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河间找小姐上门保健按摩特殊服务 ... //www.sinovision.net/?12231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微信:386654664】河间找小姐上门服务【微信:386654664】河间找小姐保健按摩服务【微信:386654664】《河间小姐服务电话》【微信:386654664】《 ...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刘文忠散文集《花瓣的歌声》

热度 3已有 3543 次阅读2016-10-28 01:50 |系统分类:文学| 散文集, 歌声 分享到微信

刘文忠散文集《花瓣的歌声》

1.花瓣的歌声

 

   春天来了,色彩斑斓的花儿开了。在暖暖的春风里,唱着希望的歌,把芬芳留给大地,留给赏花的人们,让人赏心悦目。

一阵风雨雪霜来临,花儿纷纷凋零,有人惋惜,有人感叹,还有人葬花。我却看到,花儿凋零后,在枝头生长出来嫩嫩的绿叶,花柄上结出来果实!

“我为你高兴,我为你骄傲,为你点赞。”这是我发自心底的言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

记得那是文化大革命第二年,也是一个春天,我们的高中班开学不久,家庭成分好的同学,去学工学农,到广阔天地去翱翔。我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不坏,父亲是个中农成分,多少有点历史“问题”,当过旧社会警察,后期被平反,父亲是起义人员。就因为这点问题,几次报名参军体检合格,政治审查时被打下来。被学校分配到清理学校大礼堂,负责整修工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学会了垒墙,抹白灰,贴瓷砖。更庆幸的是大礼堂一间放杂物的墙仡佬里,堆了一大堆烂书。

我从小酷爱读书看报,不怕人笑话,大年三十,偷偷地捡放后爆竹残体,拆开来看里面有字的内容,借口找没有爆炸一半的爆竹,倒出火药玩。母亲一开始极力反对,怕我出危险。一看我是为了看里面的字,因为过去的爆竹大多数是用废旧书报卷的,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拆开的废纸,又可以当引火柴。

一看到那么多的书籍,我的眼睛亮了。这些书都是少书皮的,掉页的,下了架。造反派烧书的时候,没有发现,才逃过一劫。我记得有《巴金文集》《浮士德》《普希金文集》等。

我如获至宝,全部整理好,包好书皮,装在麻袋里,压上杂物。

晚上我是冒着头上被戴坏分子的帽子危险,分好几次把书用自行车驮回家里,藏在家里土豆窖里。

说来也怪,泥水活我一看就会。向泥瓦匠师傅借来工具,垒倒塌了的舞台,抹掉了泥皮的墙面,比老师傅差不了多少,给学校节约不少钱,我还受到了“表扬”。

一个人把活干完,就偷偷地看书,一般人是不来的,难得清静,往往天黑了,学校没有人了,才一个人回家。

妈妈常常抱怨,日久天长,就习以为常。1971115日,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

转眼之间春节到了,我把书转移到凉房炕洞里,寒冬腊月在凉里读书,怕被父亲发现挨打,惹是非,找麻烦。说句心里话,挨了冻,心里痛快!又看完一本书了!

我的文学梦在小学的时候就有,试着给《巴彦淖尔报》《中国少年报》《华北民兵》《党的教育》等报刊投稿,还发表了几个豆腐块。

写了长诗《小铁锤》被儿童文学出版社定稿,有了书号,赶上文化大革命,没有出版。

从此以后,乐此不疲。

1972年秋季,北京军区在二郎山进行军事演习,巴盟各旗县举办《民兵工作三落实》展览,配合军事演习。

我正在农村当农民,记得那天下午,我在生产队翻牛圈积肥,突然来了一辆212吉普车,只说“有请,执行任务。”就把我接走了,连家里人都不知道干什么。村里人更是议论纷纷,甚至有人说我写东西带了害,被捕了。

到了杭锦后旗人民武装部才知道,是搞民兵工作三落实展览,我负责文字工作,是旗文化馆黄吉录老师推荐的。经过努力,民兵工作三落实展览搞出来了,在全盟展览中,得了第一名,以后又到各个旗县展览。我暂时留到了巴盟军分区作战部机要科,办理军籍政治审查的时候,因为父亲是旧警察没有成功。后又推荐到复旦大学新闻系,重蹈覆辙,灰溜溜地夹着尾巴回到了杭锦后旗三道桥老家,当了民办教师。

我把文学创作和新闻报道当成了救命稻草,在报刊杂志发表了多少,自己也没有统计过,隔三差五,就有文章发表。那个时代,没有稿费,写的人也少。旗盟一有大型会议,就被抽调到会务组写材料,一年差不多有半年,好在学校临时代课教师好请,没有耽误过教学工作。在学校与越玉柱老师共同创办了《苦菜花》诗刊56期,作者遍布全国各地,后来大多数成了著名作家,如刘秉忠,长弓,墨玉,刘玉清等。

在此期间,多次获得了内蒙古和巴盟政府新闻,文学创作奖。成为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日报,巴彦淖报优秀通讯员。《草原》《花雨》等文学期刊最佳创作员。19766月经过考试,成了代课教师,一个月34元人民币。如果不是这样,在百分之八十的民办代课教师被解聘的情况下,后果可想而知。退休后,我担任了人大代表,关工委工作直到如今。

      改革开放开始,报刊都用电脑办公,投稿用电子信箱,没有办法我买了电脑,开始了文学创作第二高峰。

     《乌海日报》《巴彦淖尔报》《内蒙古日报》《草原》《中国黄河》《齐鲁文学》等发表了百万余字的作品。在互联网上有了自己的空间,主编了《苦菜花》电子期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柳梦》三部曲、《魔咒》《杨家河畔》等,诗集《点亮心灯》十余部,一年可以分成四季,只要有心,人的一生没有四季,春天常在!就是落花,花瓣的歌声也是甜的。

 

               

 

 

 

 

 

 

 

 

 

 

 

 

 

 

 

 

 

 

 

 

 2.墨缘

 

书法很美,很美。让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我酷爱书法,也爱涂鸦几笔,但是长进不大,不敢拿出来示人。

打记事起,就被春节写春联的先生所折服。在我的眼里,他们就是无所不能的神仙。离春节还有好几天,父亲就把写春联的先生请到家里,摆上小炕桌,父亲帮着磨墨,一不小心,脸上涂上了墨汁,让正在给先生做饭的妈妈好一顿数说。我也是大忙人,帮着递红纸条,凉写好的对联。先生把对联写好了,妈妈的饭也熟了。倾家里所有好吃的,招待先生。先生酒足饭饱后要走,爸爸妈妈客客气气送出门外。奶奶还要唠叨,有一年春节的时候,因为没有请到写春联先生,万般无奈,爷爷用小碗在红纸压上了黑圈圈,当春联。

