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从中西方绘画比较中,看“中国画的诗情画意”高贵
-----------析中国画发展道路的“唯一性”
顾绍骅
【摘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道路上,是不能模棱两可的,更不能“七人八只号,各吹各的调”(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爱情没有灰色地带);中国画,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内容,山水,花鸟,人物,都离不开传统。因为离开传统就是“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在近现代一百多年来,中国画受“西风东渐”的影响巨大,当下不少画家以西方绘画作为中国画创作的参照,以此倡导所谓融合中西绘画,当以加强“视觉冲击”和写实效果。在国人眼里:画得越像、越细腻,就越好,几乎“乐不思蜀”;这样下去,没有民族特性的“西方绘画的附属品”( 彩墨画、水墨画 ),将“不复存在”或者“没有存在的意义”;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不容含糊!请记住:越是传统的,就越具有民族性;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世界性。因此,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走向辉煌的标志!
现在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价格差距较大,有些颠倒;原因在于人们(特别是外国朋友)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或中西方文化差异太大难以接受,或中国画知识的宣传不到位所致。
中国画是“形而上”的,传统的中国画以写意为主,重意而不重形(人文性:诗情画意、意境、兼有记录性);【中国文化是向内的(含蓄、隐藏),被称为:“包子文化”;西方文化明显直白,有什么?一目了然,被称为“披萨文化”。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指出:“西画近建筑(理性的,以描摹客观物象为重点),中国画近文学(感性的,以借物抒怀、诗情画意为本源)。”】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则是重形象而不重“意”(记录性:宗教叙事性、历史画面、“看图识字”);中国画和油画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国画出现的时间早于油画,仅就成型的绘画作品来说,中国画是在东晋时期(约公元304-589年)成型的,油画的成型至少要到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
(2)中国画历史遥追数千年,为中华传统艺术之瑰宝。中国画最大的特点是诗、书、画、印的作品构成以及画作本身含就的中华文化底蕴是别于西方绘画艺术的最大特点;中国画是集文学、艺术为一体的结晶、瑰宝;(如李煜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不实答,却一下使你面对滔滔东流的大江。如果只是一实,还能有那样丰富的含义,那样阔大的境界吗?故尔,“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因此,油画是没得比的。
(3)中国画采取的是散点透视法,油画采取的是焦点透视法,所以中国画可以画出大范围的人物风景画(如清明上河图)而油画不能,油画能画出物体强烈的质感效果而中国画不能。造型上:中国画以线造型,讲究“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其人文性较强。油画是通过色彩、明暗、 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进行造型的;其“机械性”较强。
(4)中国画一般不采用重彩,颜色的种类较少,油画的色彩程度很重,使用的颜色也很多。
(5)中国画很重视装裱,油画对此忽视。
(6)中国画一般都结合私人的书法衿章与题字,而油画基本没有。
(7)中国画发展过程中,流派相对固定且分化不大,油画发展过程中流派众多且分歧也大。
(8)中国画“心神高远则笔墨自能深厚,心境旷达则画境自然高迈”;笔墨已不仅是技巧,是心胸、禀赋、气度、积累的反映,是才情和知识的记录,更是人格的标志;只有抛开名利心,才有圣贤气象,乃人格艺术也。油画(西方绘画)对外形的刻画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伴君食色,是人性艺术。
我欣赏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容忍肤浅和无知,但决不能迷恋肤浅和无知!”搞艺术的人,做中国画,实际做的是精神,而绝非职业。画画,是精神之事,是思想情感之事,是文化修养之事,是一个人的生命品格;因此,无论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必须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成为“业内人”。
文化化人,艺术养心:任何艺术都是思想始终在先,技能、技术总是在后的;无论是西方文化艺术还是东方文化艺术,最终目的就是要“养心”!教化人:积极进取,弘扬真善美;而中国画具有“先天优势”,那就是:中国画的本质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礼记·乐记》云:“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的“目击道存”、“悦耳养心”,道理在此。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时代,文化(艺术)精髓仍然是“化”人——化,教化人,教化人具备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追求。文化(艺术)者,乃人类独有的一种生存方式以“化成天下”也。地球上,万种生物,惟人类才独享文化。