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顾绍骅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992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孙克弘

已有 427 次阅读2022-9-11 22:40 |个人分类:顾绍骅艺术观点与作品|系统分类:艺术分享到微信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孙克弘



【编者按】
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无不是文化的产物。首先是文化、思想(文学),然后才是艺术(技艺)。中国书画是中国人文情思里最为深重的沉淀。中国画的文化蕴藉又远在绘画之外,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来又讲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文化可以渗透到一个人的心里,渗透到一个人的血液里,是深层次的,是不容易改变的。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当前,无论是中国画展览,艺术市场上,还是书画课堂等等,能够见到的中国画,基本是没有题画诗的“白板”。当下不少画家以西方绘画作为中国画创作的参照,以此倡导所谓融合中西绘画以加强“视觉冲击”和写实效果。其结果造成了中国画的发展不但失去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也一度出现了极其萧条的现象,在这种外来文化意识决定下会将中国画引入末路;因此,我们不能舍本求末,尤其是当前中国处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民族文化观念,“诗情画意”应该是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大趋势。顾绍骅怀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社会责任感,面对当前美术界的西化现状,提出中国画的发展必须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中国画最大特点是思想性,人格艺术,养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即:中国民族文化的中国画,是具有“诗、书、画、印”等民族文化特征,这是中国画的根本;其最高境界就是“诗情画意”。“在弘扬民族文化这个事上,我们都应该做铮铮铁骨的好汉,不能卑躬屈膝!生存世界上,得有思想,负责任,要无愧于这个时代,没有文化是不行的!”“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中国画的诗情画意),经过数十载的探求,主张应该从《中国画评价标准》。我撰写了以古为证 汲取精粹 发展创新 面向未来》等等论文来阐述------。


历史上中国画审美、品评标准的发展沿袭考:顾恺之 《女史箴图》箴文,卷末的 “顾恺之”名款,梁元帝 萧绎《职贡图》为例:“楷书榜题,疏注国名及其山川、风俗、历史及历代交往情况、纳贡物品等”从此开创书法与绘画一体“中国画题跋”的样式。唐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各代,影响到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王维开创诗与画的结合——的萌芽。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画家云集、各有特色,可谓是光耀璀璨。两宋时期整个宋朝占世界的GDP的65%,还有80%的说法,是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宋代是“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早于西方绘画“文艺复兴”的十四~十六世纪,大几百年。)宋徽宗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却是不可否认的,有“书画皇帝”和“丹青皇帝”的称号。亲创粗笔水墨花鸟,更加主流和严谨,特别是创立了“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标准形式——集诗书画于一体(这样的形式犹如“声光电+SanDisk效果”的电影,其艺术效果好;若是缺少题画诗,就像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或,“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样难以表达作品中的思想、情怀!),自此成为了中国文人永恒的精神追求。元代绘画在继承唐、五代、宋绘画传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标志就是“文人画”的盛行,绘画的文学性和对于笔墨的强调超过了以前的所有朝代,书法趣味被进一步引申到绘画的表现和鉴赏之中,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画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明代绘画传承宋元精华并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逐渐稳定,绘画艺术出现了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呈现出流派纷繁、各成体系、百花齐放和各画科全面发展的局面。总的说来,元四家的影响在初期犹存,前期以仿宋“院体”为主;中期以后,以吴门各家为代表,回到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占据画坛主流。文化典故成为绘画内容,以谢环、王绂、李在、仇英等为代表;《杏园雅集图》明·谢环,《山亭文会图》明 王绂,《琴高乘鲤图》《圯上授书图》明 李在,《松下论道图》明 仇英等等。中国画的诗情画意得到传承!如王履、郭诩、沈周、文徵明、唐寅等等,诗书画样样精到;如《琵琶行图》明 郭诩,《庐山高图》明·沈周,《雪山行旅图轴》明 文徵明,《落霞孤鹜》明 唐寅等等。


