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钱钢:“依宪治国”为什么不见了?
2014年09月03日联合早报
作者是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
中国聚焦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编纂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是当今中国大陆一部超级大书。截至8月中旬,该书发行已突破1000万册,被称为“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读本序言称:“该书框架结构是在深入领会和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基础上设计的,全书主要观点和论述忠实于原著。”然而,细读是书,笔者发现一个严重的编选“错误”。
这个11万字的读本,囊括了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在不同场合的40余次讲话,有的引述原文,有的系编者阐述的讲话精神。按理说,中共十八大以来习的讲话,除了不宜公开者,应悉数编入读本。但不知何因,读本遗漏了习近平谈“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讲话。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这个讲话曾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人民日报》2012年12月5日)。一个“首先”,一个“关键”,和江泽民、胡锦涛说的“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语义明显刷新。《人民日报》曾连续发表三篇“本报评论员”文章,阐述习的这次讲话。其中第三篇《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写道:“法治首先是宪法之治。依法治国的‘法’,指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由各种法律规范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其中,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我国所有的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都是对宪法精神、原则和制度的具体化。因此,依宪治国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之义”。(2012年12月13日)几乎同时,《人民日报》发表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的文章《依宪执政开启法治新时代》。作者高度评价习近平的讲话,称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宣言书;是厉行法治、垂宪而治的动员令;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路线图。”(2012年12月12日)
不可能的“失误”
词汇是话语的构成重心,新闻传播的外在形式(包括报纸版面安排、电视新闻播出顺序和长度乃至主播的语气等),同为构成话语的元素。在中共党媒体上,新闻话语充分体现了党的议程设置。
笔者曾指出,《人民日报》署名“本报评论员”的评论,级别仅次于社论。如果是系列评论,无疑分量更重。从十八大闭幕后的2012年12月到读本出版的2014年6月,此期间,《人民日报》对习近平的不同讲话,做过10次“本报评论员”系列评论(另有一次是对所有讲话的综合评论)。《人民日报》对纪念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和习近平的讲话,曾做最高规格的报道,其系列评论,对“依宪治国”进行了详细阐述。读本不提这个讲话,不阐述这个讲话的最重要精神,是不可思议的。
上述曾大力宣传的各次讲话,除了关于“依宪治国”的讲话,读本未提到的还有:关于新疆问题的两个讲话,和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的讲话。对新疆的指示,在统管全党全国工作的读本中没有特别出现,容易理解,况且读本中有反分裂、反恐怖袭击的阐述。另外两个讲话,内容相通,读本对它们的取舍值得分析。
读本共分12个专题,与上述两个讲话关系最为直接的,当是第五专题:《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该专题第二节专门论述法治,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要点。读本没有直接引述习近平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关于“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的原话,但提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
相形之下,读本不但未提习近平纪念宪法实施30周年讲话,而且在有关“依法治国”的论述中,完全不提习近平“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的原话,这不能不说是明显的“错误”。然而,这到底是编选错误,还是“提法”的重大变化?如果是“提法”的重大变化,那么,决定者是中宣部,还是总书记?笔者无从了解读本编选内情,只能借语象分析进行判断。
大背景:反宪政
中共党媒体上“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两个口号的浮沉,颇堪玩味。十八大后,它们首次在《人民日报》标题上出现。2012年12月,《人民日报》上使用“依宪治国”或“依宪执政”的文章有6条。笔者认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有可能如“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发展为习近平的旗帜性话语。但进入2013年,两语降温。这原是习近平就任后最令人瞩目的口号,与知识界呼吁的“宪政”,其形,其义,都十分接近。“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在党报的出现或消失,隐含敏感的政治信息。2013年1月,《人民日报》上没有这两个词语(该月广州发生因《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中国梦 宪政梦》被强令删改等事件引发的抗议)。2月、3月各出现一次后,4至7月完全消失,8月出现一次。这段时间,恰是“七不讲”、反“宪政”的高潮。此后,10月出现了一次,11月出现了两次,2014年2月出现了一次,然后完全消失。
在此时段,有三篇文章须特别关注。“七不讲”传达后,引起思想混乱。在临近以改革为主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时,2013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转载了《求是》杂志第20期发表的署名秋石的《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一文。许多朋友反感此文的左腔左调,我却发现,该文是一篇“打补丁”之作,对“七不讲”做了微调,有些许软化。例如对“普世价值”,该文承认人类有共同价值,但称被人热炒的“普世价值”专指西方理念;又如,该文未批判“公民社会”;该文继续批“宪政”,但间接肯定了“社会主义宪政”的说法,并在相关论述中使用了“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
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幕。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述评《中国道路的“历史新起点》。11月11日,又发表《政治文明的壮丽篇章——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建设述评》。这两篇文章都引用了习近平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原话。但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时,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没有提到“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宪执政”迄今为止再没有在《人民日报》出现。“依宪治国”最近一次在《人民日报》露面,是在2014年2月28《法治强则国家强——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显明》一文中。《人民日报》上,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依宪执政”已消失9个月;自2014年3月至8月,“依宪治国”已消失6个月。
读本在6月出版,7月,“七不讲”浪潮又起。从社科院打头加强思想控制、中组部印发《在干部教育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到中央党校副教育长韩庆祥在《人民日报》发表《深刻理解“新的伟大斗争”》,“宪政”、“普世价值”、“公民社会”等再次遭到凶猛批判。这就是语境。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隐去一篇重要讲话的大背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显然令反宪政的人坐卧不宁。这些深红话语的卫士,对当政者使用的浅红话语同样极度敏感,对任何稍有改革意味的词语,都会竭力抗拒。10月,中共将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党媒报道,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习近平在上任之初说的这句话,会在四中全会出现吗?关心中国前途的人,可以用它做试金石。
作者是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习近平在上任之初说的这句话,会在四中全会出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