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一清博媒・美国站 //www.sinovision.net/?14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一清博媒,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帝国。虽无城邦,但谷歌上关键词的搜索会告诉你一切……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清:中国家书之六:舆情是什么?

热度 1已有 3659 次阅读2012-7-25 09:47 |系统分类:财经| 舆情, 媒体, 表情, 一清博媒 分享到微信

 

舆情是什么

——写在第100堂舆情课之前

(中国家书之六)

一清

 

像“中国家书”之三《中西“药战”在归真堂打响》一样,我的这封信不知道具体该写给哪一位,因为“舆情是什么”这个话题,不止一个人在我讲课前和课中提出过,我想,这封信就写给那些正在张罗着要办舆情应对辅导班的各方朋友吧。

似乎一夜之间,遍天下都上了“官不聊生”的生死线,因为他们遭遇了一个共同的新敌——舆情。于是,洪水猛兽般的慌乱、跌落黑洞般的手足无措便是一些机构的常态表现。这样的机构不止是低层级的,有的甚至高至省部。个别事件的慌乱程度,竟至方寸全无,任凭舆情汹涌,事件过后一如今夏京城暴雨后的广渠门桥洞,肆虐的泥汤让原有的那份庄重染上了沮丧的色彩。

那么舆情是什么呢?不好一言以答。这次南方数省巡讲,我曾用PPT列示了拙作《舆情是什么》中的4行诗句,因是一清打油,也不妨在此共享一回:

舆情是舆情发生后,层层上报的信息流失;

舆情是舆情延演后,不着痛痒的批示与“原则精神”。

舆情是“履霜坚冰至”的预示里大小官员左右逢源的所谓智慧;

舆情是“风起于青萍”时的责怪、推诿与攻讦的官场恶习延伸……

我这里只是极而言之,而且更多地是将“舆情”放大后的责任指向“官场”与“官方”。之所以这样写,是从我参与处理和独立调查过的系列重大舆情事件后得出的最直接的经念与判断。由是我才相信了“愤怒出诗人”的真谛,以至于让命中与诗无缘的一清也出口成章,“汪洋大肆”。这应该看成是一手经验的总结。

当然,上4句只是一种描述,更多地是对舆情发生后“舆情放大”环节里的真实状写,它本身并没有回答舆情是什么,以及舆情发生的机制。

那么舆情是什么呢?舆情是新媒体时代对某一事件负面影响的云量放大,是媒体的集体阴沉表情。这个放大只是指“负面”的。正向的东西影响放得再大,也不认为是舆情,虽然从本质意义上,它其实也是一种媒体表情

那么,是什么东西最终让3G时代的媒体表情集体阴沉呢?

显然很多事情都可以导致这样的结果:比如,不透明、不作为、不负责、不人道;比如违常情、违天理、违民心、违道义,都是这结果的直接因由。但天下的“不”与“违”多的是,有时为何只有甲地的“不”与“违”就酿成“集体阴沉”,而乙地同样的事态却能“起于青萍”“止于草莽”?以至于阳光仍复灿烂歌舞继续升平?

凤起于青萍之能迅即止于草莽,至少要防范上诗4言内容的发生,否则,一旦“起风”,则“飘荡于八荒四野”定将成为事实。而那些所谓“阳光仍复灿烂”的地方,也不过偶尔擦边罢了,只要它在“不”与“违”上病灶不除,虽躲过一时,未见得还有再次的幸运。

 

细究舆情放大个案,地方当局的颟顸之态大都是主因。总以为老百姓是可以对付的,总以为事情是可以摆平的,总以为维稳的恐吓是有效的……有这样的颟顸之人,必有云量的舆情放大,这是不需要再验证的经验。

我们一些官员,平时口口声声提高网络社会的执政能力,大小报告必讲疏导舆情保一方平安。殊不知,一旦发生“媒体集体阴沉表情”,便慌乱得暗夜遇山鬼不知所措。更让人犯悚的是,个别些头领总要表现亲自披挂勇临前线的英武,信口开河,以自己对互联网的理解来判断舆论的走势,往往事与愿违与想象背反。此类事例太多,不必胜举。对于一些机构而言某事件的糟糕结果只是“个案”,个案的东西都是不公开的,即便吃了亏,也自行消化。这样相关的“经验”便失却了“教训”的作用,这才延演了整个社会日复一日的故事。这就是近年来舆情频发且越来越激烈的原因。

