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zlujiang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267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发现精神和心理疾病致病病因

热度 3已有 2860 次阅读2012-1-24 05:26 |系统分类:健康养生| 发现, 精神疾病, 病因 分享到微信

发现精神和心理疾病致病病因

 

【论文摘要】  精神和心理疾病存在一个过去长期未被人类发现的重大规律,即所有病人的发病时间,全部都是发生在病人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活动量一段时间之后本文作者意外地发现了该项重大规律,由此彻底揭开了精神类疾病发病的病因之谜。这就是:

人类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实际上是由于病人神经系统中堆积了大量的运动疲劳,从而抑制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得病人神经系统功能发生错乱所致。而运动疲劳堆积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病人神经系统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存在减退缺陷,同时病人在这种情况下,在短期内(一个月以上)突然增加并连续进行了较大强度的活动量(包括体育运动、各种劳动及其它生活活动),导致病人在该时间段里严重运动过量所致。

简单地说,如果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存在减退缺陷,当其在某一个时间段里严重过量运动时,这人就会爆发精神或者心理疾病。

 

序言

 

自人类诞生开始,百万年来,精神和心理疾病的致病病因和治疗就一直是人类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为解开这个谜团,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然而,直到今日,人类不得不承认:“革命尚未成功”!人类目前对这类疾病的治疗还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但另一方面,大量的精神和心理疾病患者却又能自愈,这又更使得这类疾病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既然有大量的精神和心理疾病患者能自己痊愈,这说明人类身体其实是有办法对付这类疾病的。那么,既然有办法,人类身体为什么不一开始就阻止这类疾病的发生,而要选择后发制人,等到精神和心理疾病发病后,才启动对付程序呢?此外,虽然有大量的患者能自己痊愈,但为什么同时也有更多的病例不能自己痊愈呢?

所有这些问题都共同指向同一个目标,这就是精神和心理疾病(以下简称精神类疾病)的致病病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本文作者因其身体的一次迅猛而惨烈的崩溃事件的发生而发现的心理疾病致病病因

本文作者于少年时代起即开始罹患心理疾病——忧郁症!然而,与其他所有心理疾病患者一样,本文作者也很快就品尝到了人类对这种疾病的无可奈何的苦果。在多方治疗无效后,难以形容的痛苦和绝望,迫使本文作者不得不被迫加入到了探究心理疾病的队伍中来。他被迫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悲怆决心,不顾一切地去采取自己能想到的各种治疗手段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前后历经30年,并由此付出了惨痛代价:30年里,其忧郁症先后四次严重发作。

终于,在30年后,在其最后一次忧郁症严重发作时,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一次忧郁症的迅猛而惨烈的严重发作,肆虐了人类百万年的精神类疾病病魔的尾巴终于被本文作者一把抓住,由此彻底揭开了精神类疾病发病的病因之谜

那么,在本文作者最后一次忧郁症严重发作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他能由此发现精神类疾病发病的病因,并且他所发现的病因又是怎样的呢?

2008961126期间,短短80天时间,本文作者的身体迅速崩溃,忧郁症症状在短时间内发展到顶峰:走路困难、说话无力,身体衰弱得连剥鸡蛋都觉得费劲,严重嗜睡,每天睡眠时间至少在16小时以上,全身疼痛异常,同时思考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严重衰退,因忧郁症而派生出的强迫和焦虑症状也都发展到了顶峰,更要命的是,感觉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灰色。

病魔在无情地肆虐。然而世事无绝对,事情在发展到最坏时,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变成好事。正是由于本文作者这一次身体崩溃的速度太快,使得造成其身体迅速崩溃的原因才毫无遮掩地展现在其面前。这一次,病魔太过猖狂和得意,忘记了掩藏自己的行踪,其狡猾的狐狸尾巴终于被本文作者一把抓住。

那么,这一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本文作者的身体迅速崩溃呢?答案很简单:哑铃锻炼。哑铃锻炼是本文作者为对抗忧郁症而进行实验中的一种,其本意是想看看这种锻炼能否对忧郁症症状的改善有所帮助,结果却出人意料地导致了其身体的迅猛而惨烈的崩溃---其程度大大超过前三次的忧郁症第四次严重发作。

前面提过,本文作者此前还有过三次忧郁症严重发作经历。这时,本文作者迅速想到一个问题:这一次的忧郁症严重发作是发生在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哑铃锻炼)之后,那么,以前的三次忧郁症严重发作是否也是发生在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后呢?本文作者就此进行了仔细回忆,结果还真的如此!

本文作者第一次的忧郁症严重发作发生在1981年高考那年。这一年,本文作者家搬了新居,而新居(生资公司家属楼)离学校(涟源一中)的距离由步行15分钟,增加到了步行35分钟。同时,由于高考临近,学校规定晚上要到学校上晚自习。于是,本文作者每天的步行时间,由原先的每天往返学校四次步行60分钟,增加到搬家后的每天往返学校六次步行210分钟。也就是说,由于搬家,本文作者每天一下子就增加了整整2个半小时的步行运动量。而就在这之后不久,就爆发了其忧郁症(当时还以为是严重的神经衰弱)的第一次严重发作。而这也是其忧郁症的首次发病,正是从这时起,本文作者开始了长达30年的心理疾病探究历程;

本文作者第二次的忧郁症严重发作发生在1985年,那时正是全国气功热度高涨的时候。这一年,本文作者虽然已从1981年忧郁症的第一次严重发作中摆脱出来,但却一直无法完全痊愈。为了治疗久拖不好的疾病,本文作者来到开封某疗养院学习气功治病,每天练“站庄功”4个小时(以一种特定姿势站立4个小时:双手离胸30公分环抱于胸前站立)。也就是说,由于练气功,本文作者每天一下子就增加了整整4个小时的特定姿势的站立运动量。也是在这之后不久,就爆发了其忧郁症的第二次严重发作;

本文作者第三次的忧郁症严重发作发生在1999年,这一年,他因打工了一年多的公司关闭而失业回家。于是他想趁这个机会好好调养一下身体。调养的方式选择了体育锻炼:每天慢跑1小时,散步2小时。也就是说,由于想锻炼身体,本文作者每天一下子就增加了整整3个小时的跑步、步行运动量。还是在这之后不久,就爆发了其忧郁症的第三次严重发作;

到此已经很明确了,本文作者其忧郁症的四次严重发作,全部都是发生在短期内(23个月左右)突然增加并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后。这其中,不仅是属于复发性质的第234次忧郁症的严重发作,发生在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后,而且,至关重要的是,属于首次发病性质的第1次忧郁症的严重发作,也是发生在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后,这就显得极为的不同寻常。

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本文作者之所以得忧郁症,实际上是由于在短期内增加了较大强度的运动量引发的!也就是说,导致本文作者罹患忧郁症的直接病因,就是在短期内增加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导致在一定时期内严重运动过量所致。因为这种情况,如果只是发生一次、两次,还可能是偶然、巧合,但连续发生四次,而且四次间的时间跨度长达30年,并且其中还包括忧郁症的首次发病,就肯定是必然了。

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进行这几次较大强度的运动,导致在短期内严重运动过量,在本文作者的人生中,就根本不会出现忧郁症这个疾病。

这时,本文作者又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别人增加相同的运动没事,而他却会由此导致忧郁症的大发作呢?正是由于这一问,本文作者自己罹患忧郁症的致病病因因此被彻底揭开!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由于导致本文作者忧郁症四次严重发作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在短期内增加了较大强度的运动量所致,因此,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运用“运动医学”科学理论,从分析运动对人体的作用效果入手。

