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顾绍骅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992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品味中国画

已有 3054 次阅读2014-12-31 00:51 |个人分类:顾绍骅艺术观点与作品|系统分类:艺术| 中国画, 诗情画意 分享到微信

品味中国画

品:等级,性质等等;味:“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体会,情趣等等。

中国画【辞海释义】:简称“国画”。反映中国美术传统(文化)特色的画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世界美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超越形似而重在传神,以钩皴点染、枯湿浓淡、疏密繁简、计白当黑等表现手法描绘图像景物,结构布局不拘于焦点透视,讲究色、墨、空与点、线、块的变化对比。与书法、篆刻乃至诗词艺术的紧密结合,也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

唐司空图《诗品·雄浑》所说“返虚入浑(指诗作空灵,入于浑然之境。)”,意即返虚方能入浑。这个“浑(“全部、满是”之意也)”,而是更高级的无所不包极端复杂之浑。“实”就在眼前一览无余,最大也是有边际的,最满也是有限度的。只有返虚入浑,方能无边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如李煜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不实答,却一下使你面对滔滔东流的大江。如果只是一实,还能有那样丰富的含义,那样阔大的境界吗?诗情画意是时空的融合,因此,“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令欣赏者没有统一“标准”,并且,在创作与欣赏中需要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虽然,少了西画那样的“清晰、一览无余”却存有东方审美特有的含蓄、朦胧,甚至有些模糊、迷离……;这也有了“神秘感”,增强了“想象空间”,犹如:“隔纱观美景、月下看美人——越看越喜欢”,在理解“诗情”后,更能了解“其中味”。这是西方绘画所望尘莫及的。

即:中国画着重在“形而上”。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观的表现之一,追求精神上的东西;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体现了中国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天人合一”的观念。如果缺乏这些文化底蕴,中国画就沦为技法的奴隶了;艺术家与工匠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思想、有文化底蕴。

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

经营构图,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虚而灵,空而妙”虚不等于空,不是一无所有,而是要由实发展到神妙的意境——虚。中国画的“虚”予人以丰富的联想;虚实相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原则。老子以“无”、“妙”为“大美”;以至“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美学法则,讲究“无画处皆成妙境”。并且,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因此讲求“宽可走马”、“密不插针”,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顾绍骅的艺术思想:中国画的发展必须依照中国方式”——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诗、书、画)为一体的观点——“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和中国画发展方向……如果把西方绘画比喻为“白雪”,把中国画比喻为“梅花”的话,那么宋代诗人陆梅坡的诗句便解答了二者间的关系:“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感·国画》:

岂为形质桎梏禁,绍骅泼墨真性情。东坡长笑儿童邻,诗情画意至高境。

【解释】岂能被西方绘画的形质标准所禁锢,而“画地为牢”?顾绍骅秉承传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以“以借物抒怀、诗情画意为本源”来创作,为的就是弘扬我之国粹,反对受西画的条条框框所制约的;观当今画工写实、时髦、被西化的、“病梅”①似的中国画,我深感忧虑: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理应是“形而上”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表现之一;但当今的中国画除了“被油画化”的技法外,几乎看不见一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西方绘画类似的写实、寓意肤浅,宛如数码图片;要知道任何西方绘画都不及数码图片的真实细腻,充其量不过是乳孩的“看图识字”或历史图片。

“绘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绘画如果以画得“形似”而判定好与坏,他的见识与儿童一样)”也正是苏轼对先贤们艺术实践的理论总结。它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直被文人们捧为绘画的至理,原因是离不开在中国哲学虚空的宇宙观(老子“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影响下艺术家对诗化的精神内质与诗意的形式外观的永恒追求。的确,中国绘画的这种观念也正是把握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实质,把握了中国艺术诗性的品质特点,才经受住了时间风雨的考验,并一直影响至今。宋代哲学家程伊川说过:“冲漠无朕(天地未判时的宇宙原始状态),而万象昭然已具。”昭然万象以冲漠无朕(天地未判时的宇宙原始状态)为基础,使实中有虚、虚中生实,空外余波,袅袅不绝,“无画处皆成妙境”(笪重光语),这便是中国画在对意境美的追求中最不可言传的精神所在,加之诗、书、画、印结合,可以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境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因此,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至高境界。【郎世宁的绘画是典型的中西结合,他的作品康熙看后,把宫廷画院院长邹一桂找来,让他品评。邹一桂看后说:“工则工矣,不入品评。”意思是说,画得很像、很细,但是不值得去品评,也可理解为不能品评(郎世宁的作品虽然画工精致,但是缺失中国传统文化,而不能评为好的中国画)】

注解:①〔清〕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写道:因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故而将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翻译】有人说:“梅的枝干以弯曲为美,直的就没有姿态;以横斜为美,正的就没有景观;以稀疏为美,密的就没有风致。”卖梅人所以就把健康生长的梅树砍掉端正的树干,养育它旁斜的枝条,剪削密枝,使它的嫩枝早死,锄去它的直枝,压抑它的生机,用以求得高价,因而江苏、浙江的梅树都成病残。

 

附:顾绍骅诗情画意作品

中国山水诗意画——《桃源》

题画诗:桃源自爱山川美,日日幽吟看又回。一声仙鹤过溪来,小山草木丽朝晖。

【欣赏】观览“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醉人的桃花 在春的微风里,我又看到了梦中的桃花。她依旧那样含笑迷人。白色的桃花洁白如玉似棉,粉色的桃花粉如绽放的杜鹃,还有那粉红色的桃花勾起我粉红色的回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山不在寂静,水不在凝结底吟,鸟儿在舒展着翅膀,花儿开始斗艳,风舞花飞柳依依的合欢就要来临,世界将变得如童话般的美丽。我近来每天都是流连于此,低吟徘徊,欣赏仙境般的景致;忽然远处传来一声声丹顶鹤的鸣叫,原来是六只仙鹤,怕我“孤寂”,正亭亭玉立,回步转颈,或引颈高鸣,俨然一副绅士风度,欢快的做着早操;远处小坡的东端是一座紫藤萝长廊。这条长廊上的紫藤正在生长时期,它把长廊遮得严严实实的,要是开了花,这儿简直成了花棚,在朝晖的映衬下,呈现淡淡的曙红……。,

纸本设色    规格:53×234 cm         201412月创作 

 品味中国画_图1-1

品味中国画_图1-2

本诗出处:

 

本诗出处:1南宋·陆游《初夏出游》诗的第七句:桃源自爱山川美      2、唐·赵嘏《山中寄卢简求》诗的第二句:日日幽吟看又回    3、唐·贯休《过商山》诗的第四句:一声仙鹤过溪来           4、南宋·陆游《朝晴》诗的第二句:小山草木丽朝晖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