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善意提醒】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释义为: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国画是中国人文情思里最为深重的沉淀。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即: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本质上,中国绘画富于“形而上”的意味。王维开创诗与画的结合——的萌芽,宋徽宗赵佶创立了“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标准形式——集诗书画于一体,自此成为了中国文人永恒的精神追求。宋以来,诗画一律的观点成为主流。苏东坡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元代绘画在继承唐、五代、宋绘画传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标志就是“文人画”的盛行,绘画的文学性和对于笔墨的强调超过了以前的所有朝代,书法趣味被进一步引申到绘画的表现和鉴赏之中,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画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明、清两代绘画传承宋元精华并演变发展,回到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占据画坛主流。因此,品评中国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品味,而不是看西方绘画那样的“一览无余”;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去品味“中华文化精髓——诗词歌赋”;二、从中国书法艺术上去品味字体的美、线的美、力的美、以及表现个性精的美。三、中国画的本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借物象以寄予作者思维、情感的艺术,是“物我合一”的艺术体现。正如现在的绝大多数书画作品,"千人一面",看似漂亮外貌,实则废纸一张(或者是是缺诗、少书法,没文化、没思想的空壳——沦为“以术求术、”、崇洋媚外,传统文化被肢解,被冠以“水墨、彩墨”西洋画之傀儡、怪胎。“残缺的中国画”)。
【编者按】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无不是文化的产物。首先是文化、思想(文学),然后才是艺术(技艺)。中国书画是中国人文情思里最为深重的沉淀。中国画的文化蕴藉又远在绘画之外,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来又讲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文化可以渗透到一个人的心里,渗透到一个人的血液里,是深层次的,是不容易改变的。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当前,无论是中国画展览,艺术市场上,还是书画课堂等等,能够见到的中国画,基本是没有题画诗的“白板”。当下不少画家以西方绘画作为中国画创作的参照,以此倡导所谓融合中西绘画以加强“视觉冲击”和写实效果。其结果造成了中国画的发展不但失去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也一度出现了极其萧条的现象,在这种外来文化意识决定下会将中国画引入末路;因此,我们不能舍本求末,尤其是当前中国处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民族文化观念,“诗情画意”应该是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大趋势。顾绍骅怀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社会责任感,面对当前美术界的西化现状,提出中国画的发展必须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中国画最大特点是思想性,人格艺术,养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即:中国民族文化的中国画,是具有“诗、书、画、印”等民族文化特征,这是中国画的根本;其最高境界就是“诗情画意”。“在弘扬民族文化这个事上,我们都应该做铮铮铁骨的好汉,不能卑躬屈膝!生存世界上,得有思想,负责任,要无愧于这个时代,没有文化是不行的!”“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中国画的诗情画意),经过数十载的探求,主张应该从《中国画评价标准》。我撰写了《以古为证 汲取精粹 发展创新 面向未来》等等论文来阐述------。
