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馗神王的家 //www.sinovision.net/?1492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馗神王的家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二十四)【震3#】地球的构造究竟是什么样儿的?

已有 2584 次阅读2010-10-6 16:04 |个人分类:学术探讨|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前面第四话题“星球孕育说”和第十四话题有关地球诞生成长部分已经做过叙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就地球物质构造部分再作以简单介绍:

地球现阶段正值壮年繁荣时期。其引力适中,气候四季更替有序,温湿度适宜,可谓动植物生息繁衍的天堂时段。它已经经历了三百余亿年的成长收缩过程,其地壳应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了。可是,它为什么还会时常发生地壳活动给动植物的生命带来灾难呢?要了宇清楚这一较为复杂的问题,必须要从天文的影响的外因和地球构造、构成地球的物质特性等内因说起。特别是要解开地球深处物质构成之奥秘,并说清其主要因素。

汶川地震之后,广州天文台有位学者曾发表文章称:汶川地震可能与天文有关。这位先生就突破了板块漂移说的框框,已与客观真实接近了一大步。如果他能够再深入地球内部,进一步解说内因,将天文外因与地球内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话,几乎就能够解释地震的成因了。

下面,馗神王就依据《天书话天堂》第五十六章中的解说,对地球构造新的理念再作以简介:

我们的地球与其它行星一样,构成星球的物质元素基本上都是按照其质量的轻重顺序由外向着地心分层次排列组合而成,基本上囊括了宇宙中一千多种基本元素。除最外层的大气层以外,水和组成地壳的所有物质相比地幔中下部以及地核物质,应该都是一些较轻质类物质元素。其比重就如同泡沫比石头。地壳中确实存在着板块,但并不等同于我们某些学者所说的那种会漂移的板块。

组成地壳的岩层有着很多层,中上层和接近地表的岩层之间蕴含着丰富的淡水。近中层的上下岩层之间起着间隔作用的主要为一种惰性气体,我们就称它为“zhong”吧。(由于没有这个汉字能够表示,此字应该用“气”字头下边写个“重”字吧。)这种气元素暂时还没被我们的科学家所发现,因此元素周期表中还没有它。Zhong气元素质量略大于水分子。若将它投放在盛着水的器皿中,其气泡儿会沉降于器皿的底部。这种惰性气元素可用作电解水的催化剂。

地壳的中上层的岩层各层板块全都为龟裂状,大小厚薄各异。大的板块有的可达数万平方公里,小的仅有一两个平方公里,甚至更小;板块层厚度有的能够上千米,最薄的还有不足一个米的厚度。并且,各层板块龟裂缝隙与上下层的缝隙往往会互相交错,能够上下很多层缝隙相齐的概率却很少。大多板块层逞平面形摞叠,也有很多地方逞倾斜形拱挤于一起。

地壳深处岩层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其板块岩层也逐层具有了刚柔性。中下层的板块岩层不存在龟裂。至与岩浆交际处的岩层由于高温缘故,其形态已变为胶着状态。

山川、大地、湖底和海底都为地壳的表面,与岩浆交际处的胶着状岩层就是地壳的底面。地球虽然为圆形,但地壳并非为圆形。地壳表面凸凹不平,其底面也同样凸凹不平,甚至如破烂蜂窝状那样疤疤麻麻。地壳底面形成如此怪状的原因除了深海和高原的向心压强不同以外,另一因素既是所组成地壳各区域的物质成分不同所致。某一块区域地壳底面岩层物质为不那么抗高温的,如石英、铅锡、硫铁矿床等,那一区域便形成蜂窝状的大窟窿,甚至还充满着尚未降温固化的某些物质由高温而气化的空气;哪一区域岩层是较为抗高温的物质所组成的,那里就会形成倒悬式的大岭子或山脉。凡从地壳底面直至地表的岩层物质都为硫铁矿石类易熔物质,并且岩层又逞拱形斜状的地方,那里就最容易形成火山。

地壳底面以下就是地幔,地幔中所有物质在高温下都融为岩浆。岩浆表层的物质仍为质量相对较轻的物质元素,如硅、铝、铜、铁、镁等。其下一层即为金、铂、铊、砹等质量较为重一点儿的物质元素。黄金等稀有金属在地表储量很少,可是在岩浆略深一点儿的地方就非常丰富。由于它们相对地壳大多物质沉重了许多,很少被抛向地表,因而便成为稀有金属。这层岩浆物质再往下就是锕、钍、玷、铀、钚等质量更高一级的物质元素。再深处,其物质质量更高,几乎全为我们人类目前无法取得、难以认识的物质元素。

