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顾绍骅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992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艺批评:国画得了文化贫血症

热度 2已有 1649 次阅读2015-11-5 04:53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杂谈| 中国画 分享到微信

【深度思考】:国画得了文化贫血症 

【编者按】各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中国画是具有“诗、书、画”等中国民族文化特征,这是中国画的根本;其最高境界就是诗情画意。当下不少画家以西方绘画作为中国画创作的参照,以此倡导所谓融合中西绘画以加强“视觉冲击”和写实效果。其结果造成了中国画的发展不但失去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也一度出现了极其萧条的现象,在这种外来文化意识决定下会将中国画引入末路;因此,我们不能舍本求末,尤其是当前中国处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民族文化观念, “诗情画意”应该是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大趋势。

现在中国画学习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太“中西合璧”了,学生考美院入门试是色彩素描画,然后再接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艺术,其实这个时候的学生早已经形成一种西方审美标准,然后在这套标准的影响下来学习中国画,这样一来,将会越来越少的学生能够完全的理解传统中国画的精髓。并且,艺术院校招生文化课分数一直处于很低的状态,教学一直把中国画当成一种绘画技术来教。文化课是艺术院校的弱项,科班出来的毕业生一出校门就被当成艺术家,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是他们手中唯一的仗恃。实际上他们手中只有中国画的外壳,中国文化的实质已经丢掉了。他们只知道工笔重彩和写意的区别,有多少人知道写意的“意”字到底是何意?一个世纪以来,就这样中国画画家手中的技术越来越精湛,胸中的文化却越来越少了,不少人除了笔墨就不知道中国画还有什么了。

要从民族心理自信的层面上对传统资源的精神内核再度发现,并必须在具有蕴涵着深厚民族文化的底蕴之上创造。由此而产生的艺术还应与艺术家自身全面的人文素养、对当前国际文化格局的全面认识、和由时代和生活引发的冲动与思考而获得的孕含个性化的创造密切相关。一个民族的艺术如果离开了本民族的文化母体,就失去了灵魂与价值。而艺术家的创造性必须自觉地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作为中国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视觉化文化样式之一的中国画艺术,在探索宇宙自然奥妙的同时,从一开始就不满足于描摹客观物象的外在体貌,一直具有强烈的精神性和自我中心的态度,将包蕴着中国哲学内涵的创造性作为绘画追求的至高境界。而笔墨的创造与发展更加强调了语言体系的逐步完善,笔墨精神和形式应用是中国画家在创作实践中始终追求的核心。

在西方“实体”认识论与中国“辩证”认识论相对立的前提下,中国出现了以怀疑和排斥中国传统文化,片面追求西方文化为主导的艺术取向,致使中国画发展失去了抚育之根——中国的传统文化。其结果是将中国画的发展推向一个极端,要么保守自封,坚守陈腐;要么全盘西化,以西方理论将中国画改造得不伦不类。在此期间,虽然也出现了几位为中国画的再发展不懈求索的画家,然而由于他们缺乏对中国画的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因此使只能局限在“术”求“术”的艺术思维之中,无法摆脱长久以来形成的“意象”的思维方式。

虽然他们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研究出一些新的技法,但是并未从理论上根本解决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问题。一些懵懂的年轻人或者本来就是洋人弟子又甘心为洋奴的人,正在忙于把中国画弄成现代派的中国变种,他们以为西洋现代派就是明天中国画的方向。西洋画会归于消灭,中国画也会变成所谓观念艺术,他们还以为他们兢兢业业所做的,就是推动中国画早点灭亡,早灭亡就是发展,尽管是奇谈怪论,却市场的确不小。-------------




思考:国画得了文化贫血症


笔者最近接连参观了几个颇具规模的中国画画展,展览中不乏一些所谓中国画坛当红人物的作品。但是,令笔者失望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参展作品不中不西,非洋非土,虽然名为国画,但是,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表现手法,都远离中国文化的内涵意韵,根本看不出是出自中国画家之手,也与所谓的中国画的底蕴相去甚远,反映了当下在某些国画创作领域,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缺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所谓中国文化贫血现象。

相对于西方外来画种来说,中国画理所当然地应该是以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体系为旨归的。尽管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对画家的绘画才能、笔墨技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其精神内核和美学标准却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通。传统画论中称中国画为“文之余也”或“文之极也”。“余”也好,“极”也罢,都强调中国的传统文化修养乃是中国画的根基所在。当代中国画创作本应以中国文化的修养作为其有力的支撑,真正成为中国文化一个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但可惜的是,以往中国画赖以“生存”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现在在中国画创作领域受到很大的漠视。远的不说,就以现在的美术教育而言,许多艺术院校的中国画专业名存实亡,而代之以所谓的水墨画。似乎有了造型能力就什么都能画,中西画种的区别只在工具材料的转换。

