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一个普通炎黄子孙的世界观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中国入世后,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是资源共享,世界格局的是以美国和欧盟为中心的西方强权,发展趋势是金砖四国的强大而日渐趋向与一种抗衡的局面从而达到一种和平。)
我们伟大领袖习主席,高瞻远瞩,针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概念、新思想,并创建了“一带一路”的世界商道;高屋建瓴地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特别是此次新冠疫情以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国家间更需要合作共赢、团结互助,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而不同、天下一体!“与人方便、于己方便”是新时代高尚理念,国际间关系处理的最佳方式。
通过本次疫情看出:西方文化是“精英文化”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宣扬自私自利;西方的弱肉强食的扩展性文明已经不适合引导人类走向幸福安康。而中华文明恰好在主张善良和谐的前提下,求同存异,所以具备引导人类美好的特质!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极具包容性,中华民族崇尚家国情怀,善良美好,所以中华文明更易包容善良美好的文明。
中国正向世界展示着:一个朝气勃勃、欣欣向荣,百舸争流、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文化自信;一、庄严宣告,全面胜利!中国已消除绝对贫困!二、祖国的成就单
45年前,一个英国人和一个日本人预言中国文明将统一世界
45年前,一个83岁的基督徒和一个44岁的佛教徒探讨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和人类21世纪的命运将如何,他们得出的结论居然是儒家文明将在统一世界的伟业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这在当时肯定被许多人耻笑了,一个自1840年以来屡屡被仅仅数千人的列强打败,沉沦了两百多年的中华,即使在他们谈话的当时也是贫困交加的中华将引领世界,谁能相信呢?谁敢相信呢?
当年83岁的基督徒叫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他被誉为近代以来世界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美国新闻周刊将他和爱因斯坦、罗素并列。对话中,池田大作曾经问汤因比如果有下辈子愿意生在哪个国家?汤因比毫不犹豫的回答中国,因为他一直认为在21世纪,中华文明将对世界产生最深远的影响,甚至中华文明将统一世界,所以生在中国能为人类进步做更多的事情。其实,汤因比很早之前就来过中国,那是1929年军阀混战时期。我们无从知道在那样残破不堪,土匪遍地的中国,汤因比先生为什么会产生对中华文明的如此信心,这实在有些匪夷所思。毕竟那时连我们中国人都看不起自己,以至于要废除中医、废除汉字、废除春节,凡是中国的传统的都是坏的,只有西方的现代的才是好的。汤因比认为在原子弹诞生后的,以武力统一世界已经不再具有可能,世界要融合为一体必须要有一种包容性的文明主导,这种文明必须能调和不同文明或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这种文明必须是和平的世俗的,而纵观世界上的所有文明,只有中华文明展现了这种潜质。只有中华文明成功的在几千年里把几亿人从政治和文化双方面完全统一起来,他分析秦始皇正是因为仅仅依靠武力统一中国所有秦朝才会短时间内崩溃,仅仅只有表面的统一是不够的。秦始皇以武力把法律和文字等统一起来,而汉朝用儒家统一意识形态并用天人感应来约束君权,物质和意识形态的双重结合才是中华能维持大一统的关键所在。也就是,汤因比认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并不是指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成为霸主,而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将在未来引领世界从物质文明走向精神文明,并统一世界的意识形态。
欧美为什么畏惧中国,要打压我们?主要原因不是什么意识形态,不是为了他们宣扬的民主,我们国家就是变成选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美还是不会给我们好脸色看,还是会打压,因为他们害怕我们十几亿有凝聚力的民族,我们持续发展经济,凭借体量,可以几乎把所有国家的经济绑在身上,甚至推翻美国的美元和经济霸权。而他们无法实质上打败我们,就是能占领我们,(除了核战争)他们一共几亿人又能奈我们十几亿人何?所以,题外话,欧美很多对华的阴谋就是分裂中国,让我们无法拥有这么大的人口体量。 因此,他们会不择时机、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地企图利用“人权”癔造、捏造“民族、宗教”等等“问题”,试图遏制我大中华前进的步伐!(如:《HM、耐克、阿迪抵制新疆棉花 ,近7成明星失声:“请滚出中国”!》,《盘点当年八国联军的继承国如今感染新冠病毒的现状》等等)
马克思教育我们:生产力有三要素:物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如果没有劳动者将物质资料转化为生产力,那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中国的古代的开疆拓土、抵御外辱,近代的抗日战争、改革开放,背后都是人民的血肉筑成的新的长城,你以为是上天赏赐的啊?白人走到亚洲,不管是中国,韩国还是日本,简直不可一世,凭着一张脸就能取得极大的优势地位和好处。打破白人几百年来形成的优越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勤奋工作要达到的使命。
感谢我们的祖辈为我们留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让我们保留了建设世界最强大国家,最强大文明和最强大种族的可能性,也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世界的长期竞争中,我们一定是最后的赢家。
