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印章:(三)印章的发展历史及种类之三
玩童 2011-6-10 02:46
    官印到了隋唐时代,印面开始加大。随着纸的普遍应用,朱文逐渐替了白文。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叠文”入印(古代的“九”为数的终极,故有此名,并不一定要九叠,?可以随笔划的繁简而变化)以便填满印面。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清代官印满文, ...
1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漫谈印章:(三)印章的发展历史及种类之二
玩童 2011-6-10 02:45
子母印 ]     子母印又称“玺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人印腹空,可以合宜地套进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怀子的形状。也有套进一方两印成一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可见。   ...
1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漫谈印章:(三)印章的发展历史及种类之一
玩童 2011-6-10 02:44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 ...
18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漫谈印章:(二)古籍上的印章
玩童 2011-6-10 02:39
古今藏书,大都在书上施以印章。这些印章,勾勒了一部书的流传轨迹,是我们鉴定一书的价值,特别是其文物价值的绝好依据。         在古籍上的印章,就其类型而言,大体可区分为四类,这就是:①名章,②鉴赏章,③训诫章,④闲章。     名章是钤在古籍上 ...
2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漫谈印章:(一)印章的起源
玩童 2011-6-9 19:36
印章的产生源于制陶,中国陶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有八千多年历史,而最原始的制陶即模制法,就是在模子里置竹篮条或绳子,接着用泥涂在模子里,待半干后取出,陶坯的表面就留下清晰的篮或绳的印纹。受如此印纹的启示,先民们后来直接在陶拍上刻纹饰。陶拍原先是以拍打方式弥合泥坯裂缝的简单工具,其上雕纹饰 ...
1925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真 的 有 三 淨 肉 嗎 ?
tarcuslao 2011-6-9 09:02
【評論】以下「真的有三淨肉嗎?」是轉載自中華道德學會多網誌,說明佛學文獻中印証持素不食肉是學佛弟子的修行之路。 【 真 的 有 三 淨 肉 嗎 ? 】 大 慧 , 今 若 有 痴 人 謗 言 如 來 聽 許 食 肉 , 亦 自 食 者 當 知 是 人 惡 業 所 纏 必 當 永 墮 , 不 饒 益 處 大 乘 入 楞 伽 經。 對 於 一 些 尚 未 ...
303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看见“中医养生:“撞背” 提阳气”,做了一下,效果还不错。
陈慈川 2011-6-9 04:06
今早天气不是太好,降温了,风很大。没有太多晒,但是看见“中医养生:“撞背” 提阳气” http://url.ifeng.com/qfa0 tid=128642extra=page%3D1 古代自我推拿的功法里就有一项撞背功:做了一下,效果还不错。  做法:双足与肩同宽,背靠墙壁站立,约相隔20~40公分,全身放松,身体后仰,用背部撞击墙壁,用力适度,借 ...
2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身体亚健康的9个暗示
琴心明月 2011-6-9 02:32
身体亚健康的9个暗示 亚健康状态也是很多疾病的前期症兆,如肝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等。亚健康人群普遍存在六高一低,即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免疫功能低。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时候总是会想方设法向主人报警。你注意到这些信号了吗? 大量脱发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 ...
1511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医学专家如是说
琴心明月 2011-6-9 02:31
肿瘤专家:   1.肉最好煮着吃。高温烧烤会使肉中的氨基酸分解,形成致癌物质。   2.饲养宠物。可以增加人体内的催产激素,并降低应激激素皮质醇,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3.慢慢吃午餐。学学意大利人从容不迫地享受午餐,这能保护心血管,延缓衰老。    妇科专家:   1.切勿自行用药。如果自认 ...
1542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人老了就一定会老糊涂吗?
阿彭 2011-6-8 13:59
        人有千亿个神经细胞,人在老化的过程中,脑神经细胞会慢慢萎缩或死亡.据估计,人在35岁以后,每天会有将近一千个神经细胞死亡,神经细胞死亡后就不会再生,神经细胞的死亡也就带来记忆的丧失.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亦普遍认为,人老后记忆力就会减退,思维变得迟钝,反应慢了,慢慢变成老糊 ...
3165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