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伊仁 //www.sinovision.net/?12069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我是自己的主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国一些生活工作的讨论,转载

热度 2已有 2698 次阅读2013-9-2 19:37 |个人分类:北美生活分享到微信

文章与讨论转载自网络

 

看了很多帖子,决定自己也开个贴说说这些年自己在美国的生活经历。我不夸大其词说它的好或坏,只是实话实说,和国内外的做个交流吧。
 
  我来美国已经六年了。当初是“外嫁一族”。反外嫁的别在这里拍砖。我不跟你谈什么爱国不爱国的。非战争年代,爱国这个词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所以这个话题在这个帖子里面谈。我也不想谈当初和老公的什么浪漫史。总之结婚生子,象所有的人一样,就这样过着。
 
  过来美国的第一件事是工作。我也有个本科的中文专业。当初在国内的时候中文就不好,不知道自己怎么被漏到中文专业的。稀里糊涂混了四年,出来根本就没有用它吃饭。在国内做翻译做了一年多,然后就移民到美国了。到了这里才发现,华人很少,基本上中文专业没有用处。找工作着实让我碰了很大的钉子。后来我干脆是有什么做什么。就算是体力活都可以。不过就算这样,工作也仍然是很难找。我偶尔的给人家做做兼职翻译,赚点小钱。后来终于在一家卖相机镜片的小公司找了一个做信用卡的工作。一个小时10块5毛,还是个兼职。做了两个月,终于我也忍受不了那个更年期老板的脾气,辞职了。心想没有一技之长总也不是个法子。于是我回到学校读了一年半的medical assistant.出来之后谁想工作是很多,但是个个都要几年的工作经验。或许是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没有耐心,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规模差不多十几个医生的诊所做medical assistant.但是只做两个星期就被一个女同事背后使坏,我和老板当时互炒,不欢而散。一个月后,我又在一家眼科医生的诊所找到了一份工作。那个诊所很大。我们有12个医生。我虽然学的medical assistant,不过眼科跟primary care有很大的区别。要有基本的眼科病理知识,要会refraction。一般和MD做的时候,病人的眼镜度数就是我们这些ophthalmic technician决定的。跟OD做的时候,事情就比较少。总之我很喜欢这份工作,虽然工资不算高,但是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自己有自己的收入,每个月还可以给父母寄回去几百块钱。我记得当时我到walmart去积欠的时候,那里的那个柜台服务人员是个印尼华人。虽然是华人,不过她看不起华人。也许因为她是印尼人的原因吧。说实话,我觉得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华人地位很尴尬。我们国内的华人跟他们论祖宗,他们却看不起中国人。但是在马来西亚和印尼,这些人却被一些二流社会的人看不起。又何苦呢?言归正传,这个女人看见我张口就问“你在哪个餐馆做工”? 我当时穿的是medical uniform的那种衣服。而且我的工作徽章还没拿下来呢。有点基本常识的,只要在当地看过医生的人,看见我那身衣服也知道我至少会是个LNA.这个女人张口问我在哪个餐馆工作,我不知道她是故意的还是真的无知。难道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在餐馆工作的么?我说我是在眼科医生手下做护士的。当然我们这个职业职称不叫nurse,叫ophthalmic technician.从那以后我每次再去那家walmart寄钱她也很客气了。
 
  这份工作让我对医疗这方面更有兴趣。我做了一年半,终于决定辞职再回学校读physician assitant,或者optomotrist.趁自己还年轻,还有冲劲儿。
 
  读书的日子很苦,不过我在读medical assistant的时候除了一门keyboard课程得了一个B之外,其余的全部是A.这里我要提一提我那寒酸的本科学历。申请physician assistant或者optometrist专业的,首先要有个至少本科的专业。我的那个本科虽然成绩很差,不过好歹也算个本科了。我把成绩单给这里的一家认证公司计算认证后,本来在国内的160个学分,只相当于美国的126个学分。这其中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算的。真的是我们国内的学分这么没有分量么?费解.不过就算成绩难看,它至少也是个本科。问题是我的本科GPA只有2.09。而我申请的这个专业要3.0.那也就是说我现在修的所有课程要个个是A才有机会进这两个专业.