我小学五年级还爬在在泥台台上写字。每周节写字课,让学生练习毛笔字。很多同学都不会写,连笔都拿不准,都成了大花脸。我十分认真,写得最好,还被老师表扬,心里美滋滋的。老师和同学不知道,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春节的时候,父亲买回了毛笔和墨汁,鼓励我写春联,已经是有三年的书法历史了。

我的作业本本上的字写的非常认真,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好评,班级的墙报基本都是我写的,生产队的黑板报也是我写的

岁月的流逝,生活的的风风雨雨尤其在十年动乱,到了中学,学校停课闹革命,写毛笔字半途而废造反派没有我的份,我又不会给别人写大字报。在心里多多少少留下了一点遗憾。

退休回家,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又让我担任关工委工作,忙里偷闲写一点文学作品。交结了许多文友,还有一些书法造诣较好的朋友,劝我拿起毛笔来,平心静气,改一改浮躁的脾气。听人劝,吃饱饭。2016年3月,我又拿起笔,这一拿100天都没有放下过。

关工委工作,说起来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做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忙到天黑也有事情做。

我牙一咬,横下心来练书法,不为别的,忙里偷闲每天中午1点50睡醒觉,坚持练写45分钟,一节课的功夫,不误下午上班。

开始练习书法,翰墨飘香心静手动,慢慢地形神合一,没有过多的语言来形容书法的妙处。疲劳和烦恼得到了尽情的释放,仿佛又回到了原来的自己

平心而论,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学好书法书法知识,书法的基本要素和技巧也是一知半解又没有那么多的临摹字帖以及名家的书法作品,写起来是随心所欲。

书法界小有名气的马莉娅谆谆告诫我:要掌握书法家的时代背景掌握他们的书法特点和运笔技巧,最后集众家之长写出自己的风格,得到大家认可。我做不到,但是也不打退堂鼓。

大女儿香春知道我写书法,不知道从哪里买来了水写,能重复使用,只要用毛笔蘸上适当的清水,写下想写的字,随着笔落笔起就会显示出与墨汁一样的字来,风儿一吹,或者过一会,水写的字慢慢就会消失得一干二净

水写布真是个好东西,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使用就感到经济实惠拿起笔就可以在它身上一阵发泄,烦恼和不快都随着水墨迹也像风儿瞬间消失无影无踪

书法界的朋友劝戒是对的,书法就是人生不无道理。

书法讲究落笔提笔顿笔等技巧,可惜我难懂真经,不知要领,那句:收笔不露锋芒的,领略一二,就是难得糊涂,知足常乐,多寡少欲,少一点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淡然的心态笑对人生。还有那“最不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复不可肥,肥即质浊。”让我云里雾里,够一辈子去探索领悟其中奥妙。

 

 

 

 

 

 

 

 

 

 

 

 

     

 

3.晨趣图

大公鸡长长地叫了一声,河套的小村就醒了。

  最惹人“嫌”的芦花大母鸡鸡,拍打着翅膀,扯着嗓子吼叫起来,在院子里显得格外兴奋,在它的身后,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

  老母猪可着劲地哼哼着,身后边的小崽子们也跟着起哄:“吱吱---哇哇--”地叫个不停,老婆大人就会骂起来:“这些饿死鬼转世的家伙,一睁眼,就要吃。”

  羊羔子还没有完全消去睡意,“咩咩”的叫音有气无力,也许有什么毛病,可能昨天草料还没有完全消化,还是有什么情况,老婆大人就要仔仔细细地观察一会,磨叽几句。

  农村的一天,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开始了。

  老百姓的日子虽然清苦,却有滋有味,充满着希望,充满着乐趣。

  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哇哇--”大哭,在空旷的小村上空回荡,更增添了几多色彩。

  勤快的农家汉子,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从这样的早晨开始,延续了几百年。

  这是过去晨趣图,自从农村十个全覆盖,现在已经被另一种晨趣图代替了。

  统一规划建筑的农村小康村,已经见不到那种羊咩犬吠猪吼鸡上墙的情景了。

  小村的路,已经铺上了油,一直到国道。

  过去那种:“花儿笑,鸟儿叫,背上书包上学校。”的情景已经不见了。

  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摩托车电动车,有的还有自己的小汽车。

  每天早上,摩托车发动机的响声此起彼伏,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上学的孩子坐在车后,鲜艳红领巾在晨风的吹拂下上下跳跃,像一朵朵火苗。

  坐在小汽车里的孩子,更是喜气洋洋,在喇叭的“嘀--嘀--”声中,一溜烟开到了学校。

  猪鸡羊开始规模化养殖,全部是科学饲养。奶牛场的奶牛膘肥体壮,附近还有奶站,统一挤奶,方便多了。

  育肥羊场饲料配制先进科学,上千只的饲养户也不罕见。

  种鸡场规模更大,蛋肉鸡分开饲养,庄户人家已经不把养鸡猪羊当成副业,有不少养殖专业户,养殖成了主业。

  农村的屋顶上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电脑宽带进了户。

  我家的宠物狗虎虎,一晚上没有睁眼,一觉睡到大天亮。懒洋洋地起来,围着老婆大人在撒欢,要到村里的活动广场去溜达,看老伴们跳广场舞。

  农村十个全覆盖,受惠最大就那些个大妈们,连早晨也要锻炼身体,跳时髦的广场舞。

  大妈们跳广场舞走后,在家的男人们做早饭。

  大妈们跳广场舞五十多分钟了,一看见自己家的烟洞冒烟停止了,跳了一早上大妈们,早已肚子就开始咕咕地叫,不用谁呼唤,关闭音箱归家吃饭,吃罢饭再去地里干活。

  说老实话,自从农村十个全覆盖,这些大妈就“解放了。早晨晚上都跳广场舞,去锻炼身体,丈夫们成了“主厨。”

  村里有了酸奶厂,番茄加工厂,脱水菜加工厂也建立起来了,改变了过去农民只管种植,不管深加工的传统做法。更可喜的是实行了订单种植,每年根据市场需要,由农民自己组织的农业合作社里的农民经纪人牵头,制定种植计划,有效地防止了产大于求,农副产品生产出来没有市场烂在地里的现象。

  进城打工变成了进城创业,过去进城打工是为了手头挣几个活钱。现在观念不一样了,进城开始自己创业做老板。

  成长起一大批运输,商贸,房地产业,农副产品流通的农民企业家,为城里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城里人也离不开咱庄户人。

条件改善了,生活提高了,可村民们还是早早的醒了,整个小村早早的醒了,一派生气勃勃。农村十个全覆盖,幸福了农村人。

内蒙古网信办,内蒙古共青团,内蒙古妇联,内蒙古网络文化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梦。尽责梦----梦想进行时”,荣获三等奖。】

 

 

 

 

 

 

 

 

  

 

 

 

 

 

 

 

 

 

 

 

 

 

 

 

 

     4.赛虎看瓜

 

      说起来狗狗,我感概万千!

