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顾绍骅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992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文彭、文嘉

已有 981 次阅读2022-7-27 21:39 |个人分类:顾绍骅艺术观点与作品|系统分类:艺术分享到微信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文彭、文嘉


【编者按】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无不是文化的产物。首先是文化、思想(文学),然后才是艺术(技艺)。中国书画是中国人文情思里最为深重的沉淀。中国画的文化蕴藉又远在绘画之外,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来又讲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文化可以渗透到一个人的心里,渗透到一个人的血液里,是深层次的,是不容易改变的。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当前,无论是中国画展览,艺术市场上,还是书画课堂等等,能够见到的中国画,基本是没有题画诗的“白板”。当下不少画家以西方绘画作为中国画创作的参照,以此倡导所谓融合中西绘画以加强“视觉冲击”和写实效果。其结果造成了中国画的发展不但失去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也一度出现了极其萧条的现象,在这种外来文化意识决定下会将中国画引入末路;因此,我们不能舍本求末,尤其是当前中国处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民族文化观念,“诗情画意”应该是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大趋势。顾绍骅怀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社会责任感,面对当前美术界的西化现状,提出中国画的发展必须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中国画最大特点是思想性,人格艺术,养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即:中国民族文化的中国画,是具有“诗、书、画、印”等民族文化特征,这是中国画的根本;其最高境界就是“诗情画意”。“在弘扬民族文化这个事上,我们都应该做铮铮铁骨的好汉,不能卑躬屈膝!生存世界上,得有思想,负责任,要无愧于这个时代,没有文化是不行的!”“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中国画的诗情画意),经过数十载的探求,主张应该从《中国画评价标准》。我撰写了以古为证 汲取精粹 发展创新 面向未来等等论文来阐述------。

历史上中国画审美、品评标准的发展沿袭考:顾恺之 《女史箴图》箴文,卷末的 “顾恺之”名款,梁元帝 萧绎《职贡图》为例:“楷书榜题,疏注国名及其山川、风俗、历史及历代交往情况、纳贡物品等”从此开创书法与绘画一体“中国画题跋”的样式唐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各代,影响到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王维开创诗与画的结合——的萌芽。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画家云集、各有特色,可谓是光耀璀璨。两宋时期整个宋朝占世界的GDP的65%,还有80%的说法,是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宋代是“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早于西方绘画“文艺复兴”的十四~十六世纪,大几百年。)宋徽宗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却是不可否认的,有“书画皇帝”和“丹青皇帝”的称号。亲创粗笔水墨花鸟,更加主流和严谨,特别是创立了“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标准形式——集诗书画于一体(这样的形式犹如“声光电+SanDisk效果”的电影,其艺术效果好;若是缺少题画诗,就像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或,“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样难以表达作品中的思想、情怀!),自此成为了中国文人永恒的精神追求。元代绘画在继承唐、五代、宋绘画传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标志就是“文人画”的盛行,绘画的文学性和对于笔墨的强调超过了以前的所有朝代,书法趣味被进一步引申到绘画的表现和鉴赏之中,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画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明代绘画传承宋元精华并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逐渐稳定,绘画艺术出现了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呈现出流派纷繁、各成体系、百花齐放和各画科全面发展的局面。总的说来,元四家的影响在初期犹存,前期以仿宋“院体”为主;中期以后,以吴门各家为代表,回到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占据画坛主流。文化典故成为绘画内容,以谢环、王绂、李在、仇英等为代表;《杏园雅集图》明·谢环,《山亭文会图》明 王绂,《琴高乘鲤图》《圯上授书图》明 李在,《松下论道图》明 仇英等等。中国画的诗情画意得到传承!如王履、郭诩、沈周、文徵明、唐寅等等,诗书画样样精到;如《琵琶行图》明 郭诩,《庐山高图》明·沈周,《雪山行旅图轴》明 文徵明,《落霞孤鹜》明 唐寅等等。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文彭为明代画家文徵明之子,文彭少承家学,曾任两京国子监博士,人称文国博。他的诗文、书法、篆刻继承家学,书法有青出于蓝之誉。传世画作有隆庆六年(1572)作《兰竹图》卷,图录于《晋唐五代宋元明清书画集》《兰花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嘉靖四十一年(1562)作《墨竹图》轴,自题:“我爱江南小满天,繁花销尽竹娟娟。北窗自展南华读,时有凉风到枕边。文彭写寄方壶先生,壬戌端阳日。”现藏广东省博物馆。亦能诗,著有《博士诗集》。

文嘉(1501—1583年),字休承,号文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次子。官和州学政。工诗文书画,继承家学,又以多见古人名迹,故其画作能脱去习俗。