特别注意,本论文所指的“运动”概念,并非仅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运动,而是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因各种原因所增加的所有的活动,如:洗衣、做饭、搞卫生、军训、旅行、农民种地、工人生产等等。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常识,运动虽然能提升人体的肌体活力,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运动疲劳。而人体能否适应所增加的运动,在于其能否完全有效地清除因此而产生的运动疲劳。对于健康人而言,由于其肌体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非常强,因此,当增加新的运动时,其因此所产生的运动疲劳会被很快消除,所以健康人对其增加的新的运动很快就能适应。而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的人来说,其肌体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比较弱,也即相对于健康人而言,其肌体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存在减退缺陷。当这些人增加较大强度的运动时,他们会因此无法及时有效地清除所产生的运动疲劳,导致该疲劳在其身体里逐渐堆积起来。结果不仅是使其无法在短期内适应所增加的运动,而且堆积在其身体里的疲劳还会抑制其身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严重的还会损伤其结构。

本文作者正是由于其身体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比健康人要差,也即其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存在减退缺陷,因此不能很好地消除所增加的强度较大的运动量带来的大量的运动疲劳,导致该疲劳在其身体里逐渐堆积起来。而堆积起来的疲劳严重抑制了本文作者身体细胞的功能,这就是为什么别人增加相同的运动没事,而他却会导致忧郁症严重发作的根本原因。

然而,这些堆积在本文作者身体里的运动疲劳,为什么只是引发了他罹患心理疾病——忧郁症,而没有引发他罹患别的的疾病呢?

我们知道人体可分为八大系统。一个人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存在减退缺陷,通常并不会是其八大系统都同时存在这种缺陷,而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系统存在这种缺陷情况,而其他系统正常。本文作者恰恰正是只有其神经系统出现了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情况,而其他系统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正常,所以当他增加强度较大的运动量时,运动疲劳只堆积在其神经系统,其他几大系统并没有疲劳堆积(其他几大系统在运动开始进行的初期,虽然也会产生一定的疲劳,但很快就会被清除,不会发生长久而深度的运动疲劳堆积),所以他只是罹患精神类疾病,而没有引发他罹患别的的疾病。

同样的问题继续深入。堆积在本文作者神经系统的运动疲劳,为什么只是引发了他罹患忧郁症,而没有引发他罹患诸于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类型的精神类疾病呢?这是因为人的神经系统系统又可分为若干小系统,本文作者发生了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的部位,并不是整个神经系统,而只是神经系统中控制忧郁症发生的部位,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并没有出现减退情况。所以,堆积在其神经系统的运动疲劳,仅仅只是堆积在其神经系统中控制忧郁症发生的部位,而其他部位并没有出现运动疲劳堆积。因此,当其身体因增加强度较大的运动量而出现运动疲劳堆积时,他只会罹患忧郁症。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作者个人罹患心理疾病的致病病因已经非常清晰了,这就是:

本文作者的神经系统存在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缺陷所致

具体就是,本文作者由于其神经系统中控制忧郁症发生的部位,存在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缺陷,导致其在增加并连续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量时,也就是说,在某一个时间段里,严重过量运动时,产生的运动疲劳在该部位不能被及时清除,而在该部位逐渐堆积起来。堆积起来的运动疲劳抑制了该部位神经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了其忧郁症的发生。

二、本文作者个人罹患心理疾病的致病病因在整个精神类疾病中的普遍适用性

我们都知道一个科学原理,解剖一只麻雀后我们就能知道所有麻雀的体内结构。那么,我们在深入解剖了论文作者个人罹患精神类疾病的致病病因这只“麻雀”后,是否就代表我们就此知道了所有精神类疾病的致病病因呢?换句话说,就是所有精神类疾病的致病病因是否都是如此呢?

上面我们已经知道,本文作者忧郁症的四次严重发作,都是发生在短期内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后,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通过大量病例分析,证明所有精神类疾病病人发病的时间,也全部都是发生在短期内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后,我们就可以证明原本属于本文作者个人的心理疾病致病病因,适用于所有精神类疾病患者。

为证明这个问题,本文作者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搜集到了近千例精神类疾病病例进行研究。通过归纳汇总,本文作者发现,精神类疾病病人虽然成千上万,其发病的症状也千差万别,但就其发病的过程来看主要可分为四大类:1、打工后精神类疾病;2.遭遇重大变故后精神类疾病; 3.减肥后精神类疾病; 4.其他类型精神类疾病。

下面我们就按这四大类别分别进行分析,看他们发病的时间,是否全部都是发生在短期内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后。由于每个类别的病例都十分多,不可能全部写到论文中,所以在分析时,我们只能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1、打工后精神类疾病

 在我国现实的精神类疾病病例中,有一类非常特殊的病例,就是病人在打工前的家乡精神表现正常,而在其外出打工几个月后,却发生了精神类疾病。这里面有几个最典型的病例:

其一、犀利哥

 一度红遍网络的网络红人犀利哥是最著名的打工后精神类疾病病例。通过网络媒体的报道,我们知道,犀利哥在打工前的家乡精神表现正常,而在其外出打工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以致流露街头;

其二、CCTV-10频道按罕有病例报道的四川精神分裂症女孩

该女孩也是在家精神表现正常,而在打工数月后发生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疾病,并且出现了近年少有的“木僵”症状,以至于CCTV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病例进行报道;

其三、轰动一时的深圳富*康公司十二连跳事件

通过媒体报道我们知道,这12个轻生人员基本都是该公司进厂才几个月的新员工。都是新员工,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12个人是在进厂打工几个月后,发生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以致跳楼自杀。

其四、湖南一电视台播放过的一个病例。一年轻男子高高兴兴地和几个同伴一起外出打工,但8个月后却突然辞职回家,从此窝在家中再也没有出家门一步。他得了自闭症。

……

以上15个病例就是典型的打工后精神类疾病病例。而这些还仅仅是这类疾病数量的冰山一角:仅本文作者个人用业余方法搜集到的同类病例就有近200个(为了压缩论文篇幅,只能选择这15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病例放到论文中)。那么,这么多的人原本在家时还好好的,为什么在打工几个月后就都发生了精神类疾病呢?

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了解一下这些打工者进厂工作的劳动强度,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目前我国一些工厂员工的劳动强度非常大,每天工作十一、二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如上述的四川精神分裂症女孩,其每天的工作就是踩缝纫机十一个小时。也就是说,这些人原本没病,而当他们在这些血汗工厂从事了高强度的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生了精神类疾病。

也就是说,打工后精神类疾病这类病人的发病时间,与本文作者四次忧郁症严重发作的时间一样,也全部都是发生在短期内(几个月里)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后。

2.遭遇重大变故后精神类疾病

在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遭遇家庭重大变故后发病的,如亲人去世、自己经营的企业破产等等。对这类精神疾病,目前医学界的解释是由于遭遇家庭重大变故,精神受到严重刺激导致发病。那么其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与对打工后精神类疾病的分析一样,我们也从数量众多的相同病例中选择几个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其一、一位母亲在儿子被杀后不久发生精神分裂疾病。我们来看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这位母亲的儿子被杀后不久疑犯即被抓获,然而却因缺乏足够证据定案。但在这位母亲的心里已经认定他就是杀人凶手,由于疑犯迟迟不能定罪,于是这位母亲开始四处上访,每日奔波劳碌。这实际上是在短期内增加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而其精神分裂疾病就发生在这之后不久;

其二、一位刚成年的小伙子在父母遇车祸双双遇难后不久发生忧郁症。我们也来看看在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虽然生活在农村,但由于是家里的独子,这位小伙子平日在家里深受父母溺爱,家里所有劳动都是父母包干,小伙子不用干丁点事情。然而父母的突然离世,地里、家里的所有劳动一下子全部落在了小伙子一人身上。这实际上也是在短期内增加了高强度的运动量;而其忧郁症疾病也是发生在这之后不久。

其三、一位小企业主在公司破产后不久罹患焦虑症。我们再次来看看在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小企业主由于将所有家财都搭在企业里,在破产后无法生活,不得不出去同时打两份工。这实际上还是在短期内增加了高强度的运动量。而其焦虑症疾病也正是发生在这之后不久。