孙克弘(公元1533-1611年)明书画家。字允执,号雪居,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以父荫人仕,官至汉阳知府。擅画花鸟、竹石、山水,师法沈周、陆治。中年多作设色,工整清丽,晚年放逸,笔法简炼。善书法,能诗。礼部尚书孙承恩子。以荫授应天治中,官至汉阳知府。生性巧慧,声音洪亮,状貌疏野。所居四壁皆画苍松老柏,崩浪流泉,有一种澄泓萧瑟之意萦绕其间。他喜交友,陈继儒谓其“好客之癖,闻于江东,履綦如云,谈笑生风,坐上酒尊,老而不空”。卒年八十(一作七十九)。

天资高敏,刻意书、画,画山水学马远,云山仿米芾,花鸟似徐熙、赵昌,竹仿文同,籣仿郑思肖,时写人物、仙释,兼带梁楷,纵横点缀,皆有根据。名重一时,求绘事者填塞,多命门士应之。善用枯老之笔行干作花,或著色或水墨,皆极古淡。所居曰东郭草堂,列名迹於秋琳阁,盘礴觞咏,客至如归。晚年屏却一切,仅写墨梅,亦有雅尚。书仿宋仲温,八分宗汉。

《百花图》卷 明 孙克弘 27X532.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卷画折枝花卉十二段,自前向后依次为:紫丁香、白梅、大红宝珠山茶、白牡丹、畹兰、玉兰、月季、蝴蝶兰、菊、金粟、木兰、蝴蝶花。各段之间以画家自题诗句相间隔,并取得连贯一致的效果。十二种花卉, 画家都能抓住其枝叶和花各自的自然特征描绘,有的素静清雅,有的热烈绚烂,但其姿态又无一不清细优雅,透现出了画家一定的心情品质。画中描法细秀柔婉,着色艳丽庄重,更使画面显得工整清丽,可以见出宋画的影响。从孙克弘传世作品看,他的花卉画有粗笔和工细两种面貌,此幅《百花图》卷属后者,多以双钩填色之法、工笔重彩绘出。风格近宋人,古朴秀雅。画法细腻,写实生动,设色艳丽,但无庸俗之感,有陆治的用笔敷色特点。作者破除时空的局限,把不同季节的花卉绘于一幅之中,运笔均为勾勒填色,画法工整,设色清丽,风格雅秀,是孙克弘细笔画法的代表作。本幅款识“雪居”。钤“孫允執氏”。每段有自题诗。

题识:1、浓香折麝腰细叶秀鹤顶东风故飘荡熏人醉不醒 雪居

2、漫凭风月丹青里唤醒罗浮梦断魇 雪居 (“罗浮梦”就是梅花的代称,此典故来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龙城录》。据《龙城录》记载,隋朝开皇年间,有个叫赵师雄的人游广东罗浮山。一日,天寒日暮,赵师雄喝醉了酒,便打算在松林间的酒肆旁舍休息一会儿。小酒馆走出来一位淡妆素服的美人接待赵师雄,于是赵师雄便和这个美人在酒馆中饮酒交谈。天色渐渐变黑,残雪未消,月色微明。赵师雄非常开心,和这个美女聊得很尽兴,说话间,总觉有股芳香的味道萦绕。这个女人语言极其优雅,两人欢饮数杯。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绿衣服的童子,笑歌戏舞,也是非常好看。赵师雄喝得有些多了,便昏昏沉沉睡着了,期间总觉得寒风阵阵吹,非常冷。过了很久,东方发白之时醒来,赵师雄发现自己睡在了大梅花树下,梅花树上有只翠鸟在叽叽喳喳地叫,月亮已落,横斜。于是在后世文学中,文人便常用“罗浮”“罗浮客”“罗浮美人”“罗浮梦”“罗浮魂”等吟咏梅花。也常用“罗浮客”“罗浮美人”来代指“梅花仙子”。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具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无畏和傲骨的品质,象征着拼搏、象征着高洁。历朝历代咏梅的诗都特别多,爱梅的文人墨客也很多。比如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画梅,号“梅花屋主”。他有好几首咏梅的诗都用了“罗浮梦”的典故,如《梅花十五首》中:“湖上春何在,罗浮梦已空”;《素梅五十八首》中:“酒边漫说罗浮梦,忘却瑶台月下时”;《红梅十九首》中:“山人不说罗浮梦,却忆玄都观里栽”等。)

