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taichi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14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医家之术,神仙之道!

热度 1已有 2176 次阅读2018-1-10 12:30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人中穴

人中穴,历来被作为急救首选之要穴应用于临床。具有醒神开窍、调和阴阳、镇静安神、解痉通脉等功用。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翼方》中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也就是说,腧穴名称,都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原由。那么,位于鼻唇沟的这个穴位,为什么叫做人中呢?

现有解释尚不令人满意

人中穴

《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说:“又名人中者,天地之最可贵者人也,人禀仁而生存,德厚于土,培阴阳之交,五形之秀,执掌天地之间,人正而不偏,曰中,故名人中。”[1]

这种解释,看似高深,实际则是既与医学无关,更与“人中”得名缘由无涉。因此,现代以此来阐释“人中”穴名含义者,并不多见。

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识一字便可为医说》中说:“人之鼻下口上,水沟穴,一名人中,取人身居乎天地中之义也。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气,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穴居其中,故名人中。”[2]

此说一出,阿附者甚众。现代关于“人中”穴名的诸多释义,大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挥与改造而已。

《经穴命名浅解》完全承袭陈修园之说:“考昔有天食人以五气,天气通于鼻,地食人以五味,地气通于口之说,该穴正当鼻下口上,亦天之下,地之上,取其人在其中,因名人中。”[3]

《经穴释义汇解》在陈修园的基础上,又与《周易》卦象相联系:“人身之任督,犹如天地,所谓天、地、人有三才之称。地气通于口,天气通于鼻,而穴正居口鼻之中;天庭为离卦,其象为火,卦居天位;地阁为坎卦,其象为水,卦居地位,穴居中央,故又名人中。”[4]

《针灸穴名解》则简单而直接地说:“鼻通天气,口通地气。本穴在口鼻之间,故名‘人中’”。但进一步的解释则让人难以理解,不知其所云了:“所谓通天气者,即吸则取之于天,呼则还之于天。藉人心肺鼓盪,膈肌升降,而作吐纳,是与天气作循环也,故亦喻胸廊为天。所谓通地气者,即饮食水谷动植等物,皆取之于地,入之于口,经胃肠消化吸精华收,排出便溺,还仍之于地,合于土壤,又复产生水谷动植物以供口腹,是与地气作循环也,故喻腹腔为地。”[5]

诚然,“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气”,由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由口受之;但人处于天上、地下之间的位置,称为“气交”,而不是“人中”。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早就明确指出:“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因此,本穴位于口鼻之间故名人中的说法,是牵强附会、毫无道理的。若“人中”的得名与天、地、人“三才”学说有关,则应命名为“气交”;若是因其位于口鼻之间而得名,则应称为“唇沟中”。


人中是人体阴阳的中心

人中穴

顾名思义,“人中”的“人”,显然是指人体;“中”,当为“中心”“中点”。如此,则“人中”就是“人体的中心”;具体而准确地说,“人中”是“人体阴阳的中心”。位于面部鼻唇沟内的“人中”穴,怎么成了“人体阴阳的中心”呢?列位看官,且听我慢慢道来。

“人中”所处的位置,确实重要而特殊。如果以“人中”作为人体阴阳的“分界点”(也就是“中心”),则人体的官窍及其功能,简直就是完全按照阴阳学说的法则与规律而“定制”出来的。

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这是中医学的基本观点与认识。“人中”以上为阳,有两鼻孔、两眼、两耳,“偶数为阴”,居于阳位而双窍,寓“阳中有阴”之义;鼻、耳、眼虽是双窍,但鼻只司气之进出,耳只闻音,眼只视物,“双窍单功能”,寓“阴中有阳”之义。


“人中”以下为阴,有一口、一前阴、一后阴,“奇数为阳”,居于阴位而单窍,寓“阴中有阳”之义;口、前阴、后阴虽是单窍,但口既能进食,又与说话有关;前阴既能排尿,又司生殖;后阴既能排便,又能排气,“单窍双功能”,寓“阳中有阴”之义。


有人可能会说:您的以上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只是您个人的理解与顿悟而已!还不能仅仅凭此就说“人中是人体阴阳的中心”。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既然“有道理”,那就好办了。让我进一步再做几点解释。



第一,带有“中”字的穴名,有很多,这些穴名的“中”字,基本都是指“中心”“中点”“中间”而言的。如乳中是乳头的中心,委中是腘窝的中心;中极是人身的中点,膻中是两乳的中点,中脘是上脘与下脘的中点;肩中俞是肩井与大椎的中间,中庭是玉堂之下、胸腹之间,中枢是第十椎节与第十一椎节的中间;中冲之“中”是指手指的中指,中封之“中”是指胫骨的中部等等。这是因为,穴位名称具有标识穴位位置的作用,为了让人取穴时便于定位,“中”字只能取义于“四方之中央为中、上下之间为中、左右之间亦为中”这一表示方位的最基本意义。“人中”之“中”字,其义亦当如此。



