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6||
什么是“自由”?如果撇开那些生硬的理论解释,不妨把它看成是如同鸟儿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鱼儿在水中随心所欲的游来游去,真是好不快哉!
人向往自由。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对于“自由”的期盼,犹如久旱的禾苗盼甘霖。那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个充满美好憧憬的梦。
笔者打小也是个很不安分的人,对于“自由”有着强烈的渴望,幻想有双翅膀能在天上飞,能够体味那种与白云做伴的感觉。于是,约上几个发小,各自带上家中的雨伞,准备爬到山顶上,撑开雨伞跳将下去。所幸的是,被及时得到消息的家长们半道追回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再往后,遇上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得到“大解放”,着实“自由”了一把。“大串联”期间,坐车和吃住都不要钱,想上哪逛逛抬腿就走。站在高楼上,从书包里掏出检来的大把传单,一撒手扔出去,看着那些红红绿绿的纸片在空中飞舞,俯视着高楼下那些疯抢传单的人,我们打心眼里欢呼:自由的感觉真好!
然而,这样的感觉并非每天都会有,“不自由”的压抑也会扑面而来。记得有一天,正带着几个小伙伴在大院里“刷标语”,内容是要把某领导从“狗洞”里揪出来。谁料想,此人是我们家的老乡,平日里两家关系非常好,这就闯了大祸。母亲赶过来制止,祖母颤悠悠的举着拐棍,要教训我这个“捣蛋”的孙子。见此阵势,我只有撒丫子跑吧,边跑边想,怎么不让人“革命”呢?争取“自由”没想到也这样难。
几十年过去了,那些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但在生活的磨砺中,对“自由”似乎又有了新的认识。“自由”和“不自由”,都是相对而言的,“自由”和“秩序”只能相互依存、相向而行。完全抹煞了自由的秩序,无疑是专制;但脱离了秩序规范的自由,最终只能陷入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泥浊。
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个性大解放的社会,也是年轻人获得更大自由的社会。择业自由,出行自由,信仰自由,爱好自由,追星自由,交友自由,结婚离婚自由等等,不一而足。如果从大的方面看,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当年的我们决不会想到中国会有如此之大的变化,从这一点讲,我们羡慕今天的年轻人。
然而,个性的空前解放和自由度的不断扩展,加之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也逐渐带来一些以往不曾有过的社会问题。尤其是自“80后”开始,独生子女成为中国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他们在这个高度自由的社会里,个性出现了畸形发展的倾向:凡事以我为中心,追求极端的“个性解放”,向往虚幻的个人幸福,而法律、社会秩序、道德规范的约束,在他们看来都是一种“禁锢”,集体主义观念也愈益淡薄。
这些问题的存在,其弊端日益显见,笔者不须赘述。但令人忧虑的是,倘若一个民族的发展完全建立在争取个性解放,向往个人自由,追求个人幸福的基础上,以至造成家庭这个基本“社会单元”的动荡,社会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这个民族还会有凝聚力么?这个民族还会有希望么?
有人说,西方国家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阵痛”,也出现过“跨掉的一代”,但它们还不是挺过来了?这种说法固然不错,但西方国家有一个坚定的“中产阶级”作为社会的中坚,他们是维系和巩固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具备这样的条件吗?相反,中国的大学教育培养出的大多是一些走入社会就显得懵懂无知,而各种“超女”、“超男”充斥我们的各种媒体,形成了“彰显”个性的奇特氛围,严重助长了今日中国社会的个性畸形发展,这些究竟带来了积极还是消极的后果?我们的宣传、文化和教育部门难道不应该深刻反省吗?
那些年,我们也曾年轻,也曾向往自由,也曾经历了一个逐渐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对于今天的年轻人,自然也要允许他们去思考,去选择,甚至允许他们犯错误,不如此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成长。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应当回归理性,回归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回归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回归到自由与秩序的和谐统一。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期望,同时也是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能够一代胜过一代的期望,青年朋友们,你们能够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