3、渥欲雪后呈丹色,艳质淤印露宝光。 雪居

4、春暖名花发东风洒玉栏迷回娇颤影妃子立雕鎜 雪居

5、色流三湘胜,香飘九畹春。 雪居

6、露滴篦头疑蘸墨,霞铺枝上落流丹。 雪居

7、山窗时浥露,香蔼暗羞人。 雪居

8、翡翠戴初就,庄生梦已过;美人莫轻扑,稻照损花藂。 雪居

9、幽花散繁萼茎叶何青青秋庭露将晓月中明列星 雪居

10、金粟摇明月,天香上下浮;吟人一杯酒,吸尽广看秋。雪居

11、瑶衾月冷偏寒玉,空如春深贮素娥。 雪居

12、人远深窗静,春酣白日长;清妍自比情,石是玉肌香。雪居克弘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孙克弘_图1-1

37-1 明代画家绘画图解 孙克弘

《玉堂芝兰图》轴 明 孙克弘 纸本设色 横59cm,纵13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拳石之旁,玉兰、兰花竞相开放。花、石的画法均极工细,玉兰花用粉多次轻染分出浓淡,再用工笔勾勒烘托出花瓣的肥厚白嫩。枝干双勾填色并施以皴擦,极富质感。山石的画法是先以淡墨勾出轮廓,然后用浓淡墨多次晕染,逐渐加深,直至显现出丰富的前后层次及石体的质感。山石玲珑剔透而刚硬,玉兰和兰花婀娜多姿而柔媚。本幅设色明丽温润,层次细腻,变化微妙,典雅端丽,属作者工笔花鸟之佳作。本幅自识:“窈窕千花笑脸时,蓝田洛浦竞芳春。虚传雪满扬州观,何似盈盈步洛神。己酉春日写,雪居克弘。”钤“孙允执”白文印、“汉阳郡长”白文印。另有引首章“东郭草堂”朱文印。己酉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作者时年78岁。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孙克弘_图1-3

37-2 明代画家绘画图解 孙克弘

《水图册》明 孙克弘 册页(十一开) 设色绢本25.5×33 cm×11 1602年作

马远《水图》生动地描绘出湖水烟波浩渺、江涛汹涌奔腾、沧海咆哮怒吼等多种情势,真可谓曲尽其态。同时还表现了浮云掠过水面的阴影感和阳光照射水浪造成的光感,这种追求光影感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并不多见。孙克弘效仿“水图”作此《水图册》,并加了题识及瀑布、太湖石、礁石、坡堓等等。

题跋:昔孙位孙知微画水,奔流泻峡,带雾含云,变幻万状,不可捉摸。岁在癸巳,王冏伯氏持以示余,把玩旬日,不忍去手。曾临摹一卷,为远方友人取去。今经十年,马齿已七十一矣,犹能记忆,且目力所逮,乃于雨窗仿佛数幅,虽与古人远甚,而一时寄兴,愿与好事者共之。壬寅二月,孙克弘识。钤印:孙允执、汉阳太守章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孙克弘_图1-4

37-3-1 明代画家绘画图解 孙克弘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孙克弘_图1-5

37-3-2 明代画家绘画图解 孙克弘

《达摩渡江图》明代 孙克弘 纸本设色 99.4×27.8 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孙克弘的《达摩渡江图》细细品览,但见身材魁梧的达摩高僧披着一袭红衣袈裟,此刻正不畏万里天堑艰险,一双赤足踏着苇秆,奋勇乘风破浪,毅然行进于滔滔大江中。他的情态镇定自若,双目放光有神,坚定不移地凝望着前方……从中可见孙克弘是以佛教信徒虔诚之心认真绘制此画作的。题识:万里东来言不契九年壁虚影为教等闲风信生萼叶云口青天月满江 陈继儒