日前,有位学者就舆情不断之事警告政府官员:“说真话的成本比说假话低”,此话确然。我们一些机构负责人总是笃信忽悠可以解决问题,因而习惯性地说套话说假话,殊不知,说一句假话,需要有一百句的假话去接着掩盖,有时因为掩盖不住,还不惜动用公权作下一些伤害他人权利的事来。公权的无度使用,势必侵犯他人的权利边界,事情被关注后,定会迎接媒体的集体阴沉表情,青萍之风也必将“拂万物而盘旋”地肆虐。舆情的典型“疯长过程”就此呈现。

所以,我的舆情课里,还有这么一段概括:

舆情是强权与弱势对话时的擦枪走火;

舆情是官民纠结中角色地位的重新划分……

由此可知,所谓的“舆情疏导”,是新媒体时代对话方式的重新选定,是3G时代官民“角色地位”的再次划分,要习惯,要接受,要改变。请各级涉舆当事人千万记牢了,不管你身处何位,不要打官腔,不要摆架子,那没有用,只能获得相反的效果。近日一次较有些影响的论坛上,浙江某大学校长在会上玩网上扑克游戏,就被人抓了个正着。发在网上,估计贵为大校长的当事人难堪是一定的。这件事当教育我们一大帮人,不要以为你可以脱离监督,任何人都难以离了互联网的视线。这道理很简单,因为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媒体人,只要他持有手机、他懂键盘输入,就可以发送信息。3G时代的特性就是可以互动,可以互“粉”,每一个互“粉”着的人既是信息的享用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所以,如果您还热衷于官腔官架,那就难保成为舆情的当事人,或舆情放大过程中的当事人。当你还沉浸在刚刚所说的那套官话的自我欣赏中时,你的“官”态就上了网或者已经被疯传了。所以,“网络问政”,已经不再是个虚泛的话题。

 

看多了一些机构在处理舆情过程中的粗拙表现,难免不让人为之捏汗:或者发言稿中的一页两页丢失了,使得现场前言不接后语、进退失据;或者职业微笑得莫名其妙,让人直觉其没心没肺、不近情理不通人性。舆情处理的现场面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那里最需要的是真诚,是诚恳,是答问而不是答辩。切不可将那个“现场面对”环节当成发言人的作秀场,处理成当事方的宣传台,那是不可以的。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一统天下的舆论时代已经远去了,发言人或当事方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放开了的舆论市场

可能有很多人无法理解我所谓的“舆论市场”概念,我想,这没有关系。好好地琢磨一下,不一定听我讲课,或者也会多少有所得的。

“舆论市场”里面,就包涵了“舆情与敌情”的话题,这些,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探讨,去把玩。不能说舆情就是敌情,但舆情的背后不三不四的一些身影似乎也需要引起必要的关注。当然,这种状况的发生,更多地是在一个集体阴沉表情背后所涉的各种话题元素,有的话题元素是有发酵空间的,而有的,则完全是民意沸腾的结果。

打住,不多写了。不过有一条原则是需要在这里提及的,即舆情的疏导与处理都是舆情发生后的接续故事,真正要做的,是如何让媒体更多的不是阴沉的表情,而是理性的目光。而要做到这样,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机构以及每个层级的政府官员都能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尽可能地做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事,这样,媒体的集体表情或者可以更明亮起来。

祝好!

                               一清 于长江之滨

                                  2012725

 

中国家书之一:给香港社会的信

中国家书之二:雷锋是中国人心中的一尊菩萨

中国家书之三:“中西药战”在归真堂打响

中国家书之四:800亿的再次提问

中国家书之五:韶山“一号工程”六年观察记

中国家书之六:舆情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2-7-25 20:43
欣赏嘉文!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