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馗神王的家 //www.sinovision.net/?1492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馗神王的家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十九)石油、天然气、煤炭是如何产生的?

已有 3074 次阅读2010-10-1 13:21 |个人分类:学术探讨|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有人说,石油和天然气是产生于微生物沉降聚积或海洋生物尸骸沉积。煤炭为远古大森林被掩埋而碳化的产物。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馗神王以“天书”观念分析以为:上述结论都有悖于客观真实,是没能真正了解大自然而做的错误判断。其谜底究竟如何,,馗神王觉得还是“天书话天堂”道出了其中真谛。

“天书”中说:碳在大自然中是循环往复的,即: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由动、植物作用后转化的甲烷――氨――甲烷――碳。其循环过程为:大地――大气――大海――大地。碳的这种循环往复式的演化过程,打从地球引力达到使大气组分转化为氮、氧时就开始了。数亿年来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这样的演化、再生循环。

       简要地说:在没有人类活动影响因素之前,炭裸露于地表,遇氧而自燃,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部分被植物吸收,植物或因天然大火燃烧而化为二氧化碳、或腐烂转化甲烷、或部分被动物食用而转化甲烷,这些含碳分子都将进入大气;它们在大气中受到阳光中的紫外线、宇宙射线等的分解,特别是在强对流云雨中的剧烈摩擦而得到分解,其中碳氢氧等元素在大气中固化了氮而转化为氨分子。(在强对流云雨中的剧烈化学变化,雷电现象即为表象标志。)氨随着雨水进入海洋,或直接被海浪吸收,相续于深海海水4.59mpa以上的高压下进行分解,其中碳夺取水分子中的氢又组成了甲烷。甲烷的特性在4.59mpa 以上的压力下为液态,其液态中自身温度在零下80多度。于是,新生的甲烷便将身边的海水冻结为冰,使自己储于冰中,人们便将这种“冰称之为“可燃冰”。      

由于高压下凝结的冰重于海水,不能够浮出海面,便在深海海底经过数万年的日积月累不断地蓄积,于是就形成了很厚很厚的“可燃冰”冰层。随着漫长的岁月中地壳活动,诸如海底地震、火山灰降落淤积、大河泥沙淤积等,可燃冰便被掩埋起来。在深海高压和酸碱作用下,贴近可燃冰的泥沙凝结为极密实的沉积岩,像碟子一样将其扣压在海底地下。海水在此过程中已经逐渐被析出,“碟子”下羁押的几乎全为甲烷。这样就形成了天然气田。     

然而,随着“碟子”之上泥沙厚度继续累积,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深埋于泥土之下的“碟子”及下层地面逐渐升温,甲烷周边由零下80多度升至零上100多摄氏度。(在引力源作用下,陆沉地表大多每向下千米,其温度通常上升近40度。这是许多物质属性所决定的。)甲烷被置身于3000/4000米以下土层深处的“碟子”下,其周边温度应高达120度之上。于是,它便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逐渐由碳1向碳2、碳3等高碳分子演化,即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等等,以致演化为人们现在钻井开采的原油。由此便可知道,油田是由天然气田演变而来,天然气田产自于“可燃冰”,“可燃冰”即来自于大气碳沉降及演化蓄积。

继而,原油在高温高压下又经过若干万年的演化,便碳化为煤炭。由于煤炭较之土石等物质比重轻了许多,随着若干万年地壳无数次颤动,重物质自然下沉,轻物质自然上浮,煤炭矿床便一点一点地向地面抬升,直至成为露天煤矿。煤炭露天后接触氧气便进行自燃,又化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后再进入大气,从而再进行着周而复始的碳循环过程。

下一话题:大气净化塔将如何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敬请网友猜一猜,大气净化塔未来能够在全球林立吗?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馗神王 2010-10-4 11:02
各位读者朋友,您们惜墨如宝,没予以赐评,是否都默认了我的这一歪理邪说?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