      河套人家,就是再贫困也要喂一只狗,一来看家护院,二来房前屋后有个响动,平增几分生气。

      特别是电影《林海雪原》上演后,电影中有位叫姜青山的猎人,有一条叫赛虎的猎狗。这只狗勇敢,机灵,带领解放军穿山林,过雪原,抓土匪,一狗独前,让人佩服的神魂颠倒。

     我家的小狗狗虎虎也不孬,经过我多次严格“军训,”进步不小。去掉了一个虎字,也改名叫“赛虎。”

     没有俩天,邻居福蛋老远看见了赛虎,他不知道虎虎改了名,还是“虎虎虎虎”直呼旧名。赛虎昂起狗首,连眼皮也不抬。我连忙喊了声:“赛虎,跑。”赛虎“汪汪汪”叫了几声,随着我的口哨一溜烟消失在乡村小道上。

     从此,赛虎成了我的少年伙伴。我上学时候,赛虎屁颠屁颠地紧跟着,放学回家,小伙伴前拥后护,围着赛虎。赛虎看我的眼色行事,那个小伙伴故意丢了帽子,鞋,我招呼一声:“赛虎,上!”赛虎如离弦之箭把丢失的东西拾回来。小伙伴一阵欢呼,我又感到十分骄傲,赛虎更是卖力气。

     赛虎还能够听懂我的口哨,无论在哪里,我一声口哨,只要赛虎听见,就飞快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有一次上学的路上,我被几个大一点孩子围住,要打架。眼看就要吃亏,我拼命吹了口哨,赛虎立即赶到,对那几个大家伙龇牙咧嘴,呼呼地打着响鼻。那几个家伙一看势头不对,溜之大吉。我把书包底下的一小把锅巴喂了赛虎,赛虎直摇尾巴,害得我中午没有了干粮,饿了肚子。

      那年生产队瓜熟了,精明的生产队长每年都把看瓜的事情交给五保光棍老汉范大爷。因为范大爷孤身一人,又没有亲戚在生产队,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提出要我家的赛虎帮助他看瓜。起初我愿不愿意,转念一想,人常说狗是忠诚,赛虎看瓜,到时候我偷个瓜就不就容易多了,立马答应,同意赛虎帮助范大爷看瓜。

    河套的秋天,晴空明净,田野炫彩。

   到处是极致的火红:红色的番茄,红色的辣椒,红色的枸杞;到处是成熟的金黄:黄色的玉米,黄色的葵花,黄色的河套蜜瓜。只要望上一眼,或者呼吸一口气,秋天的火红,秋天的成熟让你陶醉,秋天的气息会沁入你的心脾。

   可是,在我小时候大集体年代,秋天来了,小伙伴们欢呼雀跃:可以偷了!

   生产队里的豌豆角发白,有了豆豆了。剥开豆角,碧绿的豆粒水甜水甜。吃到嘴里慢慢细嚼,甜丝丝的还有一股青草香味。我们几个小伙伴趁午后或傍晚看庄稼的老头回家吃饭的空档时,壮起胆子,溜到事先踩好的点儿,选点有讲究,点儿选择在靠渠壕和长芦草高的地块,既不容易让人发现,又可以顺渠壕迅速撤离。先把二个衣兜摘满了,如果发现没有人,赶快填肚子。刚开始,豆角顾不上剥开,连皮一起吃。选嫩一点的,虽然有点苦涩,味道还是满不错的。

     缀在枝头的果子是最让人眼馋的,也是我们小伙伴下手的对象。生产队里果园里的桃红了,杏黄了,李子泛出霜。这时,看果园的老汉看的最紧,连饭也不回家吃。我们就学电影里的打鬼子的战法声东击西。小伙伴分成二组,一组跳进果园故意让看果园的老汉看见,摇树喊叫,气得老汉连鞋也顾不上穿就追。等追远了,我们偷果子的一组,一个人拿一根葵花杆子或者长一点的柳木杆子,钻进果园,瞅准个最大,色泽最亮,距离最近的果子,猛打一气,其余的小伙伴在树下捡。我们绝不贪多,因为看果园的老汉很快发现了我们的阴谋,连喊带骂的追过来,我们撒腿就跑,跑的离果园一里多了,才气喘吁吁的停下来,心扑通扑通乱跳。小伙伴瓜分战利品时才发现,没有偷到几个,路上跑的快,丢了不少,一人只能分到一二个。我们不灰心丧气,总结经验,再重新设计新的作战方案.......

     至于偷生产队西瓜,西红柿,更是家常便饭。今年又有赛虎卧底,我更是信心百倍。在小伙伴前夸下海口,偷瓜的时候,赛虎会全力配合,手到擒来。

那天晚上,我相约村里几个小伙伴去偷瓜,自告奋勇当了头儿,一切都听我的。我们匍匐着向瓜地摸去,赛虎的耳朵就是灵,立即发出低沉的“呜呜”声,它发现了我们。我急中生智给赛虎打了个长长的口哨,通风报信,我来了。赛虎好像一愣,停止了呜呜声。我们大胆向前,谁知道还没有来到瓜地,赛虎扯开嗓门狂吠起来。说时迟那时快,范大爷一手拿手电,一手拿着俩米多长的木棍子从瓜茅庵里追了出来,手电光柱就像探照灯在瓜地上空扫来扫去。小伙伴吓掉了魂,撒腿就跑。偷瓜宣告失败!更失败的是我,被小伙伴嘲笑。什么赛虎,其实是赛猫,猫是奸臣。是叛徒,是卖国贼。

我心里委屈极了,要把赛虎要回来,好好地教训这个畜生一顿。妈妈知道了,说什么也不愿意。笑着对我说:“赛虎没有错,吃谁家的饭,看谁家的门吗。”妈妈的话我似懂非懂,这也许是一种责任吧。做狗都懂得责任,做人更不应该没有责任。

 

   【发表2015草原11期】

 

