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中国传统太极拳文化/印诚门培生 ... //www.sinovision.net/?11925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旨在交流学习中国传统的太极拳以及养生文化弘扬印诚门王培生先生的养生理念及养生功法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影响我一生的三位太极拳老师(空手空脚)

已有 5318 次阅读2010-10-10 21:55 |系统分类:健康养生分享到微信

影响我一生的三位太极拳老师(空手空脚)

       在我十八---二十一岁的时候,同班同学有位叫蔡山的,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他喜欢李小龙的截拳道,我也喜欢上了武术。

       我那个时候在老家丹东的一位拳师那里学了一趟三皇炮锤,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武术。后来的一次机会,我参加了丹东市陈氏太极拳传人,太极推手研究会会长,白树文老师举办的陈式太极拳二路学习班,学了一趟二路炮锤。对太极拳的认知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这个期间我经常和我的同学(蔡山),去老师家中玩。蔡山把他的邻居一位太极拳爱好者,介绍给我认识,他就是我现在的师父,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王辉璞先生的弟子关思鹏(字玄通)老师。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每当放学的时候我就会去同学的家里或是师父的家里,练习推手,玩玩散手。那个时候,师父已经很有功力了,他不厌其烦地和我们推手交流,在对拳理研习的基础上也加深了彼此的好友情怀。

       后来由于各自工作的原因,一直没有和师父联系上,但是我对太极拳武学的热情没有减少,抽空就练一练找找体会。这样过了有五年左右的时间,一次偶然的机缘,在我打拳的地方与师父再度相遇。这时候,发现师父的功力又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了解,这些年师父几次辗转前往京城,求学于王培生老先生的印诚门功法。后来王辉璞先生过世后,师父拜在王培生老先生门下潜心研习,成为印诚门第一代传人,继续深研太极拳的精深武学。师父不怕路途遥远,多次入京虚心向王老学习王老的吴氏太极拳三十七式的健身与技击作用,及一些印诚门健身的小功法。

       得到了王老真传的师父,在家乡凤城市,秉承王老无私无为的思想理念,收徒传艺,孜孜不倦。这时候我进一步了解了吴氏太极拳的承传体系,也对太极拳文化有了探知究竟的兴趣,就正式的拜在了知己朋友,关思鹏老师的门下,专心研习师父所传授的太极拳理和印诚功法。我继而在外地工作两年之久,期间老师为了给我纠正架子,还亲自到我工作的城市,耐心细致的给予指导。师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心胸如草原蓝天一样的广阔。又如同父亲一样的慈爱,对待弟子们如知己朋友一样的随和至诚。教学期间,老师的行为也得到了社会的尊敬,尤其一些老年朋友,对师父赞叹尤佳。经过老师不懈的努力,终于让吴氏太极拳之花在北方的边陲得以竞相开放。

       近年来老师又通过网络这一便捷的方式,结识了大江南北的太极好友,从中通过视频给予拳友们耐心的指导,也因此让我们结识了远在广西的太极拳隐士,王培生 老先生的高足《笑对剑生》师叔。师叔通过网络也给予了心法拳理的指导,自觉受益匪浅。

       更欣喜的是,师父在广州又收了两位得意弟子(诺印,滑轮)夫妻二人,他们被师父的真诚所感动,也由于自己自身对拳理人生不懈的追求,打动了师父慈悲的心怀,他们就这样正式的拜在吴氏太极门,关思鹏(玄通)老师门下。我们也因此成为了师兄弟妹,说起来他们比我年长,也是 我的好哥哥姐姐.

       王培生先生说过:德一立,其艺自上身。晚生觉得,老师当之无愧!

