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诗人梅梅 //www.sinovision.net/?15109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志于道,依于仁,游于艺----美丽的诗文像一朵格桑花,静悄悄地绽放在你心上!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天路万里行之十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

热度 1已有 3504 次阅读2015-10-10 08:45 |个人分类:散文游记|系统分类:文学| 万里行, 天路, 青藏公路, 慕生忠将军 分享到微信

 

天路万里行之十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_图1-1

 

 

 

天路万里行之十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

罗金海/文/摄影

 

秋思红叶一点江山红,

将军踌躇满志青藏线。

开荒恳地扎根格尔木,

将军楼上热血写春秋!

 

战士奋勇夺筑昆仑桥,

刚强坚毅挺进唐古拉。

风雪冰苞刀刀刺骨肉,

将军一揪一铲舍身战!

 

壮士五道梁双管齐下,

肝胆相照蜿蜒青藏路。

一线变通奔世界屋脊,

望柳庄园尽染春色景。

 

将军誓死甘当路石人,

为人民服务可歌可泣。

喜玛拉雅守天地情长,

爱在青藏线永远伸延!

          

 

    “英雄无畏永向前,江河源头历艰苦。连接祖国西南边,风雪千里青藏线。-----慕生忠”,在将军楼前拍下的这壮言的诗句是何等的激动人心,“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是在青藏高原上的荒漠冰川冻土间度过,我思念这里的一山一水。”——慕生忠将军含有深深浓情的语句里,对青藏高原的感情是何等的深厚,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一生伟大的光辉形像永远地活在人们心中!

 

    9月13日早上,“天路万里行——两岸四地主流媒体青藏高原‘新闻文化长征’之旅”采风团在《大公报》唐瑜主任的带领下走进格尔木将军楼公园参观。将军楼始建于1956年10月,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居住、办公的地方。坐落在格尔木市郊的将军楼公园,其名字源于这座城市的奠基人——“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一座古朴坚固的青砖楼房在晨曦下闪着金光,默默诉说着陈旧往事,据说是戈壁滩上方圆千里之内拔地而起的第一栋楼房。我们走进将军楼,一张的简陋的床和凳子,它仿佛在告诉我们开拓路者原有的艰苦朴素。在将军楼内的墙上,青藏公路建设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一条伟大公路艰难诞生的漫长历程,一种顽强不屈的英雄气慨,一场同甘共苦的执着精神,用英雄的血与汗共同凝铸成的“天路”。将军楼静静地坐落在格尔木市区西北角一个不惹人显眼的院落内,被四周耸立的高楼大厦所包围。这是一座简陋的中式建筑,坐北朝南,砖墙瓦顶,门窗在岁月风霜的侵蚀下变得斑驳脱落,房间里有慕生忠将军用过的电话机、收音机、毛笔、热水瓶、手电筒等,摆放在一张旧书桌上,静静地诉说着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正大厅里,耸立着慕将军的半身塑像,一束从窗玻璃投进的阳光,正好照在将军炯炯凝神的双眸上,将军钢毅的脸上似乎还沉浸在50多年前他们为开通青藏线浴血奋战的那一幕当中。 我沿着墙壁四周,缓缓读着一首长诗《心仪青藏线》,无不催人泪下,独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男子英雄主义永远可歌可泣!

 

     将军楼主题公园占地9.8公顷,建有地质博物馆和慕生忠将军纪念馆。该主题公园以当年慕生忠将军的住所和筑路部队办公楼旧址为核心,以纪念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建设、军垦戍边及格尔木发展历史为主题,通过园林设计、雕塑艺术等手法,再现了50多年前慕生忠将军和他所带领的解放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生命和汗水开拓祖国内地通往西藏“天路”的感人场景。“新的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习近平”我们天路万里行的采访队员走近慕生忠将军纪念馆看到的第一句话便是习主席写的,深深让人领悟到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光荣使命,将一条公路蜿蜒贯穿整个高原,向南延伸,跨越昆仑、跨越唐古拉山,抵达拉萨。将一条刻在将军楼里,透着顽强的毅力和英雄的豪迈,穿越时空,抵达内心!

