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5||
有一句俗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走太遥远的路,也不需要等待太漫长的时间,我们就能够清清楚楚地看透很多事情,真真切切感受到朋友的温暖力量。还有一句俗话,“黄金易得,知音难求”,真诚的朋友有道义,有担当,“救人之难,济人之急”,不计贫富贵贱,不因生死利害而改变挚友真情。
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伦关系有五种类型,俗称“五伦”: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父子、兄弟属于血缘关系,夫妇属于姻亲关系,君臣属于从属关系,用今天的话来说,可称作上下级关系,唯有“朋友”,既非血缘、姻亲关系,又非从属关系,而能列为“五伦”之一,可见古往今来的中华民族对“朋友”是多么的重视。
孔子曾说“君子好其正,小人毒其正”,君子总是选择正直之人做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朋友,要以道德、仁义为标准。“以势交者,势尽则疏;以利合者,利尽则散”。国家择友标准亦如此,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巴基斯坦始终是可以信赖的“铁杆”朋友,“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钢硬”,让两国人民由衷感地发出了“好朋友胜似亲兄弟、赛过亲兄弟”之感。(文/宋丞策)
据新华网伊斯兰堡4月21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21日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题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 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重要演讲,习近平强调,早在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在我们两个古老文明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在近代,中巴都曾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斗争历程,使中巴人民心灵相通。建交以来,中巴建立了全天候友谊,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一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患难见真情,中国和巴基斯坦都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善邻的珍贵、朋友的温暖。
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伊斯兰国家,当时它同中国建交带动了一批伊斯兰国家承认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不会忘记,是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架起了中国通向外部世界的空中桥梁。在1964年中巴航线首航仪式上,共和国第二任外长陈毅元帅慷慨激昂地说,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从此被打破了。
历代中国领导人在巴基斯坦的足迹:
多年来,巴基斯坦在国际事务中坚定支持中国。我们不会忘记,195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巴基斯坦不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反对,不承认台湾国民党政权在联合国“代表”的合法性,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此后多年,巴基斯坦在联大作为提案国,支持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0多年来,无论国际、地区和两国国内形势如何变化,中巴友谊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两国没有边界争端,经贸上互利共赢,在几乎所有问题上都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这实属难得。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成为中巴关系的基本特征。
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打开关系大门的过程中,巴基斯坦曾起过重要作用。巴基斯坦领导人在中美之间传递信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就是从巴基斯坦坐飞机来北京的,这是中美打开关系正常化大门的重要一步。中巴之所以能保持持久的友谊,这要归功于两国几代领导人在不断变幻的国际风云中结下的深厚的友谊。
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是首位出访巴基斯坦的中国国家领导人。1956年12月,周恩来率团赴巴基斯坦进行为期10天的访问,为中巴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在此后的时间里,周总理也多次访问巴基斯坦,为中巴友好关系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04年9月,巴基斯坦政府决定把首都伊斯兰堡使馆区的主干道“大学路”更名为“周恩来路”,这反映了巴基斯坦人民及领导人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期间,中国领导人也经常出访巴基斯坦。1966年3月,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主席访问巴基斯坦。1984年3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访巴。1988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访巴。1991年10月,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主席访巴。
1996年12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应邀对巴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是中巴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两国领导人确定了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还在巴发表了题为“世代睦邻友好,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首次全面阐述中国的南亚政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双方高层接触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而每当有中国领导人来访,巴基斯坦民众都会走上街头热情欢迎,中国领导人均会受到巴方的高规格接待。
•朱镕基访巴:首席执行官迎接
2001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访问巴基斯坦。当朱镕基总理走下专机舷梯时,受到了迎候在舷梯旁的巴时任首席执行官穆沙拉夫和夫人、巴时任外交部长萨塔尔、陪同团团长、巴时任财政部长阿齐兹以及巴基斯坦政府其他高级官员的热烈欢迎,礼兵鸣19响礼炮。
•温家宝任内两次访巴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其任内曾两次访问巴基斯坦,分别是2005年和2010年。2005年对巴进行任内第一次访问时,当温家宝总理步出舱门时,礼兵鸣礼炮19响,巴总理阿齐兹等政府官员在舷梯旁迎接。在从机场通往总理府的路上,温家宝乘坐的汽车经受“玫瑰花雨”的洗礼。
2010年12月,温家宝总理任内第二次来到巴基斯坦,对其进行为期三天正式访问。温家宝总理的专机进入巴领空后,巴方派出6架战机护航以示欢迎。巴时任总理吉拉尼率领20多位内阁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陆空三军参谋长在机场迎接。礼兵鸣21响礼炮,并请温家宝总理检阅三军仪仗队。媒体当时称,这是“最高级别礼遇”。
•胡锦涛访巴:总统总理齐迎接
2006年11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正式访问巴基斯坦,这是中国国家主席十年来首次访巴,此方的目的是加深友谊、扩大合作、规划未来。当胡锦涛主席抵达伊斯兰堡时,时任巴总统穆沙拉夫和总理阿齐兹亲自到机场迎接。而美国总统布什当年3月来访时,巴方只派外长去机场迎接。
•李克强访巴:受破格接待
2013年1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巴基斯坦进行的正式访问。当李克强专机进入巴领空时,巴6架空军枭龙战机全程护航。飞机降落后,巴总统和巴总理一起到机场迎接李克强总理,举行隆重欢迎仪式,鸣礼炮21响。
2013年5月对巴基斯坦进行正式访问期间,李克强在接受巴基斯坦媒体的联合书面采访时表示,提起巴基斯坦,中国人的第一印象是“铁哥们”。
•中巴友谊被写进巴基斯坦小学课本
在巴基斯坦的中国人都有一个感受,巴基斯坦人对中国怀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比山高、比水深、比蜜甜”,是巴基斯坦人在谈到中巴友谊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而一句简单的“我是中国人”,往往使在巴基斯坦的中国人获得格外的礼遇和优待。
“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坚定盟友”。巴基斯坦把这样一句表达中巴友谊的话写进了小学课本,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包含着中巴友谊。
历经60年的友好交往,许多巴基斯坦人对中国抱有好感,中国形象在巴基斯坦也比较正面和积极。巴基斯坦现代国立语言大学中文系老师拉希达2010年曾带学生到上海参观了世博会,这也是她时隔20多年再次到上海,她感觉这里的变化太大了。拉希达说:“这次我们去上海的时候,我觉得上海现在和欧洲一样漂亮,南京路一看好像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
不过,也有部分巴基斯坦人对中国这位老朋友有着超乎现实的期待。在一些巴基斯坦人的印象中,现在世界上最厉害的国家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中国,只有中国可以与美国抗衡。
我们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看到,为了欢迎习主席的到来,街道上竖立起了很多巨幅的宣传牌。宣传牌上用中英两种文字写道:“巴中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钢硬”。看来,中国称巴基斯坦为“巴铁”似乎还不足以表达两国人民间的深情厚谊,巴基斯坦是不是要用“中钢”来形容中国这位日益紧密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呢?
•习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是肝胆相照的信义之交,休戚与共的患难之交,堪称国与国友好相处的典范。这次访问期间,我同侯赛因总统、谢里夫总理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定位是中巴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的鲜明写照,可谓实至名归。(来源:综合中国外交部网站、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海外网、凤凰网、国际在线报道等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