历史上中国画审美、品评标准的发展沿袭考:顾恺之 《女史箴图》箴文,卷末的 “顾恺之”名款,梁元帝 萧绎《职贡图》为例:“楷书榜题,疏注国名及其山川、风俗、历史及历代交往情况、纳贡物品等”从此开创书法与绘画一体“中国画题跋”的样式。唐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各代,影响到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王维开创诗与画的结合——的萌芽。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画家云集、各有特色,可谓是光耀璀璨。两宋时期整个宋朝占世界的GDP的65%,还有80%的说法,是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宋代是“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早于西方绘画“文艺复兴”的十四~十六世纪,大几百年。)宋徽宗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却是不可否认的,有“书画皇帝”和“丹青皇帝”的称号。亲创粗笔水墨花鸟,更加主流和严谨,特别是创立了“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标准形式——集诗书画于一体(这样的形式犹如“声光电+SanDisk效果”的电影,其艺术效果好;若是缺少题画诗,就像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或,“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样难以表达作品中的思想、情怀!),自此成为了中国文人永恒的精神追求。元代绘画在继承唐、五代、宋绘画传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标志就是“文人画”的盛行,绘画的文学性和对于笔墨的强调超过了以前的所有朝代,书法趣味被进一步引申到绘画的表现和鉴赏之中,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画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明代绘画传承宋元精华并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逐渐稳定,绘画艺术出现了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呈现出流派纷繁、各成体系、百花齐放和各画科全面发展的局面。总的说来,元四家的影响在初期犹存,前期以仿宋“院体”为主;中期以后,以吴门各家为代表,回到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占据画坛主流。文化典故成为绘画内容,以谢环、王绂、李在、仇英等为代表;《杏园雅集图》明·谢环,《山亭文会图》明 王绂,《琴高乘鲤图》《圯上授书图》明 李在,《松下论道图》明 仇英等等。中国画的诗情画意得到传承!如王履、郭诩、沈周、文徵明、唐寅等等,诗书画样样精到;如《琵琶行图》明 郭诩,《庐山高图》明·沈周,《雪山行旅图轴》明 文徵明,《落霞孤鹜》明 唐寅等等。
莫是龙(1537-1587),明代诗文作家,书画家。字云卿。因得米芾石刻“云卿”两字,因以为名,更字廷韩,号秋水,又号后朋、碧山樵、贞一道人、畏垒居士、云龙山人、玉关山人,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如忠长子。其育于外家,长于虞山(今江苏常熟),八岁读书便目下数行,十岁属文藻思溢发,十四岁补郡博士弟子员,有神童之称。性豪迈,不喜科举业而攻古文辞及书法、绘画。诗文宗韩愈、柳宗元,卓然成家。书法宗钟繇、王羲之及米芾,小楷精工婉媚,行草豪逸有态。善画,山水宗黄公望而能自辟蹊径,挥染时磊磊落落,郁郁葱葱,神酣意足,别具风貌。传世作品有《为石秀写浅绛山水》轴,现藏故宫博物院。 嘉靖四十五年(1566)作《山水图》轴藏辽宁省博物馆。 《仿米氏云山图》卷后自题一诗云: “老龙昨夜排天门,云怪兴没仪曜昏,此时群峰自历乱,银海淼茫湿雨痕。”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溪雨初霁图》流入海外。通画理,著有《画说》 一卷、《秀石斋集》。
