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顾绍骅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992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由“东风西渐”论中国画“像不像”?只是枝之末节

已有 709 次阅读2019-3-23 21:07 |个人分类:顾绍骅艺术观点与作品|系统分类:艺术分享到微信

人民网强国论坛全面支持《由“东风西渐”论中国画“像不像”?只是枝之末节》

由“东风西渐”论中国画“像不像”?只是枝之末节_图1-1




由“东风西渐”论中国画“像不像”?只是枝之末节 

举凡熟悉中国美术史的人都知道,首先,“画与诗皆士人陶写性情之事”(清·沈宗骞语),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绘画多是士人所为的艺术。而士人,指的就是读书人,即具有较高文艺修养的知识分子。其次,中国画从来都不只是简单的技法技巧的呈现,它还具有特殊的文化属性、哲学属性等。国画大家张仃就曾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画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此外,中国画论也认为,艺与道有着本来的联系,所谓“艺即是道,道即是艺”,而“画亦艺也”,故画即是道。换句话讲,道是中国画的哲学核心,它体现着中国画特有的本质,也是中国画形式美的内在依据。如果理解不了这一点,就很难真正深入到中国画的精神内核中去,也很难真正领悟到中国画的高妙之处,而这些,只有文艺精英才有可能做到。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形而上的艺术;“状物抒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才是根本,形象次要,因此,上等中国画作品,必须具备诗书画的“中国文化特色”缺一不可!中国画更是在士大夫阶层得以极大发展和提高,也更加注重起综合修养的表达。它已不仅仅是“画,形也”、“以形写形”、“以色貌色”那样直观地表现,而是更加注重笔墨心性、境界格调,更加注重思想情韵的抒发以及人文精神的彰显,且努力追求“画外之画”、“意外之意”、“境外之境”。特别是宋代以后,中国画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比如开始更加强调画与诗歌、书法、题款、印章等的结合,更加强调画与儒家之道、老庄之道,以及禅宗、禅理等的关系,而这些在古人的创作中也都有着直接的画面反映。由此也使得中国画的创作体系变得日臻成熟和完善,甚至成为了其有别于其它画种最为显著的特征和标志。潘天寿先生在其《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中国的绘画熔诗、书、画、印于一炉,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绘画在艺术性上的广度与深度,与中国的传统戏剧一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是西方绘画所没有的”。中国画也开始更加强调“感物”、“感兴”、“神思”、“虚静”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和精神状态,以及“立身”、“养气”、“积学”等对画家人品学识与文艺涵养的诸多要求,而并非只把目光关注和停留在章法、笔墨、色彩等作品的基本构成上,用今人的说法就是所谓的“本体创作”。殊不知,这看似更加专业化、细致化的概念和提法,实际上已经在有意无意地回避和剥离着中国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已经在浅薄和曲解着中国画的本质特征与精神内涵。尼采说艺术世界的构成由于两种精神: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如音乐)。现代美学大师、诗人宗白华指出:“文艺站在道德和哲学旁边能并立而无愧。它的根基却深深地植在时代的技术阶段和社会政治的意识上面,它要有土腥气,要有时代的血肉,纵然它的头须伸进精神的光明的高超的天空,指示着生命的真谛,宇宙的奥境。美学大师宗白华

中国文化既探索内在世界的终极真理,也探索外在世界的千变万化。所以我们不排斥佛教这种纯内在的拓展,也不排斥科学、科技,什么都能包容。所以我们不会死于不断向内探索的坍塌,也不会亡于不断向外拓张的疯狂,于是我们活的最久。五千年的文明已经成了西方人的不解之谜。和于内外,不偏于内、不偏于外,称之为“中”,这就是中医的“中”,中国的“中”。儒释道三家,佛家代表着向内探索,儒家代表着向外探索,而道家是联系两者的连线。这就是我们可以经历一时衰败而再次复兴,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复兴的核心秘密。譬如中医看病就是活生生的整体观,中医的概念与西医概念的不同在于,西医是建立解剖学上的有具体的形态,比如心脏、肾脏、白细胞、血液、组织等等,但这种概念是独立存在的(“孤立、静止、片面”——局部的、死亡的),虽然有包含功能,但它的功能是依附在这些个体上的,分开来理解应用;因此得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观点。而中医的概念,更多的是人体、整体性的概念,诊断是从整体的外在表现来判断,病证也有一种整体的模型,用药也是一个整体的配合,所以中医的特点就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故而,中医治疗称为“调理”。

      真正的大技,是不断增长书法之外知识,融通不同的艺术载体,多去看看各种学术书籍。书法家不是写字好,而是境界高,有字无境则如有米而无酒,所以书法即人格品格修炼的升华!所谓美的精神,诗意的栖居,人生的艺术化也!