 

    青藏高原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东面是崇山深壑的横断山脉。冰峰雪山、戈壁荒漠、长年冻土、高寒缺氧,使得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天路”。在建国初期,中央政府曾动用4万多峰骆驼组成大型驮队向西藏运输物资,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要消耗掉12具骆驼。1951年8月,慕生忠出任西北局西藏工委组织部部长兼西北进藏支队政委。同月,西北进藏支队司令员范明、政委慕生忠率领官兵1663人,赶着两万多头背驮物资的绵延300多里牲畜队伍,经过4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拉萨。1951年12月,中央决定成立统一领导的西藏工委,慕生忠任工委常委兼组织部长。 1953年春天,在外国反动势力的怂恿和支持下,西藏上层中少数人,对进藏部队实行经济封锁,扬言要把解放军困死在雪域高原。当时3万进藏部队的处境十分困难,尚未摆脱半封建半农奴制状态的西藏人民,也是困苦交加。中央决定由内地向西藏运粮,解决部队吃粮问题,救济藏族人民群众。  1954年1月底,慕生忠到北京开会,单枪匹马赴京申请修路经费。当时适逢老首长彭德怀刚从朝鲜战场归来,慕生忠趁机把修筑青藏公路的设想向他作了汇报。彭德怀踱步走到挂在墙上的中国地图前,抬起手,从敦煌一下划到西藏南部,说:“这里还是一片空白,从长远看,非有一条交通大动脉不可嘛!”彭德怀高瞻远瞩,从战略高度上肯定了修建青藏公路的必要性。

 

    1954年5月11日,身为西藏运输总队政委的慕生忠带领由19名干部、1200多名民工组成的队伍,来到格尔木河畔荒原,空旷的原野上没有一棵树,有的只是枯枝和大漠戈壁。向南望去,昆仑山巅白雪皑皑;向北看,沙丘一座连一座,一望无际。在格尔木扎下大本营后,慕生忠领导筑路勇士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西宁运来几车柳树枝,在格尔木河两岸到处栽插。 就在这样的烈日阳光暴晒与风沙中,慕生忠政委带领战士开始了艰难的筑路进程。分作6队的筑路大军,每人配备一把铁锹、一把十字镐,向雪域高原的世界屋脊进发。慕生忠将军带领战士们顶着炎炎烈日,顶着高原反应,在一望无际的荒芜草原之地,开始日夜坚苦作战。开工不久,遇到了第一场硬仗。格尔木以南的雪水河两岸,尽是坚硬的沙渍石,一镐下去,直冒火星,至多能刨下核桃大一块。施工这样难不算啥,可没几天所有人都得了一种怪病,身上发肿,腿上出现一块一块的紫斑,流浓出水,疼痛难忍,有近百人躺倒起不来了。就在这时,留守格尔木的民工带来了水萝卜,那是慕生忠特意从兰州出发时带来的种子。萝卜吃完了,肿也消失了。后来一了解,才知是长期不吃蔬菜得了这种病。大家情不自禁地感激慕生想得周到。

 

   然而,筑路大军在距格尔木73公里处即被卡住。峡谷深深,水流湍急,是进藏的咽喉,必须架桥。3天后,依靠几根粗圆木,青藏公路上架起了第一座桥梁。慕生忠逐一个地拥抱着每个战士们,嘴里重复着一句话:“那神河有桥了!青藏线上有走汽车的第一座桥了!”工程师邓郁清和慕生忠紧紧地搂抱在一起,大哭起来。面对昆仑天险,慕生忠有着视死如归的豪情:“假如我死在青藏线上,就把我埋在这里。”凭着英雄的气势和战士的豪情,慕生忠指挥筑路大军边修路、边通车,最终把昆仑天险征服,而这座叫就叫“昆仑桥”。慕生忠将军后来回忆说:“那时修路,不分军民,不分职务,都得干活。十八磅铁锤,每人一次抡80下,我也不例外。修桥时,干部和民工一起跳进水里打桥桩。见面握手,谁的手上没有老茧和血泡就不是好干部。” 此后,公路快速向前延伸,仅用时79天,筑路大军就修通了300公里的公路。7月30日,亘古未有的公路修到无人的可可西里。“彭总并转中央,我们的汽车已经开上了可可西里,我们正在乘胜前进。”慕生忠按捺不住喜悦向北京拍发电报。

