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天书话天堂》第二十章中有段情节称:建设东水西送工程,不仅可使中国西部和整个北方不再缺水,还可让所有沙漠灌淤为可耕良田。
这个宏伟设想虽为小说中的一段故事情节,但从中仔细分析即可发现,这个设想不无一定的科学道理。
小说中说:黄河是条独特的河流、宝贵的河流,是一条其它任何河流都不可与其伦比的河流。她拥有独特而丰富的资源,未来必将要为人类做出独一无二的重大贡献。
黄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黄土高原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汇入大量泥沙,使得中下游每立方水中泥沙含量高达700公斤,于是清水变为泥浆黄水。说她富含泥沙,其实沙含量很少,其主要成分还是黄土胶泥。说她宝贵,其丰富的胶泥就是非常珍贵的无价之宝。
以目前的眼光看待,“泥沙”造成下游河床抬高,容易造成破堤,泥土含量过高就成为难以克服的灾害隐患:论其宝贵,她的唯一作用仅在于能够使渤海每年新造二十平方公里的绿洲。
可是,她未来的宝贵可不得了。她的宝贵泥浆可使中国西部、北部所有沙漠灌淤为肥沃良田。
小说中说,若调取长江水补充黄河,从黄河三门峡建一组多管的大管道至戈壁滩,逐级提取黄水灌淤掩埋黄沙,百年后就可使大西北所有沙漠变为绿洲。若再将黄水北送,北方的荒沙也可转变为肥田沃土。在灌淤掩埋荒沙的同时,又可为少雨干旱的西部送去了水源,使得那里不再缺水,更是为“西部大开发”、为那里工农业发展注入了生命活力。
这项工程虽然耗资巨大,见效漫长,但从可持续发展、中华复兴、造福于子孙后代之长远大计出发,可以说非常必要、势在必行。
温总一再强调“十八亿亩红线”,其良苦用心就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如果能将沙漠进行灌淤掩埋,再造出十八亿亩良田,不仅可让中国的粮食安全数百年无忧,还将会对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土地资源充足了,假如从新改造的土地中拿出部分种植油料作物,生产加工出大量的“植物柴油”,中国未来的能源安全也将会得到保障。
这项工程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名垂千古,永载世界史册。无论是郑国渠、都江堰、大运河、长城,还是三峡大坝,论其对人类的贡献,它们都难以与这项工程伦比。这项工程开建,百年后的中国将会跃居世界第一强国。
工程耗资巨大,国家会有那么多的钱吗?
是啊,千公里以上管道,千米以上扬程,数级泵站,水库中的采泥船,附属核电站等等,其工程总投资恐怕会相当于几十座三峡大坝。如此巨资将如何承受得起啊?
其实,没什么可怕的。筹资方式还是改革开放的老办法――利用外资嘛。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很有钱,但土地资源较为匮乏,他们迫切需要获得土地而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如,马尔代夫就在寻求购买或租赁别国土地。假如,我们从大戈壁中划出部分较长久的“租借地”,其中再规划出若干块“租界区”,准备着分别租借于不同的需求国家。待沙漠灌淤完毕,那些预付了资金的国家就可以在他们的地界中建设城市,建造工厂,开垦农场,又为那里的繁荣发展引进了新的外资。那片区域中可以实行各自的高度自治,但必须接受中国政府的宏观管理。
出让区域中虽然出现了“马尔代夫自治区”、“荷兰自治区”、“西日本自治区”……可是,毕竟借取他山之石而攻克了沙漠之玉,使得沙漠变害为宝,永远造福于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如此利大于弊的举措又何劳而不为呢?
下一话题:(进入人文篇)汉字是如何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