以上介绍的是第一位老师也是本门师父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印诚门功法第一代传人,关思鹏(字玄通)老师。

       第二位老师,是我在异地工作的时候,某天在公园中打拳,一位耄耋老者静静地看我在那里打,老人家等我打完了,问:“你是不是练的吴氏太极拳啊!”我说“是的,”我问:“您也是练吴氏太极拳的么?”老人家笑着说:“是啊是啊,我们是同好。”后来得知老人家向杨禹廷老爷子学过拳,这样一来二去交流之下,我和老人家渐渐的成了忘年知己,他也成为我的老师。我经常到老师打拳的场子,和老师学拳聊拳,从中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老师讲了很多他年轻那会学拳的经历和经验。老师对太极拳执着探究,在文革期间被迫害时都没有间断对太极拳的研习。那个时候老师身边只有一位朋友陪伴。他就和那位朋友经常的摸手找体感。久而久之,从手指梢节到肢体的其他节点,都能够体会到粘粘连随的感觉了。老师说他长功夫就是那个阶段的来的。他总和我说,太极拳就是我们一生最好的伴侣啊。能帮助你排除寂寞,能帮助我们平衡身心气血,这个对人类的益处太大了啊。他还说,学练太极拳阶段,不能没有伴。有个伴经常的沟通,找体感,对太极拳的领悟和认知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的。老师经常教诲的一句话就是:心知  身知  体知。以后我又由于家庭工作原因,离开了老师,这期间老师也经常通过书信的方式,给予细心的指导,让我获益匪浅。我深受老师的博爱情怀所感动。老师叫:邓来儒-辽宁本溪人(吴氏太极拳杨禹挺的传人)大家有机会到本溪的忘溪公园,有缘会见到老人家的。晚生难以言表自己的情致,只能是。。。感恩,感恩,感恩。。

       第三位老师:是之前在北京工作生活的的五年间,在工人体育场锻炼的时候遇到的。当时是上午十点,小树林下,一些老人家在那里悠然站立,相互双手相交摸来摸去,感觉很自然。可是一个现象吸引了我,人们在一位老者身上怎么也使不上力,好像想追又追不上似的,总是脚下起空不稳,而那位老者没有发人只是引化,又不见有多大的幅度。因此引起我好奇探知的欲望,我就走到近前和老人家打招呼,老人家也十分的热情,他周围的老人家们也很慈祥热情地投来关爱的目光。我问老人家练的是什么:老人家说这是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练心意的一种方法。通过了解得知老人家是杨氏太极拳传人朱怀远的传人,他叫宋培阁,今年也已是耄耋之年。我对宋老师说:“我是练吴氏的,能学这个么?”宋老师说:“太极本是一家,理是相通的,你要是想学,就来吧。大家在一起不要拘束,随意沟通交流。”这样我就在京城和这些太极老人成为了忘年好友,他们也不见外的给予指点和人生的启迪。宋老师还是佛教界的居士,心态很好,他的老伴多年来身体不适,老师即要按时照顾老伴的饮食起居,又要定时的锻炼修行。有心人想学拳,他都不厌其烦的教导,从不收分文。老师一直在用学佛的心态,佛理和儒家的哲理,来指导自己对太极拳的认知。通过几年来和老师接触,我感觉在老师的身上,永远也找不到力点,如同触摸悬挂着的一件衣物一样。宋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把心搁到肚子里 ,一点周围都是空,对方要哪不想哪。

       以上的这三位老师,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无私  无为  大度  博爱,和他们接触,感觉就如同见到失散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是那么的亲近,从他们的言行能感受到,太极如水一样的清澈连绵。。。。。。

                                                                                      

-------晚学  侯献君(空手空脚)20089.4.23于凤城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中国传统太极拳文化 2010-10-11 00:13
To: 若水飘逸 你曾经说:
际遇就是不一般啊!天资聪慧加勤奋加高人指点,那你的成功是指日可待的!过程就是美丽的风景结果必然是灿烂辉煌!
谢谢您我会继续努力的,大家的帮助与鼓励就是我的财富,风景线上少不了每一位靓丽的彩红的给与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