 

   8月中旬,筑路大军翻越风火山,向沱沱河延伸。 沱沱河里修的过水路面被洪水冲毁了,一长串汽车被堵在河边,慕生忠第一个跳下水里搬石砌路。来自格拉丹东的雪水冰冷刺骨,在水里站一会儿,两腿就麻木了。工人们一再催促他:“政委,你快上去吧,我们来干!”不管别人怎么说,慕生忠将军始终站在河水最深最急的地方,在雪水中整整干了10个小时。过水路面修好了,汽车又继续前进了,慕生忠的双脚却肿得穿不进鞋了,大家心痛地说:“政委今天可受苦了!”慕生忠微笑着说:“我受点苦,可是价值大,今天200人干了500人的活。数学上1+1=2,哲学上1+1就可能等于3、等于4,甚至更多。在最困难的时刻领导者站在前头,一个人就能顶几个人用,这就是生活中的辩证法!”

 

    这个辩证法在修筑唐古拉山段的路时体现得更充分。10月,筑路队伍开上了唐古拉山。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也是青藏公路跨越的最高峰,山口海拔5300多米,别说干活,就是在上面走动走动也会觉得头昏、胸闷、气喘。这里的气候还异常恶劣,筑路工人常常受到冰雹的袭击。每当风雪打来的时候,他们就用铁锹挡脸;冰雹打来的时候,就用铁皮桶或土筐盖头。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不用说甩大锤,就是站着说话都吃力,火也常常点不着,点着了也很难把水烧开。筑路大军在这个生命的禁区里,以惊人的毅力鏖战20个日日夜夜。在难忘的20天里,慕生忠一天也没离开工地,白天甩大锤,晚上睡帐篷,嘴唇干裂,脸色黑紫。就在这时,上级来了一个电报,要他回去检讨头年运输总队的问题,为什么会死那么多的骆驼。慕生忠气极了,把电报撕了,随手抓起大锤,一口气甩了七八十下,他气喘吁吁地说:“如果有路,哪能死那么多骆驼?修筑青藏公路的决心不能动摇,我就是死了也要头朝拉萨。” 10月20日,山上的公路全部打通了,人们望着汽车轰鸣着从眼前驶过,一个个眼窝都湿了。

 

   10月间,筑路队伍开上唐古拉山。海拔近5300米的唐古拉山口,是青藏公路的必经关口,但这里的空气含氧量不到海平面的一半,不要说抡大锤修路,就是站着说话都吃力。然而,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艰苦卓绝的努力,10月20日,唐古拉山口终于被打通慕生忠当即向中央拍发电报:“我们已经战胜了唐古拉!我们在海拔5700公尺以上(当时的测量)修筑公路30公里,这里可能是现在世界上最高的一段公路……”与此同时,慕生忠赋诗一首:唐古拉山风云,汽车飞轮漫滚。今日镐锹在手,铲平世界屋顶。11月11日,青藏公路修到藏北重镇黑河(今那曲)。12月15日,2000多名筑路英雄,100台卡车,跨越当雄草原,穿过羊八井石峡,直抵青藏公路终点——拉萨市。

  