【介绍】
莫是龙少负隽才,8岁善读书,10岁善属文,14岁时便通过秀才考试,才华横溢,声名远扬,在当时颇有诗名、书名、画名,深受众人的推崇,太仓王世贞、济南李于麟、新安汪道昆,这些当代的文化名流皆倾心推毂。是龙生活的时代,科举考试对于一名文人至关重要。考试的成功,意味着社会地位的提升,基本生活便会得到保障。对于莫是龙来说,他出生在以儒业显贵的仕宦之家,著书写作、琴棋书画已经成为他的本能。除此之外,他别无谋生手段,又不肯屈身商贾,只能通过科举考试来确保生计。
莫是龙极富文才,诗文皆情辞两美。莫是龙在32岁时便有《莫少江集》问世。当时锡山俞宪为刻《二莫集》,一时传为佳话。35岁曾作《送春赋·并叙》,得到当时文人的激赏。王世贞题曰:“廷韩此赋,可谓文生于性,廷韩此书,可谓笔外有情,令人于翰墨外有章台走马之兴,几欲夺之,抑情而止。”当世王世懋、俞允文、欧大任、皇甫坊、梁辰鱼等均在幅上题跋称赞,也足见莫是龙文才、书艺之高超。毫不掩饰好恶情感的外露,傲视世俗的各种陈规陋习,率然坦露自己的心胸,这或许是艺术创作最需要的素质。仕途的不幸反而成了莫是龙艺术上的大幸。然而,莫是龙的仕途却异常坎坷,曾四上京都,其中两次赴考都折戟沉沙,这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但他一生却困于场屋,多次参加科考,都以失败而收场。莫是龙虽有意归隐,但面对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忙于应酬,在写给陈伯求太史的信中,提到自己“别来都无长进,独能于举子业中寻得出路,姑将朝夕从事求售,俗目了世之魔,当不复为市井小儿所诮,不然虽班马再生,曹刘嗣出,谁能识者?”可见,莫是龙正做着自己都认为是俗物的事情。作为文人,其中的幽怨之情可想而知。万历元年开始,莫是龙便一直奔忙在北京与松江之间,万历四年(1576)莫是龙40岁,曾赴京一试,失利后、万历十年(1582)46岁的莫是龙再次赴京,“北试已获隽矣。署榜时失卷,复不遇。”此时,他已经心灰了,说:“两就北闱之试,虽数遇知己者,而文卷误失,辄致遗弃,命运坎坷乃至如此。”科举受挫带来的现实压力,使他的内心世界是痛苦挣扎的,外加童年时期的孤独忧郁,致使莫是龙中年时期便一直疾病缠身。这一年的冬天,莫是龙于长安旅邸,秉烛兀坐,对人生作了深刻的思考,写下了《笔尘》。莫是龙的生活是艺术的,其艺术是诗意的。48岁那年十月,与沈周南等文友夜集小雅堂,莫是龙出米元章灵璧石置坐,焚香,各赋诗。诗成之时月满西楼,客人徐步月归。而他仍然独坐煮惠泉边,捡案头书翻检,兴致而书道:“人生各有嗜好,皆痴也。而乐此不为疲。虽我嗤俗子,而俗子得,复嗤我后也。书之以俟达观者定焉。”正是对书画的这份“痴”,这份执著,才使他到达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可惜的是,莫是龙正是在这个颠峰状态倏然而逝,年仅五十一岁。“疾革时,尚与友人对奕,已较胜负,收其子,倏然而逝。”他得的可能是心肌梗塞,这无疑与科举失利带来的苦闷抑郁有关。
董其昌早年拜师莫如忠,在莫家私塾就读,得以结识莫是龙,与他谈书论画,奠定了日后的书画理论基础。董其昌25岁时,观莫是龙作画,“咄咄称赏”(《画禅室随笔》卷二题莫秋水画),他对莫氏父子都颇为赞赏:“始知公(即莫如忠)深于二王,其子云卿亦工书。”(《评法书》)他评价其师莫如忠“似正反奇,超俗即雅”、“人地高华,知希自贵,晋人以外一步不窥”。而对莫是龙的评价同样很高,“风流跌宕,俊爽多姿,酝酿诸家,匠心独妙”、“如五陵豪侠,宝剑金丸,意气自喜”、“游道既广,鉴赏之家无不遍历”。由此可见,莫是龙在书画方面对董其昌的影响不容置疑。
莫是龙 《仿黄公望山水图》 立轴,纸本设色,119.1×41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款识:“辛巳秋日写于石秀斋中。云卿。”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题款:“莫廷韩书画实为吾郡中兴,即玄宰亦步武者也。此幅虽放大痴,而层峦曡章,笔墨遒劲,今流落人间,见之如闻山阳笛也。陈继儒题。”
《策杖携琴图》明 莫是龙 设色纸本 立轴 1581年作 钱镜塘旧藏,吴湖帆题签
款识: 跻攀萧寺一登山,策杖携琴独往还。人境却同心境远,白云红树两幽闲。辛巳十月写于清照山房并题,莫云卿。