一、创作谈:

 “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是由绘画、书法、诗词等组合而成,“一个画面,不能说明什么;但是,一段故事可以给人启迪,“中国画的诗情画意”就是给人启迪的“故事”。”因此,我们必须学习、驾驭组成的单独艺术种类,即可完成。由于“西风东渐”的影响,“西方绘画的理论、西方绘画的教学、西方绘画的评价来造就'中国画’”岂不是“笑话”?这是民族文化的不自信所造成的,如果连文化思想都是“东施效颦”的话,那么,我们国家还有希望吗?这样的“民族文化自卑”已经伴随中国画一百多年了!真正的书画在技法之外,是一种可以用文化的高度来衡量的艺术。《徐悲鸿是让中国画“走出去”的第一人,顾绍骅则是请中国画“回归本源”的第一人。

中国艺术本是无不相通的。先有金石雕刻,后有绢纸笔墨。书与画亦是一本同源,理法一贯。虽音乐、博弈,亦有与图画相通之处。学术如树之根本,图画犹学艺之华。桃花能红,李能白,此能品也……。(黄宾虹画论——总论)鉴画如看美人,不看外表看风骨

绘画,中国画在意的是整幅画带来的整体感受,所以在细节上不够细腻。西方绘画非常在意细腻,不管是绘画者还是鉴赏者。因为过度的细腻(如同做人“小眉小眼不大气”),则对整体气势的感受就相对薄弱。正如唐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潘天寿先生对此精辟的解释道,“画中之形色,孕育于自然之形色,然画中之形色,又非自然之形色”,“故画之贵乎师造化,师自然者,不过假自然之形相耳。无此形相不足以语画,然画之至极则,终在心源。”已故中国画大师陆俨少说:“窃以为学画而不读书,定会缺少营养,流于贫瘠,而且意境不高,匪特不能撰文题画,见其寒俭也。我自己有一个比例,即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书画家通过书画作品,展示的不仅仅是物、色彩、构图与空间,而是书画家的人生品味与文化厚度。在历史上,也只有那些具有一定文化高度的文人创作的书画作品,能流传到今天并对今天的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书画家,在学习前人技法的同时,更是学习他们在书画之外的东西。他们从琴、棋、诗、词等等方面汲取营养,完成对文化的传承!因此,中国画必须有自己的评价标准!

中国画是在外形之上,强调创作者主观的抒发情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说,中国画的本质不是简简单单的“描摹客观物象”,中国画的根本在于思想精神的释放,而不一定拘束于外形,而是要通过某一物象、场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滋润下,抒发壮怀激烈的报国情怀或高山大河、风花雪夜,秀丽景色的挥写,以及侠骨柔肠、婉转含蓄“儿女风情”吟唱……。是突破了楷书般的写实性,进入无法而法的高妙表现,是艺术家主宰艺术形象的最高境界——诗情画意。中国画是“形而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并非只是“看图识字、数码照片”之类的表象;需按照中国式的评价标准还衡量,即:(思想、灵魂)(书法既一种艺术门类,又是“以线造型”的必备功力)(反映中国美术传统文化特色的画种,中国画重藏不重显、重涵不重露,就是哲学观使然。)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印记);即:《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走向辉煌的标志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从赵佶的《芙蓉锦鸡图》 是“《中国画的诗情画意》·第一幅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画一律”的理论由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一诗最早提出,他所说的“诗画本—律,天工与清新”成为北宋中后期士大夫品画的标准西湖十景图:笔简韵致 诗画合一(高清宋画)} 至顾绍骅的诗情画意(系列作品)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作品,《“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入选《启航新时代》中国当代书画艺术领军人物》,《“顾绍骅的诗情画意”被美国集邮集团宣传》,历时    800多年;其中经历了“五四”运动( 彻底地反传统提倡全盘西化),西风东渐(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文化技术等逐渐流入中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徐悲鸿是让中国画“走出去”的第一人,顾绍骅则是请中国画“回归本源”的第一人。》),文革时期(扫除“四旧”,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八五思潮 ("中国美术全盘西化"的运动),商品时代造型准确、描摹逼真,“千人一面”却让人感觉不到中国画最高贵的气息———书卷气。(陈丹青《全国美展为何被画家逆淘汰》),《美术学院的最大错误,就是还用70年前的标准》中国画的诗情画意,几乎消磨殆尽……;顾绍骅不忘初心,不迎合市场,坚守自己的信念:中国画的发展必须依照“中国方式”——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诗、书、画)为一体的观点——“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和中国画发展方向,也是世界美术的发展方向!”。因此说: 顾绍骅是“中国画的诗情画意”的坚守者。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黄宾虹:鉴画如看美人、不看外表看风骨!,《艺术家全部的意义就在于思想