 

同志们,我在这个帖子里只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提倡不反对什么。谁爱嫁谁爱娶哪过的,我没意见。

  在美国6年,最深的感触是“这是一群永远都温不热的冷血动物”。我们华人那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观念对于他们这些美国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他们说“不管你爱谁,先要爱自己”。想想有的时候这个理论似乎也不错。要自己过的好才会有能力爱别人的么。不过这个理论发挥的极端就变成了现在的美国社会:人与人之间,别管他们说的亲爹亲妈亲姐妹,还是best friends,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多富有的儿女,在父母老的时候一样进养老院。你别以为这些老人喜欢进养老院。这里的老人家说“几十年前,一个房子里还住着三代人呢。现在去儿子家都要先打声招呼”。我有个病人跟我说“孩子很多,大了都走了。父母老的时候住在养老院他们是不会常来看你的。等他们来的时候就是我们kick the bucket的时候。我想这个kick the bucket是我们说的那种快要死的时候来分家产啊。我读书工作的时候认识很多人, 其中我也帮过很多人,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我以为是朋友的就都会尽力帮。但是,等到自己需要帮忙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会真心帮你的。而且见面的时候是客客气气的,觉得象是朋友的,基本上人走了茶就凉了。

  所以我这个人在美国6年没有朋友。 也觉得特别孤独寂寞。很想念《好想好想谈恋爱》里面那种闺密。可惜的是唯一一个可以算上是闺密的竟是我当年办签证的时候在广州认识的一个深圳的女孩子。她移民到了加州,我住在东海岸。只能电话联络。好在我们有什么事都会跟彼此说,出个主意。
国外真的是这样,自我。。没有朋友,真正的朋友.

对于朋友,我总算释然。当你知道每一个人在乎的首先是自己或者只有自己,那你也就不会因为没有朋友而怅然了。这就是他们所倡导的“自由,民主,自由,隐私,个性”所造成的社会现象之一。我不说这个现象好与坏。因为我们华人跟他们美国人是不一样的。也许他们很享受其中吧。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抗抑郁药”的问题。我在眼科工作的时候,每个病人来都要先过一遍药单子。我发现大约50%人都吃不同剂量的抗抑郁药。英文他们叫“antidepressant".为什么他们会抑郁呢?因为没钱交医疗保险,没钱交房贷,没钱送孩子去托儿所,没时间给自己娱乐,有事没处说。我不用那些医疗或者专业术语去描述,都是白话文。因为在我看来,如果不是人性的自私和人际关系的冷淡,很多问题根本家人和朋友都可以帮忙解决,不至于造成抑郁症。他们抑郁了,第一个步骤去看医生或者therapist.Therapist在我们中文看来类似于心理医生,但是在美国跟心理医生有很大区别。因为他们可以给你提供意见但不可以开处方药。抑郁,其实白话文就是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找亲戚朋友去发泄一下。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多问题可以在发展到真正的“抑郁症”前解决的。但是这里不行。取朋友代之的是那些所谓的therapist.花钱跟他们聊天去吧,或许你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不行,问题就升级到吃"抗抑郁药“了。昨天我在医院见习的时候,看过一个抑郁症病人。这个病人的抑郁症在我看来根本就是压力造成的,而他的压力来源于他老婆的抑郁症。比如她不做家务,不带孩子,整天睡觉。于是他的耐性也被耗光了。变的越来越脾气暴躁,血压升高。于是医生给他开了Ativan.这是一个极有可能会造成病人上瘾的一种抗抑郁药。只能短期吃,而且不能每天吃。我在想”他的问题根本出在他老婆。你光治标不治本。那药吃完了,他老婆还是这样。他不是照样郁闷么?”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靠亲戚朋友家人解决的。有的人莫名其妙的有抑郁了,说不出原因。比如产后抑郁,季节性抑郁症的人。这些人的确是需要药物来治疗的。

 


