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人物系列之二
利兹•摩瑞(Liz Murray)1980年9月出生在纽约的布朗克斯。在利兹的记忆中,3岁的时候,父母常常关在厨房里大约一个小时,她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稍长大以后,才知道他们是在使用毒品。以后父母也不再回避她和姐姐。不幸的是,利兹11岁的时候,父母因为使用毒品双双染上了艾滋病。年幼的利兹甚至不得不打工挣钱,担负起照顾精神和身体都染疾的父母。
幼时的利兹与母亲
姐妹上学经常迟到,家中无法忍受的生活环境被社安工作者发现,于是她们被强迫与父母分开。母亲进了医院,父亲进了收容所,利兹流浪街头。
利兹心中一直有一个读书梦。虽然经常旷课,但是家里的一套百科全书被她熟读,考试历史时,竟然得了满分,令老师很惊奇。但是母亲从医院回来后,持续使用毒品,并每天忍受着艾滋病的折磨。深爱母亲的利兹无法安心学习,她只能尽量去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失去母亲的利兹,不愿意去收容所找父亲,孤苦一人,痛苦万分,继续过着流浪生活。
利兹一直珍藏着母亲年轻时的这张照片
利兹高中的入学申请因为过了时间,几乎遭拒。莉兹回忆道:“当时我穿着脏兮兮、散发着臭味的衣服,到一家家学校申请入学的情景,至今仍然难以忘记”。她独自闯到一所高中录取老师那里,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一篇论文,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被破例录取。她不想告诉学校自己无家可归的实情,而是谎称住在朋友家,将住在收容所的父亲带到学校签字,给了学校朋友家的地址和电话。去学校的路上父女两人反复背诵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怕弄错。
利兹不得不瞒着学校睡在外面在街上流浪的事实,偶尔也住在同学家,同时每天还在餐馆打工。她几乎每个早上、下午及晚上都选满了课,并选修了独立研究课程。她经常是在地铁上完成作业,第一个到学校,有时甚至就在教室里学习通宵。
利兹以全校总分前十的成绩,被奖励去波士顿旅游。在哈佛大学参观时,这些来自高中的孩子在哈佛大学创建者约翰•哈佛铜像前聚集合影。在约翰•哈佛铜像前,利兹想:我为什么就不能成为在校园学习的那些来去匆匆青年人中的一员呢?这个想法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
利兹在流浪的两年生活中,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全部课程。
打听到《纽约时报》的一个奖学金项目,利兹报名参加了论文竞赛。在1000人的申请人中,她的论文被通过,进入到最后的25名。面试时候,她以自己无家可归但绝不放弃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评委,评委一致同意每年提供12,000美元的奖学金帮助她实现哈佛梦。学校和社区通过媒体知道了她的经历,为她送来了衣服、食品,帮助她租房并支付她的房租。2000年利兹如愿以偿,进了哈佛大学学习心理学。2001年由于照顾病入膏肓的父亲,利兹从哈佛大学转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父亲在弥留之际对利兹说:“我此生无法实现了,只能把受最好教育的梦留给你”(父亲曾经放弃了读博士的机会)。2006年父亲去世了,深爱父母的利兹将对身心患病父母的责任尽到了最后一刻。安葬父亲后,利兹继续回到哈佛大学学习,2009年利兹从哈佛大学毕业。
2009年利兹从哈佛大学毕业
毕业以后,利兹创立了自己的公司Manifest Living,以自己的经历,专门帮助那些弱势群体中的人立志改变命运。她已经在世界十几个国家进行了演讲,激励像她一样经历的人去争取摆脱命运的机会。
2010年利兹出版了自传《冲破黑夜》(Breaking Night),该书成为英国《太阳时报》和《纽约时报》当年最畅销书。
根据她的经历改编的电影《 从无家可归到哈佛大学》(Homeless to Harvard),感动了无数的人。
现在利兹在哈佛大学继续攻读临床心理专业的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