人之所以为人,就因为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理性情感动物,有其独具的精神家园需要靠文化来坚守。而“中国画的诗情画意”,优于“二维平面”作品!因此,我们不能片面追求“形似”,而重在于其作品的思想内涵:“思想品格是艺术的生命”以诗情画意为贵:相传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得到客人送的《按乐图》很兴奋,王维说这是画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请来乐工演奏那段舞曲,这才信服。因此说,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 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 、空间、环境、音 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 、怒 、哀、乐 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 ;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 。历来有诗 、书 、画同源之说 ,三者的最高境界是 “诗情画意”;都是写心 、写思想 、抒发感情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历来的书画家,一般都精于诗词创作,如大画家、大文豪苏轼评价唐代的诗 、书 、画大家王维:“观摩诘画,画中有诗;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达芬奇说:“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集诗、书、画、印于一体,这样的画与诗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清代文学批评家姜夔指出:“舒(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结合起来”。“中国画的诗情画意”这种优秀形式,中国画的真谛,是国学(国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毕加索是西方公认的大师,他一见张大千便说:“我最不懂的,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跑到巴黎来学艺术。”“在这个世界上,谈艺术的,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的艺术。除次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不懂艺术。”毕加索还用毛笔学画中国画,其中仿齐白石的画就有五大册,每册三四十幅。他并说:“中国画真神奇。——连中国的字,都是艺术。”毕加索还用毛笔学画中国画,其中仿齐白石的画就有五大册,每册三四十幅。他并说:“中国画真神奇。┅┅连中国的字,都是艺术。”这足以代表西方大艺术家对中国画的崇拜程度。崇尚西方画和现代派的人提起毕加索,无不五体投地,他的每一句话都比圣旨还要严重。那么毕家索如此崇尚中国画,论之为世界上第一等艺术,怎么又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了呢?难道一些根本不懂艺术的画商能高于毕加索吗?(摘自《陈传席: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略论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中的实际地位》)。
林风眠在1929年发表《重新估定中国绘画底价值》一文,并不止一次地介绍法国第戎国立美术学院耶希斯对林风眠讲过的一段话:“你可不知道,你们中国的艺术有多么宝贵的、优秀的传统啊!你怎么不好好学习呢?”常书鸿的老师就告诉常书鸿:“世界艺术的真正中心,不在巴黎,而在你们中国,中国的敦煌才是世界艺术的最大宝库。”常书鸿就是在法国了解到中国艺术的价值和地位,他毅然回国,投身于敦煌石窟艺术的保护和研究工作的。(摘自《辉煌中国,还有巨匠托起的艺术中国》 )
野兽派的领袖马蒂斯也是被举世崇尚的对象,众所周知,马蒂斯的画是学日本浮世绘的,而浮世绘画源自中国画,如此看来举世闻名的野兽派,不过是中国画的再传弟子罢了。最近学者们又研究,马蒂斯的后期画是学中国民间剪纸的,他的画酷似江苏邳县的民间剪纸,学来学去,还是学中国画的,看来马蒂斯仍然从再传弟子到了入室弟子,而且入的是中国民间绘画之室。(摘自《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中的实际地位》 )
“魏氏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这几句话后接着便感叹“文情难鉴,谁曰易分?”把夜光珠当作怪石,出卖的价格就便宜,甚至不值钱,但并不代表夜光珠就没有价值。《伊文子·大道》记“魏之田父得玉径尺,不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给之曰:''怪石也。’归而置之庑下,明照一室,怪而弃之于野。”魏氏得到的明明是一块大宝玉,却因邻人说是怪石而置之庑下;而且其玉已经“照明一室”,他还是怪而弃之野外了。宋客又把燕地一块普通的废石当作珠宝一样收藏起来。真伪不辨,以外行的话为准,以至颠倒了宝珠和怪石的价值,其损失是不可言喻的。中国画在世界上的遭遇就有些类似那颗夜光珠。(摘自《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中的实际地位》 )
要知道,自从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西方艺术家们开始思考“能否将写实风格进行到底”了?于是,在“巴比松画派”后,西方的“印象主义、野兽派、抽象艺术、超现实主义……”成为了西方绘画的“主流”或发展方向;艺术家莫奈、梵高、毕加索的作品并非“写实主义”他的作品却倍受人们喜爱:莫奈、马奈作品的“笔触未经修饰而显见,构图宽广无边,尤其着重于光影的改变、对时间的印象……”写实性已经被西方人抛弃,窃以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械的写实性(手机照片都能胜之)的“艺术品”,必将分文不值!