其四、一个高校扩招前的故事。一个农村学生,高中毕业落榜后连续复读两届都没能考上大学。他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梦想回到农村的家中。然而刚过几个月就传出了他疯了的消息。大家纷纷议论说,这是因为他没考上大学受了很大刺激的缘故。那么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原来在他回家后,父母见他跳出农门无望年纪又大了,准备给他盖一新房娶亲安家。盖新房需要的大量红砖在那时候只能靠自己手工加工。因为考不上大学心情忧闷,为了麻醉自己,他每天一睁开眼就去砖场拼命制作红砖,每天8小时以上。结果就疯了。他的疯实际上也是发生在短期内增加了高强度的运动量不久之后。

……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遭遇重大变故后精神类疾病病人发病的时间,与本文作者四次忧郁症严重发作的时间也一样,也全部都是发生在短期内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后。

从表面上看,这类精神疾病病人发病的时间是在病人遭遇了重大变故后,但实际上,是由于遭遇了重大变故彻底改变了病人的生活环境,病人不得不在短期内连续进行较高强度的运动量。因此,遭遇重大变故后精神类疾病病人发病的时间,在本质上还是发生在短期内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后。

实际上,遭遇重大变故后精神类疾病这种病,在人类探究精神类疾病病因征途中,具有最大欺骗性,导致人类长期误认为精神类疾病的发生是因精神创伤所致,以至于人类万千年来都无法找到精神类疾病真正的致病病因。在这方面它可以说是主要罪魁祸首。

近年来,英国科学家发现动物也会得抑郁症的事实,更是为证明精神类疾病的发生不是因精神创伤所致提供了极为有力的证据。

3.减肥后精神类疾病

在精神类疾病世界里,有大量的病人是在减肥后发病的。其中比较著名而且大量发生的就是“厌食症”。打开网络新闻,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病例报道。如,一个女孩在课间操站队时,后面的同学开玩笑说她腿太粗,于是下决心减肥,结果得了厌食症;一个小伙子被恋人嫌胖,下决心减肥结果得了厌食症;英国一女孩劳伦嫌自己胖减肥,结果也得了厌食症,并把自己减成了皮包骨似的骷髅女……等等。

那么这些人是怎么减肥的呢?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除了节食、吃减肥药外,就是进行大量有时甚至是残酷的运动,希望通过大剂量运动燃烧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

如上面提到的英国女孩劳伦,就是每天进行12小时的步行锻炼来减肥。“我经常在大街上一刻不停地步行,从早晨6点一直走到晚上6点。或者当我看到任何地方有楼梯,我都会不断地在楼梯上爬上爬下”。这是她病愈后对这段经历的回忆。 

而上面那位因腿太粗而减肥的女孩,为了减肥特意买了一个跑步机,每天不在上面跑足两个小时决不下来。

广州军区总医院一主治医师这样描述一个他接诊过的16岁厌食症女孩,“走进诊室时,整个人都病恹恹的似乎风一吹就会倒。该女孩竭尽全力采用各种方法减少热量的摄入和吸收,并且拼命运动,最后被家人强行送到医院”。请注意,这位医师虽然没有说明该女孩进行了什么样的运动,但他这里用了“拼命运动”四个字。

……

 “厌食症”也是大量发生的,而本文只列举上面四个病例,也是因为控制论文篇幅的原因。实际上,本文作者搜集到的同类病例有80多个,他们在减肥过程中,毫无例外地都采用了大剂量运动的方法。而他们的发病时间也全部都是在进行了大剂量的减肥运动之后。

很明显根本不用多说,我们直接可以判定,减肥后精神类疾病发病的时间与本文作者四次忧郁症严重发作的时间也一样,也全部都是发生在短期内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后。

4.其他类型精神类疾病

凡归结于上面三种类型精神类疾病之外的全部归纳于本类型。我们也选几个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看其发病的时间是否也全部都是发生在短期内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后。

其一、产后忧郁症

 某位妇女在生完孩子后患上忧郁症。那她患病的直接原因是否也是增加了较大强度的运动量所致?答案是肯定的。这位妇女在生完孩子后,由于无人帮忙只能一个人带孩子。这可是一件费神又费力的事,同时位妇女在生完孩子后发现自己的身材走样,进行了较高强度的体育锻炼,梦想通过锻炼来恢复走样的身材。而就在这之后不久,该妇女就发生了忧郁症疾病;

其二、陪女友逛街逛出来的强迫症

下面这个在网络上无意中发现的病例稍微有点搞笑的意味。某男子交了一个女朋友,而女朋友超级喜欢逛街,常常一逛就是几小时。而她逛街时每次都叫男友相陪。男友虽然心中不愿意,但不敢违逆女朋友意愿,只能硬着头皮陪着。某一天,女朋友逛着逛着,突然发现男友不见了,找了半天才发现男友在一个角落里直直地发呆。赶紧送医院,医生检查后,认为他因为经常陪女友逛街而患上了强迫症(但医生的解释是商场空气质量太差的缘故)。这个病例虽然有点搞笑,但我们马上可以看出来,这位病人患病的时间,也是在短期内增加了较大强度的步行运动量(陪女友逛街)不久之后。

其三、明星忧郁症

 在普通人眼里,明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人,他们也会得主要症状是“不高兴”的忧郁症,简直无法理解。但是层出不穷的明星因患忧郁症自杀事件(在韩国这个问题特别突出)却反映出一个残酷的事实:与普通人的想法恰恰相反,忧郁症偏偏喜欢折磨明星。这似乎是上帝突然发现给与明星的东西太多,变着法儿想收回一部分似的。那么明星患忧郁症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也举两个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1)、香港天皇巨星张国荣。200341日,张国荣因忧郁症严重发作跳楼自杀。从公开资料我们知道,其忧郁症严重发作发生在2001年左右,经过长达1-2年的与疾病的激烈搏斗后,终于选择自杀。那他的忧郁症为什么会在2001年突然严重发作呢?原来在2000731日-2001416日,他举办了·情演唱会世界巡回演出一共43场。全球巡回演出而且是连续进行43场,这可是一件工作量非常大的活动。很明显,张国荣在这期间,不得不连续增加了高强度的运动量。而这就是他忧郁症突然严重发作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其忧郁症的严重发作也是在进行了高强度运动量(全球巡回演出活动)之后;

2)、内地著名女星周迅。大家都知道,女星周迅曾患过忧郁症。对这段经历,周迅自己描述如下:在拍过《射雕英雄传》以后,我得了自闭症,很多人说这是因为和李亚鹏分手所致,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根本原因是,由于外界对我演《射雕英雄传》的看法不一,导致我的压力非常大。

仔细分析这一段话,我们可以发现,在这句话里隐藏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这就是其忧郁症是在拍《射雕英雄传》以后发生的。而《射雕英雄传》是武侠动作电视连续剧,又长达42集,拍摄时,周迅明显需要在几个月里连续增加高强度的运动量。而她的发病也就在进行了这几个月高强度的拍摄运动量之后。几个月里连续进行高强度的拍摄运动量,这才是她罹患忧郁症的真正原因(她自己猜测的原因当然是不对的)。

而周迅在2004年痊愈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复发过呢?本文作者特意查了一下她的资料,原来自《射雕英雄传》以后,周迅再也没有拍过电视连续剧,她只拍只有一集的电影。也就是说在工作中,再也没有出现过需要在几个月里连续增加高强度的运动量的情况,所以其忧郁症再也没有复发过。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本论文分析的其罹患忧郁症的真正原因的正确性。

……

事实上,明星们(不管是谁)的忧郁症、厌食症,全部都发生在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后。这些运动或者是为准备演出而进行的排练、训练、或者是为保持体型而进行的体育锻炼等等。

