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范建春的绘画心得
中国画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醉心其中。我市画家范建春便是如此,多年来,无论时尚怎么变幻,个人际遇如何,一直以燃烧般的激情投入国画创作及艺术探索。
“我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解,但也在20余年的书画历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范建春说,要想画好作品,赏析历代名家作品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范建春认为,欣赏中国画应从表、中、深三种层次去挖掘、学习。表层是指对画中的笔法、墨法、色法、章法以及各种特技方法的欣赏;中层是指对作品在一定时代背景中表现的个性的欣赏, 即把作品放到作者的经历、思想发展的纵向上从而进一步领会表层, 与作品发生共鸣;深层则是中层的继续, 即把作品置于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审视, 通过对中国画艺术来龙去脉的领悟, 从而作出理智性的判断欣赏。在范建春看来,如果不进入中、深层次, 欣赏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对技法形象的理解就会是空洞的,三种层次处在由表及里、由里至深、由深复表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之中,也是绘画者要相当注意的一点。
范建春认为,绘画者在看懂名家作品后,就要时常外出写生。“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历来优秀的艺术家都非常重视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写生起到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范建春讲述道,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便是对此最好的诠释与延展。依据这一原则,绘画者必须向自然学习、向生活学习,才能领悟到艺术的真谛与精髓,进而才能创作出更为优秀的艺术作品。
这些年来,范建春凡遇机缘,总要到各地游历、观摩、写生。在范建春的画集首页上,记者看到一张中国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着好多红点。“这些都是我写生去过的地方。”他说。记者数了一下,足有20个省市。“以一本《芥子园》入门,借古人之船过河,上岸遂走自己的路,拜大自然为师。”他说,“石涛曾不是说了嘛,搜尽奇峰打草稿,搞绘画应多采素材,多观事物,才能迸发灵感,创出奇妙之作。”
写生对范建春来讲是一种不同于临摹和创作的绘画体验。“写生的作画地点在大自然中,同教室里临摹、画室中创作迥然不同,它的现场作用是独特的。”范建春告诉记者,写生现场会有许多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气息,作画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我们往往都会有一种心理,即对新鲜的事物怀有一种好奇心,并且想一探究竟,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事物形象时,我们的第一反应还不会被以往的经验所左右。”范建春笑着说道,因此,第一感觉往往会生出许多新的观念与想法,这对艺术创作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他建议在写生的过程中,绘画者们应努力保持这种新鲜感,尽量抛开已有的创作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场的写生创作之中。
关于写生,范建春提醒,写生并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因此对现实事物的取舍至关重要。倘若我们被已有的经验所左右,那么我们所描绘出来的作品必定会透露出一种迂腐的气息,让人觉得老气,而这又是艺术作品的禁忌。一幅绘画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它的构图,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一个艺术家的修养,因此一个新颖的构图会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范建春在画《庐山》时现场有两条瀑布,出于构图合理他特意去掉了一条瀑布将之改为小路,使画面看起来和谐、气韵生动。
“写生的直接性是最能触动艺术家神经和感觉所引起画兴的因素,倘若丢弃了这种直接性和敏感性,作品就无法生动,创作也就很难感染观众。在写生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位艺术家所追求的艺术目标不同,这种外化的艺术形式也就不尽相同。因此,我们的艺术风格才会变得丰富多彩。”范建春说。
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范建春也十分赞同,“假如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更谈不上什么意境气韵,如果一个人特别注重自己的气质修养,那么他的笔墨之间一定会少几分浮华,多几分真美。” (张靖爽 李奕葳)