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文革】 大串连
大串连应该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仅到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的红卫兵就有1300多万。按当时仍很落后的铁路运量运力计算,这应该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其巨量的组织服务管理工作让人叹为观止。至于在全国各地串来串去的人们无计其数。据报道,文化大革命开始的阶段,首都各个大专院校的红卫兵组织,为了协同作战,互相支援,经常在一起进行学习交流,沟通情况采取共同行动,以壮大声势,扩大影响。到了后来,又逐渐打破地区界限,很多外地高校学生到北京“取经”,北京的学生也开始到外地省市煽风点火,传经送宝,渐成趋势,最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串连。毛泽东1966年8月18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代表以后,大串连活动高潮迭起。国务院还发出文件,试图对大串连进行规范并规定,支持大串连活动,鼓励红卫兵进行参观交流,免费乘车船,食宿免费,有国家财政开支。各地为了方便安排红卫兵大串连,还在城市里各地设置联络站、接待站,专门负责安排红卫兵的交通食宿学习参观活动。我们到首都北京大串连,开始时是不准随意行动的,各地学校按照一定的比例,由红卫兵组织选举代表赴京。我们学校选了四名代表,我的条件本来没有问题的,可是在政治审查时发现我的一个姑父是钻到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于是与去北京无缘。到了后来,局面已经难以控制,凡是有条件的都已经开始行动了,纷纷去外地大串连,当然首选就是北京。11月24日,我们一行七人,从哈尔滨出发直去首都。火车上已经人满为患,现在都说春运如何紧张,一票难求,与当年去京大串连,那可是小巫见大巫了。列车开动以后很长时间,人都进不到车厢里边,还在车门处一点一点往里边挤。到了车厢里边一看,行李架上都一个挨一个的坐的满满的。想去厕所方便一下,只能双脚踩着座椅背,在人的头顶上跨过。列车到达北京永定门车站后,我们被安排在东单体育场等候安排食宿地点。足有几千人的红卫兵在东单体育场绕着大圈,几路并排,缓慢地等待。我们一行七人,在火车上挤散了,那时也无法联系走散的同学们,只好“自讨方便”了,不料却在东单体育场又奇迹般地相遇了,大家都非常高兴。经过登记,我们被安排去了地处“和平里”的国家劳动部。来自五湖四海的红卫兵大约有上百人住在一个大礼堂里,从此,在北京的串联活动都由劳动部的工作人员安排。那时候,北京的机关、学校大都有接待红卫兵的任务,教室、礼堂、会议室等都被用来做各地“革命小将”串联的栖身之所。礼堂地面上铺了草垫子,每人发给一条毛毯,还是满舒服的。伙食的标准也不错,吃的很好。在京期间到各处串联,乘车一律免费。实际上,当时的大串联,革命师生的所有活动都是免费的,包括乘坐各种车船以及食宿等等,统由国家买单,个人一分钱不掏。只要你说自己是红卫兵或者革命师生,也就没人过问了,一律放行。大串联一路上,不管走到哪个城市,广场、学校、机关、车站里,到处都是大串联的人流。现在回想起来,那可真是国家一笔巨大的开支啊!
我们从10月24日起到12月下旬,在外边串联了一个月多的时间。期间经历了毛主席第六次接见,由于队伍离天安门最近,很清楚的见到了中央的主要领导,包括刘邓,那时还没有打倒他们呢。然后挥师南下,途径武汉、长沙、韶山、杭州、南昌、上海等地,参观了很多的大专院校,也确实长了见识,经历了风雨。回到黑龙江时,已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了。由于沿途各地的认真接待照顾,一路顺利平安。我们在大串连的中途,就接到了停止大串连的通知,但是各地的接待部门仍然没有停止工作继续接待安置,才使我们能够一路顺利。中央的通知说,1967年4月1日以后恢复大串连,可是到了后来没有执行这个文件,我们原来想在四月以后继续串联的计划“破产”。当时的大串联还有徒步大串联的,首发院校是大连的海运学院,他们的经验迅速成为很多大中院校师生的“革命行动”,徒步大串联成为文化大革命时期一道独特的“风景”。参加徒步大串联的师生们大都穿着仿制的军装,戴着军帽,佩戴红卫兵袖章,腰间扎着皮带,背着行李,拿着红宝书,队伍前面的人手擎队旗,上面绣着某某院校或者造反团、战斗队的名字。一路上红旗招展,沿路的城市乡村都有接待站安排食宿。徒步大串联少则几百里,多则上千里甚至更多,可谓千辛万苦,风餐露宿,一颗红心向着目的地--首都北京。
大串连对于实现党中央对文革的战略部署,推动全国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各地的斗批改和1967年1月随之而来的夺权风暴,如果没有这样规模的大串连作为准备,很难在全国同时推进全面部署。无论将来的历史怎样评价和记载,这一页都已经翻过去了,但是留给历史的印迹却永远都是那样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