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田一枫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15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是否会改变“后发制人”战略?

热度 10已有 15403 次阅读2015-12-11 03:42 |个人分类:理论探索|系统分类:军事| 中国, 战略 分享到微信

最近,有美国人预测,十年后中国有可能对美国实施“珍珠港”式的袭击。这种说法,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别有用心的抹黑。

诚然,当今美俄等大国都已公开表明,要奉行“先发制人”战略,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早就这样干了,俄罗斯则确立了根据形势需要,不排除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

相对于其他大国,中国长期以来实行“后发制人”战略。从军事上讲,这称之为“积极防御”,亦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说的再简单些,就是战略上“不打第一枪”。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打出国境的战争,主要有四次,即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和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这几场战争,都是对方打的“第一枪”,中国则是“后发制人”,是在迫不得已和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的以防御为目的的自卫反击战争。

西方国家历来认为毛泽东具有“好斗”性格,毛泽东则认为自己“虎气”和“猴气”都有一些,特别是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在坚持“后发制人”问题上,毛泽东始终是非常慎重的,在国际斗争中也从未改变“后发制人”的做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进行的四场自卫反击战争,其中有三场战争是毛泽东亲自决策的,但这样的决策都很艰难,打仗的决心下得很不容易。说到底,中国并不想打,但形势所迫又不得不打,因而这几场战争都具有“后发制人”的特点。

这里不妨回顾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一段往事。

1959年,中印边境地区的形势已经非常紧张,印军的频繁挑衅造成多次流血冲突,我边防部队忍无可忍,强烈要求实施反击。这年的11月,毛泽东在杭州召开高层会议,在听取总参的汇报后,他讲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有些同志打了几十年的仗,可还不懂得一个起码的道理,两军的边防战士一天到晚鼻子对着鼻子站在那里,手里都拿着枪,一扣扳机,子弹就会打死人,冲突怎么能避免呢?”

毛泽东提出,要在中印边境地区实行隔离政策,双方各自后撤20公里,如果印方不干,我们单方后撤。在其后进行的交涉中,印方却将此举视为中国的软弱,断然拒绝后撤,于是毛泽东决定:中国边防部队单方面从中印边境后撤20公里。到1960年初,中方又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即在我实际控制线20公里内,不开枪,不巡逻,不演习,以最大的忍让维护边境安宁。

对于毛泽东的决策和做法,许多人感到不理解,认为过去在朝鲜战场上敢于和美国人较量的毛泽东,为何却对印度这样“软弱”?毛泽东后来在不同场合,对此作了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希望与邻国和平共处;我们要把贫穷落后的祖国变成繁荣昌盛的国家,就必须争取一个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当时我国的主要战争威胁是美国和苏联,印度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共同倡导国之一,我国还是要尽可能与印度保持睦邻友好关系。

很显然,毛泽东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出发,从国内发展和国际斗争大局出发,通盘考虑中印边境斗争问题,并尽可能用和平方式甚至我方主动退让方式,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然而,中印边境的斗争形势,却并没有像毛泽东和中国领导人所希望的那样发展,反而出现迅速恶化的局面。进入1962年,边境形势越发紧张起来,印军在“前进政策”主导下,加快武装入侵步伐,在我国境内居然建立起100多个据点,并且在武装冲突中打死打伤我边防部队数十人。

面对严峻的边境斗争形势,毛泽东经常一支烟接着一支烟,反复思考应对之策。在与总参作战部人员的交谈中,毛泽东提出了一个他多日来一直感到困惑不解的问题:这个尼赫鲁为什么要非打不可呢?

总参作战部人员从当时的国际背景、尼赫鲁的扩张政策、企图称霸南亚的战略目的以及借此转移国内矛盾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毛泽东听后,认为这些方面他都想到了,但还不足以解释尼赫鲁为什么这样猖狂,在我们一再对其宽容和忍让的情况下,还非要和我们打仗不可的问题。

于是,总参作战部人员又谈到一个看法:在最近几年的边境斗争中,我们是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印军不仅侵入我境内设置据点,而且多次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边防部队人员,但我们始终没有还手。正因如此,印方认为我们软弱可欺,尼赫鲁甚至对其亲信说,中国对印度的政策是“只叫不咬”,因而鼓动他的部下放心大胆的干。

听到这里,毛泽东陷入了沉思,随后他说道:“看来是这么一回事。如此说来,这一仗是非打不可的。那也好,尼赫鲁既然说我们‘只叫不咬’,硬要打,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奉陪了!”

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在随后召开的高层会议上,毛泽东做出了自卫反击决策,并强调:“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

19621020,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我边防部队怀着满腔怒火,以排山倒海之势,在中印边境地区开始实施全面反击。经过前后两个阶段的作战,打得入侵印军溃不成军,歼灭印军三个旅及另三个旅的大部,俘虏印军旅长达维尔少将以下8700余人,拔除印军全部入侵据点,一直打到中印边境传统习惯线。

这次自卫反击作战胜利结束后,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高兴的说道:“我们打这一仗证明了一个道理,撼山易,撼解放军难!”毛泽东的这句名言,多年后仍给中国军队以很大鼓舞。

这段历史清楚的表明,当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中国在忍无可忍,让无可让情况下,被迫打的一场战争。中国在战略上虽然是“后发制人”,但反击作战一旦打响,就力求打则必胜,打出国威军威。经过此战,也的确打掉了印度的嚣张气焰,换来边境地区几十年的相对和平安宁。

现在,中国无疑比当年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显得更加强大,进行现代战争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是否会像国外某些人所预测的那样,放弃和改变“后发制人”战略,转而采取“先发制人”战略,甚至搞“突然袭击”那一套?