佛教自汉代由天竺(今印度)传入华夏大地后,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尤为盛行,佛教的中国化亦可谓乃中外文明交流发展的产物。相传天竺国王子、尊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世祖的菩提达摩,泛舟航海来到我国岭南广州地区传教。南朝梁武帝萧衍闻讯后,竭诚邀请他前往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讲经。由于达摩奉行的是佛门大乘教法观点,主张面壁静修禅法,藉以普渡众生。而萧衍虽亦笃信释教,但在思想上却主张自我解脱。因此两人每每相见谈及佛事,却总是由于见解不一而话难投缘。达摩内心感到这里并非传经布教久留之地,便决定继续北上。他独自行至建康城北郊幕府山麓的长江南岸,但见烟波浩瀚的江面上空无一舟,犯难之际得到一位老者相助,遂踏上其所予的一束芦苇奋勇渡江。梁武帝得知达摩悄然离去后,连忙派人追赶挽留,待赶到长江边后已为时晚矣。达摩此刻正在赶往北魏都城洛阳(今属河南)的征途上。达摩后来驻锡嵩山少林寺(今属河南登封,被誉为中国佛教禅宗之祖庭),继续摈弃世俗杂念,面壁九年参禅修行,最终成为东土(泛指中国地区)佛教禅宗的始祖。而其引人遐思的“一苇渡江”典故轶闻,从此便盛传开来,而且还留下了达摩在金陵幕府山夹骡峰的民间传说。故昔人尝有诗联咏叹:“一苇渡江何处去;九年面壁待人来。”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洞亦有“一苇渡江,达源溯六祖;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对联。这一佛教经典传说屡为后世画家图像演绎。

【传说】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又名一线穿、一苇渡江、又名水上飞行术,俗名踩软绳,即说部中所谓蹬萍渡水、踏雪无痕之功夫也。乃轻身功夫之一种,为软功内壮 。为轻功的一种,能凭借柔软之物在水上等场所前进。相传达摩在南方传道已毕,返回时路遇一江无船可渡,折江边芦苇,抛入江中,踏苇过江。故后以此命名此功。凭借此功可借竹苇等在水面横行自如,属上乘轻功,非十年苦功不可得。其练法殊非易易,然苟能坚心意志练习,不难成功。其法分数步, 入手之初,与飞行功、轻身术相同。即先带铅砂,在平地上练习飞驰 ,然后在山路上练习跳跃,更放石块于簸箩中,在其边上行走,逐渐 取去石块,至能在空簸箩边上行走后,即走沙道。以上各法,已详见 飞行功、轻身术练法中。惟两腿所束之铅砂,亦须按前法以猪血浸炼 ,使成死铅,始可应用。带铅以每腿四两起,至五斤为度,平时宜以 药水洗腿,以防损害。沙道走过之后,则走棉纸,用厚约三四寸之棉 纸,铺于沙道之中,人行其上,至足印不下陷时,此第一步功夫成。 然后更以细长之木,系其两端,悬空际,约高二三尺,人即于木上往 来飞行。初时木心因承重之故,宕动不已,直要练得人行其上,丝毫 不动为上,至此更易木为巨绳,其法竖竹架,以巨绳横扣于架之两端 ,人于绳上行走,即如现在江湖卖解场中,即俗所谓跑马戏者,所常 见之走绳索是也。绳质较软,一着足必向下陷,尤易左右摇摆,不如 木之来往荡动,故练此步功夫亦较为难,直练至人行绳上,绳能不荡 不摇,则第二步功夫成。从此将逐渐减细,至粗不盈指之绳,亦能任 意往来于绳上,亦不荡不摇,则第三步功夫成。然后以最细之连绳行 之,亦能行走自如者;再将其绳两端系于河之两岸,将绳横拦于河之 水面上,仍按前法行之,能行走自如,则全功成矣。功成之后,可在 水面飞行,所谓水面飞行者,亦须略有假借,须用一质地轻浮之物, 如竹片木杆芦苇等物,掷于水面,人即可身立其上,推之前进也。余 如浮萍薄草密集之处,菱角荷叶丛生之所,亦可在上行走。昔日达摩老祖,传道已毕,只身西去,即以一苇渡江,即系此种功夫。然习此种功夫,非十余年苦功,则无以成,且须静心虚气以习之。洗腿药水,即以地骨皮、食盐各等量入,煎水乘汤热洗之,则血气融和,皮肤舒畅,上下交感体气究实矣。