 

 

 

 

 

 

                 5.软油糕

      

今年8月初,社区组织居民乌海一日游,我也在其中。我们游览了乌海湖,水利枢纽工作,书法博物馆等,最让我难以忘记是乌海湖畔的“蒙古家具博物馆。”那磨得油光铮亮大花轿吸引了我。“骑大马,坐花轿,娶老婆,吃油糕。”儿时童谣在我耳边响起。

    北方地区,吃糕是有讲究的。

穷的一天喝俩顿玉米糊糊人家,遇到喜事,大事,也要吃顿油糕,没有不怕,问穷哥们借。因为说不定谁家什么时候有事情,需要吃糕。家底厚实一点的人家,老人年龄大了,儿子该娶媳妇了,媳妇怀孕要生儿子了。家家户户都备有黍子,到时候石碾子一压,新米糕最软最筋道。不信你看一看,那个人肩扛碓杵,虎背熊腰大步流星走在村头,就知道,他家有喜事。

 每年清明节过后,趁此机会,全村同龄人约定相聚在陕坝百家饭店聚会。今年突然发现赵家二哥没有来,我一问,邻座珍珍悄悄回答:“二哥吃了糕了。”河套村里有老年人去世,不说死了说“吃了糕啦。”既文明又不失幽默。

大集体时期,生产队种黍子的面积从来不少。一来保证家家户户对糕米需求,二来保证家庭妇女们的一年四季笤帚的需求。到了八月十五左右,黍子成熟了,妇女们到黍子地里折黍子穗子,到场面棒打手搓,热火朝天,男人们来帮忙也没有人笑话。打下的黍子,集体加工成米,分给社员,第一次新黍子糕开始吃了。

  春节来临,一进腊月,不用谁吆喝,年轻人主动组成了倒糕队,互相帮忙,孤寡老人帮到底,年轻人们忙中偷闲,趁此机会搞起了恋爱。家家户户捣糕声震得窗户纸哗啦啦响,炸油糕的香味儿满村村飘。大多数人家泡上一斗黄米,吃到正月十五,二斗黄米吃到二月二。怪不得正月里唱二人台,《压糕面》是最受欢迎的。

  男女相亲的时候,男方头一次到女方家,如果是吃炖鸡肉炸油糕,介绍人乐了,不白磨鞋底了。后生乐了,能娶老婆了。老人就更高兴了,可以娶儿媳妇了。如果是面片,多半没戏。

   黄米软则为上,硬则为下。不可以重茬,红泥地最好。

大集体时期,农村人饭量大,吃油糕之量更大,一顿饭吃掉3斤黄米油糕的不是神话,有一个人吃了3斤米的糕,还有捎带一颗猪头。吃油糕远远不止红白喜事。盖房子有“上梁馍馍压栈糕”。“搬家不吃糕,一年搬九遭”的说法,娶亲时候,男方还要另带一份“离娘馍馍离娘糕”。由糕演绎出许许多多:“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十里的荞面饿断腰。”说明吃糕耐饿,可以走四十里路。“背上二斗黄米访一访”,方圆百十来里没有说他坏话。

     星移斗转,时光荏苒。大花轿碓臼碓杵放进了博物馆,成为我们饮食文化的见证。

  “人这一生,要吃三顿糕,过满月一顿,娶老婆一顿,进棺材一顿。”这是河套人的最经典的语言。细细想来,不无道理。因为吃油糕必定和人生许多大事有关联,吃顺气,和谐的糕最好,最高。

【发表2016河套文学。陕坝周报】

 

 

 

 

 

 

 

 

 

 

 

 

 

 

 

 

             6.  麻雀

 

     麻雀见多识广,祖祖辈辈都在人家的屋檐下安居乐业。我意外地发现,不要小看这些灰不溜秋的,有事没事的都要在树上心不在焉地叽叽喳喳,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呢,她们并不是仅仅在树上歇歇脚呀聊聊天,她们,有一件天大的事情就要发生了!

麻雀为什么不离开人类半步,和人类朝夕相处?麻雀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做鸟的准则:它不是打家劫财杀人害命的强盗,也不是为非作歹欺压乡邻的恶霸地主,更不是贪得无厌小三成群的腐败分子,她们无意间偷吃几粒小麦,陈芝麻烂谷子,这也算不上滔天大罪十恶不赦。

与在田野里捉虫的辛劳相比,功大于过。享受一点丰收果实,小心翼翼地吃几粒粮食也是应该的呀。不知道是谁,剥夺了麻雀的一切的权利,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麻雀说句公道话,更没有一人站出来,为麻雀的生存打一场官司,法治社会嘛,就要讲法!看看几乎亲如一家的人类,心狠手辣,设下种种机关,有粘网,鸡毛夹子,随随便便支起一个筛子,一扣就是好几个,让麻雀们束翅就擒。然后处以极刑:烤麻雀,油炸麻雀。更有甚者,把麻雀扔进开水锅里活活烧死,褪毛去爪,开膛破肚成了美食。

享受了美味的人类,还要给麻雀加上十恶不赦的罪名:“老家贼”。可是麻雀呢,从来没有一丝一毫对人类不公平的待遇抱怨过,反抗过。她们不想离开人类,比起荒山野岭来,安全多了。

麻雀一天忙忙碌碌,自己也不知道干了些什么。在广阔的田野里捉虫子,要喂宝宝,窝里的孩子正在“吱吱”地叫唤呢。小树林和其它麻雀交流信息,看那里发生了虫灾,好快去消灭。在微风中飞翔片刻,和同伴诉说一下悲与乐,就是最大的休闲。

麻雀在天黑之前一定要飞回村庄,在屋檐底下,哄小宝宝睡觉,讲麻雀们的故事,谁也听不懂的故事。

麻雀卑微地活着,就是这丁点权利也即将失去。田野到处喷洒农药,虫子不见了,孩子都难以抚养。好多村庄成了钢筋水泥房子,没有了麻雀的生存空间。

我为麻雀呼吁,给麻雀一条活路,生存空间,也给人类自己留一条活路。

我和老伴在乌海植物园散步,无意中看到许许多多的麻雀飞来飞去,我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首发黄河晚报中国散文网】

 

 

 

 