而韩国的明星为什么自杀率那么高呢(大大高于其他国家)?这完全是因为这个国家的艺人喜欢动不动就搞什么“魔鬼训练”的缘故。因为进行所谓的“魔鬼训练”,艺人们不得不在短期内连续进行极高强度的各种训练运动,导致某些神经系统存在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缺陷的明星,不可避免地由此而在其神经系统中产生高度的运动疲劳堆积,从而引发极为严重的忧郁症,以致于陷入无限的绝望而自杀。而这一切的发生是明星们的名气和地位根本阻断不了的,这也就是明星们虽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也摆脱不了忧郁症的纠缠和折磨的根本原因。

其四、新兵神经衰弱

 报上曾登载过一篇退伍老兵怀念军营生活的文章。这位老兵当年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通信单位担任电话兵工作。然而此时她恐惧地发现,自己突然神经衰弱了(当兵前还好好的):记忆力大幅下降,记不住电话号码。电话兵记不住电话号码,这可是件很要命的事情。正当她六神无主时,老兵过来安慰她“没关系,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

这篇文章透露出的重大信息是:(1)这种事情在军营很常见,每年都会有不少相同的事例发生,以至于在军营作为一个重要经验,一代一代传了下来;(2)、新兵的神经衰弱发生在新兵训练期间;(3)、新兵的神经衰弱在停止新兵训练,转入正常服役期后一段时间就可自愈。

那么,大量的新兵为什么会在新兵训练期间发生神经衰弱疾病呢?了解军营生活的人都知道,在新兵的三个月训练期里,所有新兵都要接受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也就是说,新兵神经衰弱发生的时间,全部是在连续进行了高强度的运动量(军事训练)之后。

由此已经很清楚了,导致大量新兵神经衰弱发病的直接原因就是在短期内增加了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运动量所致。而新兵的神经衰弱在停止新兵训练,转入正常服役期后一段时间后就可自愈的现象,更是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其五、学生精神类疾病

在精神类疾病的病人中,有很多人是青少年学生。按道理青少年是无忧无虑的,他们又是怎么罹患精神类疾病的呢?我们也选择其中的几例典型病例进行研究。

第一、某中学生放暑假前还是好好的,新学期开学时,同学们却发现其性情大变。脸色苍白、无精打采、上课尽打嗑睡,记忆力下降等等——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那么在暑假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他罹患了神经衰弱疾病呢?原来,在暑假里父母帮他报名参加了一个武术培训班,每天要进行3个小时的武术训练;结果两个月进行下来,就发生了神经衰弱疾病;

第二、某大学生开学时还很正常,几个月后却渐渐变得疑神疑鬼起来,老感觉有人要害他。那么在这几个月里又发生了什么呢?原来该大学生家境贫困,为赚取学费,他利用课余时间每日走街串巷给人发广告!而不久就发生了精神病;

第三、某高一学生,其姨妈发现原本活波好动的他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于是赶紧告诉其在外打工的父母。经送医检查,结果是罹患了忧郁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同学因个子高参加了班级篮球队,每天要进行高强度的篮球训练一小时。结果就发生了忧郁症。

……

至此,我们已经可以肯定,其他类型精神类疾病发病的时间与本文作者四次忧郁症严重发作的时间也一样,也全部都是发生在短期内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后。

以上病例的分析表明,所有四大类型精神类疾病的发病时间与本文作者四次忧郁症严重发作的时间也一样,也全部都是发生在短期内连续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之后。并且至关重要的是,本文作者所搜集到的大量病例,绝大多数是因进行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而导致首次发病的。

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所有精神类疾病病人的发病,实际上全部都是由于病人在短期内增加了较大强度的运动量引发的。也即所有精神类疾病发病的直接病因,全部与本文作者四次忧郁症严重发作的直接病因相同,也都是在短期内增加了较高强度的运动量,导致严重运动过量所致。

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进行这些较大强度的运动,导致在短期内严重运动过量,这些病人其人生中,就根本不会出现精神类疾病这个病。例如,上文列举出的那些厌食症的病例,病人们如果不进行残酷运动方式的减肥,就根本不会发生厌食症;而罹患“打工后精神类疾病”的病人们,如果不进入血汗工厂打工,至今还会健康地生活在自己的家乡!

由此我们已经可以断定本文作者通过分析自己心理疾病发病历程发现的精神类疾病致病病因,适合于所有精神类疾病病例。

实际上,所有精神类疾病,不管其具体的病名是什么,无论是在患者首次发病还是复发、或是原有疾病突然加重的过程中,都肯定存在一个类似的,在短期内增加了较大强度的运动量的事件发生,没有一个能是例外的!每一个病人只要稍加回忆,就能把它找出来!而他们的发病时间也肯定都是在所增加的较大强度的运动量连续进行后不久(一般是1到几个月)。至此,精神类疾病的致病病因终于被彻底揭开:

所有精神类疾病病人的致病病因就是:病人神经系统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存在减退缺陷所致

具体就是,由于某种原因,病人的神经系统发生了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情况,当病人在生活中,突然在短期内增加并连续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量时,也就是说,在某一个时间段里,严重过量运动时,导致所因此产生的运动疲劳在病人的神经系统不能被及时清除,而在其神经系统中逐渐堆积起来,从而抑制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得神经系统功能错乱,最终导致病人精神类疾病的发生。

当然,这个增加的较大强度的运动量是否过量,其判断依据不是以健康人的体质为标准,而是以病人的体质为标准的,也就是说,相对于病人的发生了减退情况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来说,该项运动严重过量了。

当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缺陷发生在病人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就会导致病人发生不同类型的精神类疾病。如:当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缺陷发生在病人神经系统中的控制忧郁症发生的部位,病人就会得忧郁症;发生在控制强迫症发生的部位,病人就会得强迫症;发生在控制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部位,病人就会得精神分裂症……等等。

病人神经系统中运动疲劳堆积的程度(即多寡)则直接决定病人病情的轻重。而病人神经系统中运动疲劳堆积的程度,则是由病人所增加的运动量的强度、以及病人增加该项运动时,其神经系统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的程度两者共同决定的。

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是病人发生精神类疾病的内部原因,即内因;而短期内增加较大强度的运动量,则是精神类疾病发生的外部原因,即外因。病人仅有神经系统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缺陷是不会发生精神类疾病的,只有当病人同时出现在短期内增加较大强度运动量这个外部原因时,精神类疾病才会发生。

当然,由于各病人神经系统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的程度不同,因此要使不同的病人发病所需的运动量强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由于每个病人所面临的工作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他们发病的具体的运动形式也各不相同。同时,大多数患者,其发病是在增加的较大强度的运动量的进行过程中发生的,少数患者是在运动停止后一段时间内才明显发病,其具体原因将在下文揭示。

简单地说,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实际上是由于病人的神经系统中堆积了大量的运动疲劳所致。

所以,完整的精神类疾病的致病病因应该表述如下:

人类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实际上是由于病人神经系统中堆积了大量的运动疲劳,从而抑制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得病人神经系统功能发生错乱所致。而运动疲劳堆积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病人神经系统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存在减退缺陷,同时病人在这种情况下,在短期内(一个月以上)突然增加并连续进行了较大强度的活动量(包括体育运动、各种劳动及其它生活活动),导致病人在该时间段里严重运动过量所致。

简单地说,如果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存在减退缺陷,当其在某一个时间段里(连续一个月以上)严重运动过量时,这人就会爆发精神或者心理疾病。

百万年来,人类将精神类疾病的致病病因弄得越来越复杂,但与人类发现的其他真理一样,真相其实是如此的简单!