人生不应该只是“蜡烛”,而是火炬,熊熊燃烧 ,代代相传;火炬是可以代代相传,而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当今很多画家却认识不到这一点,由于对传统中国画的一知半解,综合素养达不到、思想境界跟不上、判断问题有偏差,再加上急功近利、崇洋媚外等的心态,那么势必会自作聪明地选择避难就易或移花接木的做法。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很多画家在创作时,过分强调形而下的技法技巧,以及外在形式结构等的表现,甚至会拿西方的一些理论来不切实际地裁剪和指导中国画的创作,以致于一味地追技炫技等现象,以及形式至上等观念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因此,中国画的继承与发扬,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寻求;在中国画大师的论断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1、齐白石指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2、潘天寿指出:科学固然是对的,但绝对科学却不是艺术,而成自然主义,成了照相了。从根本上来讲,艺术家仍然要凭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情感来作画,不作造化的奴隶,而要造化在心,变化在手,能察自然变化之神奇,有化天地万物之手段;3、程十发指出:作画追求和真的一样,那不是艺术家而是科学家了。故尔,对客观物象的描摹——“像不像”,是西方绘画的特征,而不是中国画的目的;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载有“成教化,助人伦”,这成为后世论中国画具备教化功能的直接参照。所谓教化功能就是指含有道德、政治、教育的内容,使人潜移默化达事明理的社会功能。传统儒家思想对中国画的教化功能有着重大影响。儒家思想就要求绘画的立意要重视伦理并有积极的现世精神,无论人物或花鸟题材都要“薄者劝诫于其中”。同时,儒家思想还强调绘画重视传统,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才能使观者晓理达意,起到教化之功效。中国画的教化功能还常常与画家的修养品行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认为“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人品不高画品亦不足观”。也就是说,中国画能够起到教化功能的前提之一是画家本身必须具备独立完善的品格和气节。如清代郑燮画竹石,瘦石磷峭,竹枝劲秀,并云:“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象征画家的高洁风骨以及对劳动疾苦深切关注。中国画的教化功能其中蕴涵着对画家的德行品格、学识修养的追求和完善。随着中国画自身发展的成熟,悦情功能越来越占据主流地位。从五代设立画院之始,这种性质的创作就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两宋画院大量创作和发展山水画和花鸟画,而人物画反而少了,这也反映了中国绘画中悦情功能的提升。五代的花鸟画无论是宫廷画院的“黄家富贵”还是在野文人的“徐熙野逸”都体现了绘画创作中最为关键的“悦”与“情”的统一。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主要观念认为:天地自然万物宇宙与人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统一的生命整体,也可以理解为人与天地万物在审美和道德精神上是相通的;“料得青山应似我”的天人合一的意识建构,成为中国画艺术创作与审美的基点。艺术家和观赏者在观“物”的同时也都是观“我”,这使得中国画能在审美体验中获得“物我交融”心灵感悟的境界,这也使得在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达到“物我两忘”纵情自然的精神升华;于是演变成如今的“借景抒情(状物抒怀)、托物言志”。中国画家谢稚柳《论诗画关系》中论述:随着六朝文学的颓风,到唐代一切以革新的面目出现,尤其在诗的方面,水墨画从当时的着色画里独立了出来,它的重要的关联是与诗的关系,是与诗的艺术性的关系。如唐代王维的诗与画,北宋诗人苏轼就称道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唐代起,水墨画形成了它的高度艺术性,即通过意匠和笔墨,形成一种高妙的体格对真实来进行描绘的。它的艺术手法沟通与结合了诗的情意。因此,“富于诗意”,成了绘画的高度艺术性。如唐《雪诗图》的故事,据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唐郑谷有雪诗云: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时人多传诵,段赞善善画,因采其诗意景物图写之,曲尽潇洒之思。”又如:“李益长于歌诗,有《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尽图写为屏幛,如'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之句是也。”既然称为诗,就一定有诗的境界,通过它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事物,是活生生的情与景的融合。以一种特殊组织的文字所描绘出来的形象,形成了诗的境界,这样,倘使你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转动一下,这些从情与景所融合起来的,通过一种特殊组织的文字所描绘出来的形象,让你清楚地如同亲眼见到了一样,在你的脑子里浮现出这样的一幅图画,让你情感地觉得,是诗呢?还是图画呢?可以说,是诗,也不是诗,不是图画,却正是图画。可以说,这样的诗,是富于画意的。同样的,画通过了情与景所交织起来的人与事物,通过了水墨的特性所描绘出来的形象,形成了它的境界,让你从这个境界里,亲眼见到这些形象,更从这些形象里体会到了它的情是如此这般的。从形象所表达出来的如此这般的情,以及水墨所表达出来的如此这般的气质,就与诗的艺术情感,有了极大的共同点。诗是用文字来描绘形象的情景,而画是通过形象来显示情,形式虽不同,而描绘的原则则一,艺术性则一,这样只要你偶一凝神,就会情感地觉得,是画呢?还是诗呢?可以说,是画,也不是画,不是诗,却正是诗。可以说,这样的画是富于诗意的。因此,完全一致的说法,画,不论它是着色与水墨,是富于诗意的,又称它为“无声之诗”。