      7.红柳花开别样红

     我的河套故乡,许多村子都离不开红柳二字,红柳疙梁,红柳湾。红柳又名,柽柳,多枝柽柳。“烧红柳、吃白面”是河套民谣,千千万万个走西口的人,就是奔这句话来到河套的。

   我家住的的地方叫沙罗圈,房前是红柳滩滩,房后是红柳窝窝,渠畔上,路壕里到处都生长着红柳。人们耕种不过来的撂荒地,半年下来,红柳生长茂盛,占了统治地位。父辈们就地取材,盖房的笆子是红柳条条编织的,担土的箩头是红柳细枝条编的,就连冬天放肉的篓子,也是比较粗一点的红柳条条编的。一般住户,连吃饭的筷子还是红柳削的。红柳有油性,容易燃烧,火头硬,底火长,做出来多饭自然香,炖出来的肉更是别具风味,吃后满嘴留香。在糠菜半年粮大集体时代,晚饭如果烧的是红柳,就可以把药蛋烧得虎皮虎皮,沙糯绵甜。我在农村教书快三十年了,使用的教鞭都是学生用红柳做的。有时候全班每个学生做一支教鞭,四五十支教鞭可以当生火炉的引火柴。

记得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村从包头下放来一家戈姓老工人,是响应国家“备战备荒”号召来的,住在小海畔畔边。三个毛头小子俩个我大,有个姑娘比我小一岁,弟弟最小。他们家里有200多本小人书,100多本儿童文学等少年读物。我知道后,就像淘到了宝藏。一天三趟往他家跑,为的是看他家的小人书,儿童文学。妈妈知道,他们家十分困难,口粮不够吃,没有就饭菜,让我把家里的红腌菜,酸蔓菁等送给他家,这也算礼尚往来吧。他们家的小人书,儿童读物我看完了,我几乎成了他们家的一员。

他们家冬天没有煤生火炉,戈大娘身上没有棉衣穿,妈妈让我把家里一件烂皮袄送给了他家,无论谁出门在外,都成了御寒首选。我放学了,喊上戈家小哥小妹到渠壕树林砍死树,没有斧头,就把我家的借给他们使用。

戈家兄弟三个,吃苦耐劳,善良又通情达理,追求上进。老大成了大队民兵排长,生产队会计,老二成了大队赤脚医生,老三到杭锦后旗专业团进步更快,不久就成了办公室秘书。我和戈家小妹,很快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她的小名叫婵桂,好雅致的名字,比起当地农村狗蛋,马驹子,二板头等名字真是天壤之别。戈家的房后遍生红柳,过去是“野鸡飞、野兔窜,一不小心就能拣上野鸡蛋。”
     婵桂长着一对毛花毛花的眼睛,大方得体,说话有分寸,不像农村姑娘口大失张,竹筒倒豆子,干净利落。因为家庭实在困难,婵桂在大队耕读学校念完了小学,就辍学了,在生产队成了主要劳力,挣工分补贴家用。我守家在地,生活虽然困难,在父母的坚持下,一直念到了高中毕业。戈家兄妹嘴上不说,心里羡慕的要命。不知不觉中,婵桂入了团,入了党,先后担任了大队妇女队长,团支部书记。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拼命追赶,也要在政治上要求进步。中学的时候,我为了入团,好好学习,处处走在前面,还义务给学校担了一个学期的水,肩膀上压下了死肉。学校团支部在政治审查时候,因为我父亲是国民党伪警察,其实是起义人员,泡了汤。以后参军入党提干都因为父亲是国民党伪警察被拒之门外。
    随着我们的长大,步入青年,我和婵桂虽然每天见面,不知道为什么,话到嘴边,又无话可谈,笑一笑就算打招呼过去了,有好长时间,我们没有说话。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政治生命是第一位的。婵桂成了大队妇女主任后,和另外一个大队民兵连长谈上恋爱,她们结合后,生活幸福,进步很快。婵桂的公公是共产党员,邻村生产队长。那个民兵连长很快提拔为公社干部。婵桂也到了公社计划生育办公室工作。婵桂的父亲后来到我们学校做工勤,我从老人家口里得到,婵桂一直对我有好感,就是因为政治上的差距。老人家一开始在天津华北建筑公司工作,因为过去在资本家手底下当过伙计,就因为这,入不了组织,学不到技术,在工地上干最苦最累活。公司开始精简下放人员,一般工人首当其冲。从天津下放到集宁,又从集宁下放到包头,到了包头不到二年,一下子出溜到河套红柳村当了农民。我终于明白了婵桂一家为什么把政治和进步看得那么重。政治它比命还重要,一点儿也不假。我心底里祝福婵桂一家,祝福婵桂的正确选择。
     眼看红柳一天比一天见少,房前房后的红柳连烧火都供不上了。戈大爷还向当地农民学会了用红柳条编成箩头和盖房的笆子到城里卖,换几个钱买油盐酱醋。

每年清明节,同龄的人都回来祭祖,共同约定:清明节第二天到陕坝百家酒楼举行聚会,基本上没有特殊情况到同龄人都来了。老社长任银锁告诉我,现在退耕还林,过去红柳又一丛一丛又长起来了。村里十个全覆盖,家园变了,红柳也不用砍了当柴烧了,红柳林里又有了野兔,野鸡,小海子里的鱼也多了。梦中,我又回到了红柳村。红柳花开别样红,人面柳花互相映。人面今日重相见,红柳如云笑春风……

【首发中国散文网】

 

 

 

 

 

 

 

             8. 老柳树

 

年过花甲,儿时的记忆犹新。我所读过几所学校,校园里都有老柳树,仿佛老柳树和教室就是孪生兄弟。我时常想起学校的老柳树静静地矗立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的启蒙小学叫东渠初级小学,占地不大,四间教室,一个办公室新生一年级教室没有木头桌凳,是用黄泥垒的,泥台台是桌子,泥墩墩是椅子。夏天还好说,一到冬天,就要穿戴厚厚的毛衣皮袄,坐上厚厚的毛毡才能够御寒。紧靠办公室有一颗老柳树,树上挂着废了的犁铧当作钟,学校没有工勤,上下课老师轮流打。学校没有活动阔的操场,旁边的柳树林成了我们玩耍的乐园。

五年级考入三道桥完小,每个年级三个班。整整齐齐的15间教室,一溜排开。中间是办公室和体育活动室,还有一个大礼堂,每个教室门前,都栽着大柳树,风景煞是好看。大礼堂是用砖堆砌而成的,可以容得下2000多师生开会。