除上述病例直接证明精神类疾病的致病病因外,精神分裂症以前常见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症状——“木僵”症状,近年来突然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也从另一个侧面有力证明了上述精神类疾病的致病病因的准确性。

原本大量发生的木僵症状近年为什么会突然大幅度减少,是乎在不经意间,突然就从成千上万重症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症状菜单中消失了,以致出现一个(上面所说的四川缝纫女工),中央电视台都将其作为一个罕见病例报道?难道是散播此病症的病魔突然良心发现,洗手不干了?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从以前该症状出现的主要人群——农民的生活环境变化情况入手分析。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农业机械进入农村代替体力劳动,同时,随着包产到户政策的实施,两者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而随着农民劳动强度的大幅度降低,精神分裂症的严重症状——木僵症状也随之大幅减少,这直接证明了,木僵症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病人从事了高强度的运动(或劳动)导致的。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有力证明了本论文关于精神类疾病的致病病因论述的准确性。

事实上,“木僵”症状出现的原因很好解释:要什么样的东西才具有如此惊人的力量,能将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人弄成跟一块木头一样?只有进行超强度的运动或劳动,引起病人高度的运动疲劳堆积,从而对其神经系统产生深度抑制才能形成如此状态。

至于病人的神经系统为什么会出现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情况,初步分析应该有两个原因。

其一,内在原因,即由人的基因因素决定的原因。人一生下来其基因就决定了,他的哪个部位从什么时候开始,会发生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情况,以及减退多少。少数人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在少年时代即开始减退,大多数人是在成年以后才开始减退,而且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减退。这就是大多数疾病在中年以后才发生的原因。并且,由基因决定的人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一旦开始减退,就不能逆转。目前还没有任何手段能逆转其进程。

其二、外在原因导致的减退。这就是在身体出现运动疲劳堆积后,引起堆积部位在由基因决定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基础上,再增加发生新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而且运动疲劳堆积越大,堆积部位发生的新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也越多,但这种减退却是可逆的。只要堆积部位的运动疲劳一消除,立即可以恢复。

至于中毒、外伤等因素能否导致人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尚需研究。而且,一个人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是否出现了减退情况,以及减退了多少,目前还无相应的检测手段,只能由每个人自己在生活中来摸索把握。

由于导致精神类疾病病人发病所进行的运动,都是人类生活中正常并且常见的活动,而且通常还有数量众多的并且不会因此而产生任何问题的其他人,一起在进行该项活动,因此,人类很难知道还有一批存在神经系统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缺陷的人,因从事该项活动而会导致产生运动疲劳堆积,进而引发精神类疾病。也就是说,人类根本意识不到生活中这些正常并且常见的活动,正是导致人类精神类疾病惨案频频发生的凶手。而这就是精神类疾病常常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知不觉、悄然发生的原因。这个“原因”由于隐藏在人类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使得他变得如此隐蔽,以至于人类千百年来都无法揭开其神秘面纱。

然而,尽管如此,但大自然其实还是通过某一类精神疾病的大量发生,将精神类疾病的致病病因毫无遮掩地展现在了人类面前,这个疾病就是“减肥后精神类疾病”。原本好好的一个人,一减肥就变成了精神疾病(主要是厌食症)患者,这其实是大自然在向人类发出强烈暗示:减肥方法中的某一个,是导致精神类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反观因减肥而罹患精神类疾病的减肥者,他们采用的减肥方法虽然各有差别,但他们毫无例外地都采用了“大量运动”这一个方法。而这就是导致他们精神类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可惜的是,人类此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至于种类繁多的精神类疾病,到底是由的人的神经系统的哪个部位出现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情况导致的,目前还无法弄清。这个谜题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无法揭开。但幸运的是,我们在所有精神类疾病的康复过程中,根本无须揭开这个谜题。

 

三、精神类疾病彻底康复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精神类疾病的发生是由于病人神经系统中堆积了大量的运动疲劳所致,明白了这一点,精神类疾病彻底康复的手段和方法也就变得非常清晰和简单了:

只要想办法清除掉堆积在病人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疲劳,精神类疾病就能痊愈;而只要病人神经系统中不再出现新的运动疲劳堆积,病人的精神类疾病就不会复发。

(一)如何清除已经堆积在病人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疲劳

要如何才能清除已经堆积在病人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疲劳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运用“运动医学”科学理论进行分析。

我们已经知道,人体增加运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体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同步增加的过程,即运动疲劳增加以及肌体提升活力以适应所增加的运动,抵抗并清除因增加运动而产生的运动疲劳,这两方面同步增加的过程。而人体这两个方面增加的速度是不相等的。在运动增加的开始阶段,由于肌体对新增加的运动不适应,运动疲劳增加速度较快,细胞活力增加速度较慢,该阶段表现为人体运动疲劳堆积迅速增加,增加的运动疲劳会抑制和阻碍人体细胞功能的发挥,甚至损害细胞结构;在后期,人体对新增加的运动逐渐适应,细胞活力增加速度开始变快,清除运动疲劳速度大于增加运动疲劳速度,人体在运动增加开始阶段堆积起来的运动疲劳被逐渐清除,直到最后全部清除。人体于是适应了所增加的运动。

对健康人而言,这个过程很短,而且运动疲劳增加不明显,不会对其健康产生任何影响。但对于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的人,这个过程会拖很长,而且,增加的运动量越大,这个过程就越长。同时病人的疾病就产生于该过程中。不过,虽然这个过程会拖很长,但对于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的人,只要所增加的运动量没有超出其最大承受范围,只要所增加的运动继续进行下去,假以时日,病人最终还是能完全适应所增加的运动,从而全部清除掉堆积在其身体里的所有运动疲劳,使疾病康复。

而这也就是人体清除身体里的运动疲劳的第一种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抗过去”;

人体清除身体里的运动疲劳的第二种方法是停止运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休息”。运动停止后,堆积在人身体里的运动疲劳就会不再增加,身体就能缓过劲来,集中全力对付已经堆积在其身体里的运动疲劳,将其一点一点地逐渐清除,直到最后全部清除。

由于人体清除身体里的运动疲劳的方法只有这两种,因此,要清除已经堆积在精神类病人神经系统里的运动疲劳,也只有两个办法:其一、继续坚持所增加的运动,以期随着时间的增加,病人身体能逐渐适应所增加的运动,进而完全清除堆积在病人神经系统里的运动疲劳,即“抗过去”;其二、“休息”,坚决停止所增加的运动。

两种方法看似很简单,问题的关键是,精神类病人如何判断自己该采用哪种方法,以及如何正确执行。如果选择错误,或选择后不能正确执行,则病人神经系统里的运动疲劳将得不到清除,导致出现病人无法康复的严重后果。

第一、病人选择继续坚持所增加的运动——“抗过去”康复策略所需的条件以及选择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采取 “抗过去”这个康复策略的前提条件是,病人要判断出所增加的运动量没有超出病人的最大承受范围,并且所增加的运动是规律发生的。

如某中学生得强迫症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转校,每天上下学合计增加60分钟路程所致(上下学路程由10分钟增加到40分钟)。很明显,他增加的运动量没有超出该病人的最大承受范围,而且其所增加的运动是规律发生的——上下学时间基本固定,增加的运动每天都规律进行,并且更重要的是增加的运动是其生活必须的。因此。他采用的疾病康复策略可以而且应该是继续坚持所增加的运动,也就是“抗过去”。随着时间的增加,病人身体必能逐渐适应所增加的60分钟步行运动量,进而清除掉堆积在病人神经系统里的运动疲劳,身体最终会得到康复。

选择“抗过去”策略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1)、防止判断失误。

在选择康复策略时,由于只能靠自己的经验,病人在判断导致其发病所增加的运动量的强度是否超出了自己的最大承受范围时,会很容易发生误判。其后果是,本应采用停止所增加的运动的“休息”康复策略的病人,错误采用了“抗过去”策略。这样一来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危险:病人将会出现病情雪崩式发展的危险后果。本文作者忧郁症的第四次严重发作,其程度为什么达到了迅猛而惨烈的崩溃程度,就是错误地采用了“抗过去”策略导致的。