读medical assistant的时候我倒没觉得很辛苦,那时候只是能通过就好,不过我全部43个学分下来,除了一门打字课程B之外,其余的全部是A.现在的课程我倒是觉得有些辛苦,因为不是通过就可以,我一定要全部拿到A才有资格申请那个PA.今年暑假修了两门,一个统计学,一个微生物。统计学昨天刚考期末,感觉还不错,应该可以拿一个A.现在就是微生物。最难的是今年秋天的化学了。我本来立刻就不好,而且出校这么多年没有接触过化学,不知道能不能拿A呢。

  入学的条件我想全美国差不多的。你至少要有个高中文凭。我那时候有个国内本科,不用出示高中文凭了。但是入学前也有个考试包括英语数学几何。叫accuplacer.如果你通过了就可以申请了。


  没有朋友的日子是很郁闷的。我跟我老公又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他是个靠车吃饭的,我是从医的,两杆子打不着。他是每发现一辆可以赚钱的车,就好兴奋非要跟我分享,要给我看照片啊,告诉我他怎么修啊,能赚多少钱啊。我有时候听,不过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有时候连听的耐心也没有。所以朋友在这种生活下就更加重要。很想找个闺密一起出去疯。不过没有啊。找个人出去玩倒也可以。不过我这个人通常不喜欢跟一些不能称的人浪费时间。

 

说这边的孩子教育问题

这边的孩子5岁开始上学前班。学前班之前的都叫daycare.顺便提一下,这边的daycare贵的要死。一般一个孩子一个月要800-1000美金上下。生几个孩子,上拖儿所就组可以让你破产了。政府会补助,但是那个waiting list也是要等很久的。那些基本上在快餐点打工的就不用送孩子去daycare了。自己在家带孩子比较划算。

  小孩上学前班到高中,只要你家住的离主要交通路径不太远,把小孩子按点送到路边,小车就接走了。早晨8点半,下午三点半。这样一直到高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开销。孩子16岁左右就可以学开车了。这边考一般的家庭用车驾照50美金,比国内便宜多了。大货车应该贵点,不过也绝对不象国内6-7000人民币那么离谱。

  高中以前的学费免费,大学的学费就贵的要死了。美国的父母不象我们国内的父母勒紧腰带帮孩子交学费。他们富有的家庭也会有父母给孩子交学费的,家庭经济中下等的,基本上就让孩子自己借助学贷款。通常四年的大学下来,也要好几万的助学贷款了。专业好一点的类似医科的,就更加贵。我听我的一个病人说,他女儿在读physical therapist.5年博士学位。一年要4/5万美金的学费。这老人家似乎很有钱。他说前三年都是他给交的。第四五年就是他女儿自己借贷款了。一本书80-200多美金不等。盗版是绝对买不到的。二手书可以比较便宜,但是出版商搁一两年就要升级到新版本,目的就是不让你买二手书,然后他们可以赚钱。可能你问这么多贷款值得吗?看人家出来的年薪就知道了。基本上一年的年薪把5年的学费还的差不多了。象读两年技校的那种,一般翌年的年薪也把所有的学费都赚回来了。不过观念不同。他们宁愿一个月还一点还到老,也不会象我们华人存一笔钱,一下子还轻的。所以,在美国,很多人到知天命的岁数还在还学生贷款,那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更何况,这里的房贷,医疗保险,汽车保险,房产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通常中产阶级,两份收入的家庭,每个月应该会有些存款。中产阶级以下的,工资还没到手,就已经都有指望了。所以你不要想美国人多有钱。有存款的在少数。那究竟美国哪里好?好的就是他们的社会福利了。不过你来美国是要靠社会福利生活么?比如foodstamp,medicaid,healthy kid.....这些福利是给那些没有工作或者超地收入,残废,无家可归的人的。如果你大老远的跑到美国来,为的就是这个,我看还是算了。

  读书这方面,美国是一个相对比较公平的国家。只要你肯努力,通常每个人都有个公平的机会。不象国内,花一笔钱可以买进名牌大学。这里不管你是总统的女儿,还是亿万富翁的儿子,都要跟大家一起公平竞争。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或许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压力。所以很多年轻人付不起那么贵的学费,高中毕业后上几年班,然后有点积蓄,再回学校读书。或者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有些人不惑之年想起来改行,回学校再读书,那也是常有的事。我现在的微生物课跟我一起做试验的partner应该有50来岁了。他以前在一家制造面包的工厂工作,公司改革,他大约有点自己的意见,跟老板意见相左,就被辞退了。所以决定读register nurse.