大礼堂表面抹了一层平整均匀的白石灰泥浆,房檐上面的蓝砖,还勾出一些浅浅的花纹,有的像花,有的像云朵

我们的教室靠近大礼堂,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子一眼就可以望到它。它静静地矗立着,巍然而肃穆,在我的心里它非常神圣,不可侵犯。办公室门前依然有一颗老柳树,学校里钟就挂在上面,工勤一敲钟,嗡嗡作响,附近的村民都可以听到。尤其是走在半道的学生,小伙伴们玩耍正在兴头上,一听到预备钟声,就像离弦之箭,一溜小跑,赶到学校。下课的声响起后,我们像是一群欢腾的骏马在操场上四处追逐嬉闹。女孩子们在操场上轻盈灵巧地踢毽子、跳皮筋,欢声笑语在校园里荡漾。柳树下面,绿荫浓密,清风习习,爱学习孩子在看书,在背课文。

   冬天的河套,北风呼啸,彤云密布,鹅毛大雪遮天盖地拦不住我们正常上课,我们穿着衣,还有的同学穿着皮袄皮裤来学校。我们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学校供应煤炭数量不足,教室里火炉不旺,我们的脸颊冻得像红萝卜,小手手一道道皴裂。外面的雪越下越大,朔风呼号着,雪花在风中飘舞一尺多厚的雪覆盖了学校,田野,回家的路。我们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就像一只只雪兔,雪越大,蹦跶的越欢实。男孩子的男子汉大丈夫气概充分体现出来,踏着着厚厚的白雪,走出一条小路来,女同学跟随其后,小心翼翼,不时发出尖叫,认男孩子奚落一番整个田野,皑皑的雪,冰雕玉琢。

     现在河套的学校条件好了,都是高楼大厦。为了美化学校环境,移栽来松柏树,梧桐树,花花草草。都不如柳树生长茂盛,也许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9.黄河谣

 

  黄河上的歌,如同这川流不息的黄河水,汹涌澎湃,浩浩荡荡。它诞生了爬山调,蛮汉调,山曲儿数不完,唱不完

黄河谣的故乡在哪里,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黄河水流呀流,把一些泥沙淤积成河滩地,河滩地平整肥沃,可以种庄稼,什么时候淤积出来,什么时候种植,正像爬山调里唱的:“哥哥摇耧妹妹种,一直种到地上冻。”河滩地养活多少河畔人,谁也说不清。离黄河远一点的是一望无际的沙滩,由于黄河水泥沙大,黄河水流过,就形成了“远澄红泥,近澄沙。“娶老婆就娶一篓油,种地就种沙盖楼。”民情风俗,种地经验。

我望着黄河水,心潮澎湃,哪里是它的源头第一滴水,它流呀流,把多少高原流成流成平地,把多少泥沙流到了下游,堆积了多少沙滩,流走了多少时光多少生命,就像千年万年的中华文化,厚重悠长。中国人喜欢寻根问祖,从千里万里源头的一滴水寻找到她的根,一万年,亿万年前的梦。中国地大物博,与黄河水密不可分,把她说成母亲最恰当不过到的了。面对母亲,我们该做点什么,说的什么,我们都会大喊一声:“妈妈,我爱你。面对你的儿女,你心胸宽广,涛涛的黄河水,变成了雪浪,纷纷扬扬像我的脸上打来,是那么亲切,那么惬意!

倾听黄河,就像婴儿听母亲的声音,那么熟悉。虽然声音大了一点,那低沉的吼鸣,像远方隐隐的奔雷,像万面大鼓一起擂响,让我热血沸腾,手舞足蹈。夜风把惊涛骇浪的飞沫远远地吹洒过来了,就像慢慢地汗水润湿了我,温馨了我,让我酣然入睡。
      夜静人深的时候,我蜗居在茅草屋,看不见流水,看不见浪涛,我只能静静地伫立在屋檐下,看天上的星星,看天上的银河,自然想起了母亲河,那惊涛骇浪,还在心头拍响。
    故乡河套,许许多多星星一样的“海子”都是黄河母亲的杰作。黄河故道南迁,留下了大大小小的湖泊,当地蒙古语叫“淖尔”。这些“淖尔”平静的水面像一面镜子,把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来喝水雪白的羊群,和天上的白云交织在一起,水天一色。在淖尔边走西口来河套的外乡人,都愿意在淖尔边居住。一来解决了人和牛羊的饮水问题,二来淖尔周围土壤品质好,可以获得丰收。那些个打鱼为生的“鱼鹰”,当地人过去就这么称呼。小鱼划划上的灯闪闪烁烁,缓慢的摇橹击水声像一双儿子的手,轻拍着静静睡去的母亲淖尔水面上,有几只水鸟,悠扬地啁啾着,羽翅的扇动声近了,远了牧羊女的蛮汉调,时而粗犷,就像一团火,暖的让人疯狂,时而轻纤,温柔就像淖尔上面的水雾,温馨的水汽,和着水的起伏,摄人魂魄。
    多少年来,一直写一篇《黄河谣》忙里偷闲写出来了,看了好多遍,总觉得不满意。就像儿子描述母亲那样,不知道该咋样开口,母亲原谅儿子吧,拙文献丑了。

 

 

 

 

 

 

 

 

 

 

 

 

 

 

 

 

 

 

 

 

 

 

 

 

 

 

 

 

 

 

 

 

 

 

 

 

 

    10.土房  土炕   土凉房

 

     乌海农村十个全覆盖,那些个土房房荡然无存。可是,土房,土炕,土凉房的记忆难以忘怀,想抹也抹不

                土房房

    土房房里养育了我,养育了乌海人记得家乡农民家的土房房,不知道建于哪一年,爷爷活着的时候就有。听老人们讲,爷爷是走西口来河套的,是当地最早的居民。爷爷18多岁来到乌海,就住在土房里,那个时候土房非常简陋,靠自然小海子高一点干燥一点的地方,吃水有保证,防止遭水淹。挖一个长方形半地下土窑窑,上面用红柳芭子作为拱形,麦草铺顶抹上泥,门窗用草帘子代替。后来爷爷他们栽了扬柳树,有了椽子,檩条等,盖起了真正房子,那种一进门就上炕,灶台直通一盘大炕。那盘大炕好大呀,祖孙三代十几口都能够住得下。土房需要经常修缮,翻盖。不像砖瓦房一劳永逸,房顶要抹泥防漏,根基要加固,墙泥脱落了要补。即使翻盖,也是易如反掌,开春的时候,挑潮得差不多的地里,压上三分土坷垃,向生产队买一些价格极低的椽子檩条之类,秋后算账。土坷垃干透了,就可以盖房。农村人憨厚,一家人盖房全村人帮忙,不要一分钱的工钱。我记得我们弟兄6个,结婚的时候,都住上新房。盖房不用举债,一身轻松,家家如此,农村从来没有用听说没有新房而耽误娶老婆的。