那么,如何才能规避误判风险呢?只有一个办法。当你无法判断导致你发病所增加的运动量的强度是否超出了自己的最大承受范围时,不要冒险采用“抗过去”策略,而要坚决采用“休息”康复策略。

2)、选择“抗过去”策略时,所要坚持继续进行的运动,其规律性得不到保障。

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因素,影响所要“抗过去”的运动进行的规律性,这时,病人必须努力创造条件,保持所要坚持继续进行下去的运动的规律性。

比喻学生节假日不用上学,特别是暑假连续2个月不用上学,为保持所要坚持继续进行下去的运动的规律性,上述中学生必须采取以下补救措施:在节假日每天的上下学时间,分别出家步行20分钟然后折返回家,正好步行40分钟,两次合计80分钟,等同于放假前的上下学的步行运动量。而如果在暑假里该中学生不采取以上补救措施,而是休息2个月,那么开学后,重新开始进行的每天上下学的80分钟步行运动量,等同于增加新的运动,将导致其新的运动疲劳堆积的发生。

那么,在暑假里,为了省事该中学生可不可以将本应在上下学时间分别进行的(每次40分钟)合计80分钟的步行运动量,合并到一起一次完成呢?本文作者的经验证明这种做法是必须坚决禁止的!这样做,虽然每天的运动总量未变,还是步行80分钟,但却严重破坏了该项运动的规律性,其结果是导致该项运动的运动强度增加了1倍,病人的神经系统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在这方面,本文作者有过非常惨痛的教训。

前面说过,本文作者第三次忧郁症严重发作是由于在1999年,每天突然增加跑步1小时、散步2小时的较高强度运动量而引发的。虽然增加的该项运动其强度较大,并引发了本文作者第三次忧郁症的严重发作,但本文作者在开始进行该项运动时,无意中选择了非常规律的进行方式:跑步1小时在早晨5点进行,散步2小时分三次,在上午、中午和晚上各进行40分钟。并且在“坚持就是胜利”理念的引导下,无意中采用了“抗过去”策略,几年后,不仅顺利地从忧郁症严重发作状态下解脱出来,而且凯歌高奏,完全康复在望。然而就在此时,其打工的公司突然硬性规定本文作者必须经常出差,上述运动的规律性由此无法再继续维持,终被彻底打破:其中的跑步1小时还能基本保持规律进行,但散步2小时就完全无法规律进行了。本来是分三次完成的,在这之后,经常是要么拆散分成45次完成,要么又集中到2次有时甚至是1次完成(但步行运动总量还是2小时)。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本文作者的康复进程戛然而止,病情开始出现迁延反复,在后期还出现了逐渐加重之态,并且还为程度惨烈的忧郁症的第四次严重发作埋下了导火索。

到这时,本文作者才意识到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当然,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是因为破坏了所进行的步行运动的规律性,使该项运动的运动强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而产生了新的运动疲劳堆积所致,而只是强烈地感觉到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于是他毅然辞职回家调养。但对于此次病情的迁延反复变化,本文作者当时误认为是由于跑步、散步等耐力型运动对忧郁症的康复无用所致,于是决定采用力量型运动一试,结果选择了哑铃锻炼,最终导致了其身体的迅猛而惨烈的崩溃——其程度大大超过前三次的忧郁症的第四次严重发作。

由此可见,保持所坚持进行的运动的规律性,对采用“抗过去”策略的病人的极其重要性。概要地说,病人采用“抗过去”康复策略能否成功的关键,除了病人对所要“抗过去”的运动的运动强度未发生误判外,就是看其所要“抗过去”的运动能否保持尽量的规律进行。

当然,在生活中百分之百的规律是没有的,并且不同的病人对规律性程度的要求也不同。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较少以及症状较轻的病人,对所增加的运动的规律性程度要求较低,容许存在一定的波动范围,而对于重症患者、几十年不愈患者以及老年患者,则必须尽量保持所增加的运动的规律性。

第二、病人选择坚决停止所增加的运动——“休息”康复策略所需的条件以及选择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如果导致病人发病所增加的运动,其强度超出了病人的最大承受范围,或虽然未超出病人的最大承受范围,但不是规律进行的,必须坚决停止。

1、导致病人发病所增加的运动,其强度超出了病人的最大承受范围,必须坚决停止。此时,病人如果还盲目坚守“坚持就是胜利”理念,那真的会死人的。这类运动包括重体力劳动、高强度体育运动、以及其他高强度工作。

2、导致病人发病所增加的运动,其强度虽然未超出病人的最大承受范围,但不是规律进行的,也必须坚决停止。如导致某工人患抑郁症所增加的运动,是进入某工厂从事加工原材料工作。而由于原材料进货时间的问题,导致该工人加工原材料工作极不规律,经常是连续加几天班,又连续放几天假,而且加班、放假时间没有任何规律。这个工作虽然其工作强度不大,但也必须坚决停止。因为它的不规律性,可能导致该工人一辈子不能适应,致使其疾病迁延反复不能康复。

选择“休息”康复策略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其一、“休息”康复策略也分两种,即“全休”和 “半休”。“全休”策略是指不仅停止导致病人发病所增加的运动,而且停止病人的工作,适用于重症病人;“半休”策略是指只停止导致病人发病所增加的运动,但不停止病人的工作,适用于症状较轻,而且其工作与病人的发病无关,并且不会因进行工作而导致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的病人。采用“半休”策略对病人所进行的工作的要求是,强度不大且很规律。

其二、采用坚决停止所增加的运动的康复方式,对病人也有一定的风险。要知道,虽然所增加的运动给病人造成了很大的运动疲劳堆积,但在同时,增加的运动使病人的肌体活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所堆积的运动疲劳的破坏力。而当所增加的运动一旦突然停止,病人增加的肌体活力会很快消散,从而使得堆积在病人身体里的原本受到一定抑制的运动疲劳,从此得不到任何抑制,很快就弥漫到堆积部位的细胞全身,使细胞功能受到突然重创。这就是上文提到过的一些精神类疾病或精神症状,常常在运动进行过程中表现不明显,而在运动停止后一段时间突然明显出现的原因。

其三、休息过度

作为动物而言,人体细胞的活力必须由运动维持。因此人体每天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活动量,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最低日常活动量。病人每日的活动量如果低于最低日常活动量要求,其人体细胞活力将降低到失去清除疲劳能力,堆积在病人身体里的运动疲劳将被冻结、封存在堆积部位,一直抑制损伤该处细胞,导致病人一直无法康复。这种情况就叫休息过度,一般发生在采取“全休”康复策略的病人身上。

所以,病人采用“全休”的康复策略,并不是要停止病人的所有活动,导致休息过度,而是每天必须保持最低的日常活动量。那么,精神类病人需要的最低日常活动量是多少呢?目前还无法准确给出一个具体数值,但我们可以从成功康复的病例中,提取给出一个参考数值,这就是:每天步行50分钟即可(分三到四次完成)。

对于精神类病人,其每日的最低日常活动量不能只是进行总量控制。比喻每天50分钟散步,今天用一次完成,明天分两次,后天又分三次。事实证明这样是不行的,因为这样的话反而会使病人造成新的运动疲劳堆积。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将每天50分钟步行确定分三次完成,则每天都必须分三次完成,而且每次步行的时间、速度以及开始、结束时间必须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对于精神类病人而言,这个最低日常活动量的要求是必须是规律地进行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规律的最低日常活动量

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并不是说每个病人的最低日常活动量都是要每天步行50分钟。至于病人具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日常最低活动量形式,需结合病人自身的工作生活环境来确定。而且,这些日常最低活动量形式的选择,应该尽量在病人发病前就一直在进行的活动中去遴选,尽量不要增加新的活动形式。