于是,部分院校的中国画专业被取消,笼统地改作绘画专业。不少美术院校的学生名义上学的是中国画,但主要接受的是西式的美术造型训练,而中国画画家所必备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更是缺失多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然,西式的艺术造型训练对掌握美术的基本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中国画的学习和研究,更应该建立在完整的中国文化架构基础上。中国画不仅仅是一门技艺,而且是中国文化体系中有机的一环。由于缺少中国文化的底气,现在不少中国画画家的所谓创新,往往行之不远,热闹一时后复归沉寂。


对一个优秀称职的中国画画家来说,中国文化素养不是一种表面文章,而应完全融化到其日常的创作中去。过去画中国画的人,要“诗书画印”皆擅。但是,不说其他,时下有多少中国画画家能为自己的画题诗?君不见,现在书市上出版的专门为书画家题词用的形形色色的工具书如《画家画题顾问》、《书画题跋必备》等达数十种之多,有些画家离开了这些工具书就寸步难行。更有甚者,有的画家连古人的题跋也抄不通,所抄的题跋与画面或完全无关或牵强附会。

社会上还有部分中国画画家借中国画的程式笔墨为傍身之技,笔墨在他们手上已然成为形式的躯壳。不管是科班出身还是江湖画手,如果在中国文化素养方面有所缺失,都是会失去中国画的灵魂的。没有了中国文化脊梁的支撑,真可谓有笔墨为零,没有笔墨也等于零。

现在国内美院招生表面上很火,实际上许多人是考其他专业没有把握,才“转投”美术专业的,并非出于热爱。而在美术各个专业中,国画又排在最末,设计、油画等专业进不了,才勉强“迈入”国画之门。没有高素质、对中国画充满热爱之情的一流人才,何谈振兴中国画?

(文/张立行


原贴地址:http://www.gushaohua.com/thread-52374-1-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5-11-6 10:58
顾绍骅: 呵呵,您思考得比较全面,顾绍骅的艺术主张:“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和中国画发展方向。(“诗情画意”是根植在中国人“骨子”里面的文化情结。作为中国画家 ...
是!赞同!
回复 顾绍骅 2015-11-6 07:04
今又是: 继续点赞!
说话说得入木三分,是个喜欢沉静了抓本质的人。非常欣赏。如此人物,天下不多见了。不是说少了,而是说,大多明白人不愿多讲了。说,是要点真本事和 ...
呵呵,您思考得比较全面,顾绍骅的艺术主张:“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和中国画发展方向。(“诗情画意”是根植在中国人“骨子”里面的文化情结。作为中国画家应该是具备有“书、画、诗、文”的基本功。只是因为中国画是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综艺体”。)倘若没有“诗情画意”的中国画,只是没有“生命力”的躯壳。--------
回复 今又是 2015-11-5 11:36
继续点赞!
说话说得入木三分,是个喜欢沉静了抓本质的人。非常欣赏。如此人物,天下不多见了。不是说少了,而是说,大多明白人不愿多讲了。说,是要点真本事和底气的。
中国画会走入僵局,其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在我就是”破局“。这您说到了。抓得非常准。
问题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假如我们试问:成因的关键在哪里?或,以突破为砥进的方法是什么,路子在哪里?
很多人,技术和材料应用上市没有问题的,如今是讯息时代,可鉴的技术和可用的材料来源非常广泛了,问题还在个人的知识、素养和品格。
笼统来讲,中国画倚重传统的同时要破旧立新,个人的功底和见识就必须经过一番冷静缜密的处理,而这需要高度的智慧。这,不是谁想要就会有的。
另外,见识和功底差了,还经常自以为是,那么方向就会错,且以格局的僵滞为常态。我看过很多人的所谓画,就是花花草草,鸟儿山水。这在意识上,首先就屈服于主体设置和形式手段了。毕竟,艺术形式中的手段会相当被动地受制于主题表现。这一路里认识的潜在影响,会在作品展开前,就行“自裁”了。内在主题的格局小,还将界面缩小到最紧处,画死了也不会有大格调,大气魄的。这和画的尺寸的大小没关系。
我有个朋友,家里的一幅名家山水画,占了上下两楼间的一堵墙,大约有十五平方米那么大,没处放了只能这样?也许吧。那个空间里,这样的挂法,艺术品早就被阉割了。不挂反而更好。这就是错误意识到连贯性结果。
再比如,可以如此一问:大的历史题材的作品有吗?也许有吧,比如梁红玉金山擂鼓?!
跟着您做别样思考了。问好,谢谢!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