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taichi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14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热度 1已有 2498 次阅读2018-1-3 12:18 |系统分类:家庭生活分享到微信

中医疗效的核心就在于辨证,辨证不精准,疗效就算有,也是糊里糊涂的疗效。而辨证又和诊法息息相关。然而,相信很多人都和小编一样有着这样的困惑:中医诊断学学了一堆望闻问切的诊断辨证方法,说的都挺容易,真上了各种复杂多变的临床,马上就会发现各种诊断方法对辨证而言,其实都似是而非。真要想能相对精确一点,并且和治疗紧密结合的诊断辨证,到底该用啥诊呢?

望诊?

望闻问切里面望诊排第一位,而且《难经》里不是说“望而知之谓之神”么,谁不想成为神一样的中医?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可问题是,神医可不是那么好当的。看看人家扁鹊的望诊功夫是怎么来的: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现实点的,小编也曾见过那种看病人一眼就能把药方开出来的老先生,但私下交流,人家从小学画画写生,天天跟着老师观察人物,长大后学中医后又临床了二十多年,才练成的这种本事。

而且,老先生还说,有的大夫不是望,而是天资很好加上修炼内功,病人一进门,生病的地方和程度在自己身上就能有感应……

看来,这神一样的境界,一般人还真模仿不了,更何况是刚上临床的小白……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闻诊呢?

听个声音就诊病?老先生说,闻诊主要就是听听咳嗽声音和说话声音,看看是痰饮还是肾虚时会有用,什么病都靠听,那比望诊难度更大,至于听什么宫商角徵羽的技术,基本上早就失传了……

的确,一望便知症结所在的的确还见识过,完全靠听的,好像还没听说过真人存在……

问诊

  别逗了,现在中医界最被老先生和高手诟病的问题之一就是很多大夫水平不高,典型表现正是“四诊靠问”……

  更何况,现在有的病人也精了,见了大夫就把手一伸,说“大夫你摸摸看”,你要是问他哪不舒服,人家往往回答“我哪都不舒服”……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虽然问诊是必要的,但光靠问是肯定成为不了好中医的……

  所以,似乎脉诊就是金标准了?

好像的确是,就算开了挂的扁鹊,最后也还是“特以诊脉为名耳”……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伤寒论》开篇即是“辨脉法与平脉法”,后面每篇也都是“辨××病脉证并治”;

《难经》四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在讲脉;

《黄帝内经》干脆就直接挑明了“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公认的临床水平最好的国医大师之一——李士懋老先生,生前也认为,“望闻问切”是四诊在诊断过程中运用的顺序,而不是重要性的先后排列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不过问题是,脉诊虽然比望色难度低了不少,但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毕竟脉诊需要非常敏锐的指下感觉,才能体会指下脉象细微的变化,还要对应到病人身体中阴阳、气血、津液、脏腑的种种异常。而这种感受力,没有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是非常难做到的。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曾有个教脉诊的老师说,在摸过一万次脉之前,脉诊根本没入门;摸脉十万次以下的,不可能把脉诊掌握好。小编的一个同学,第一次摸脉是老师说这是弦脉好好体会,此后两年她摸谁的脉都觉得像弦脉……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虽然夸张了点,但的确也说明脉诊虽然不像望诊那么难,但大量的实践积累是少不了的。

  而且,脉象并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往往靠的是比喻和描述,而人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又有差异,导致就算是对同一个人的脉象,不同的医家认识也会不同。本人就听说过两位不同流派的中医大家会诊时,一个说是弦,一个说是紧,谁也说服不了谁。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再说,从古至今,医家对如何解读脉象就没有个确定的标准,从内经的三部九侯到难经的独取寸口,从张仲景的平脉辨证到李东垣的“外感见左大内伤见右大”,从滑寿的时脉、胃脉与脏腑平脉辨析到唐宗海的脉分气管血管而欲合西医解剖法理,众说纷纭,初学者肯定看的一头雾水。而且关键是这些人还都是一代中医大师,就算《濒湖脉学》里被李时珍黑的一无是处的《脉诀》“七表八里”,那也是唐宋时期影响极大的流派,孙思邈的《千金方》、朱肱的《活人书》、不知名的《中藏经》,很多内容和《脉诀》的体系极为相似,总不能说药王不会看病吧……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更何况,中医是天人合一之学,那要是时空的一点变化都能在脉象上反应,那临床上要是遇到个弦脉,除非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否则咋能摸出来这是反应真实病机的弦脉,还是在门口排队着急了后一时起来的弦脉,还是天生就这样不用治的弦脉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看来,虽然脉诊是成为真中医的必备核心技能,但如果不是天生感知敏锐,又有明师教带,脉诊就得慢慢积累,上来就完全靠脉来辨病,这要求有点高。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其实,临床上有一种很常用,相对比较客观、容易辨识,又可以和脉诊的病机、病位、程度、症状互相参照结合的诊断方式,那就是

舌 诊

原因很简单,舌诊主要就是关注舌体和舌苔的颜色、厚薄、胖瘦、润燥、裂纹、齿痕几个点,非常直观,看起来一目了然,润的就是润的,干燥的就是干燥的,白的就是白的,黄的就是黄的,红的就是红的,层次分明,组合简单,很容易和寒热虚实燥湿痰瘀等病机对应,除非是天生色盲,否则基本上寒热虚实的大方向上应该不会错。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而且,对初学者而言,舌脉结合、舌脉互参也是一个学习体会脉的好方法,通过舌诊大致判断一下寒热虚实,再看看脉象是否有符合舌诊的脉象,久而久之,脉诊也会随之提高。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就连前面提到认为脉诊是四诊重要性之首的国医大师李士懋,回忆前十几年行医时,临床也是主要依靠舌诊,等后来水平高了,能够处理一些舌脉不符的复杂情况了,才转而渐渐倚重脉诊。可见,连重脉的李老这样天资聪颖勤奋刻苦的国医大师,也是走的一条先舌诊再脉诊的升级之路而且花了十几年才修炼到可以以脉诊为主的境界!我们小辈又怎敢朝夕之间就觉得自己可以超越舌诊呢?

中医疗效的核心是?

至于真遇到舌象和脉象不符的病人,那肯定要么是病机复杂,要么是病情严重,大概率已经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了,老老实实的去问师父吧……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asdrtv 2018-1-4 06:10
不准确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