钤印:云卿(白)签条:明莫云卿策杖携琴图真迹。吴倩鉴题。钤印:湖帆(朱)鉴藏印:数青草堂(朱) 海昌钱镜塘藏(朱) 镜塘鉴赏(朱) 出版:《艺海名家书画精选》P5,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说明:钱镜塘旧藏。吴湖帆题签。
《仿黄公望山水》明 莫是龙 水墨纸本 手卷 1576年作(画心274×29cm;引首95.5×29cm;题跋45×29cm)
引首: 秋水清思。乙亥之秋,游勾屚都峤归,道经香岛,访居素道兄,属黄山黄宾虹题于双树翠屏馆。钤印:黄宾公(朱白) 朴居士(白) 黄(白)
款识: 1. 仿子久笔意。云卿。钤印:云卿(朱)
2. 丙子仲夏,同顾仲方、彭钦之、蒋伯龙访杨太和山人,时雨骤作,主人摘园蔬、开瓮头春款留,出商彝周鼎纵观之,顿豁尘目,诸子各赋诗图画以酬主人,余亦效颦,聊记胜游云。云卿。钤印:云卿(朱) 莫氏廷韩(白)
题跋: 1. 云卿画不多觏,此卷向在姚子真太守处,咸丰戊午(1858年)秋,余从姚之戚徐伯蕃司马得之,天机活泼,笔墨淋漓,气韵浓厚,可宝也。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朔,黄芳记。钤印:黄仲子(白) 岳麓山人(朱白)
2. 秋水自称:余于绘事时时自适意,偶所合作辄亦妄自矜重,不轻示人。论者谓其山水学大痴,另得蹊径,雅秀处人莫能及。此卷用笔用墨法,全从宋元名大家心领神会而出,无一毫院画尘俗气,有明一代已不多见。居素道兄获之,不可谓非古缘也。乙亥(1935年)宾虹。钤印:黄宾公(朱白)
签条: 明莫云卿仿大痴水墨山水。黄氏怀蘐堂藏。壬辰(1952年)李研山题。钤印:黄氏怀蘐堂藏(朱)
鉴藏印: 澹园珍藏(白) 荷汀珍藏(白) 黄氏怀蘐堂藏(朱) 江邨秘藏(朱) 墨林(白) 江村高士奇字澹人(朱,二次) 竹窗(朱) 会稽旧尹之章(朱) 星沙黄荷汀鉴藏书画记(朱) 高士奇图书记(朱) 雪邨珍藏(朱) 墨林秘玩(朱) 项子京家珍藏(朱) 咸丰丙辰后黄氏所藏(朱) 金陵胡氏九华堂鉴藏书画(朱)
说明: 项元汴、高士奇、黄芳、黄文根等鉴藏。黄宾虹题引首。黄芳、黄宾虹题跋。李研山题签。
两幅手卷 1《山水图卷》手卷 明 莫是龙 私人收藏 2《三江送别图》 明 莫是龙 25×260 手卷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莫是龙在《画说》中说: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米虎儿谓王维画见之最多,皆如刻画,不足学也,惟以云山为墨戏。此语虽似过正,然山水中当著意生云,不可用拘染,当以墨渍出。令如气蒸,冉冉欲堕,乃称生动之韵。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古人云:“石分三面。”此语是笔亦是墨,可参之。
董其昌对莫是龙的评价同样很高,“风流跌宕,俊爽多姿,酝酿诸家,匠心独妙”、“如五陵豪侠,宝剑金丸,意气自喜”、“游道既广,鉴赏之家无不遍历”。由此可见,莫是龙在书画方面对董其昌的影响不容置疑。
《仿赵大年江乡小景》明 莫是龙 纸本设色 135×50cm
此作为一幅小青绿山水作品,画面神韵秀丽,清逸雅致,画风严谨,深具传统面貌。分为近、中、远三景,近景表现的是生长于山间的树,显示出一种向外的张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与中远景的平稳相对的,是前景的山石,也是朝向相反的方向,右边的一块山石更是冲出了画面。这正是为了打破全景布局的大的平衡,从而使部分画面增加一些动势,增加画面的丰富性。中远景的安排则是平平稳稳,尤其中景,类似赵令穰湖天淼茫,一片融合的平远小景,江水灵动,烟岚迷蒙,使得中景虚实相生,韵味无穷。山峰的脉络清晰详尽,但皴笔用的不多,只在山峰结构的相接之处加以皴擦以表现出山的结构和前后关系。
笔法十分工致,青绿设色,墨与色的结合谐调,在虚实、空间的处理上多采用宋人的画法,画面富有诗情。莫是龙自题:“嫩绿藏鸦柳色晴,东阡西陌事躬耕。溪山一幅难图画,试棹扁舟生远情。丁亥孟春,仿赵大年江乡小景。莫是龙。”钤印:莫是龙印(白)、云乡(朱)。此作曾经清内府收藏,为乾隆皇帝所宝爱。乾隆御题诗为:“略变晚唐法,犹传北宋规。江乡春正晓,农务渐兴时。桥过牛蹄怯,船浮鸭嘴迟。南巡恒所见,保尔缱遐思。”并钤有“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御览之宝”诸印,说明曾为清宫旧藏。钤印:莫是龙印、云卿
《桐明待茶图》明 莫是龙 纸本水墨 纵90.5、横28厘米
《桐明待茶图》可以说是莫是龙绘画人生中的代表性佳作之一。题名“桐阴待茶图”。勉力挺身于桐树与虬枝怪身的桐树相互配合。桐树、竹簧之下的茅屋中,有高士在屈膝畅谈,颇有一种古代风味;有仆童于屋东之墙外,坐凳煮茶,一派生气盎然。画的上方,有画家随意而作的行楷诗词一首。诗文曰:
