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田一枫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15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回忆“那个年代”的那些事(续)

热度 4已有 3286 次阅读2018-9-13 03:09 |个人分类:文苑随笔|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续前)

三、动乱的校园

 

回到校园,昔日的安宁已经不再,满目都是大标语和大字报,充满萧条肃杀之气。

教学楼早已被各个“兵团”、“公社”和“战斗队”所割据,同班同学也分成不同派别,建立了自己的组织。

对于所谓的“观点”异同,在我来说并不重要,过去关系好才是我加入组织的选择标准。

就这样,我也成为班级内一派组织的成员,开始了校内“闹革命”的生活。

组织内负责的同学对我说,你过去作文写得好,就重点写“大字报”吧。于是,我每日里主要做的事情,就是用歪歪斜斜的字写成“大字报”草稿,再由别的同学用大字抄正,尔后张贴出去。

“大字报”写的那些东西,现在早就遗忘,无非都是些“打派仗”的话,但对我提高写作能力,的确有很大帮助,这也为我日后在部队担任文书,起草各种“总结材料”,打下一定基础。

学校内各个组织的“司令部”,布局差不多都一个样:用书柜背面挡住门口,仅留一条狭窄的过人通道,书柜上张贴着组织名称,下面也都少不了注明一句话:革命重地,闲人禁入。

教室内的天花板上,大多留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孔”,用木板扣着,以往谁也没有上去过。现在,教室被“占领”了,那里就变成一条特殊的“通道”。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在“闹革命”的闲暇时间,往往会相约从这条“通道”登上天花板,那上面就成为约会的“私密之处”,由此也留下许多青春的回忆。

回校后不长时间,我们这一派组织就失势了,另一派组织“胜利”后,开始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清算”。我们班的情况也是如此,说是让“交代问题”,其实少不了一顿揍,有的同学被打得很惨。

很幸运的是,我没有挨打。后来据另一派的同学说,他们的“头头”曾经商量过,认为我是“黑笔杆子”,照理也要教训一番,但考虑到如能争取过来,日后能帮他们写“大字报”,因而最终把我从“黑名单”中排除了。由此,我躲过了一劫。

在动乱的校园中,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因玩枪丧命的悲剧。

那时,武斗之风已经席卷全国,各派学生组织利用抢来的枪支,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平日里也少不了摆弄枪支,不少学生因此而死于非命。

班上一位同学的哥哥,搞到一支德国造的驳壳枪,这种枪没有活动弹匣(梭子),要拉开枪机压子弹,悲剧由此而发生。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他把枪口顶在自己肚子上装弹,一不小心“走了火”,子弹击穿肝脏,十多岁的孩子当场毙命。

我们班是全市唯一的“体育班”,同学们都是从各学校选拔来的体育特长生,平时除了上课外,每周都会安排时间到少体校训练。其中一位同学是打篮球的,不到十七岁,个子足有一米八,可谓是个好苗子。然而,他也死在玩枪上,让人非常痛惜。

那天,他和一位同学相对而坐,对方正在擦枪,枪口就对着他的肚子。擦枪的同学误以为枪里没子弹,于是开玩笑说:“你信不信我毙了你?”他也没当真,跟着说道:“那你就试试看!”结果,那位同学扣动扳机,枪响了,顿时把他打翻在地。

当大家急忙把他送到医院时,由于流血过多,已经失去了抢救的可能。他就这样走了,而且还是家中的独子。

那天晚上,我已经睡下,突然有同学来敲门,说是出事了。我们赶到医院时,那位同学的父母正在嚎啕大哭,而他却躺在寒冷的冰块之中。这一幕,让我非常惊愕和难过,脑子一片空白,根本无法接受如此残酷的现实。

多年后,同学相见还会提到这件事,此时只能是唏嘘不已。

 

四、当了一回“飞虎队”

 