  50岁再回学校读书,在国内基本上没可能了。我跟我妈说我又回学校读书。我家里所有人的反映都是“还读书呢?”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一个华人父亲说他儿子不听话,结果他给了儿子一巴掌。7岁的小屁孩报警了。然后他进去顿了一天。出来了好生气,又给了儿子一巴掌说你小小年纪就学会告老爹了。结果孩子又报警了。这回这个男的被判家暴三个月,而且出来以后不准接近儿子。要在50米以外安全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具体记不大清楚了。好些年前看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不告诉我儿子警察电话几号。不过他已经问了好几次了。哈哈!迟早有一天他回知道的。现在还小,还可以糊弄一阵。

  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民主的。民主是好的。不过过分了就是一盘散沙,难听点是没有家教。我读书那时候,在国内,十年前,(现在怎样我不敢说了),最调皮捣蛋的无外乎跳墙去上网。类似于抽烟喝酒这样的事情似乎不是很严重的问题。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也没有揪着耳朵嘱咐不要抽烟喝酒,但是那时候的孩子大概不好这个。在美国,严令禁止卖烟酒给21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算是这样仍然有很多孩子成了酒鬼烟鬼。美国法律禁止贩毒,不过未成年人吸毒绝对不新鲜。那个大麻简直就是太容易买到了。海洛因这种东西似乎难点。美国对药品管理特别严格。大部分药品没有医生处方是拿不出来的。有些就算有医生处方,病人也要随时到医院接受尿检,证明医生所开的药病人是真的有吃,而不是在非法倒卖。

  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性开放。17岁是个生命里程碑。因为到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可以开始性生活了。是被公认的“合法”年龄。17岁之前不合法么?也不是。我也见过很多13/4就开始性生活的。我记得上班的时候和同时谈起。有个同时40岁,说起她女儿。大约十二三岁的时候开始性生活。被她发现了。然后带这孩子去医生那里拿避孕药。我根她们说我在国内读高中的时候谈恋爱都会被学校开除。她们说“我们不喜欢那么多管制。”一句话什么都明了了。
  很多人高中没毕业怀孕了。就辍学在家生孩子。然后过几年再回去读书。他们生了孩子没钱养,政府会补助。这种社会福利好的一点是不会让人饿死,比较人性花。不好的一点是带动了社会早孕风气。这些未成年怀孕的孩子,连自己都要靠爹妈养,那些社会福利分给他们,而真正需要用社会福利的人就拿不到那么多了。我记得有段时间我每天晚上去健身房。健身器前面一排十几台电视,有一个频道专门播“teen mom”。就是十几岁就生孩子的那类人群。他们不播这些孩子过的怎么辛苦。还专门放大镜头,未成年的妈妈爸爸抱着孩子去餐馆吃东西。貌似他们过的很幸福。我不知道这个节目的目的是什么?鼓励早孕?

  上班的时候有一个15岁的小女孩,发育的倒象20岁。我问她有没有在吃什么处方或非厨房的药。她说“避孕药”。说的很干脆,一点都没有犹豫的意思。问一个17岁的病人“抽烟么?喝酒么?有没有过敏史。”。那女孩子开口蹦出来“大麻”。我看看孩子的妈,似乎没啥反映。大麻在医学上有时候被用来降低眼压,就是青光眼那种病人。不过那个女孩子没有青光眼,所以我对她妈的没反应真的很惊讶。不过看多了,就习惯了。就象我们的一个医生说“in America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

 

华人一代应该还比较好,二代就被老美同化了。做工的时候一个eyelids specialist是个华人,不过是华人二代,她父母是从香港移民来的。感觉距离很远。我在那时候,每个星期一都会包素菜饺子带去给她,还有一个同事和另外一个医生也很喜欢吃。我带去的饺子每次都分成三份。她们吃的好开心。不过我走了以后,其中那个白人女医生就已经当我是陌生人了。我还希望在我申请PA学校的时候她能给我写一封推荐信,希望那个时候她还记得我是谁吧!

