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毫无疑问,“东亚病夫”是中国,“小日本”是日本,这是最有影响、最具歧视色彩的绰号。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足球冲进世界杯,成功举办奥运会,许多人反复提起“东亚病夫”,说这是日本等列强污蔑中国人,我们强大了,是“大中国”,再也不是“东亚病夫”了。与此同时,虽不再把美国看成“纸老虎”,但是还把日本当作“纸老鼠”,辱骂其为“小日本”。
中国的绰号文化堪称世界之最。自古以来,东方独大的中国自以为“世界中心”、“天下第一”,就自称 “中华”、“中国”、“上国”、“天朝大国”,并以“华夷之辨”观念视外族为禽兽,名字用“兽”或“虫”修饰,如“狄”、“蛮”、“戎”。惟独称日本为“夷”、“倭”,带个“人”字旁,使得当时景仰中国的日本人十分高兴,认为中国毕竟把自己当“人”看。而今,许多中国人还用“倭”来代表日本以示轻蔑。但在古汉语里,“倭”属于中性而略具褒美意味,明代以后才成为贬义词,是语言文化在对日关系里的鲜明表现。
近代以来,中国被西方人打败,就根据其体貌特征,称其为“鬼畜”、“大鼻子”、“老毛子”、“纸老虎”、“野心狼”,而今足球界还称外国对手为“狼”。文革时期,上至领袖,下至人民群众称出身有问题的中国人为“牛鬼蛇神”、“臭老九”、“黑五类”。直到现在,还有人叫南方人“南蛮子”, 叫蒙古族 “靼子”,编造笑话歧视河南人,侮辱朝鲜族和韩国人为 “高丽棒子”、“大裤裆”,而韩国也有“你怎么像个中国人”之类的回骂。这些都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区域关系和民族关系。
不过,国人给日本起的绰号最多,很多不乏贬义,如“东夷”、“下国”、“弹丸”、“倭奴”、“区区岛国”、“蕞尔小国”,古代日本甚至也往往这样自称。蒋介石还称日本为“岛夷蛇豕”。中性一点的“东瀛”、“扶桑”,以及日本最重要的名字“日本”,也来自中国。
日本,本意是“日出之国”,“太阳升起来的地方”。逻辑上分析,在日本本土看太阳是在东方海上升起的,因此最初日本人不可能称呼自己的土地为“日本”。这应该是古代中国人观看东方岛屿的感觉和称呼,被对自身知之甚少的日本人借鉴。
607年,日本羽翼初丰,圣德太子致隋炀帝“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国书,表达不甘屈尊、对等交往的强烈愿望。隋炀帝览之不悦,斥之无礼,并遣使责难。
唐玄宗时,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武后曰日本”。武后为女皇武则天,“日本”一词正式出现。中国漆器传入日本大放光彩,日本英文名“JAPAN”也指漆器,据说根据“日本”古代汉字读音所起。可见日本各种名字与中国渊源之深。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对日本有所敬畏,但嘴上功夫依然强硬。1903年,留日生陈天华在《警世钟》说“小小日本不足道”。小日本,终于明显强烈地从一个中国知识英雄的口里说了出来,影响至今。
九一八后,吉林省德惠县抗日义勇军的战歌唱道:“提起了九一八啊,两眼泪哗哗;可恨那小日本儿啊,侵占我东北。”老师偷着告诉孩子,要是大个子中国人被打死,一车能装10个,日本兵个小,能装20个。伴随着日本侵略的深入和残暴,中国人一口一个“小日本”地怒骂,以此发泄内心的愤懑,表达大无畏精神和对侵略者的憎恨,当然无可厚非。
从小我就知道小日本,也常说小日本,还以为小日本“小鼻子小眼”。某同学长相丑陋,个头矮小,言行猥琐,就被骂作小日本。骂者也在潜意识里认为日本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1970年样板戏宣传画──《红灯记》之《赴选自王锦思《日本行中国更行》宴斗鸠山》,在高大的中国英雄李玉和面前,鸠山等日本鬼子渺小且猥琐。
叫“小日本”不乏憎恨无奈之意,但更多地是妄自尊大、夜郎自大的蔑视讥讽,认为日本国土小,日本人个头小,用品小,又小肚鸡肠,办不成大事,称“倭”就带有“矮小”的蔑意,而中国面积广大,大江大河大漠大山,人口众多,况且个头大,胸襟宽广。由此衍生的还有“小鬼子”、“小东洋”、“小鼻子”等。而口语中的“小日本儿”和“小日本子”中的象征晚辈的“儿”和“子”,更有着强烈的民族等级寓意。
叫“小日本”成为国人的习惯。从蒋介石、东北军阀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再到台湾作家柏杨、长虹电器总经理倪润峰、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水均益、笑星赵本山、中长跑教练马俊仁、电影《小兵张嘎》中的“嘎子”,乃至5岁的幼童,都说“小日本”,更有报刊媒体、街头巷尾、黎民百姓、各色人等,集体无意识地不绝于耳、百说不厌、百写不繁的“小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