赤壁赋书画合卷》明 文彭 文嘉 画25.5×76.5cm;书法25.5×298cm

其长子文彭善书,次子文嘉擅画,幼子文台亦工人物、山水,皆著名于时,声誉极隆。此卷由文彭作书,写苏东坡赤壁赋,书法得文徵明遗规,而上溯二王,逸荡率性,风神自得。

文彭书《赤壁赋》卷,纸本,字如钱大,书写于明中期特有的印有云鹤图案砑花笺的淡黄色笺纸之上,全纸由三接而成。

文三桥书法萃于衡山之笔,晚年致力于孙过庭。此卷运意超妙,神采烂漫,极具孙虔礼的清雄之概。据卷前文嘉补图上题字可知,此卷在文彭离世指后,一直为文家所藏。时隔八年之后,文嘉怀念乃兄,特意绘制《赤壁赋诗意》。文彭、文嘉兄弟皆明经修行清真拔俗,真琼枝玉树王谢家子弟也,兄书诗卷而弟补其图,亦艺林佳话也。

文嘉绘图,纸本设色,江光月影,三人同泛一舟,意境恬淡,用墨入化,洵称逸品。休承下笔颇具门风,此幅视待诏前图蹊径又复变其清远之致,足以豁人眉宇,简淡之中别饶神致,不愧雁门羲献也。

本卷原曾入藏上海博物馆,并出版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三)第125页,沪1-0977,文物出版社出版,1986年。)上海博物馆所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一书,文彭、文嘉的印鉴款识也采自本幅。

草书释文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壬申冬文彭书于北雍官舍。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文彭、文嘉_图1-1

《阿房宫图》明 文彭  镜片 设色绢本 尺寸 169.5×83.5cm 创作年代 1531年作

 题识: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不知其 一作:不知乎;西东 一作:东西)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有不见者 一作:有不得见者)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辛卯冬嘉平月上浣偶题。三桥文彭。 钤印:文彭之印(白)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文彭、文嘉_图1-2

《携琴访友图》明文彭110厘米,33厘米

跋:文三桥彭篆刻名海内,其画传流绝少,而书迹不多见,唯前明尺牍中刻有“升元帖归赵文彭顿首”九字,此外罕见其真迹,书画爰裂取尺牍所刊数字装表帧左,以见国初诸名人石刻,如三桥者乎泽竟不多得,则此数字之幸而得之,固当珍如拱璧,若画则视书更为难得矣。得之不尤可宝贵耶?此帧虽承家法,其实大有李营丘丛林寒雅图天趣,高淡简古,气韵浑厚,却不类待诏之笔,盖虽见具新意而胎骨秀逸,不离乎家学渊源,故作画不求气韵而求形似,未有不流于俗也。观此群木翳然而远近自得,分明一主一仆携琴而行,一段清淑之气浮动笔墨之外,愈繁愈简,愈健愈雅皆以淡墨点染,真有古人惜墨如金之意,非明工巨手焉能造此妙境?漫题二韵以识:密荫参差漏夕阳,潺潺流水漱回塘。草堂闲对云山静,一曲松风满鬓凉。时在丙寅之岁立夏前一日,古虞天香楼主人石友王望霖率笔。

录文:曲折流泉绕谷斜,寒云古刹集群鸦。何当共剪西窗烛,细对琼琴漫品茶。三桥居士文彭。

《琵笆行诗图合璧》明 文彭 文嘉 立轴 设色纸本 131×44cm

题识:《琵琶行》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鉴赏

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文彭、文嘉_图1-3

《兰花图》明 文彭创 纸本墨笔 纵65厘米,横31.2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以水墨画兰花两丛荆棘二枝。以渴笔淡写荆棘卷曲、兰叶舒畅之姿,并以水墨草点兰花偃仰、互相交织之状,节奏感强,和自题草书“月摇庭下珂,风递谷中香”融为一体。作者用水墨画土坡上兰花两丛,兰花正侧偃仰,均五办为则,如蝶起舞,或敞办盛开,或含苞待放,叶丛柔嫩舒展,十分俊爽。另有二枝荆棘,在丛兰间卷曲向上生长,与舒展的兰花交织在一起,产生和谐的节奏感,并和自题的草书“月摇庭下珂,风递谷中香”融为一体。款署“二桥”,钤“文彭之印”、“文氏寿承”二印。