  做工的时候,我是她的助手。她如果连每天跟她一起做的助手都能当陌生人,你就可想而知老美的认清冷淡了。而且就算她忘了我,应该还记得我的饺子。

 

做工那段时间是最开心的。我对待我的病人很礼貌很关心。从来不会马虎了事。眼科70%多的病人都是老年人。跟这样的病人做需要很大的耐心。有时候病人跟你发脾气,但是你要在保持自己的professional manner之外还要收集到医生需要的信息。我的很多同事告诉我,遇到这样不合作的病人就在病例上写“病人拒绝合作”。他们的意思是,作为助理,你做的你的本职,但是病人不合作,那就不是你的错了。我很少会放弃一个病人,除非这个病人故意的耍混蛋。

 

关于美国的人际关系,在一系列美剧中《老友记》、《绝望主妇》、《实习生格雷》等等,表现的都是热热闹闹、虽然有自我的空间,但两肋插刀的事情是经常有的。我还很喜欢这种一起租房一起happy的情景剧。难道是假的吗?
  -----------------------------
  电视电影跟现实生活是有差距的。我没看过几部电视剧。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国内的时候,比如好朋友需要金钱上的帮助,问你借几千块钱,你会借吧?如果是我,我会借。而且真的是那种死党,我就算是自己手紧一点,也会帮朋友。再比如,你下班晚了,不能去接孩子放学,或者孩子放学了,家里没有人,你让邻居帮你看一下孩子,应该是很正常的事。在这里这种事情很少见的。他们不相信人。
  我现在想想,为什么美国人之间不借钱?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人手里没有存款,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不相信人,而且很多人的信誉也真的是不好。这样长久以来就形成了种自己顾自己的习惯。而且不只是他们不会借给你钱。就算有的人缺钱,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如果主动提出帮助他们,他们会用很异样的眼光看着你。我就这个问题跟很多老美在网上了过。他们说接受别人的帮助,就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我问他们“你不接受朋友的帮助,可是却接受社会福利,免费的东西抢的一点也不含糊。或者一个人的帮助你不接受,但是大家捐款你就会接受。”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接受社会福利,免费帮助,或者集体的帮助,没有个人的针对性,所以不用搭这个人情,而不是怕暴露自己的弱点。

 

对于朋友,我总算释然。当你知道每一个人在乎的首先是自己或者只有自己,那你也就不会因为没有朋友而怅然了。这就是他们所倡导的“自由,民主,自由,隐私,个性”所造成的社会现象之一。我不说这个现象好与坏。因为我们华人跟他们美国人是不一样的。也许他们很享受其中吧

其实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就是想在国内外的筒子门交流一下。美国不尽如我们想像的那么好,也不象我们国内新闻里说的那么糟,有得比有失。在这里得到的就是我们在国内失去的。而在国内得到的,在这里未必能得到。只是你要权衡一下利弊得失。好像上面一个美眉说,不喜欢的,只能去适应。不去学着适应,那你就要颓废了。

 

说说在美国的职业问题!!!!!

  医疗职业应该是位居榜首了。这个跟人们的保健意识强有很大关系。这里的人不是说等到病了才去看医生。他们的预防意识很强。每年定期的看医生,做一个全身检查。过了四五十岁,什么mammogram,colonoscopy,PAP smear基本是每年一次的了。大部分人有医疗保险,没有医疗保险的,根据经济状况,政府的类似medicaid,medicare,healthy kid这些福利会报销很大部分的医疗费用。在美国这6年,我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他们似乎对很多东西过敏。有人吃海鲜过敏,吃花生酱过敏,青椒过敏,草莓过敏,酒精过敏是很正常的了,牛奶过敏,鸡蛋过敏。一到冬季打流感疫苗的时候,人家会问你对鸡蛋过敏不?因为大部分疫苗都是从鸡蛋里养出来的。我觉得很奇怪,他们过敏的东西,是我以前在国内从来没听说过的。这是一群发育不完全的人群。