     你看着这土房房,二尺厚的土墙,差不多一尺厚的麦草房顶,得天独厚的保温环保,冬暖夏凉。

                  土炕炕

   不要小看盘炕,这可是个技术性非常高的活,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干。靠近烟筒留狗窝,大了小了高了低了都不行,要恰到好处,不然的话,不是冒烟不畅,就是忌风不好用。

    土房房之所以保暖,全靠土炕炕。家暖一盘炕一点儿也不假。农村过去买不起煤,冬天靠火炕取暖。每天的一日三餐不可以缺少,把用草最多猪食放在晚上,煮熟了一锅猪食,炕头已经热乎乎的了。还有一个工作是临睡觉前必须做的,在炕上把烟筒的插板插死,防止炕头热气从烟筒逃逸,到第二天早上,炕头还是温暖的。

    如果不煮猪食,就用碎柴草之类炜炕,效果也是不错的。大集体时代的感觉,就是一个饿字。睡觉前能够烧几个虎皮虎皮的山药蛋,喝一碗热水,就是天堂上的生活了。

 

             土凉房

 

     以后生活好一点了,有了小铁炉,条件也好多了。家家户户还有座土凉房。土凉房人一伸手就可够到房顶的椽檩。凉房面积20多平米,人吃的粮食喂牲畜的饲料生活用具等杂物,都可存放在凉房里。夏天热了把锅灶搬到凉房里做冬天,土凉房是天然冰柜。米米面面等都存放在凉房里。猪肉羊肉等,放在外面抹泥的柳条大篓子里,存放的时候,底下放冰,再放肉,一层冰一层肉,肉的水分保存非常好,是自然存放,味道纯正,色泽鲜美,较之冰箱冰柜优良多了,为农民省了不少电费。凉房,是乌海农家院里必不可少的建筑。

 

【发表塞上文学2016年卷】

 

 

 

 

 

 

 

 

 

 

 

 

 

 

 

 

 

 

 

 

 

 

 

 

 

 

 

       11.乌海的传说

      乌海湖,甘德尔山,金沙湾等景区都是生态旅游区,是乌海的名牌。

    乌海,这个美丽的名字让人遐想。乌海,已经不是过去的煤城,而是一个水上青城,花城。母亲黄河穿城而过,留下了多少美丽的传说。东边是桌子山,甘德尔山,千里山。

    据说,过去没有桌子山和千里山,只有一座甘德尔山,桌子山和千里山都是成吉思汗留下的。甘德尔山,山峰奇特,宛如一朵朵石莲,灿然而放,据说当年成吉思汗路过此地,曾在此休憩,石头沾了灵气,遂变成了莲花的形状。

    成吉思汗看着黄河俩岸水草肥美,梅花鹿成群,野马嘶鸣,苍狼长啸,是一块风水宝地。据元史记载,蒙古人的祖先,是苍狼和白鹿结合的后代。对苍狼和白鹿顶礼膜拜。成吉思汗又站在了甘德尔山上向远眺望,甘德尔山满目葱茏,百鸟翱翔。在花木幽深处,蜜蜂嗡嗡,彩蝶翩翩。成吉思汗不禁慨叹,好山,好景,真是与众山同啊!成吉思汗完全陶醉在这甘德尔山上,他戎马半生,血雨腥风半生,如今西征大获全胜,该放下马鞭歇一歇了。他静下心来,细细欣赏、慢慢品味……

    成吉思汗放下的马鞭,两个黄色的缨穗,变成了俩条黄色金龙,蜿蜒盘旋,就是今天的金沙湾。鞭杆变成了桌子山,鞭子变成了千里山。成吉思汗如醉如痴,一碗马奶茶滑落地下,变成千里沟,苏白沟,貓儿沟等十六条沟,流入黄河。

    十六条沟,有十六处泉眼,附近的牧民叫天泉。牧民们取水引用。水质甘甜、清爽,喝一口,顿觉神清气爽。据说常喝此水,健康长寿,由于年代久远,风沙淤积堵住泉眼,现在个边沟谷泉水外露,但是流量很少。

    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成吉思汗把俩只皮鞋脱下,倒掉了里面的黄沙,就成了今天的金沙湾。

    民间传说也好,市井文化也罢,都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斯人已去,气节长存。

   金沙湾生态旅游,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现代文明紧紧相连。乌海湖成为内蒙古西部最大的湖,是绝佳的旅游去处;甘德尔山一代天骄如磐石一样坐在最高处,无论你从何方向来乌海,最早进入眼帘的就是一代天骄坐像。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金沙湾的美景;现代人的辛勤奋斗,巧夺天工更使金沙湾披上一身绚丽的彩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为乌海市打造生态绿洲型城市,建设和谐社会锦上添花。如今的金沙湾生态旅游区,沙漠卡丁车,是沙漠飞船。坐上它,上沙梁,爬沙坡,遨游沙海,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坐上小摩托快艇,闪电般体会水上乐趣。

    乌海金沙湾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为乌海市打造生态绿洲型城市,建设和谐社会锦上添花。

    在金沙湾,大大小小的蒙古包错落有致;沙海、沙雕、鄂尔多斯婚礼;沙地摩托、高空滑索、沙漠骆驼,勾画出一幅有着浓郁蒙古民族风情的画面。

   来乌海金沙湾一游。在松软的沙丘上,脱掉你的鞋袜,蹦蹦跳跳,说说笑笑,还有什么不能够放得下!去滑沙,去冲浪,去坐一坐沙漠卡丁车,尽情地享受着沙漠的热情,沉浸在这无垠的沙海的欢乐之中。

 

 

 

 

 

 

 

 

 

 

 

 

 

 

 

 

 

 

 

 

 

 

 

 

 

 

 

 

 

 

 

     12. 我的港澳之旅

 

 

2014年12月3日,我和老伴女儿晓春女婿二保,加入了乌海市组织的港澳旅游团,一行39人坐大巴从乌海出发到包头机场,再乘坐飞机到港澳旅游。

谁知道,因为天气原因,飞机晚点。飞机1550分起飞,推迟到1650分才匆匆起飞,这时候,已经是万家灯火。

        中华龙,中国魂,中国人

   我原来准备在飞机上好好看一下祖国大好河山,特别是黄河,谁知道现在全部笼罩在夜色之中。

   “爸爸快看,那明亮绚丽的是什么?”坐在我旁边女儿晓春指着飞机舷窗外,那一条明亮绚丽玫瑰紫的带子,在大地上蜿蜒盘旋,把四周灰暗的夜色照亮了。

     “是黄河。”我看了后肯定地回答。

这绮丽的景象,让我浮想联翩。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你养育了我们中华儿女。你赋予了黄土地人的灵气,你,从巴颜喀拉山一路走来,奔腾怒啸,百折不回,一往无前,浩浩荡荡,纳日月之精华,凝百川之雄伟。

