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3|||
画竹记
罗金海/文/图/摄影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句诗出自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从小我长在山沟里,老房子的后面就是一片竹园,无论是春、夏、秋、冬,竹子青翠盎绿、坚韧不拔的精神陪伴着我成长。竹叶以神游仙态,轻盈潇洒,素雅宁静之美,令人心驰神往;独以虚而有节疏疏淡淡,不慕荣华、不争艳丽、不媚不谄的品格,与古代贤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的情操相契合,更代表生命气节的贞洁和高尚。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深深爱着竹子的我,总喜欢在春天的时候,跑到园子里,看看刚长出新芽的竹笋,小小的芽尖破土而出,“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情操的写照,也是中国五千年文化深深浸透竹的印痕之原因。
赋竹、吟竹、赞竹、为竹作谱,成了文人墨客的时尚。“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是清代郑板桥的一首著名的咏竹诗。郑板桥为官清正,关心人民疾苦。做官时,“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罢官时,不恋荣华,一身正气。“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视功名如粪土,以清白为自豪。弃官后,“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定居杨州卖画,自食其力。时下很多腐败的官员落马,以权谋私,一个个沦落为金钱的奴隶,落网的那一刻他们应该明白做人的道理:做人要清白、刚正,堂堂男儿三尺身,为民为国家应鞠躬尽瘁。
郑板桥爱竹爱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一生的竹诗竹画,达到纯青炉火地步,这无一不是他那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人格的写照。当我看到郑板桥的亲笔竹画时,一种清丽俊逸,纤细柔美,潇洒挺拔、长青不败的风格在墨里泼洒,真可谓人竹相辉,肝胆相照。 郑板桥一生笔耕不辍,诗、 书、画被时人称为“三绝”。画竹子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眼中有竹”,要仔细观察,反复临摹。郑板桥在年青时画竹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年老时曾无限感喟地说:“我为这竹君,不知磨秃了多少毫锋,消损了多少精神啊!”二是“胸有存竹”,即在创作前对要画的竹了然在胸。“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三是“胸无存竹”,即在挥写的过程中,又不为胸中之竹所束缚,只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创造出新的形象。郑板桥曾用诗总结自己画竹的经历:“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我钟情于郑板桥的竹子,正是淡泊、清高、正直、崇高代表着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诗经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铺开纸,打开墨,我闻到了竹叶里的飘香,爱竹、咏竹、画竹,此乃是一生之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