“大串联”时,由于在上海呆的时间过长,没能去北京,而此时已经取消了免费乘坐车船的规定,这让我很不甘心。

那年“国庆节”前,我和一位同学相约,准备用“逃票”的办法去趟北京,否则总觉得是个遗憾。

先是从家乡到武汉,接着在武昌搭上开往北京的火车,前后都是绕过车站进站口,然后“混”进背着大包小包的旅客人流,在人挤人的车厢中找个地方坐下来。

本想着旅客这么多,该不会查票吧,于是俩人背靠背睡着了。没想到,列车开过郑州后,车厢里开始查票了,我们虽然亮出学生的身份,但在新乡车站还是被撵了下来。

出站后四下打量,发现和我们同样命运的学生还不少,多数年龄比我们大。凑到他们跟前,得知这帮学生正商量着前往货车站,“扒”货车去北京。

所谓“扒车”,就是像当年“铁道游击队”那样,在火车刚开动的时候,飞身抓住车厢上的铁把手,然后向上攀爬跃入车厢。

这样的场景,在电影中曾经看到过,没想到此时竟然也要亲身经历一回,体验一把当“飞虎队”的感觉。

我们一行人结伴来到货车站后,年纪大的学生对大家说:现在劝阻学生进京,“扒”货车可能也不安全,发车前都有人巡逻,我们一定要当心。

接着,他又向我们传授经验:“扒车”时要掌握好时机,火车刚开动时就要往上跑,在跟着火车跑的时候顺势抓住车厢把手,然后脚再踏上去,千万不要“悬空”了。

看得出来,他可能是在铁道边上长大的,平日里没少干过这事,否则不会有这样的经验。

天渐渐黑下来,我们悄悄来到距离铁路几十米的土坡上,大家趴在地上紧张的观察铁路上的情况,此时一列货车正准备发车,巡逻人员打着手电在车旁巡查,并且不断地吆喝着。

没过多久,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货车缓慢的启动了。“走”!那位年龄较大的学生低声喝到,我们随即从土坡上一跃而起,朝着刚开动的火车奔跑过去。

来到铁路旁,火车正在加速,我按那位学生传授的经验,在跟着火车跑动的同时,迅速抓住车厢上面的把手,在悬空中一边收腹,一边将两脚蹬在下面的把手上,手脚并用爬上车顶,跳进车厢内。

我“扒”上的这节车厢,上面装满大号水泥管,人钻进去可以曲身坐着,也能躺下,关键是还能遮风避雨。就这样,我躺在水泥管内,一觉醒来到了石家庄。

天刚透亮,货车场里查车的人员发现了我们,一帮“扒车”的学生又被撵下来。

我们离开那趟货车,却没有出去,仍在货车场里转悠,寻找新的机会。中午时分,有一列向北开出的货车启动了,大家迅即分散开来,朝着那列货车冲过去,争先恐后“扒”上了车。

我的运气好,“扒”上一节运设备的车厢,上面有蓬布盖着,拉开蓬布后坐在里面,足以抵御风寒。但和我一起出来的同学,却在慌忙中“扒”上一节装煤的车厢,车上寒风吹得他受不了,只好用手扒煤,在煤堆里挖了个坑,躲是坑里避风,搞得满头满脸都是煤灰,活像个下井挖煤的。

这趟货车开到良乡,临时停下来,我们又被查车的逮着了,这次被撵出了货车场。大家聚齐后一商量,反正离北京也不远了,干脆走着去吧。

途中,路过良乡的砖塔,大伙觉得这是个“纪念”,纷纷在上面“题字”留言,我也写上了名字。多年后,曾经专门开车到那里旧地重游,想找找当年留下的那些字,却发现砖塔四周已经修了围墙,进不去了。

我们一帮学生边走边玩,走到丰台时已经是下半夜了。突然,迎面过来一群骑自行车的巡逻人员,走近后才看到他们胳膊上戴的袖标,原来是遇到首都民兵了。

那天,已经是“国庆节”的前夜,北京重点加强了周边的巡查保卫工作,我们正好撞在“枪口上”。

我们被带到丰台站的民兵指挥部,在查明大家的学生身份后,免费给我们办理了返程车票,并且由民兵亲自送上车。

坐在南下的火车上,我的心情很沮丧,简直懊恼透了。丰台离北京也就一步之遥,真是功亏一篑啊!