当代画家普遍缺乏古典文化的修养,这是当下题跋少、烂的主要原因。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国粹少有继承,进入新时期,许多年轻人熟练掌握外语,却不认识繁体字,读不了古文,对于中国画的内在精神,对于文人画独特的发展脉络没有清晰的认识。贺伟国建议,想要画好中国画的年轻画家,应该自觉从古文、诗词、书法入手开始补课,加强文化修养,在题跋上也要下功夫。(中国画的传统文化底蕴缺乏,何故?)为此,特开办首届“中国画的诗情画意”研修班,希望能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如今肤浅的艺术审美“格局”;希望大家支持!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的特点:

1中国画的特性: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这一特性有别于众多美术品。“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做到了“一诗一画、一画一境界”;这样富含中华传统文化(诗、书、画)于一体,使得“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作品鹤立鸡群;

2、艺术品理应“有故事”(与影视剧一样有教化功能:劝人向善、爱国向上等);一件艺术品需要彰显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时代精神,催人向上或积极进取;不是简单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中”,否则,艺术品的价值等同于“数码照片”(甚至于没有数码照片的“清晰度”)。——顾绍骅的艺术感悟    (陈逸飞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3、艺术应该由“循规蹈矩”——学习、继承,到“无中生有”——创作、创新;且,创作、创新是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之上得到的。“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作品,正是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之上的作品。

A没有文化特色——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画”只有技法,没有思想,只配称为工艺品,而不能称为艺术品;这也是艺术家与画匠的区别所在。B、唐代书法家李邕说过:“学我者病,似我者死。”艺术贵有自己的风格,完全亦步亦趋地学人家是没有出息的。正如现在的绝大多数书画作品,"千人一面",看似漂亮外貌,实则废纸一张。陆俨少:何为好画的标准?

4诗情画意”是根植在中国人“骨子”里面的文化情结。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中是很注重“德行”的,如:“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德才兼备”、“德高望重”、“德厚流光”等等;因此,“顺利”与“德行”是分不开的,“德行”越高的人,他就越顺利。我把这些最能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经典的诗(词)句,融入我的作品里;这是因为我的理念是,作为中国画家应该是具备有“书、画、诗、文”的基本功。只是因为中国画是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综艺体”。

52012年,“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作品被求是论坛(中共中央理论权威)推荐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顾绍骅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书画家

真正的书画在技法之外,是一种可以用文化的高度来衡量的艺术。鉴于” 艺术教育最大的错误是,竟然还在用上世纪50年代的考核标准!(“西方绘画的理论、西方绘画的教学、西方绘画的评价来造就'中国画’”岂不是“笑话”?)“顾绍骅的诗情画意”推荐:文化与技法“同修共研”才是正道!


