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近日,来自中国太平洋地区合作委员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外交部国际关系学院的专家学者,汇聚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国际楼,围绕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走向、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国关系和国际体系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举措和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专家学者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性质和发展走向,作了深入分析和审慎预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王正毅教授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先后发生了5次经济危机,前4次主要是地区性的,影响不大。这次是因为美国自身出了问题,影响波及整个世界,所以不可轻视。从经济危机的性质看,如果是功能性的,那是如何调整的问题,如果是结构性的,那就会牵动全局。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这次经济危机还是功能性的,主要是银行监管方面出现重大漏洞,调整的重点是如何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管理体制。在怎样看待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走向问题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教授指出,导致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长期的高债务、一国货币成为世界货币、全球资金流动过剩、衍生金融工业的膨胀以及财富与购买力的失衡等,这些问题现在一个也没有解决。所以说,金融危机没有见底,还在发展,特别是在向影响实体经济、诱发社会危机等综合领域发展,这无疑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采取综合手段应对和治理。
在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性质和发展走向的同时,专家学者还就金融危机对国际战略形势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教授认为,上个世纪20~30年代发生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德国纳粹主义的兴起,并使其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次危机尽管影响广泛,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一幸免,但不至于引发全球性冲突。“华盛顿会议”和伦敦“G20会议”的召开,说明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既是解决此次危机的主要途径,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危机的主要特征。但要注意的是,美国在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大,国内危机可能影响其对外政策,既要警惕美国转嫁危机,也要防范因美国地位的削弱导致地区性问题失控的危险。冷战结束和前苏联的解体,曾经导致了世界战略力量的失衡,并诱发了多场地区性冲突。尽管这种情况今天不至于重演,但世界战略格局和地缘政治关系将会发生那些新的变化,仍是我们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教授的看法是,冷战后国际体系的转型,经历了“9・11”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这两次推动,从目前情况看,国际体系的转型不是“逆转”而是加速,即继续朝着“一超多强”向“多强一超”的方向发展。美国作为“一超”的地位虽然没有改变,但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已经发生新的变化,新兴力量在上升,多极化的趋势在加强,地区性集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过去,帝国主义国家是通过战争来转嫁危机,但现代战争的成本越来越昂贵,他们已经打不起了。美国要想摆脱困境,必须更多的寻求国际合作,必须更多的依靠地区性盟友,这就必然会促使类似“北约”和“美日韩同盟”等地区性联盟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还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宣告了“9・11”时代的结束,国际社会今后的主要议题不是反恐,而是如何建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G20会议”既是这种时代背景的产物,也预示着新的国际体系的雏形。
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国关系有何影响,这也是专家学者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对于这个问题,清华大学刘江永教授看法是,金融危机使大国关系总体趋于缓和。美俄前段时间剑拔弩张,现在对抗的一面在下降,合作协调的一面在上升。中美之间虽有摩擦,但建设性的合作仍是主流,美国要想走出困境,今后必须依重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李兴教授认为,金融危机对美俄两国影响都很大,美国是国内危机影响到对外政策,俄罗斯则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国内问题,双方都有加强合作的需求。目前,美国急于推动国内改革,对外战略的调整和收缩,也是出于内政的需要。但奥巴马能否担当改革的重任,是成为历史上力挽狂澜的罗斯福,还是成为“美国的戈尔巴乔夫”,这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不管怎么说,美国现在处在困难时期,他必须以应对经济危机和解决国内问题为重点,对外不可能搞得咄咄逼人,由此也势必会带动美俄、美中的合作,所以大国关系会进入一个相对缓和期。针对这种观点,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赵晓春教授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美国之所以成为“一超”,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是长期奉行低利率、高风险的经济政策;二是坚持技术创新。现在,金融危机使美国失去了“一条腿”,但这也很可能促进美国加速实现新技术突破,比如新能源开发就有可能带动美国走向新一轮繁荣。美国这个国家很现实,困难时对外修好,进入顺境则很难保证不重新扩张,这对今后的大国关系当然会带来波动式影响。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的前景如何,这是与会专家学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北京大学王正毅教授认为,现在美国重在刺激经济,欧洲关注金融监管,中国则两方面都需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前四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都不大,2005年后中国的金融市场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更多的融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风险,所以这次危机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国际关系学院赵晓春教授谈到,中美两国携手,可以拉动世界经济的50%。中国如能稳住局面,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将会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重大影响。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作了乐观的预测。他认为,中国会在金融危机中第一个走出来,这不仅能证明中国的发展能力,而且也能证明中国的抗风险能力。现在世界上多数大国经济都是负增长,而中国却保持着6.5~7.5的增长率,实现经济增长8%的目标大有希望。如果这个目标得以实现,中国的GDP就会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历史上,工业革命和千万人口的大国结合,造就了英国百年的繁荣;现代工业化和亿万人口的大国结合,缔造了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新技术革命和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结合,将会给中国带来何种历史辉煌?因此,我们应当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抱有信心,同时也要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