地幔厚度约近3000公里。由于约1500公里以下的温度逐渐减低,其岩浆温度即约为1300/60000/5000摄氏度之间。其中在1500公里深处左右温度为最高,而后随着深度又逐渐递减,至地幔底部仅为5000度左右。地幔中的物质几乎在地核引力高压下形成高温而为液态,也有部分为高压浓缩气态。几乎所有物质在高压下都会形成高温,但大多都为液态,很少会为气态。如,水在高压容器中加热,哪怕加热到1000度,它在容器中仍为液态。物质于高压下自然生热,这是大多物质的自然属性,并非全是某些学者所说的由放射性元素给加的热,其中仅有部分热能为其所以然。地幔中的如水一样稀解的岩浆若全为放射性元素所为,其高温必将会传导到地表上面来。那么,所有动植物就都将无法生成了。由于是物质自然属性所然,在其压力状态下的温度通常都是不会传导的。如,液化石油气在钢瓶中的温度是零下40多度,而钢瓶表面即为外界常温。由此可见,凡属物质属性的冷热在其压力作用下都是不能被传导外泄于外界。

所有物质在不同的压强和温度中都会呈现固态、液态、气态以及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粒状态。如,水在0.101mpa大气压条件下,零摄氏度以下为固态;零至一百度为液态;一百度为它的沸点,沸点以上为气态。物质的质量越高,其形态变化所需的温度差就越高。如,铜在1083摄氏度以下为固态;在1083/2567度之间为液态;在沸点2567度以上为气态。因而,地幔中由高压而产生的高温使得几百种质量各异的物质元素在其中蒸煮,许多物质都会形成液态或浓缩气态。

地幔高温中所有物质元素都较为活跃,那些质量较重的物质元素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衰变,直至衰变至气态状的硅、镁、铝等较轻物质浮向地幔表层,还有乃至演变为氮氢氧等更轻质的物质元素。这些混合物质好像才开了锅的蒸汽一样从岩浆深处浮上地幔表面,压力减低后有些遂又由气态变为液态。有的气泡泡再继续减压后贴上地壳转变为固态,即为花岗岩、玄武岩等地壳岩层;地幔中也有较轻的物质元素向重物质元素演变,直至演变至元素后、元素王等质量极高的物质元素。演变为质量较重的元素又会组团下沉,于是近3000公里厚度的地幔岩浆就像大气层一样,也存在着上下对流现象。高温而又深厚的地幔就如同一座巨大的化学熔炉,近千种基本元素在这里作物理运动并进行着化学演化,每时每刻都在重复着生生死死“六道轮回”。

地幔岩浆下面就是地核。地核半径约3400公里,表层为约800公里厚度的气态“大气层”,其温度近5000度。气层下面才是固态的约2600公里半径的地核。地核外层的气层物质非同于地球外层的大气成分。那个气层的成分有很多种,全都是由高能量的物质在高压高温下而气化的气态物质。它们的原子量要比氮氧等质量高出近万倍。固态物质的地核就是由于有着这层由高质量物质而气化的气态层做为其润滑剂,它才能够进行着高速运转,制造出地球的源头动力。

地核气层下面就是一层厚薄不均的核壳。核壳由很多种其质量仅次于元素后的物质元素所组成。在这一层里的温度又急剧下降,由外表的近5000度很快降至底部为零下。核壳紧贴于地核的核心物质,核心物质主要成分就是元素王和元素后。

地核核心构造十分特别,如同《易经》中的太极。元素王为阳极,元素后为阴极,二者逞“阴阳鱼”半环状拥抱,所形成的阴阳两极稳定地指向地球的南北极。“阴阳鱼”带动核壳高速旋转,转动速度每分钟高达三千多千米。

由于地核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高速旋转,制造着万有引力,形成地球的万有引力源泉。我们称这种力就叫着引力源。高速旋转离心作用使其自身形成了零压力,又阻隔了外部高温,同时其物质属性还存在着零压力下具有排斥热、吸收寒的特性,于是核心温度竟低达零下三四百度。

地核体积虽然在整个地球体积比例中占据很小,其中元素王和元素后的体积就更小,但其质量却是其它所有物质总和的一千余倍。正是因为其质量如此,它才具有着牵引周边上万公里所有物质的向心凝聚力。

我们通过了解了地球的真正构造,再回过头来去分析目前的地震成因理论,或许就已经能够辨别出来,“板块撞击说”是在哪些方面难以自圆其说了。

下面就分别以几个具体的地震发生时的现象进行分析,看目前的地震理论是怎样难以切合实际的。敬请关注地震的网友们多贴高见,下一话题为“目前的地震成因理论存在着那些偏差?”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馗神王 2010-10-6 16:11
哪位电脑操作高手愿为此文制作动画?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