二、谈市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活在自己的世界。当外面的世界发生变化时,你能不能当个螺丝钉?因此,一定要与时俱进顾绍骅安贫乐道,崇尚民族文化自信,崇尚原创;鄙视被市场超控、奴颜媚骨、没有品、千人一面“华丽的中国画”和按照西方绘画标准的“中国画”艺术也是“专利品 ”,很讲究原创;这原创性是唯一的,不是工艺品,工艺品可以复制;只要是看得美观、细腻、真实,可以无限量地复制;而艺术品就不同了,众所周知,吴道子、巨然、马远、夏圭等古代画家,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张大千等近代画家都有独特的绘画风格;人们提到吴道子,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吴带当风”;提到马远、夏圭我们就知道什么是“马一角与夏半边”;提到傅抱石我们就知道什么是“抱石皴”;提到李可染我们就知道什么是“浓重浑厚,深邃茂密”……;我希望今后,提起顾绍骅就知道什么中国画的诗情画意”和“顾氏破体书法”这是因为,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必须留下自己的特性与痕迹——创造自己的历史。“《8000个农民工“集体造假名画”28年,画价从百元涨到万元,这样的山寨我不忍心骂! 没有思想的作品与数码照片的作品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工具的区别;如果把这样的工艺品,称为“艺术品”是对艺术最大的亵渎!这是因为艺术品必须是原创的!我们既不能原谅范曾造假 !也不应该允许农民工的造假。

艺术品造假,危害不仅仅是侵权,并且造成艺术品市场的混乱,从而拉低整体的品质和价格等等,造假行为对于整个市场,无异于“饮鸩止渴”;我们必须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一切造假行为!要知道这些造假行为,是不诚信的表现,允许其存在?必将腐蚀人们的心灵,让诚信“出家”!是毒瘤!不清除?会影响整个诚信体制的建设。有了新时代《中国画评价标准》与“原创印记”,【是原创的,即:唯一性的;(原创印记的可价值连城,复制品等同工艺品这两面“照妖镜”那么市场价值就一目了然了。“流水线作画”大师的作品,就是工艺品,每幅作品,它的价格应该不能超过三位数;(国人肤浅的国学知识与残缺艺术知识,导致我们国家的“审美”停留于“形似”;因此,我们呼吁:复兴中华文化?国人需要恶补国学知识、艺术修养。)

梁漱溟在《中西文化及其哲学》里说的一句话:“中国文化是向内的(含蓄、隐藏)。”这一句话道破了中国文化的天机。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指出:“西画近建筑(理性的,以描摹客观物象为重点),中国画近文学(感性的,以借物抒怀、诗情画意为本源)。”即:西方的绘画近似建筑一般的理性——写实性强;是客观事物的模仿(描摹)。而中国画是近乎文学作品一般的个性强烈,艺术化的客观事物(超然物外、不受具体物象的束缚),因而达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目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是情感的宣泄)。因而,会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来表现。由此看来,中西方绘画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评价标准也是不同的;当下,国人对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仍然是延续与西方绘画的一样,把“画得像不像”、细腻程度(写实性),作为评价作品好与坏的“唯一标准”,是绝对错误的!

要知道,自从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西方艺术家们开始思考“能否将写实风格进行到底”了。于是,在“巴比松画派”后,西方的“印象主义、野兽派、抽象艺术、超现实主义……”成为了西方绘画的“主流”或发展方向;艺术家莫奈、梵高、毕加索的作品并非“写实主义”他的作品却倍受人们喜爱:莫奈、马奈作品的“笔触未经修饰而显见,构图宽广无边,尤其着重于光影的改变、对时间的印象……”写实性已经被西方人抛弃,并且,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械的写实性(手机照片都能胜之)的“艺术品”,必将分文不值!

这样以诗为魂,诗画相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传统文化样式,已成为经典。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中国画并非历史图片、写真照片;倘若离开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就无从说起“中国画”,充其量只能算是漂亮的废纸。

画中国画、形成独特的画法,风格很重要,要画得与别人不一样。法国哲学家罗素讲,我并不比人家高明,但就是和人家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爱好、性情、脾气、经历每人都不一样。艺术创作主要是真情实感,自然形成一种风格。

任何情况下,总是“适合自身发展的,才是最好的”。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任何先进经验的借鉴必须有度,否则会本末倒置;中国画的发展也一样,汲取西方绘画的“光影效果”,仅限于技法的修饰上借鉴,而主题、整体风格上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是绝然不同的,一味追求西风东渐?会“丢西瓜捡芝麻”,走向歧途。

顾绍骅于    二〇一九年三月十五日星期五

 签名档

人生苦短、欢寡而愁殷(欢乐的日子少而愁苦的日子多);须为后人留下的是“拼搏向上”与“永不言败”的精神,并且创新是各项事业不断完善自我的主题。
顾绍骅手机、微信号:13308635298 扣扣:1072494751 欢迎交流!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