军舰开到台湾海峡,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有恃无恐的越过“三八线”并企图“饮马鸭绿江”,不把炸弹扔到中国东北的边境城市,抗美援朝战争也不至发生,历史将会是另一番模样。
在如何看待抗美援朝战争的问题上,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但是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义的。”毛泽东的这段话,讲清了抗美援朝的背景和原因,也阐明了这场战争的正义性质,他的论述完全符合事实,因而也是正确的。
当年,在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都有武力统一的愿望,且边境磨擦和冲突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北方越过“三八线”大举进攻南方,这在西方国家看来是对“自由世界”的严重挑战。但谁能否认这种举动不带有民族统一战争性质?倘若南方当时不是因为政治无能和军队作战能力低下,发动统一战争的主导者也许会换个位置。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半岛实施“军事干预”,如果在“三八线”停下来,有关各方采取政治解决方式重新恢复半岛和平,后来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毛泽东已经预见到美国干预的可能性,但他也强调:如果美国出兵,只要他们不越过“三八线”,我们也不过鸭绿江;如果美国越过“三八线”,我们可以考虑以志愿军的名义出兵参战。这种以“三八线”为界来考虑战略决策的出发点,无疑确立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和外交“尺度”,即美国不过“三八线”,其军事干预是“援助”,中国也可以接受这种局面;一旦越过“三八线”,事情的性质就起了变化,中国自然不能不管。何况美国不仅要占领朝鲜全境,而且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中国为了保家卫国、反抗侵略,除了出兵抗美援朝,已经别无选择。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在战后也有所反思。当时,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曾经做出了“中国将出兵”的预测,中国也通过多种渠道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但美国决策者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他们过高估计了中国的困难,过低估计了中国的政治意志和作战能力,因而造成战略误判和决策失误,最终导致在朝鲜战场与中国进行了一场本可避免的较量,从而改写了中美关系的历史。若干年后,美国在“解放科威特”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战事在科伊边境地区嘎然而止,这显然是吸取了“朝鲜战争”的教训,这种选择自然也是明智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人始终不明白,那些拿着落后武器,穿着单衣甚至光着脚的中国军人,为何能勇敢地在冰天雪地里冲锋陷阵、前赴后继,以至让久经战阵的美国士兵胆颤心惊,一举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神话?答案其实很简单:中国军人坚信自己进行的是保家卫国、反抗侵略的战争,是在为正义而战。这种坚定信念所激发出的大无畏精神,加上正确指挥和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足以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
6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顾抗美援朝的历史,评价这场战争的是非得失,依然需要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同时也要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看问题。对于“朝鲜战争”,美国有美国的“正义”认知,而对于“抗美援朝”,中国也有中国的“正义”解释。这里的衡量尺度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利益、政治道义和国际公理。当年,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高举正义战争旗帜,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尊严和利益,维护了东北亚地区和中国东北边疆的和平与安宁,创造了一段悲壮而辉煌的历史,对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肯定,不去赞颂,不去世代铭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