达摩-中国禅宗初祖。南天竺婆罗门人,原名菩提多罗,是南天竺香玉王的第三子,禅宗二十七至祖般若多罗到该国传法,菩提多罗从他学法,很得般若多罗的赏识,就给他改名为达摩,意译为道法,是达摩已通达到法的意思。梁武帝普通年到达广州,梁武帝闻其名,迎入金陵,但观念不相契合,达摩悄然北上。途经北江,没有渡江的工具,遂将一束苇草置于江面,踏蹑而渡。「达摩一苇渡江,栾巴噀酒灭火。」后至北魏,所到之处,以禅法教人。达摩的事迹,随着禅宗的发展,渐趋神异,并成为中国画家、瓷艺家所爱的题材。“一苇渡江”明清德化窑达摩瓷塑上常常以此为题材。

《殊竹图》明 孙克弘 纸本设色 纵61.7厘米,横29.9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历代以朱砂写竹的并不多见,孙克弘这幅殊竹,在色彩对比和构图上都可说匠心独运。竹之妍艳与秀石之清冷沉郁形成对照。殊竹色彩上浓淡、深浅的变化,在空间上产生一种幽深的意境,使画面在艳丽中又趋向沉静、稳重。题识:云管夫人喜写朱竹杨亷夫赠以歌行载集中或云是寿亭侯始 雪居弘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孙克弘_图1-6

37-4 明代画家绘画图解 孙克弘

《达摩祖师像 一》、《达摩祖师像 二》。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孙克弘_图1-7

37-5 明代画家绘画图解 孙克弘

《达摩祖师像 三》题识:

震旦缘通一幚自东九年壁观四字明宗问西来彦秘密藏中授兹衣钵广大真空 孙孟芳敬赞

《达摩祖师像 五》题识:

这汉老老大大吉吉来来无端美唇美唇不是割肉沧还是抽钉拔屑空惹得行臂的好奇怪子丝终自立了一天大雪 第口口 继儒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孙克弘_图1-8

37-6 明代画家绘画图解 孙克弘

《达摩祖师像 四》题识:

法尚无为驭得宗为门十善怀宗风悟将佛化如何妙勘破禅机总识空见性透时还有塞明以虚处岂仿通眼前自古纷纷路行莫东西行必中 清溪道人程正揆和闻 敬书于崇佛阁上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孙克弘_图1-9

37-7 明代画家绘画图解 孙克弘

《雨景山水图》明 孙克弘 纸本设色 纵171厘米 横72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幅着色山水画表现的是雨后春山的景象。远山雾霭,近树清波,板桥屋舍,点缀其中。用笔圆润,墨色浑厚,表现了春天的雨后景色。前景有小桥流水,农舍、草亭隐现于林荫之中。湖水宽阔辽远,占据了中景;远山挺秀,山间云蒸雾漫,也有楼阁、村舍隐现。画家自题云:“僧房十日掩柴关,闲看浮云自往还,无限天机心会得,起来磨墨写房山。”年款丙午(1606)。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这一作品构图布局,虽有平远之势,但远景又具高远的格局,仅由于远山四周的云蒸霞蔚而使整个画面呈平远之势。在用笔上,圆润潇洒,墨色湿润而浑厚,设色清丽而淡雅,恰当地表现了春天雨后景色。画家在技法运用上,熟练地运用了雨景山水的画法。全幅诗情画意,皆含仿米之意。

《山水画图》明 孙克弘

题识:妙墨淋漓散香雾,山中构屋荡林毕;飞尘奔骑何曾到?将有神龙起夜涛。云山咫尺欲嗮裳,春溜淙潺漱玉凉。独异高公不可及。卧游泉石接元章。 吴奕老人书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孙克弘_图1-10

37-8 明代画家绘画图解 孙克弘

《灵芝图》明 孙克弘 纸本设色 80×27cm

题识:雪居孙克弘写。|钤印:雪居|题跋:大年军阅世几升沉,静里悠然太古心。筋骨衰来犹健履,才情老去尚诗淫。雾飞礴盘丹青色,云绕梁山遏水音。最是韵人偏胜集,开尊萸菊满秋林。嘉定侯峒曾奉题。钤印:侯峒曾印|鉴藏印:亮工、赖古堂、汉簃所藏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孙克弘_图1-11

37-9 明代画家绘画图解 孙克弘



顾绍骅于二〇二二年九月十一日星期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