      1954年12月,公路穿越喀喇昆仑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经过无边际、的草原,跨越长江源头和唐古拉山,终于修到了拉萨。慕生忠望着公路心旌摇荡,抑制不住感情的泪水,当即给中央发了一份电报,报告了这一喜讯。青藏公路从格尔木到拉萨1000多公里,他们仅用7个月零4天就贯通了,创造了新中国公路建设的奇迹。格尔木至拉萨1200公里的雪域天路,仅用时7个月零4天即全线打通,从而书写了人类筑路史上的不朽传奇。12月25日,康藏、青藏两大公路通车典礼在拉萨顺利举行。毛主席欣然题词:“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

 

    我们一边在工作人员的队领下参观着博物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制的工具箱呈现在我的面前,陈旧的黑木箱上的五角星依然闪烁着它的光芒,一把铁揪下的“这就是格尔木”见证了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一生不朽的传奇,那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这种无私奉献的两路青藏高原精神深深屹立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也将一代一代传给后代子孙。 从博物馆出来,走在一排排杨柳飘展的将军楼公园里,坐落着具有纪念意义的慕生忠将军雕塑、反映当年筑路大军艰苦开路的群雕“筑路忠魂”、反映军垦拓荒的雕塑“铸剑为犁”、反映昆仑文化的雕塑“巍巍昆仑”、反映民族团结的雕塑“和谐”!望着慕生忠将军亲自栽下的一颗颗柳树,令人意气风发的将军柳,不屈不绕,顽强坚毅,多少个日日夜夜陪伴着筑路的战士,多少个寒风刺骨的冬天陪伴着将军,默默无闻地守在四千多米的高原上,守护着一代英雄豪杰,守护着一条世界屋脊公路。

 

    为了这条青藏动脉的建成,762名烈士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养路工人告诉我,这条线上的一块历程碑,就代表着一个年轻的生命,每一筑路人坚贞不屈的灵魂就是昆仑之魂、青藏线之魂!在我们采访队伍到达拉萨后,我和老公在柴局长的带领下,去拉萨烈士陵园里,献花祭拜筑路英雄烈士,“两路”精神的忠魂战士永垂不朽!我想“一生为人民服务”的慕生忠将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永远值得我们歌颂

 

 

天路万里行之十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_图1-2

 

 

天路万里行之十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_图1-3

 

天路万里行之十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_图1-4

 

天路万里行之十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_图1-5

 

天路万里行之十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_图1-6

 

天路万里行之十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_图1-7

 

天路万里行之十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_图1-8

 

天路万里行之十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_图1-9

 

天路万里行之十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_图1-10

 

天路万里行之十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_图1-11

 

天路万里行之十一: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_图1-12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babybaby 2015-10-16 08:04
谢谢今大师,感谢,虽然您不在国内,但看得出来,您对中国的历史有着深刻的记忆,但凡爱国的,离不开您们这些有志之士!
1963年2月19日,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奉命进京向毛主席汇报工作。进入会场前,总参谋长罗瑞卿叮嘱他:“千万别漏了那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是你们的发明,也是我们全军部队的政治优势。”果然,当张国华说道,战胜敌人,“我们的战士靠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时,毛主席给予了肯定:“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说完,他用手指了指张国华,“这是你的发明权。”张国华连连摆手说:“不是我,发明权是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毛主席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过去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又说,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房。前句有片面性。那时金兀术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我要说,撼山易,撼解放军难。”这八个字,已然成为一种充满英雄气概的精神高地,悄然无声地塑造着部队官兵坚强不屈、英勇顽强、锐不可当的精神风骨。
时下的青少年思想非常地浮躁,好吃懒做,攀比金钱名利,玩游戏,不爱读书成为一种通病;少年强,中国强,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朴素的精神尤为重要!周未愉快,天天好心情~
回复 今又是 2015-10-10 09:42
纪念碑在了,可以宽慰人心了。就让英雄们在那里排成新的站立。
也是啊,那时的人,共产党教育出来的人,是大无畏和公无私的。那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最早是张国华(十八军)提出来的吧,应该是。
你的通讯系列写得很好。一个有诗人爱国情怀又注重认真的人,让人敬重!
问好!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