归来重理旧生涯,潇洒柴桑处士家。草庵儿不用高和,大会清标不在奢。华纸糊窗,白木榻。挂一幅单条画,供一枝得意花。自烧香,童子煎茶。张伯雨作风入松,余爱其标雅,因写图并书。云卿。
后钤“莫云卿印”和“廷韩父”白文印。在诗词起首处与画面的左右下角,钤有“云卿”朱文印、“飞云阁”朱文印、“莫”字朱文印及“汪氏惕予鉴藏之印”朱文印。
观莫是龙此幅《桐明待茶图》,看似任性发挥,却又在法度之中,一切顺应自然,让人感到格外亲切。画中的古风意味,画与口语式的随意诗句,都表现出莫是龙幽雅随性的个性。
《山水图》册(2开)明 莫是龙 嘉靖三十四乙卯(1555)纸本设色 各:纵 26.5厘米 横 28.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
(1)刻露一峰出。天空净云片。何尝及秋晴。扶藤蹑高巘。云卿写于上沙山房之西轩。
(2)绕屋树扶疏。绿溪路幽迥。中有独吟人。修然据梧瞑。云卿画。
(3)岑寂湖上山,人家住山麓;读罢蒙庄篇,风吹水入谷。云卿自题
(4)绿水长桥下,看山放艇迟;峰峰漾秋影,返照入江时。云卿写于吴江舟次时 乙卯夏日
(5)嫋嫋水增波,秋风被兰杜;双帆天际悬,离心满南浦。云卿
(6)急雨过前山,千林翠新沐;谡谡松间风,传声乱飞瀑。云卿
(7)竹柎万行斋,春禽处处啼;青衫如可脱,我久住西溪。乙卯春日写于水竹居樱桃华(花)下
(8)落日下西岭,轻风吹我舟;湖光与山色,并作一天秋。华亭莫云所作并题
作品解析:
这八幅山水图风格统一,展现了莫是龙清丽的山水画面貌。画中山形奇诡,用色淡雅,皴法细腻多变,自出苍率磊落之感,与董其昌作画有相似之处。
《云山图·书画合璧》明 莫是龙、陈继儒 纸本水墨 20.8×233cm,天津博物馆藏。
此画卷为莫是龙、陈继儒和会仿米云山图。全卷分两段,前段为莫是龙绘,后段为陈继儒绘,书画相间。两段画作皆层次分明,烘染得法,乃典型的文人墨戏之作。图中有这两位画家的长跋,体现了二人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莫是龙绘云山用墨简淡,落笔淡雅,烟霏云树,远近萧疏。画末自题七言诗一首:“老龙昨夜排天门,云怪兴没仪曜昏,此时群峰自历乱,银海淼茫湿雨痕。”。陈继儒绘云山用墨饱湿,烘染得法,深得米家山神髓。云山烟岚氤氲,雾气淋漓,比之前段云山又别具风貌。此卷合绘云山图,虽同是仿米却各具特色,加上陈字之放逸出尘,莫字之婉媚有态,是一幅难得的书法与绘画完美融合的佳作。陈继儒题诗:山高鸟不巢,水清龙不住。年来写画图,一味糊涂树。以鹘突人作鹘突云山右军竭曩故大醉耶 继儒又题。(陈继儒隐居之后,不但进行文学创作,还研究书画技法,成为明末艺坛闪亮的明星。陈继儒画《云山图》是有感而发,他以日常生活为题进行创作,赋予作品率真美好的情趣。)曾入清乾隆内府收藏。
小结 :
莫是龙从小就显示超人的感悟能力,相传莫是龙十岁能文,擅长书画。著有诗集《石秀斋集》十卷,《四库总目》又著《画说》,并传于世。书中各条,并见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诸书,文句小有出入。书中论画宗旨倡导南北宗论,褒“文人士大夫画”,主张“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贬“刻画”和“画史纵横习气”,强调“画家以古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学古人亦需“一变古法”,不能“一与临本同”。这些论点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莫是龙极富文才,诗文皆情辞两美。莫是龙在32岁时便有《莫少江集》问世。当时锡山俞宪为刻《二莫集》,一时传为佳话。35岁曾作《送春赋·并叙》,得到当时文人的激赏。王世贞题曰:“廷韩此赋,可谓文生于性,廷韩此书,可谓笔外有情,令人于翰墨外有章台走马之兴,几欲夺之,抑情而止。”当世王世懋、俞允文、欧大任、皇甫坊、梁辰鱼等均在幅上题跋称赞,也足见莫是龙文才、书艺之高超。莫是龙的生活是艺术的,其艺术是诗意的。48岁那年十月,与沈周南等文友夜集小雅堂,莫是龙出米元章灵璧石置坐,焚香,各赋诗。诗成之时月满西楼,客人徐步月归。而他仍然独坐煮惠泉边,捡案头书翻检,兴致而书道:“人生各有嗜好,皆痴也。而乐此不为疲。虽我嗤俗子,而俗子得,复嗤我后也。书之以俟达观者定焉。”正是对书画的这份“痴”,这份执著,才使他到达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可惜的是,莫是龙正是在这个颠峰状态倏然而逝,年仅五十一岁。“疾革时,尚与友人对奕,已较胜负,收其子,倏然而逝。
顾绍骅于二〇二二年十一月十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