  一个普通的家庭医生一年的年薪大学17-20万左右,地区不同会有些差别。要做个医生,不是我们国内7年医科大出来就可以做的了。也不是在技校学两年就可以在农村开个诊所的。美国对医疗工作者的学历和认证很严格。一般做医生的路径就这样的了:高中毕业后,大学要选择一个跟science有关的专业,比如生物学,化学之类的。大学四年,出来申请medical school.medical school四年,出来见习2-4年。不同专科的见习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学的越专,时间越长了。基本一个家庭医生要10-12年才能出来。要做个心脏专家,眼科专家,肿瘤专家,就再多几年了。学费是很贵地。我要读的这个还不算是medical doctor,只是physician assitant.基本出来之后我会背着12-15万美金的债了。

  医生下面是nurse practitioner/physician assistant,就是我要学的这个.这个级别的职称可以跟medical doctor一样看病人,但是收入要比medical doctor低很多,差不多一半吧。不过在校的时间也是很短的。一般27-30个月就出来了。这说的是连续的,没有寒暑假的。其实按学期算,也要4年左右的时间啦。

  要做手术之前得麻醉。麻醉专家,不错的职业。薪水很高,不过自然也是很难考的啦。

  physical therapist.5年,出来博士学位,薪水跟medical doctor有的比,甚至更高。进这个专业之前的准备工作自然和medical doctor差不多了。

  Pharmacist薪水不错,不过脑袋里记的都是那些药品名称。很枯燥乏味的一个职业。
  接下来一级的就是注册护士了。护士的工作遍地都是,考个注册护士出来,基本上不愁找不到工作,只是工作环境会有差别。在医生手下做,还是在老人员做,环境差很多。待遇基本上没有不同。年薪6-8万,看你在什么地方,也看你的工作经验了。

  医疗方面的文职工作也很多,也有薪水不错的。medical coder,不同级别职称的薪水可以从2万到六七万不等了。可以给医院做,私人医生,或者大型保险公司做。

  另外一个职业是律师。嘛事都得先找律师么。人家的法律要比我们的健全的多。所以律师是个很牛的职业。

  电脑软件方面就更不用说了。隔壁的liberty mutual保险公司,30%的员工是印度人。这些都是电脑软件专家了。

  其他的职业,在排行榜上上上下下。不过唯一个永远都不会掉下来的,就是医疗了。

 

工作是看你要做什么了。拿着本科的学历,餐馆和打扫卫生的肯定不用你了。关键是找一个对自己口的工作,就没那么容易了。我在国内做翻译,在这里只偶尔兼职了。我住这个地方根本没有什么公司需要翻译。不过我在眼科工作的时候,倒没少用我的本行。
  这里很多华人,不管是非法还是合法来的,要么自己开中餐馆,要么在中餐馆打工。自己开中餐馆的稍微好一点。在中餐馆打工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一个星期7天,他们有一天休息就改.....
  -----------------------------
  据我所知,在餐馆打工的一般是没有别的选择才去的,至少餐馆赚钱短平快,不需要什么前期投入。对于我们这样,可以有选择去读书的人算是幸运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交得起几万块的学费,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耗得起几年的时间拿个学位。所以,他们会选择去餐馆。但在餐馆打工的人也分好几种。我刚来美国时在中餐馆做过,我知道很多人是把打中餐馆工看做一个过渡,或者为以后自己开餐馆积攒经验,或者兼职边打工边读书等。除了几个年纪大,没有别的出路的现在还在继续做餐馆工,其他和我当年一起打工的全都去了别的地方,要么自己开餐馆,要么上学,要么另谋出路。我们这里餐馆服务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另外,我发现在餐馆打工有个好处,就是很锻炼手脑反应能力,multitasking。我还真想以后有机会再去做做呢,呵呵。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Serendipity缘定今生 2013-9-2 22:13
阿彭: 你来美国六年就知道这么多,不简单啊.谢谢分享!
文章是转载的,我来美国不只6年了,也就是自己知道的不足,才看看别人的工作生活历练,谢谢来访,问好?
回复 阿彭 2013-9-2 21:00
你来美国六年就知道这么多,不简单啊.谢谢分享!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