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诗的回答(九)
徐敏豪
2012-6-28 19:56 《诗的回答(八)》:
1.良药苦口利于病,金玉谏言利于行。
2.一边是锦衣玉食、金碧辉煌、谈笑风声,一边是穷愁潦倒、家徒四壁、痛苦悲伤;一边是水火无情,一边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一边是火焰,一边是冰山。警醒啊,我亲爱祖国!警醒啊,我亲爱人民。
3.小平同志晚年一再告诫我们:贫富悬殊的问题不解决,只会是死路一条,亡党亡国。这话在今天离党诞辰九十一周年还剩一天、成功达成上天入海欢欣之际,更具有特殊的警醒意义。人民需要国家强盛,更希望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人人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无贫富多寡之别,机会人人平等。民以食为天,安居乐业百善首。老子解读:君子为腹不为目,不要镜花水月,不要锦上添花,要多体恤民生疾苦,要多雪中送炭。这才是真正的长生久视、民富国强之道啊。
2012-6-29 05:41 《毛泽东与邓小平·历史·由人民书写》:
1.我是中国农民子,人民书写历史新。我是中国人民子,祖国人民爱深情。进京赶考履薄冰,答卷交给人民评。
2.毛泽东曾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历史由人民书写。邓小平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全国解放前夕,在西北坡向北京进发的路上,毛泽东曾说:我们这是进京赶考啊,我们不能学李自成,要交给人民一份合格的答卷。“农民儿子说”、“人民儿子说”与老子的“复归婴儿”、“赤子说”,均是道的强大力量的指引。“进京赶考说”、“人民评卷说”,均是沿着道的方向的必然选择。
3.谢谢读者“扔鸡蛋”的反馈与行为。老子:道者反之动。上士闻道谨行;中士闻道存亡;下士闻道大笑。不笑不是大道。极为深刻与准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2012-6-29 20:23 《中国教育·何处归途·人才立国》:
1.记得我国在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以后,全民族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至九十年代初,当时的一批大学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做出了骄人的业绩,得到了广泛地认同,解决、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使个人、社会、国家焕发出崭新的生命亮色与活力。美国教育考察团,闻讯而来,惊呼:中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而且必将走在世界前列。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啊。
2.当时,中国十亿人,大学生凤毛麟角、物以稀贵。为了提高全民的教育素质,普及大学教育,扩招、多途径办学,适应、满足了人们的学习需求。文凭逐渐成为了谋求事业、职业、好工作、好婚姻、好生活的“敲门砖”。
3.随着大学毕业生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现在十三亿中国人,有一亿大学毕业生。但鱼龙混杂、两极分化。上者自强不息,中者安身立命,下者养家糊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就业难、岗位职业位稀缺,如今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就是“就业”已经不再,“毕业”就是“失业”、“待业”、“回家”、“啃老”伤了多少学子、父母的心。
4.在大学入口,许多人早已对全国统一“高考”发难了,只为了自己的子孙能够上最好的大学。名师出高徒,无可厚非。但是,“高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风向标”与“里程碑”,尽管人们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破立利弊,孰轻孰重,不言自名。
5.入学是大学的“入口”,就业(职业、事业、岗位、职位)是大学的“出口”、人才的“入口”,现在教育、人才的入口、出口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新读书无用”正在蔓延,贫拼、钱、不怕羞耻正在侵蚀着教育、人才体系的肌体。“国学”成了封建卫道士的“温床”、吃穿古人的“寄生虫”、“膏粱”与“饭碗”。这些人,还没有真正从这些曾使我们中华民族面临亡国亡族危险的噩梦中醒来。
6.自古英雄出少年,现实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只有教育、人才的入口、出口都通畅、良性循环了,才能破除“新读书无用论”,才能破除“封建血统论”,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不使一纸文凭定终身,才能使真才实学者有施展抱负、一技之长的广阔“用武之地”。其中,“人才立国”国策的树立与坚持是关键。惟此,广大青年、青少年、儿童及其家长才会有志于学,才能真正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中华民族生机勃勃、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