第二,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识一字便可为医说》中还说:“人乃阴精阳气合而成之者也,左为阳,左边一丿,阳之位也;右为阴,右边一ㄟ,阴之位也。作书者,遇丿处自然轻手挥之,阳主乎气,轻清之象也;遇ㄟ处自然重手顿之,阴主乎精,重浊之象也。两画不相离,阴阳互根之道也;两画各自位置,阴阳对待之道也。丿在左者不可使之右,ㄟ在右者不可使之左,阴阳不离之道也。左丿由重而轻,万物生于水,即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之义,由阴而阳也。右ㄟ由轻而重,形生于气,即大哉乾元,乃通统天,至哉坤元,乃顺承天之义,阳统乎阴也。二者合之则成人,合之之义,医书谓之曰抱,《周易》名之曰交,交则为泰矣。”换句话说:“人”这个字充分体现了阴阳互相对立、相互统一、互相消长、相互转化的规律,果真如此的话,则由“人”与“中”组成的“人中”这一穴名,其本身就含有“阴阳中心”的意思。


第三,就连老百姓也知道,当遇到昏迷晕厥、休克虚脱等危重病症的时候,首先要“掐人中”,为什么呢?《素问·调经论》说:“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圣济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6]换句话说,中医学认为,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即是无病;若这种和谐平衡的稳态被打破而偏离,就会发生或阴或阳、或虚或实、或寒或热的疾病。“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就成为中医的最高治疗原则。昏迷晕厥、休克虚脱等病症的根本原因是“阴阳不和”,此时平掐作为“人体阴阳中心”的人中穴,自然就成为“调和阴阳”最方便、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了。如果不承认“人中是人体阴阳的中心”的说法,就很难解释遇到昏迷晕厥、休克虚脱等危重病症的时候,为什么首先要“掐人中”。


第四,人中为督脉与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灵枢·经脉》说:“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胃足阳明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其实,人中也是任督二脉交接相会之处,只不过由于人体正中线上的皮肤由于口的存在不能相接续,所以古人的有关描述才给我们造成了任脉与督脉交会于龈交的印象。仔细研读上面所引《灵枢·经脉》的两段经文,则任督相交一目了然。《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引朱丹溪之言云:“人中是关督任之相交,阴阳相通也。人身之任督,如有天地,天地交泰,万物阴阳交合,顺生人之大道也,亦造物之灵也。”


督脉与任脉在“人中”相交通,而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如此则任脉与督脉交会的“人中”,自然就成为“人体阴阳的中心”。


第五,倡言“人中是人体阴阳的中心”的观点,确实没有直接的文献依据。最近为了写作此文,在“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傅山在《霜红龛文》“杂记二”中的一段文字,与我所陈述的观点颇为一致:“鼻之下曰人中。自此而上,耳、目、鼻皆偶;自此而下,口与二阴皆奇,合成一泰卦也。予因而广之:人中之后为督,为诸阳之会;人中之前为任,为诸阴之海。偶窍开阳位,奇窍开阴位,阳之用在阴,阴之用在阳也。故耳、目、鼻主精气神,为五脏之用;口、二阴主传送出入,为六腑之用。阳奇,故耳、目、鼻聚于一;阴偶,故大、小二便与口分于二。五脏属阴,而精气神无形,乃为先天之阳,自内而出;六腑属阳,而水谷有形,乃后天之阴,自外而入。观先后阴阳之用,而水火互藏之妙昭昭矣!医家之术,神仙之道,天地之运,思过半矣。”[7]


应将人中作为标准穴名

“人中”与“水沟”

在各种针灸著作、教科书及国际标准穴位名称中,都将“水沟”作为“正名”,“人中”只是“水沟”的“别名”。我认为,这是极其不合理的。

关于“水沟”,周楣声在《针灸穴名释义》中说:“水沟……穴在鼻柱下,人中沟中央,近鼻孔处,为鼻水所流注,且能治水病,故名。”[8]简言之,“水沟”就是“涕水沟”。

也许有人觉得如此解释,太不文雅,高式国在《针灸穴名解》中解释说:“穴在口鼻之间,正中之处。养生家闭口藏舌,舌舐上颚,运送口中津液下行,滋润喉咙,通渗脏腑。本穴正当口水吞咽向上翻转之路,故名‘水沟’”。但接着又说:“乃指口中功用而言。若自外表观之,则仅涕水之沟渠耳,于义则浅。”“人中之名,较水沟之名为雅,且显。故后世呼本穴多曰人中,而不言水沟。近今水沟之名,已受自然淘汰,而不常见用矣。”


“人中”作为穴名,最早见于《灵枢·经脉》;“水沟”作为穴名,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所引用的《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不仅如此,“人中”这一穴位名称,体现了该穴是“人体阴阳中心”的深刻奥义;急救“掐人中”,又是体现中医学最基本治疗思想——“调和阴阳”的最佳例证。因此,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将“人中”作为标准穴名,都比“(涕)水沟”要好得多。


此外,“人中”是位于鼻唇沟的中点,还是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限于篇幅,暂不讨论。让我用周楣声在《针灸穴名释义》中说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名不正则义不明,义不明则用不当,用不当则病不去,病不去则针效不彰,针效不彰则道日晦,而吾辈将无所措手足矣!”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asdrtv 2018-1-10 22:11
中医的伟大历史悠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