     黄河,你是中国魂。劈高山,斩磐石,粗犷豪放。

     黄河,你是中国人象征。跃龙门,自强不息,铁骨铮铮。

     黄河,我面对着你,数不清你有几道弯,更听不见你的惊涛如鼓,可是我知道,你载舟鼓帆,越过崇山峻岭,横跨千里平原,载着你的儿女奔向大海。

     黄河,你撕开了夜幕,昂起了战士的头颅,迈开了钢铁的脚步,不向黑暗低头。

     晚上21时,飞机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降落,又转乘大巴来到了深圳军区招待所休息,已经是第二天凌晨1时。

     早晨7时起床,急匆匆赶往深圳皇岗口岸,检验护照出境过关,到了香港已经是上午10时。

     在导游的引导下,游览了香火鼎盛的黄大仙古庙,来到了香港主权移交大典的会展中心,金紫荆广场。

     明星们留下手印的星光大道,吸引更多的眼光,拍照留念的人络绎不绝。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12时,入住在香港黄金海岸酒店。吃罢午饭,没有休息,游览了景色诱人的香港富人区浅水湾,观看了香港首富李嘉诚,演艺名人成龙等人住处。

     晚饭后,游览了海洋公园,乘游船游览了维多利亚港,欣赏香港美丽的夜色。

        穷人区,富人区,“贵人区”

    在旅游车上,导游就我们感兴趣的香港穷人区和富人区的问题给我们做了解答。

富人区在淺水,西貢区,石澳等地。香港首富李嘉诚,演艺名成龙等大都住在这一带,因为这里风水好,依山傍水,地势开阔,海风阵阵。

成龙住在100平方米的房子里,在这里已经是豪宅,让人羡慕不已。

穷人区在深水珄,九龙一帶楼区都是板間房,十分拥挤,生活环境恶劣。

我们的导游,一家人住在12平方米的屋子里,每月房租是3000多港币。

说起来房价,导游压根发痒,有点愤愤不平,原来准备自己赚钱买房子,谁知道现在不少大陆有钱人【包括贪官】,纷纷到香港买房炒房,尖沙嘴名铸,去年年底开卖,平均尺价:港币1.7/平方尺,合人民币约:16.5/平方米,一开盘,销售一空。

这里,人们把它称为“新贵区”。

连香港富人,也咋舌自叹不如。
    九龙中等价位住宅,如旺角区嘉贤居,去年开盘,平均价格:港币5336/平方尺,合人民币约:5/平方米。湾仔的住宅较少供应,尺价基本上过万。
     这也许因为社会制度不同,笔者不敢妄加更多的评论。
     在看看现在的香港人,一个个忙忙碌碌,一个人打几份工都不稀奇,年近花甲的老人在工作也不少。

      接着,我们在国际珠宝展览中心购物后,又来到了国际名表百货商场和DFS免税商场购物参观后,在香港8度海逸酒店休息。

      拜妈祖,逛赌城,叹人生

在香港逗留俩天后,6日早餐后,我们乘坐快艇大约一个小时来到了澳门。我们首先游览了金莲花广场,拍照留念。瞻仰了圣保罗大教堂遗迹后,来到了梦牵魂绕的妈祖庙。

我虔诚地来到庙前,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知道,这个渔家女,与渔人共居,引导渔民出海捕鱼,遇有风浪指引航向,并为当地渔人消灾治病,当地渔民尊称妈祖。

唐村发起集资60万元,在师傅坟处建妈祖庙一座,供奉妈祖等六位师傅。一个村姑为老百姓做了好事,受到人们的敬仰。如果一个当官的,为老百姓做好事,功德无量,更是流芳千古。

      在旅游车上,导游告诉我们,澳门只有30平方公里本土,常住居民55万,来旅游人数平均30万左右,这里只要依靠赌博和色情这俩大产业 

      我们在车上遥望了主教山,望海观音,澳门赌王何鸿燊的旧居。

      何鸿燊这个澳门博彩娱乐业的集大成者,是澳门博彩史上权势最大、获利最多、名气最响、在位最长的赌王,他担任的社会公职和获得的荣誉称号无数,人称无冕澳督

   最显眼的是,一代赌王的屋顶上矗立着一只铁公鸡。赌王向赌徒们挑战,他是铁公鸡一毛不拔。

澳门最大英皇赌场,建筑奇特。底座是寒光闪闪的万把钢刀,赌场大门上虎口大开,屋顶上有万只待发的毒箭。

如果你进入了赌场,就会千刀万剐,万箭穿心,寓意没有好下场。

十八层,十八层赌场,也是十八层地狱,就看你敢不敢下去。

导游告诫我们,只有不进大门,男左女友从小门进去,再如此如此。。。。。。。人们一到赌场,早已把导游告诫丢到九霄云外,蜂拥从大门进去。

我和老伴随着人流来到了第一层大厅,脚下是金砖铺地,不少的人脚踩金砖拍照留念,我和老伴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依次参观。只见每个赌座前,都坐满了人,青年男女居多。老伴看着我说:“也赌一把?”

我摇了摇头说:“不破戒!”

我们从容地走出了赌场。在威尼斯人度假村,我和老伴玩了个痛快。

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赌博没有好下场,可是人们都下地狱奋不顾身,可悲可叹。我不由地想起农村人套兔子,一个活扣的铁丝圈,栓在树下面,天宽地阔它不走,钻进小小的铁丝圈送死。

 【作者介绍:刘文忠,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在报刊发表1000多篇,百万余字。著有长篇小说《杨家河畔》《魔咒》等;诗集《点亮心灯》等。现任内蒙古乌海海勃湾林荫街道办事处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等职】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把城市写入书
下一篇: 回乡拾零





鲜花
3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6-10-30 14:18
很多内容,一一读完。是出于我对您这样一位文字爱好者的执着一份深深的敬重。。。。。。
您的这些个篇章勾起了我好多的回忆,属于一个曾经的时代,我们的共同。
大体上,我欣赏你朋友的说法,人得做好多所谓对的事,就根本来说,方式方法为次,如果静得下来,收得住势,便是好的了。
问好!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