兰、梅、竹、菊“四君子”是我国文人画的传统题材,落笔时,这四者可分可合,亦可单独成画幅,但都赋予对象以人格,象征高洁的品格和正直、坚韧、乐观等精神、具体说,兰为“王者之香”,画兰,须写其清雅幽香,洁身自好。文彭擅画兰、竹,此《兰花图》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所画的兰花、叶子用笔自如,或粗或细,行笔住行顿挫有力,节奏感强,具有一种古拙、朴厚的趣味。所画荆棘,用笔具有一种内涵的力量,这种力量忽轻忽重,行笔的速度忽快忽慢,由此而产生的一种优美动人的节奏,所以在文氏笔下的荆棘表现出曲折向上,生意盎然的神态。所画的兰花,花以淡墨为办,浓墨点心,叶用笔流畅,显出临风飘动,活泼自然。画家将兰花与荆棘为伍,笔意贯穿,墨色停匀。土坡用简洁的干笔,侧锋皴擦,更见明快爽朗。此画作者以书法入画,故此画具有书家笔法的节奏、韵律,轻重徐疾、提按顿挫富有变化,文彭此图可谓诗书画契合无间,表现了文人画家的气质和神采,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溪亭试茗图》明 文嘉 绢本设色

此图所绘:文人雅事、论道品茗,凉亭会友、携器往之,三国纷争、红楼忆梦,唐诗宋词、胭脂请茶;山雾云气、半淹树木,薄纱环绕、近水含烟,杂树似哨(哨所)、三步咫尺,初春时分、冬木未发,希望翌日、茂密成长。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文彭、文嘉_图1-4

《书画合璧册》明 文 彭、钱 谷  设色纸本 册页(十二开)

识文:1._昨夜西风起树间,早看梧叶满庭前。一翻细雨生凉思,遶砌鸣蛩到枕边。三桥文彭。 钤印:文彭之印(朱) 文寿承氏(朱)

2.钤印:钱氏叔宪(白) 悬磬室(朱)

3._越溪山水划平分,草阁虚无媚野云。春树流莺凡百啭,秋湖飞鹜动千群。三桥文彭。钤印:文彭之印(朱) 文寿承氏(朱)

4.钤印:悬磬室(朱)

5. _五月溪凉草阁深,远山重迭昼阴阴。柳条拂岸绿如雨,无数菰蒲长碧。文彭。钤印:文彭之印(朱) 文彭承氏(朱)

6.钤印: 钱谷(朱)

7. _岩壑层层生紫烟,飞泉千丈下晴川。孤琴独抱何须鼓,流水高山在目前。三桥文彭。 钤印:文彭之印(朱) 文寿承氏(朱)

8.钤印:钱氏叔宪(白)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文彭、文嘉_图1-5

《石湖秋色图》明 文嘉 65cmx32cm 纸本 墨笔,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平桥古寺,山外远帆。石湖景物,吴派画家常写之,盖吴中名胜,宋范成大之所居也。文嘉画用墨枯涩,此帧特善用水,远山近树,如噗水为之,墨晕特为突出,且用笔草草,不求工致,人皆盛称天池墨戏,而此固驾乎其前。

题识:

画幅右上方自题:湖上雨晴烟未收,拍天新水正交流;偶翻残墨酬高兴,写得吴山一片秋。款:文嘉。钤印二:文嘉印。文休承印。钤印一:齐物。幅上方有文彭与清高宗二题。文彭行草题:春到江南何处好,石湖山水画图开;新蒲细柳一时绿,鸂鶒鸬鹚无数来。款:文彭。钤印一:文寿承氏。清高宗乾隆行书御题:行春桥畔治平寺,蹊径由来素所知;却是春光经见惯,飒然秋色见於斯。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文彭、文嘉_图1-6

《山水图》卷,明 文嘉  纸本设色,纵21.3厘米,横387.8厘米。

  本幅自识:“隆慶四年歲在庚午,齋居多暇,漫爾適興。文水道人休承嘉識。”钤“文嘉印”、“文休承印”。

  此图描绘水村渔舟、寺庙山居、岩穴幽渺。图中画法略有元代吴镇、黄公望遗意,而参以黄氏的浅绛法设色。图中山石、树木行笔松秀稳健,施墨设色富于深浅浓淡的变化,区分出物象的层次;水纹细密,用笔流畅而不板滞;山间弥漫的云气以墨和滕黄两次勾线,近线条处以淡墨晕染,表现出云层的厚度,颇富装饰趣味。画面徐徐展开,步移景易,引观者悠游于吴中的山林胜境之中,反映了当时吴中文人隐居、游乐的生活情趣。

  此图是文嘉70岁时创作的,堪称是集其数十年创作经验与艺术追求之大成的代表作品。

  清陈夔麟《宝迂斋书画录·卷一》著录。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文彭、文嘉_图1-7

《山水》明 文嘉 设色绢本立轴

此图所绘:夏山苍翠、林树茂密,青白勾叶、赭石杆枝,点染阔叶、留白云烟,工细写景、以小见大,“三远”分明、松荫水榭。

题识: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茂苑文嘉

文嘉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画得徵明一体,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明人王世贞评:'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文徵明)一体。'詹景凤亦云:'嘉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稍大便疏散不结束,径寸行书亦然,皆不逮父。'

明代诗情画意 以典故入画的画家 文彭、文嘉_图1-8



顾绍骅于2022年7月11日星期一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