[有识之士谈中国画]
1、文化之乱,自然殃及中国画。画界不仅是“乱象”,而且还犯了根本性错误。……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摘自《中国画,路在何方?》 )
2、这样的“民族自卑”已经伴随中国画一百多年了!已经使中国画的“元气”大伤了,如果不及时补救,我之国粹——中国画必将沦为西洋画的“附属品”而真正的殇夭了……!(摘自《中国画究竟“姓”中?还是姓西?·顾绍骅》)
3、近些年,“文”与“画”分家,画家贫血,缺乏修养,丢失“笔墨”,假、大、空、狂、躁、霸,成为国民对艺术家的贯性评语。(摘自《文人挺起你的脊梁,救救中国画·袁江》)
4、中国画又是最人性化的,因为它有两大功能:养心修身之术和知世悟道之功。只不过他对大众提出了一个门槛的要求——大众必须要先改造自己,而不是去改造中国画,要把自己提升成有文化的、有有境界感的,有操守的人,才能进入中国画。中国画对画家有人文要求,要“人”、“文”双修。对欣赏者的要求同样也要有“文”,“文”是进入中国画创作和欣赏的门槛,也是沟通画家和社会的桥梁。(摘自《中国画的静、慢、淡、雅·程大利》)
6、“缺乏恒定标准的东西不易说清,价值自然无法判断。且不说“当代艺术”本身的价值,就“当代艺术”的收藏而言,也是件尴尬事。”(摘自:《林木·“当代艺术”的强大与尴尬》)
7、民族文化的发展,主要在于自身;外来文化,只能是参考借鉴;如果“本末倒置”?便丧失其存在的价值!
自“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以来,徐悲鸿:“中国画八百年来习惯,尤重生纸,顾生纸最难尽色,此为画术进步之大障碍。”徐悲鸿的“将西方造型艺术融于中国画,放弃''白描’改为素描,追求''光影效果’”虽使得中国绘画语言得以丰富、更形象(按照齐白石的观点:媚俗也、匠气也。)并且,技法是外显的、相对于文化内涵是单一,容易掌握。;但却忽略了中国画的文化内涵、人文底蕴;绘画技法相对于文化内涵是单一,容易掌握;而中国画的丰富文化底蕴,不是表面上的“光鲜靓丽”所能够代表(代替)的,也是不容易被掌握;又经过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国文化的传统真的已被肢解和割裂得面目全非了。近来,“85思潮”也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是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因中西文化的差别巨大,故中国画的发展是不能在西方绘画的教条下受制于人,必须要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发掘适合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有适合自身发展的《中国画评价标准》。(摘自《中国画的价值漫谈·顾绍骅》)
8、中国画的经典性,是各方面的素养统一的。不但有感情,而且有理智,有意志。若只从片面的感觉求得舒爽,就会使得绘画的格调变得低落,这是中国画的歧途。(摘自《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 续二·顾绍骅》)
所以,顾绍骅的艺术思想提出:中国画的发展必须依照“中国方式”——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诗、书、画)为一体的观点——“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和中国画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世界美术作品的发展方向!
中国画是笔墨线条与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结合!中国画的特征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因此,“言志、抒怀”是中国画表现的中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我赞成:“1、中国哲学更偏重直觉与理性的互补,对立因素的同构和谐,这种哲学理念落实到艺术中,就产生了中国画。2、中国画是“衣食足”以后的精神追求,(应该)摒弃功利之心才有好的作品;中国画是“形而上”,属于精神范畴。3、艺术具有与宗教同样的功能,让人心归于澄明和至善。一个浮躁的人,一个功利心很强的人,一个急于求成的人,一个怨天尤人的人怎么能深入到艺术的深处呢? 思想品格是艺术的生命,不管是东西方艺术,不管画什么画。荣格(瑞士心理学家)说过:艺术就是一种神秘的参与,这种参与就是艺术的脉,各位艺术家要从这个角度去找寻到自己独特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