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本文作者是如何采用“全休”康复策略从第四次忧郁症严重发作状态中解脱出来的。特别是其在重症恢复阶段采取的控制日常最低活动量的措施,对所有采用“全休”康复策略的重症精神类病人,具有特别重大的示范意义。

由于导致本文作者第四次忧郁症严重发作所增加的运动量是高强度、重体力的哑铃锻炼,很明显,这种运动强度已经超出了他的最大承受范围,因此本文作者根据其所发现的精神类疾病致病病因设计的自己的康复之路,采用了坚决停止该运动的“休息”康复策略,而且是“全休”康复策略。事实上,由于盲目坚守“坚持就是胜利”理念,在本文作者发觉问题的严重性时,其身体已经惨烈崩溃。忧郁症发作程度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再前走几步就是死亡,好在及时刹车。

前面我们提过,采用“全休”康复策略的病人,必须每天保持规律的日常最低活动量。本文作者选择的日常最低活动量形式是每天慢跑5分钟(早晨6点在家里进行)、散步25分钟(早晨8点在户外120分钟,中午12点在家15分钟)、洗碗一次10分钟(晚上7点),每天在基本固定的时间以相同的速度进行。其他时间除睡眠外均保持坐姿,或玩电脑,或看电视。

本文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几项活动作为他的日常最低活动量形式呢,原因有两个。第一,从上面列出的活动详细表单可以看出,其选择的活动量是比较少的。这是因为当时他已陷入身体的严重崩溃状态,无法进行更多的活动,但实践证明作为日常最低活动量这已经足够了;第二,是因为这几项活动原本在其第四次忧郁症严重发作前就一直在进行。采用它们作为日常最低活动量的好处是,不用在身体严重崩溃状态下,再冒险增加新的运动,而且他自己能控制让这每项活动都能规律进行。比如,为保持洗碗活动的规律性,本文作者自己硬性规定每天洗12个碗,如不够12个,以干净碗凑够数再洗,而超过的放明天再洗。而对于不时冒出的但又必须去完成的,诸如水管、电线开关损坏维修以及洗碗池脏污清洗等额外的事情,本文作者采取的处理方法是:至少间隔7天以上才集中做一次。

另外,本文作者将其日常最低活动量运动规律到如此机械的程度执行,原因也有两个。第一,本文作者神经系统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原本就因为基因的缘故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永久性减退,而因进行哑铃锻炼造成其身体巨量的运动疲劳堆积后,又使其产生了更大的暂时性减退,两者相加,使得本文作者神经系统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产生了极大的减退,而其导致的结果是,本文作者因此对运动的增加极度敏感,往往增加一个小的运动,就会导致其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致使病情产生波动。为规避这种情况的发生,本文作者不得不将其日常最低活动量运动规律到机械的程度执行。此外,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看看在排除了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的一切可能后,其康复需要的时间到底是多少。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本文作者最后所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等待,将身体完全交给时间。就这样,渐渐地,其身体开始如期出现缓慢而悄悄的好转,终于在3年以后,其身体发生了非常明显的改变,从忧郁症严重发作的崩溃状态成功恢复到了一般忧郁状态(整个康复过程中未吃任何药物至此,人类第一个按本论文阐述的精神类疾病致病病因理论进行康复实验的病例,宣告初步成功!

通过对本文作者第四次忧郁症严重发作康复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精神类病人采用“全休”康复策略要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要将其日常最低活动量活动,尽可能地保持规律的进行,即防止因进行不规律的日常最低活动量运动而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同时也防止休息过度。而病人采用“半休”康复策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看其所干的工作是否有较强的规律性,且不会因进行此项工作而导致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重症精神类病人都要采用“休息”康复策略。具体需要根据导致病人精神类疾病严重发作所增加的运动量的性质确定。如本文作者从第三次忧郁症严重发作中解脱出来,就是无意中采用了“抗过去”这个策略。而其从第一、二次忧郁症严重发作中解脱出来,采用的是(当然也是无意中采用了)“休息”康复策略。

(二)如何防止在病人神经系统中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

在选择了正确的康复方法后,如何采取措施,避免在病人神经系统中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它不仅对康复中的病人重要,对痊愈后的病人也同样重要。

精神类疾病为什么那么容易复发,就是由于病人和社会不了解精神类疾病发病的真正原因造成的。当精神类病人一痊愈,病人和社会就都迫切希望其能迅速重返社会,导致病人再一次盲目地增加超强度的过量运动,致使病人神经系统中迅速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于是精神类疾病不可避免地复发。

当然,也有些病人一辈子只得一次精神类疾病,在康复后就不再复发。这里面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他们神经系统运动疲劳消除功能虽然发生了减退,但减退程度较少。要使他们发病,需要增加很高强度的运动量。而且他们的发病原因也正是因为如此。而在他们痊愈后,只要不再增加很高强度的运动量,日常工作生活中所增加的那些常见的一般的运动,根本不会对他们构成威胁。所以他们一辈子只会得一次精神类疾病。

而一些精神类病人在得病后为什么会迁延反复,几十年甚至终生不愈,就是因为在其神经系统里,前一次的运动疲劳堆积尚未完全清除时,又产生了新的运动疲劳堆积:旧疤未去,新伤又来。而他们之所以那么容易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的深层次原因,是他们神经系统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减退缘故。因为此,他们的身体对增加新的运动特别敏感,往往只要增加一个强度稍大的运动,就会导致其运动过量,从而在其神经系统中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

因而,这类病人要彻底康复的关键是:在选择了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后,每日要尽可能规律地执行,如有必要,可规律到近乎机械的程度。在这同时,要异常严格地控制增加新的运动(或活动)。这一点,就是在他们痊愈后,也必须高度注意:他们要明白,由于他们神经系统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减退,这一辈子他们已不能像别人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心所欲地生活了(但可以做到一直健康地生活下去)。

在严格控制增加新的运动(或活动)方面,对那些几十年甚至终生不愈的患者来说,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随便进行体育锻炼。他们需要彻底改变一个观念,那就是,他们之所以身体虚弱、之所以疾病迁延不愈,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缺乏运动所致。与此正好相反,他们的身体虚弱、他们的疾病迁延不愈,恰恰是因为在过去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时间段里,他们运动过量了(由此导致产生了大量的运动疲劳堆积,而他们之所以身体虚弱,是因为身体中堆积的运动疲劳还没有被彻底清除掉的缘故)。在此背景下进行体育锻炼,其结果百分之百的肯定会与锻炼者的初衷背道而驰:如果病人所进行的运动其强度不大还好,其强度一旦稍微偏大,立马就会再次运动过量,其病情将会因此迅速加重。

由此可见,如何避免在病人神经系统中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在精神类疾病康复过程中的极其重要性。而病人需要生活,经常增加新的运动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究竟该如何才能防止在病人神经系统中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呢?