几年后,我当兵了。在部队头一次出差到北京,漫步在天安门广场,我的心情格外激动,不由得回想起当年“扒车”进北京的经历,此刻自然也是感慨万千。

 

五、寻枪记

 

男孩子打小就喜欢枪,这也是一种天性。

小时候,我们玩过泥巴枪、木头枪,但一直渴望能够拥有真正的枪。

暑假时,回到河北老家,有亲戚知道我喜欢枪,于是动手给我做了一把火药枪。

这支“手枪”用木头作把手,用喷雾器(喷农药用)的铁管作枪管,上面安装了“击火”装置,装上火药和铁沙,就可以“射击”了。

回到大院后,我把小伙伴们召集到一起,在一棵大树下成功的“打响”了一枪,大家别提有多兴奋。

然而,那个“枪管”毕竟不结实,在一次打鸟时竟然“炸膛”了,幸好没有伤着人。

运动起来后,各个组织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武装”,随处可见拿着长枪、短枪的人,我们很羡慕,也想着搞到一把真枪。

小伙伴们分头到已被放弃的“据点”寻找枪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果然有所收获。

头一次,找到一把只能打单发的手枪,外号称为“撇壳子”,但击发装置都被卸掉了,就剩一个空枪壳。即便如此,我们也很看重,用红布把它包上,少不了朝人显摆。

再后来,又找到一把小手枪,巴掌大小,俗名叫“撸子”。这把枪手柄上的胶木都脱落了,没有弹匣,生锈也很严重。我用家里的菜油把它泡了两天,拿出来后经过擦拭,居然能拉动上膛,击发装置也都能用,这可把我们高兴坏了!

有了枪,没有子弹怎么办?

我又带着小伙伴去那些废弃的“据点”转悠,费了很大劲,找到4发卡宾枪子弹。回来后,将子弹的弹头与枪口比对,发现口径大小差不多。于是,我将子弹卸开,倒出里面的火药,用钢锯将弹壳锯掉一截,再把火药装进去,重新安好弹头,这就制作出一发手枪子弹。

按照这种方法,我挨个将卡宾枪子弹改成4发手枪子弹,但能否打响,心里也没有底。

这天晚上,我和小伙伴们约好,来到一个僻静处,大家屏住呼吸,紧张的等待着试枪结果。借着月光,我小心翼翼的拉开枪机,把子弹装上膛,然后抬起握枪的手,对着天空扣动了扳机。

只听“砰”的一声,枪打响了!我的耳朵震的嗡嗡响,但心里却非常高兴,小伙伴们也一同欢呼跳跃起来,我们终于有了一把可以打子弹的真枪了。

这以后,我将那支枪和剩下的3发子弹,悄悄藏在家中,隔段时间就拿出来擦拭和把玩,如此也平添了许多乐趣。

没过多久,发布了收缴枪支的命令,大布告贴满街头。我的心里很不舍,但也害怕查出来会有事,只好下决心把枪“处理”掉。

找了个夜晚,我约上几位关系最好的小伙伴,来到近郊的一片池塘边。我从书包里掏出枪,让大家最后再过了一次手,随后装上子弹,朝天逐次射击。你还别说,剩下的3发子弹居然都打响了。

打完枪,在小伙伴们恋恋不舍的目光中,我把那支小手枪扔进池塘,由此结束了一段寻枪、玩枪的经历。

后来,在部队当文书,军官们配备的手枪,平时都在我这保管,没事我就拿出来擦拭。同住一室的通讯员问我:“你老是擦枪干吗,多费事啊?”他不知道,这恰恰是令我最开心的事情。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3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gaojin668899 2018-9-15 13:09
回忆吧,写吧,这一代人写不了就没有人写出真实的历史了。“真”,可贵呀!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