笔者认为,决没有这种可能性!即便是中国今后变得更加强大,有了航母编队和更多先进的作战飞机,具备了较强的远程投送能力和战略打击能力,也决不会对外搞侵略扩张,决不会在军事上搞“先发制人”,决不会在战略上打“第一枪”。对于这一点,人们不要有任何的疑虑。

近年来,国外媒体有不少评论,认为中国新领导人有第一代领导人的风范,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方面,不仅表现出强硬姿态,而且力求有所作为。但他们却忽略了另一方面:中国新领导人也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没有对外侵略扩张的基因,中国即便是强大了,也决不会谋求地区和世界霸权。这就决定了中国今后仍然会坚持“后发制人”战略,中国依然是和平的坚定捍卫者,所谓重演“珍珠港”历史的事情,也和中国扯不上任何关系。

当然,我们需要警惕的是,现在是否还有人像当年的尼赫鲁那样,认为中国是“只叫不咬”,把中国的“后发制人”误认为是软弱可欺,非要逼得中国打一仗。这里需要提醒他们,中国在战略上虽然是“后发”,但却力求要“制人”。战端即开,怎样打,打多大规模,打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那就由不得挑衅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场自卫反击战争史,足以回答这个问题。

(注:本文资料来源于《在最高统帅部当参谋》)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4

握手

雷人
1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runzhi 2015-12-12 21:06
中国一位举足轻重的领导就中国军队改革和建设时说:”要建设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结合我国军队反腐揭露出徐才厚之流,在我国军队官衔明码标价,当个普通士兵也要价10万元黑幕,就不难理解这位领导此番话的深层次含义:这样的军队能打仗吗?!即便打了仗能打赢吗?!如果真能理解此番话深意,就会对当前少数智囊人物、军中鹰派、某些官媒炒作中日美必有一仗的鼓噪嗤之以鼻啦!就如美帝的军方鼓吹中国威胁论,不外乎想从白宫搞点军费,军方纵容个别鹰派炒作“美帝日帝亡我之心不死”不外乎也想多搞军费,个别智囊机构炒作是想搞点研究经费;个别口无遮拦的大嘴不过是想吸引国人的眼球;个别缺钱的砖家叫兽在媒体鼓吹无非是想挣点稿费;军事网站炒作想提高点击率,增加知名度好打广告挣钱,报刊杂志炒作想扩大发行量,增加收入;闲逸不差钱的主炒作权当消遣。汪副总理已说得很形象和直白啦,中国和美国是夫妻关系,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邱震海说:中俄关系是一夜情关系,我认为此两比喻很到位,由此,看到一些所谓军事砖家叫兽在哪里大谈什么战略战术,尤感滑稽可笑,感觉这是忽悠,一笑了之。
回复 志者 2015-12-11 23:53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邓小平
回复 曾经湘桥 2015-12-11 15:28
援朝战争或中越边境战,都是凭兵员数量多的胆量拼进去的战例,举这样的例子想当然来衡量今日或未来的战略战术,不会是对自己国家负责的思考。
回复 阿彭 2015-12-11 15:04
中国式的"后发制人"思维给人的印象是,你如欺我太盛那我只有跟你拼命了,或者说你逼着我无退路了只有背水一战了。如果以强大实力+后发制人才是真正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回复 曾经湘桥 2015-12-11 12:47
毛泽东的分析方式先以阵营分列,再以意识形态去估量对方该不该'对阵',而印军后来的受挫,除了其自身的狂妄加上大意造成,未必说明'后发制人'是该有的确定认知。如今的阵营对恃,事先显现的威慑,其力度绝不弱于''开第一枪''的作用,受威慑方能不能'后发制人'?应该是靠实力说话,不能靠标语式思维解决得了问题。
回复 今又是 2015-12-11 12:23
中国的大战略我认为已经初步形成,在意识上也至少在军方形成共识。军事上,我以为:目前应该是,欲后置必先取之,这是意识落实在实际格局里最为有效的手段。不然,内盘和内在缓援的区域太小,容易受制。看目前,台湾和朝鲜之类的问题,看似复杂,其实不难。真正的好棋现在应该落在新加坡这头。那里,连带着南亚直至菲律宾一线,中国人的底子非常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可以依着新加坡的“常态”,以挤迫的方式平等切入。台湾的另类战争已经打响,而且我敢说,胜券在握,朝鲜本来不敢要事的,也不可能有那个本事(去面临三线作战?不可能),肌肤上的痒痒不算大事的,所以关键该在新加坡。非武力地攻取它,拿下它,制衡在那里,应该可以在几年内做到。那样,整盘棋就活了。鬼谷子的远取近攻似在纵横之外,非也!至于金兰湾,拿下最好,拿不下就制空它,我想南亚各国也不想在腹肌之下看见一柄尖刀的。其实插入的代价对于美国来说会太大,即便插入了,其稳定性也必定会是很差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适用于任何国家。
问好田先生!
回复 阿彭 2015-12-11 10:21
后发制人的道义是对的,但缺少威慑力,常受别国骚扰是不可避免的事。因为理解不同,别国可理解为你不敢打,因为你有更多更强的敌人要防范和对付,所以你才忍而不敢打。我认为千篇一律的"后发制人"的固定思维反而成为软肋.对美苏强国谁敢挑衅?因为害怕没好结果。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