我们知道,能够造成在病人身体里运动疲劳堆积的运动,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运动强度够大、运动频率够高,延续时间够长。因此,当病人不得不增加新的运动时,这三个条件,我们只要阻断其中一个的发生,就能避免在病人神经系统中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也即就能避免上面提到的病人病情迁延反复不愈和已痊愈病人病情复发这两种情况的发生。

其一、阻断运动强度

 精神类病人神经系统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虽然发生了减退,但减退不是消失。并不是增加的每项运动都会造成病人的神经系统产生运动疲劳堆积,只有当所增加的运动达到一定的强度,才会造成疲劳堆积的发生,这个运动强度就叫该病人的“致病临界强度”。所以,当病人需要增加新的运动时,病人自己必须先对即将增加的运动的强度进行评估,以判断其是否达到自己的致病临界强度(这个“致病临界强度”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无法测定,预计今后相当长时间也都不行。只能靠病人自己来把握),然后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1、坚决不做。凡可导致病人病情严重发作的运动量,应坚决不做。

2、分段实施。对有些实在回避不了而强度不是太大的运动,可实行分段实施策略。如需要增加60分钟工作量。可将其分三段实施。每段20分钟。只有在第一段20分钟完全适应后,才开始第二段;同时,只有在第二段20分钟完全适应后,才开始第三段。每段适应时间可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并且间隔时间越长越安全。

3、冒险一试,一次性实施。对有些强度较轻、规律性较强而且是病人生活必须增加的运动,可采用此策略。

如一个因每天进行2小时呼啦圈运动减肥而导致患中度厌食症的女孩,采用“全休”康复策略在家休养。按其病情要完全康复需要2年左右时间。但一年后,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份工作,去某公司作文员。如接受这份工作,将导致该女孩每天增加以下运动量:在家和公司间往返四次步行60分钟,早晨打扫办公室卫生(扫地、拖地板、擦桌子)、客人来了端茶送水、打字等。很明显,在女孩尚未康复的情况下,这份工作一接受将会导致该女孩神经系统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而且老板不会允许她采用分段实施策略来规避,但女孩家里又需要这份工作提供经济来源。

通过分析这份工作的工作量,我们发现其强度不大,且规律性较强。因此,该女孩可以冒险一试,接受这份需要一次性实施的工作。因为虽然它会给她造成一定的新的运动疲劳堆积,但由于工作强度不大,新堆积的疲劳也不会太大,由此导致的病情加重情况还在可控范围内,影响就几个月最多1年,只要坚持下去,其身体里的新旧运动疲劳堆积都会被清除从而身体彻底康复(由于两种运动的形式不同,新的运动疲劳堆积的产生并不会影响旧的运动疲劳堆积的清除进程)。当然采用这一措施,需要病人冒一点险,并做好再挨一棍子(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的思想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病人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增加同等量的活动量,其导致的结果是不同的。如同样是增加30分钟步行活动量,在病人重症期增加,可能会导致病人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而在病人症状较轻以及痊愈后增加,则并不会导致病人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这是由于病人在病情较重时,其神经系统的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因为神经系统堆积了大量的运动疲劳,而发生了上文提到过的较大的暂时性减退缘故。

因此,在病人的重症恢复期,尽量不要增加新的活动。而在病人恢复到症状较轻以及痊愈时,再结合将来的生活情况考虑慢慢增加适当的活动(分段实施)。

其二、降低运动频率

某些时候,病人无法阻断运动强度的发生,这时就需采用阻断运动频率的策略。

如农民病人,需要干农活才能生活。而农活的运动强度是无法减少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以下阻断运动频率的策略:将一批农活集中到某一天,一天干完,然后至少休息7天以上;再干一天,再休息7天以上,如此循环,就能有效降低所增加的运动的运动频率,从而有效防止新的运动疲劳堆积的发生。

该策略的核心是,在集中干一天农活后,留出至少7天时间,以使身体能彻底清除因此产生的运动疲劳,不让其与下一次干的一天农活所要产生的运动疲劳汇合、叠加,从而形成运动疲劳堆积。

但该策略对重症恢复期病人需慎用,因为它可导致重症恢复期病人出现运动疲劳急性堆积,使病人症状短期突然加重,甚至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症状。

其三、减少运动连续时间

某些时候,病人即无法阻断运动强度的发生,也无法阻断运动频率的发生,这时就需采用减少运动连续时间的策略。

再如农民病人,在双抢时因为需要赶季节,不能采用阻断运动强度和频率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以下减少运动连续时间的策略:将所有农活在5-6天里集中干完,然后休息至少10天以上再干其他农活(能够导致病人运动疲劳堆积的运动,一般需要连续进行1个月左右)。

概要地说,当病人不得不增加新的较高强度的运动时,要想病人神经系统中不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只要想办法使所增加的运动的运动强度、发生频率以及连续时间尽可能地降低就行。

 

以上就是精神类病人彻底康复的手段和方法。精神类病人彻底康复的手段和方法也只有这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任何病人,不管其病有多重、病史多长,只要正确采用了以上康复方法,假以时日,就都能彻底清除堆积在其神经系统里的运动疲劳,从而完全康复并不再复发。实际上,人类此前所有已痊愈的病例都是因此而康复的。

简单的说,精神类疾病的康复方法,就是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正确的运动方式(即采取适当而规律的生活方式),让身体自己清除堆积在其神经系统里的运动疲劳,从而使得疾病得以康复。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和家庭必须为病人的康复,提供符合其选择的康复方法的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否则病人的康复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举个例子,病人因为生活的原因需要增加一项强度较大的运动(或叫活动),为避免在病人神经系统中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这项运动的增加应该分三段逐步进行。而如果社会和家庭不了解这些,强令病人一次性增加该项运动,其结果当然就会使病人神经系统产生新的运动疲劳堆积,导致病人因此而无法康复(或已痊愈的因此而再次复发)。在这方面,社会和家庭可谓责任重大。

当然,使用以上方法进行康复,其前提是病人需要有正常的认知能力。所有心理疾病患者都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因而全部都能顺利康复。这一点对忧郁症患者而言尤其显得特别重要:从此刻起,他们的痛苦和绝望已无需再用自杀和死亡来解脱!而对于已不具备正常认知能力的重症精神病病人,如精神分裂症的重症期,如何让其日常活动符合康复方法的要求,还需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

至于病人完全清除堆积在其神经系统里的运动疲劳所需的时间,换句话说,就是病人康复所需的时间,由堆积在其神经系统里的运动疲劳的程度大小决定,也就是由病情轻重决定。从本文作者搜集到的病例分析,一般来说,病情轻微的只需几个月,中等的需3年左右,特别严重的需6年左右。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使这个时间缩短呢?可以肯定的是,精神类疾病的康复只能靠病人自己的身体逐步进行,其速度目前尚无任何方法可以使其加速,在可预见的将来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加速的方法也发明不出来。

而病人如何才能及时发现其身体中已经产生了运动疲劳堆积,以便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呢?方法其实很简单,一个人如果在增加并连续进行一个较高强度的运动一个月以后,其身体还存在很多不舒服的感觉,如:酸软、疼痛、疲劳等等,就表明其身体中已经产生了运动疲劳堆积。这时,该人就该为清除其身体里的运动疲劳堆积作出决策了:是将运动继续进行下去,“抗过去”,还是立即停止该项运动,“休息”。

与此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为什么现有医疗手段治不好精神类疾病的原因,因为这些手段无一能清除病人体内的运动疲劳堆积。

论文进行到此,我们已经可以回答在论文的序言部分提出的问题了。

人类身体既然是有办法对付精神和心理疾病的,那么,人类身体为什么不一开始就阻止这类疾病的发生,而要选择后发制人,等到这类疾病发病后,才启动对付程序呢?这是因为精神类疾病是由运动疲劳堆积导致的,而增加运动就会产生疲劳,那些运动疲劳消除功能减退的人就会因此产生运动疲劳堆积,这一大自然的铁的规律是人体无法抗拒和阻止其发生的,所以人类身体就不能阻止精神类疾病的发生。

精神类疾病在发病后为什么又能自愈呢?因为堆积在人身体里的运动疲劳在采取一定的措施后,人类身体是能自己清除的,所以精神类疾病也就能自己痊愈。实际上那些自愈了的病人,正是因为在发病后,无意中恰好采用了上文提到的精神类疾病的康复方法,使得病人身体自己清除了堆积在其神经系统里的运动疲劳,从而使得疾病得以康复。

而在所有精神类疾病患者中,能够在无意中恰好采用了上文提到的精神类疾病的康复方法的,当然只能是少部分人,所以就出现了虽然有大量的精神和心理疾病患者能自己痊愈,但却同时也有更多的病例不能自己痊愈的情况。

 

 

 

 

作者:曾绿江

地址:湖南省涟源市老干路

                               身份证:43250319650414001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1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LionKing 2012-1-24 10:39
感谢分享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