当下,全球文化以铺天盖地的气势滚滚而来,威胁着民族文化的延续与生存,而与之相关联的民族精神的更生和重塑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时,又促使我们必须对民族文化作出反思之后新的反思,在世界面前,能够代表中国的美术就是中国画。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英文化,是国粹,是中国美术的核心主体。由于缺乏对传统中国画的了解,国人与部分画家的综合素养达不到、思想境界跟不上、判断问题有偏差,再加上崇洋媚外等的心态,那么势必会自作聪明地认为中国画作品,与西方绘画作品一样,以写实性区分?这是大错特错;中国画核心价值是文化价值的最终体现(《中国画的本质探》),因此,有没有借景抒怀、托物言志是区分中国画优劣的主要指标,以“中国画的诗情画意”为上品。我赞成:“衡量一个画家的唯一标准和尺度,是思想,没有思想,无论你技巧再高,也就什么都不是。” (摘自 ·《没有思想,画家什么都不是!》)
对于“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人,我想说(我赞同这样的观点):“我们弘扬中国文化其实是在维护我们这个民族精神的独立性,一个民族被殖民,其实最根本的殖民是精神上和心灵上做了奴才,一个人在灵魂深处已经把自己当做奴才,跪在别人那里,去仰视别人,这是永远也无法站立起来的;所以文化特别重要,他是培养我们这个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实际上不仅是为天地立心,也是为中华民族立心;所以要弘扬国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史上,自信是厚重的文化底色。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过去的2000年里,有1800年中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要超过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直到1820年,中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大于30%,超过了西欧、东欧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发达的农业文明不仅赋予中华文化以独特的价值,也赋予其坚定的文化自信品格。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
中国画是中国人文情思里最为深重的沉淀。中国画的文化蕴藉又远在绘画之外,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是朴素的中国古典“宇宙观”的最佳窥探视角。本质上,中国绘画富于“形而上”的意味。中国画的本质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中国画的根本在于“造境”(创造诗情画意的意境,以表达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思想主体)而并不重形(造型);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程十发指出:作画追求和真的一样,那不是艺术家而是科学家!钱文忠教授的观点:国学=国运,摈弃了传统,中国画就不复存在。不是文人大约画不好中国画,因为没法通达笔墨的精神内蕴。没有文化而成为中国画家,是20世纪才有的事。为什么呢?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宋以来,诗画一律的观点成为主流。苏东坡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不直白,以比兴手法抒心志创设境界,这需要丰厚的文化积淀。像清代以来王鹏运、朱孝藏、陈寅恪诸人的诗,没有知识积累怎么能读得懂呢?
中国书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即: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因此,品评中国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品味,而不是看西方绘画那样的“一览无余”;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去品味“中华文化精髓——诗词歌赋”;二、从中国书法艺术上去品味字体的美、线的美、力的美、以及表现个性精的美。三、中国画的本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借物象以寄予作者思维、情感的艺术,是“物我合一”的艺术体现。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 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 、空间、环境、音 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 、怒 、哀、乐 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 ;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 。历来有诗 、书 、画同源之说 ,三者的最高境界是 “诗情画意”;都是写心 、写思想 、抒发感情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才能汇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才能获得最为深厚和坚强的精神支撑。在当今中国,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是事关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文化命题,更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命题。今天的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但国家始终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保证中国道路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既靠政治制度、国家机器、法律法规的硬约束,也靠文化认同、价值认同的软约束。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沿着正确的道路推进,只有坚持“硬约束”为“标”,“软约束”为“本”,标本兼备,方能化“坎坷”为“坦途”,化“矛盾”为“动力”。
顾绍骅的观点:顾绍骅对中国画研究的观点视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